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155章

作者:端瑜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甜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虞澜意是要陪着外祖父跟外祖母说话,郑山辞便去了外边,贺同招呼他。

他们带来一颗人参过来,那还是长阳侯送给虞澜意的,这下子他没甚好带的,只觉人参才是最有用的。

“好孩子,你外祖父没事。你跟山辞这般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太轻率了。”老夫人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泛着暖,只觉没有白疼他一场。

虞澜意:“这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注意,不能不放在心上。”

老国公慈祥的应了一声,听他外孙的话。

郑山辞这边是跟贺同一起在亭子上下棋,贺同有些惊讶,郑山辞的棋艺不输他,两个人下得难舍难分,直到侍从喊他们去用膳,棋局上还没有胜负。

贺同说道,“若是表弟夫以后有空便来国公府多坐坐,我们也好下下棋。”

郑山辞答应下来。

两人在国公府用了晚膳才折身回去。回去之后,虞澜意便说,“我们府邸该招一个府医在家里,以后家里每月都要请脉,现今有庄子、铺子在赚钱,请个府医回来也不碍事。”

郑山辞知晓虞澜意这是怕了,家里也确实需要一个府医,“好,明日就去找。”

虞澜意暂且安心下来,他晚上还说郑山辞应该好好的锻炼身体。

郑山辞搂着他说,“在户部有闲暇的时间我有在锻炼。”

虞澜意摸了摸郑山辞的腹肌,他肯定的点点头。

“这样才是对的。”

他摸了腹肌,又去摸郑山辞的胸膛,挨着去听他的心跳。

第128章 天道酬勤

郑山辞这几日都在户部忙,今年的雪下大了,所有的官员都是缩着脖子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在金銮殿上,武明帝说了雪灾的事,另外边疆不知怎么大面积军士生病,需要有人去送药材。

武明帝点了长阳侯的名。郑山辞心中顿时一个激灵,目光落在自家岳父身上,长阳侯上前一步谢恩/

……

“今年的冬天有些厉害。”

“这边扬州跟青州都呈上折子说是闹了雪灾,还有边疆的军队出现了流行病,不少人生病,陛下不是派长阳侯去边疆去巡视么?顺便就把粮草押送过去。”

“泉州的事还没有完,青州跟扬州又来了。”

官员们下朝后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说话,说起雪灾皆是一副摇头的样子。今年冬天冷得出奇,他们都喜欢待在部门里,缩在角落里不想外出办事。

他们瞧见长阳侯去了户部,心中叹息。长阳侯今年去办差事,过不了年了。

长阳侯到了户部,让人给他清点药材还有粮草。郑山辞这边需要避嫌,他让玉风来处理这件事。长阳侯刚一进户部,有几个官员看了他一眼,给他见礼后,就有吏官带着他去库房。

长阳侯微妙的感觉户部的官员待他友善许多。武官跟文官向来不对付,长阳侯没怎么来过户部,一般都是让手底下的人来户部就把事情办妥了。这是郑山辞当上户部郎中后,他头一次来到户部。

玉风先是给长阳侯见礼,手里拿着一份清单,客客气气的见礼说道,“请侯爷先坐,我们按照边疆军的人数清点了军资,您看看还有什么缺漏的地方,若是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知下官。下官会尽量满足。”

一个小吏进来送上热茶,怪机灵,慰帖的。

长阳侯心中舒适,他嗯一声,喝了一口热茶才把清单看起来。因为是在年底,户部今年的效率高,已经把全年剩下来的物件都统计起来了。今年没甚大灾情,所储备的物资还有很多,再加上玉风的一点私心,这次给边疆军的物资比往常多一些。像是户部的物资管理,他们是不能随意变动的,这次有借口,边疆军生病,给他们拨多一些粮草在情理之中。

这样显得他更审时度势,是一个变通的人。要说真正的原因,只有玉风自己心里明白。

长阳侯看了清单很满意。按照奏折上所说,边疆军高烧的情况较多,所以户部在牛耳草、金银花、麻黄、竹叶上多拨了一些。这样细致小心,虽说长阳侯看不出来有何区别,但到了边疆大夫自会有分明,玉风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响。

“就这样吧。”

“侯爷暂且再坐一坐,马上就把粮草跟药材清点好。”玉风低眉顺眼的说道。他长相清秀,人也是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做事圆滑老道,长阳侯对他的印象不错。

吏官们手里还有一份一模一样的清单,他们按照清单来拾掇东西,很快就把粮草跟药材装车好了。长阳侯虽说没来户部办事,但在户部一旦牵扯到大额物资跟银子,户部都会拖拖拉拉的。这次他来办事,没想到速度这么快,他的一杯茶还没有喝完,事情已经办好了。

长阳侯让属下带着物资离开,他领了差事,明日才出发,今天还要去兵部上值。大燕的几个老将跟靠军功成为勋贵的人,基本上都在兵部。特别是他们这样的侯爵,兵部给他们特意空出了办公的地方。长阳侯回到院子里,有人张望到他回来喊了一声老虞。

“老虞,陛下交给你差事办,你去户部这么快就回来了?”一个跟长阳侯差不多年纪的勋贵问道。

“户部办事利落,我这去了还没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把事办好了。我还想把那杯热茶喝完了再回来,这不是没有这个福气喝户部的茶么。”

长阳侯朗笑出声。

“老虞你这话说得,谁去户部都要碰一个钉子,不管这个钉子是软的还是硬的,还是你有面子啊。”听了这话的勋贵言语中有些羡慕。

像是他们这样的侯爷去了户部,虽说户部要待他们客气些,但还是那副死人样。

长阳侯:“这话就折煞我了。不说了,我越说越显得我在显摆一样。”长阳侯说完进了屋子。

冬日都是关闭着门,他坐在椅子得意的抖了几下腿。

那勋贵叹口气,瞧这就是子侄有本事的。有个儿婿在户部,以后办事都好办一些,不然等户部拖拉着人,心里也烦。哪像现在这样好声好气的捧着,效率也快了。长阳侯还有个三儿婿在大理寺当值,以后要是进去了,也有人照顾。

进去之后,再让大儿子在陛下面前求求情,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

郑山辞在审查地方官府的开支,把几个疑惑的地方标记出来,等着交给梅侍郎,然后梅侍郎会移交给刑部,刑部会派人下去审查,若是有问题就会把官员抓起来带到京城。

玉风把给长阳侯物资的清单交给郑山辞。

“郑大人,这是给边疆军的单子。”

郑山辞接过来,在药材的条目上多看了一会儿。他在新奉县让百姓种植药材,对药材也有一定的了解,知晓这份药材条目是用了心思,他满意的颔首,“这事你做得不错。”

郑山辞拿出自己的印加在上面,“你且先下去吧,记得把官员的俸禄审查一遍,年底就由你来发俸禄吧。”

玉风闻言心中一喜,这年底发俸禄的差事交给他来做,足见郑大人对他的看重。他忙不迭应下后出去了。

看来这次他办的事不错,至少办到郑大人的心坎上了。玉风心中得意,面上还是不露声色。他还记得郑大人晌午喜欢去藏书楼,之前他晌午去送文书,结果郑大人就没在。之前他听见有同僚说陛下就在藏书楼里,可惜他们不准进去。

玉风听了这句话,鬼使神差去了郑山辞的院子里谎称有要事回禀,发现郑山辞根本就没在院子里,他惊得出了一身汗。这事他跟任何人都没说,一直憋在心里。

玉风回到地方继续办公。

郑山辞把事情办好后,晌午又去藏书楼去看了一眼,瞧见还有不少官员在,他心中松一口气,继续把自己未曾看完的一册书看完。

过了几日,郑山辞终于把这册书看完了,心中有颇多感悟。他把书还回去,如今年底要放年假了,等过年后郑山辞才能来藏书楼。他把书还上后,走在回户部的小路上,走了一半就瞧见一个小少年在路边。谢承似有所感,抬头看见郑山辞,喊了一声郑大人。

郑山辞明白若是大皇子想知道他的身份这非常容易,他差不多有半个月未曾去藏书楼,大皇子查了他的身份也在情理之中。

“臣见过大殿下。”郑山辞拱手见礼。

谢承忙不迭把郑山辞扶起来,“本殿沉不住气就查了郑大人的身份,这事是本殿没有遵守约定,还请郑大人勿怪。”

谢承这般说也是带着真心的,他是真心敬重郑山辞,查了他的身份,得知他是从地方直升到朝廷的官,对他更为佩服。

英雄不论出处,不管是三甲进士,还是状元榜眼探花,只有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对大燕的社稷有功,这对他来说无甚区别。

谢承在外一向是温文尔雅,是一个仁爱君子,小小年纪就有皇族的气度和胸襟。自打郑山辞指点他后,他便觉一个人不管是大儒,还是朝中大臣,论资历郑山辞比不上他们,但在见识上面却是不输他人。

“大殿下太抬举臣了。”

谢承唇角含笑,“郑大人这边有一处亭子,本殿想请郑大人坐一坐,不会耽误郑大人多少功夫。”

谢承都这般说了,郑山辞恭敬不如从命。

“郑大人给我提醒的几个词,我写在文章上不得其解,被父皇洞察后。父皇去了藏书怕是把郑大人惊住了,以至郑大人这么久都未曾来藏书楼。”谢承解释。

他语气顿了顿,“本殿天性愚钝,对蒋詹事和父皇,还有魏大人出的题目常常有理解不到的地方,经常让他们失望。郑大人在藏书楼为本殿解惑后,本殿获得了师傅们的赞赏,但也明白,这是郑大人本来的见识给本殿带来的机会,这次冒昧的前来也是想让郑大人能再次为我解惑。”

谢承说出天性愚钝这个词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大燕的皇子,但他明白有些时候他确实无法理解到蒋詹事跟魏大人,还有朝中大人的意思,他心里有些压抑,这次在郑山辞面前把这四个字说出来有些难堪,但更显真诚。

郑山辞没有拿乔,他扶着谢承的手,“殿下何必妄自菲薄。在臣眼里,殿下一直都很聪慧。殿下一点就通,年纪还这般小,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么就生性愚钝了,殿下本来就是极好的人。”

谢承的鼻尖有些泛酸,心中酸酸胀胀的,从未有人这般说过。他好歹也是皇室子弟把这情绪忍下来,看见郑山辞扶着他的手,这手放在他手上亲热的,温暖的。

谢承神色怔然,他的心脏有羽毛在其中轻柔的拂过。

郑山辞唇角含笑,眼中充满了鼓励和期许。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殿下又怎么知道殿下不是聪慧之人,就算不是聪慧之人,天道酬勤。只要殿下的方向是正确的,没什么是做不到的。”

谢承的心中刮起了一阵飓风。他似乎在海滩上,海上的砂石被冲刷,海里的暴风吹着,他的耳边嗡嗡作响。海底的鱼被掀翻在岸上。月亮还未从海底升起,海底都是黑色,深不见底,群山皆暗。但只要月亮从海底升起,只要暴风停止,那么黑蓝的海滩就会变得明亮。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谢承唇角抽搐了几下,他深深的向郑山辞拱手,眼中满是敬重。他想喊老师,可惜郑山辞还未有名分,不过谢承已经在心中默念了几遍。

明黄色的衣袍从草丛里划过,冯德不敢出声,放轻脚步跟在武明帝的身后。今日武明帝晌午闲暇就来四处走走,结果瞧见大皇子跟郑山辞去了亭子里。武明帝饶有兴趣的挑眉,让众人在原地等着,自己只带着冯德跟在他们身后。武明帝心想自己的儿子又来找郑山辞了,这回正好被他逮住了。

第129章 一家子全去

武明帝听了这话背着手离开了,他回到盘龙殿,沉默良久问道,“郑爱卿现在官位是几品?”

冯德说道:“回禀陛下,郑大人是正五品户部郎中。”

这已经算是极为年轻的五品官员了。

武明帝听了这话眯了眯眼睛没在说话。郑山辞有一句话打动了武明帝,天道酬勤。武明帝让宫人来给自己脱靴,他要睡午觉了。

瞧见武明帝上了龙床,冯德脚步轻轻的离开。让宫人们守着,他也要去休息片刻,不然下午熬不住。毕竟每日在武明帝跟前当差,一不小心就是掉脑袋的事,要时刻打起精神应付。

他的干儿子端来脸盆伺候他洗脸,冯德虽说是一个无根的人,但他是武明帝身边的近侍,有的是人巴结讨好他。

“且歇着吧,到了时辰就喊我起来。”冯德上床,想了想吩咐道,“你去把郑大人的事多收集一些晚上呈给我看。”

“干爹不知是哪个郑大人?”

“还能是谁,当然是户部郎中郑大人。”

冯德说完自己扯着被褥睡去,陛下关注的人,冯德也要关心着。万一哪天陛下就想起来,他到时候才有话说。

郑山辞在晌午又跟谢承说了一些话,郑山辞让谢承把《史记》看完,先看帝王本纪,把每个皇帝的性格特点归纳出来。

谢承领了课业回到皇子所。魏次辅给他也布置了课业,谢承带着两份课业,心里还是满足充实的。谢承听了郑山辞的话,心里平静多了。他学到晚上时,在周嬷嬷惊讶的目光下,没有再继续学下去而是先睡了。

周嬷嬷心中欣慰。

大殿下压力太大了,整个人都是紧绷着的,现在瞧着大殿下平缓许多,才十三岁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她以往劝说过尽没用,这次大殿下自己明白了,懂得爱护自己的身子了,周嬷嬷心里高兴。

周嬷嬷从谢承的房里退出来,去小厨房里吩咐人明日给大殿下□□吃的,希望大殿下每天都是快乐的。

谢承在床榻上安心的闭上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