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154章

作者:端瑜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甜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虞澜意轻轻的捏了捏小平安的脸,“还装睡。”

……

户部

冬日要到年末了,郑山辞带着玉风一起去清点国库里的库存,再把这些东西登记一遍。国库会储备粮食、木材还有一些期货。在价格下跌时进行大量购买,在价格上涨时抛出去赚一部分的差价。对于储备粮户部的把控更加严格,在粮食歉收、粮价上涨的时候,他们把储备粮拿出来卖时,会赚一部分利润,更多的是稳定粮价。

今年把部分粮食交给胡大人去泉州赈灾了,这部分粮食还要去收购回来,把仓库补全。郑山辞看了一阵清单把这份单子交给玉风,“这件事你来做吧。”

玉风心中一喜,知道这是郑山辞看重自己,忙不迭应下来。如今他是郑山辞的下官,往后要是想升官还要郑山辞多提携他才是。至于越级去讨好梅侍郎,这是极为没有分寸的事,聪明人都不会这么做。玉风把这活揽下来,心里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取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

他不是像萧高阳,梅淮跟姜兰礼一样,他们三人是前三甲,虽说现在还是正六品的主事,但前途无量。像是他们这类人,科举的名次不显,家中又无甚背景,只能求着上官垂怜,好生提携一番才有可能获得升官的可能。

郑山辞还是先去看了文书,到了制瓷坊后,刘管事见是郑山辞来了,脸上喜笑颜开,先是见了礼,带着郑山辞去看陶瓷,“白瓷卖得紧俏,现在的工人都是卯足劲在做,本来库存里还积压了一些白瓷,现在全卖完了。还有几个大商人给我们下了订单,要到外州去卖。”

刘管事把订单递给郑山辞。

郑山辞一看,难怪刘管事喜形于色,这几个大商人订下的货拢共算起来就有五万两银子了,他们先付了定金一万两。这些银子都是记录在账本上,容不得半点虚假。

刘管事也未曾见过这陶瓷这般好卖起来,一溜烟就卖完了。还有不少京中的贵妇人想要预定,这让刘管事觉得他们是卖甚瓷,京城中的贵人们都是欢喜的。

“这白瓷还能再卖一个冬天,余下的给我看看其余的陶瓷。”

刘管事当下是对郑山辞信服,他差杂役去打听,知道这是借了别处的风才让他们的白瓷好卖起来,正如郑大人所言,这冬天过去后便不可大量生产白瓷,免得卖不出来积压在库房里。

余下的陶瓷他们还做了茶具,郑山辞瞧了茶具一眼,“把茶具上染上梅花的纹,这梅花用雕刻出来的,不要上色更显清雅。”

刘管事忙不迭点头,“郑大人的话,小的是信的。”

花瓶是卖出去了,再带一阵茶具的风,这个冬天赚的就够他们吃一年了,要是茶具卖得好,够他们开张吃两年。

现在这制瓷坊哪还有当初奄奄一息的模样,如今工人们都是打足了鸡血,巴不得每天都做几件拿到铺子上去卖。

“马上年底了,让工人们多上点心,年底我给你们包个红包。”郑山辞笑着说。

刘管事应承下来。

晌午制瓷工人们吃饭后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时间。在吃食上面,郑山辞也是跟厨房说好了,每五日让工人们见一次荤腥,每天都是三菜一汤的标配,油水也足。以前厨房也还不错,但还是有些懈怠,被郑大人说了一通后,又见着纺织坊那几个厨子的下场,这般制瓷坊跟印刷坊的厨子引以为戒,不敢耍甚么小心思。

如今有人管着,他们就愈发小心了,厨子知道分寸后,工人们就吃得好。换了管事每个月的月例也没拖欠。

“大伙先吃着,郑大人刚才与我说了,大家好好干,年底给大家包一个红包。”刘管事借着吃饭的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工人们。

制瓷坊的工人顿时心里更有盼头了。纷纷说郑大人真好。

士农工商,这工匠的户籍在户部是单独成册的,这做了工匠,这辈子就在官府里打了印记,一旦编入匠籍,工匠及其后代就得世代相袭,为官府做事,且不能随意脱籍。匠籍制度还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类,他们分别要轮流到官营手工坊服役喝按月赴手工坊里服役。

这印刷坊跟制瓷坊的工人全都是编入了匠籍,这也是一份保障,他们在官府里盖了章,要是子孙手艺不差,官府保他们有一碗饭吃。

纺织坊大多是哥儿跟女子,只是随意在民间招一些纺织技术精湛的人,并未编入匠籍,他们来去自由。

今天便是要吃一顿荤腥,厨子做了红烧肉,这饭菜做好跟在膳房一样都是让厨子来打饭,以前是他们自己排队,要么性子急了就直接抢饭了,郑山辞瞧见一回,往后就让厨子来给他们打饭打菜,这才让他们变得老实规矩起来,不管性子再急,都是乖乖的排队吃饭。

郑大人说了,朝廷官员吃饭都要排队,他们这般抢着去吃饭不成体统。一想朝中大臣都是这样吃饭的,他们这些匠人这样吃饭也是应该的,他们心里更得了认同感。比起外边的工匠而言,他们身为官匠,大抵还是有优越感的,他们是大燕最出色的工匠,这才能到皇宫里干活。

每一件瓷器上都会有他们个人的标记,这既是一种追责的手段,也是赋予他们的荣耀。

今天的红烧肉颜色是焦糖色的,肉块饱满,外皮微焦内里酥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工人吃过第一轮后还能去添菜。

足足吃了三碗饭后他们才歇下来。晌午睡觉有工房,都是大通铺,他们各自找好位置,杂役去拿了几盆炭火过来给他们烤着便离开了。

这炭火的分配宫中都有份额。以往这些炭他们是一星半点也没见着,他们便是带了汤婆子来,另外家里的婆娘跟夫郎自己绣了手笼来暖手。汤婆子需灌热水才暖和,还有使几个钱予厨子,让他们给汤婆子灌水后,他们拿着汤婆子放进被褥里便暖和了。

有的工匠是刚被选上才入匠籍,有的祖上都是几代匠人了,手里积蓄,这般把汤婆子拿去灌热水松快一阵也是省得的。

“这厨子也知郑大人的厉害,我去灌热水只收了我一文钱。”

工人听说只收一文钱,心思就活络起来,自己拿了汤婆子也去灌水。

他们灌了水自己放进被褥里,眼下还是睡不着。晌午吃饱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睡下开始打鼾了。

余下睡不着的人还多聊几句,大概都是家长里短的,家里的婆娘跟孩子,京城中听来的八卦。说来说去说到今年攒了多少钱了。

一个年轻匠人叹气,“基本上都尽数花了。单单是家里的三个孩子一个月的花销就不少,孩子在家里,饭菜总不能敷衍,他们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有冬衣家里的人两年没制新的冬衣了,今年都置办了一件新冬衣。我是就等年底朝廷发银子下来再去买年货。”

有几个工人也附和起来。

“今天听刘管事说郑大人要包红包,我倒是心下有些期待起来。”

“郑大人一看就是廉洁的官,这炭盆都让我们用上了。以前我们哪还有时辰睡觉,都是吃完午饭还要去干活。现在这日子快活赛神仙了。”一个工人倒是颇为满足。

他们说会子话便不说了,下午还要做工,晌午还是要睡饱了才有精神去制瓷。这厢他们的日子好过,这心里头对郑山辞都是存着感念之情。

晚上他们回到家里,婆娘还问气色看着好多了。

这是自然的,上官让他们吃好睡好,晌午不让做工,下午也是按照时辰就放了,这般下来他们做的活大大的少了,身子就好了。

下值后陪着孩子跟媳妇的时间就长了。这样的光景下来,人看着一天比一天更好。

……

郑山辞除了去制瓷坊后,还去了印刷坊把三位好友印刷下来的书册拿回来,目前印刷坊还在印,估计要等半个月才能摆上架。

他拿了书回到户部等晌午吃饭时再给三位好友。这封面上采用的就是墨蓝色的封面,上面就写了状元笔记,榜眼笔记跟探花笔记,作者自然是萧高阳他们三个人的名字。

郑山辞翻开几页已是极为满意。

晌午用膳时,郑山辞就把书拿给他们看。

萧高阳头一次拿到自己出的书,心里稀罕。拿着翻开几页,瞧着印刷跟装订都不错,跟书铺里卖的书一模一样,他心中欢喜却还是矜持的把书放下搁置在一旁。

梅淮瞧见自己的书,他摸了摸上面秀气的字,还有些羞赧起来,“我这字迹比起萧兄跟姜兄,看起来实在是不够大气。”

萧高阳哎一声,“梅兄,你这说的甚话,我的字大开大合的,比如你的字端正,你写得一手好楷书,你这般说来,我这字就更差劲了。”

梅淮见状笑起来。姜兰礼见梅淮高兴了,心下也松口气。他们仨一起在翰林院,又都是年轻的官员,情谊非比寻常。

梅淮又向郑山辞道谢,“郑兄这样还圆了我出书的念想。”

“梅兄太客气了。”郑山辞不敢应。

萧高阳摸了摸书本的封面,他问道,“郑兄,你打算先印刷多少册出来。”

“少说也是五千册,先把五千册抛出去,而后再加印。”

这话把这些好友都吓到了,崔子期也被惊住了,施玄闻言停止了用膳。

五千册这么多,卖得出去么?

姜兰礼:“这太多了,万一卖不出去这要亏很多钱。”

郑山辞笑道,“三位兄台不必担心,我觉得会卖出去的,五千册还少了。”

萧高阳见郑山辞心中像是有把握的样子,他心想,大不了他自己多买几册,不然显得太惨淡了。他惨,郑兄也惨。

他又不是什么大儒,他的笔记哪里能够卖那么多。

崔子期立马想到自己写的故事还未写出来,瞅见梅淮他们的书册,自己心里更痒痒了,他下值回去后要立马写书。

萧高阳下值回到家里,瞧见时哥儿在屋子里绣花,他把书册特意摆在桌子上,自己去内室换官袍。

时哥儿听见一声响动,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桌子上,瞧见是五本书。他放下手中的针线,好奇的去看。

“状元笔记。”

时哥儿念了一下封面上的字,他翻开一页认真的读了一下,觉得写得很有道理,就是这字迹有些眼熟。时哥儿跟萧高阳的婚柬是萧高阳亲自写的,所以时哥儿瞧见这书上的字时便觉熟悉。

他合上书,看了一下作者,一看上面写着萧高阳,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还是萧高阳的名字。

时哥儿:“啊。”

萧高阳换了衣袍出来,装作无意的问道,“怎么了?”

时哥儿拿着书天真的说,“相公,你出书了。”

他的目光很是崇拜。

萧高阳心中得意,面上还是郎君的矜持和大家公子的气度,他把书册的缘由给时哥儿说了。

时哥儿点点头,“那等书铺里有你的书后,我多去买几册放着。”

“家里有了,你买来做甚。”萧高阳听了时哥儿的话心中一暖,但他还是要明知故问。

时哥儿诚实的说,“要是我不买的话,还有谁会买相公的书。”

萧高阳:“……”

萧高阳心里扎了几把刀,再怎么也不至于这么难看吧。

“我不能让相公一册都卖不出去。”

萧高阳的心又回暖过来,他把五册书放好,时哥儿瞧见以后说给他放着。

“你又不读这些,留着做甚。”萧高阳逗他。

“我留着以后给我们的孩子看。”时哥儿直白的说。萧高阳轻咳一声,闹了一个大红脸。把五册书拱手奉上,时哥儿去衣柜里找盒子,认真的把书籍放进去。

这哥儿说话直白胆大,作甚还要调戏相公,这般瞧着可爱,实则也可爱。

萧高阳一个文弱书生,脸皮薄,没甚好说的,只能由着自己的夫郎。他去瞧时哥儿刺绣,时哥儿也不必去管他,等萧高阳看无聊了,自会去别处耍。

“我们去园子里走走。”萧高阳看了良久,见时哥儿不为所动,便邀他去赏雪。

“相公去上值未曾有心思赏雪,我却在家里陪着娘一同去园子里逛了好几圈了,相公想去自己去吧,我还要绣花。”时哥儿果断的拒绝了萧高阳。

萧高阳一步三叹只好自己独自去园子里逛了一圈回来。

时哥儿给萧高阳绣的荷包,晚上终于把荷包绣好了,他让萧高阳站着别动,把荷包认认真真挂在他的腰间上,他腰间是还佩戴这玉佩跟玉坠的,荷包佩戴在腰上显得毫不起眼。

萧高阳还是觉得心里慰帖。

“你别忙了,给我绣一个荷包就好了。”萧高阳说道。

他瞧见时哥儿的样子,总能想起时哥儿新婚之夜的时候,瞧见他的物件,总是脸红不肯碰。萧高阳心里想得厉害,等时哥儿洗漱后,他吹了蜡烛轻快的上床。

……

郑山辞回去陪着虞澜意去了一趟国公府,老国公偶感风寒,本来是小病,结果不知是年纪大,还是怎么的,这病了就不好,反反复复的,如今人已经躺在床上了。

虞澜意瞧见外祖父苍白着脸,这样头上的花白同脸色一样白,“外祖父!”

老国公摸了摸虞澜意的手,“澜意来了啊,这有甚好伤心的,我身子还好,就是小毛病。这回还把你惊动过来了。”

虞澜意陪着老国公,老国公看了一眼郑山辞,郑山辞忙不迭见礼喊了一声外祖父。

老国公应一声,“你们要是不嫌麻烦,今晚就留下来吃饭。”

“多谢外祖父。”虞澜意跟郑山辞都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