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郑兄,这钱太多了。”萧高阳拿着银票,面露惊讶。这足足有十万两银子,这怎么好意思拿这么多。梅淮跟姜兰礼拿着银票一看,也被惊住了。
这十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像是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像是梅淮跟姜兰礼,两个人还未成家,家里的铺子只给了少许,这十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就是意外之财,可以攒起来成亲以后作为小家的钱。
郑山辞说道:“这次笔记赚了不少钱,这是你们应该得的。要是你们不收下,这样以后谁还敢把书交给印刷坊。”
他们三个也不是矫情的人,便把银票收起来了。
杜宁瞅了一眼,瞠目结舌:“这数额太大了。”
他们一个月才几两银子,这般他们就赚了十万两银子了,看来这读书就是能赚钱,这读书人的钱真好赚。杜宁羡慕得肚子里冒酸水。
崔子期也瞅见了银票,心里更不平了,他说道:“这厢郑兄去了太常寺,我的话本都还没出呢。”
怪他自己写得慢一些,这般错过了好机会。谁会嫌钱多,而且他若是出了书,听起来也是极为威风的。吕锦怀孕了,等以后孩子生下来,他就自己的话本给孩子看。
“崔兄的事,我之前应承着,这厢若是崔兄写好了,我便为你去说说看。”之前崔子期说了要把自己审理的案子写上去,郑山辞本就极为期待。现今回来崔子期已经写好了。
崔子期还真带了过来递给郑山辞,他笑吟吟的说,“我先写了三个案子,怕写得不好。”
崔子期还给话本取了名字。
《京城疑案》。
郑山辞快速把饭吃完,先看了几页,第一个案子是密室杀人案,第二个案子是冥婚,第三个案子是情杀,看起来都很不错。
“崔兄,我明日给你答复。”
崔子期点头。
吃了晌午,郑山辞还睡不着,他便把崔子期写的话本拿来看,结果越看越精神。等午休的时辰过后他要去一趟上书房。
郑山辞恋恋不舍的放下话本。
上书房的侍卫问了他的官职跟名字才放他进去。郑山辞进了上书房走进去后有小吏带着他先去熟悉一下上书房。
“这里是为郑大人准备的休息的场所,您看还有什么缺的,小的就去内务府把东西要过来布置好。”小吏恭敬道。
郑山辞瞧了这住所,比他少卿办公的地方还要华贵,他忙不迭点头,“不必了,这里的东西已经置办妥当了。”
小吏带着他去教授皇子上课的地方,现今是蒋詹事在给两位皇子上课,郑山辞在窗外看了一阵。谢承认认真真的在听课,另一个小一点的皇子用手撑着下巴,懒懒散散的。
这应该就是二皇子谢澹了。
谢澹注意到有人在看他,好奇的看向窗外,瞧见一个年轻的官员,眼珠转了转,他趁着蒋詹事不注意冲着郑山辞挥了一下手。
“郑大人你先等一会儿,因为魏大人跟庞大人都会抽空来给两位皇子上课,所以您跟蒋詹事需要商量一下上课的时间。”
小吏给郑山辞倒了一杯热茶。
郑山辞颔首,拿着茶杯喝了一口,果真是上书房这待客的茶也是好茶,这糕点软糯可口,吃得也好。
蒋詹事皱着眉头从课上离开,有宫人跟他说郑山辞来了,他眉眼松了松,让宫人把书本放到他的屋子里,整理了一下衣裳就过去了。
这郑山辞这般年轻,也不知道是怎么让陛下认可的,派过来教皇子们来了。蒋詹事目光犀利看向郑山辞,郑山辞冲他看过来,蒋詹事又摆出一副和善的面孔。
“郑大人现在就来了,我叫蒋哲彦,以后跟郑大人就要在此处共同教皇子课业了,以后还要好好相处才是。”蒋詹事伸出手去握住郑山辞的手,瞧着是热情的。
郑山辞却还是抱着警惕心,他只笑说,“我初来乍到,还要请蒋大人多教教我才是。”
两个人互相客套,说话都是滴水不漏。蒋詹事把两个皇子的排课告诉郑山辞了,“要是郑大人没主意的话,可以选这两日。”
皇子们是五日休一,蒋詹事把最后的两天让给郑山辞,他自己上开头两天,中途还有一天留给魏首辅跟庞次辅。
郑山辞倒是觉得上课上哪几天没甚差别,这就应下来了。
蒋詹事是不想上最后的两天,特别是最后一天,二皇子的心已经飞了。
这样郑山辞还要等几天才能给两位皇子上课。郑山辞还是有些拘谨,他问道,“蒋大人讲到哪里来了?”
蒋詹事把《史记》翻开郑山辞看,他话锋一转说道,“郑大人另则一本书给两位皇子讲。”
郑山辞应了下来,那他就讲《大学》吧。四书五经这类书,他更熟悉一些。每天晚上若是无事的话,他都会翻阅一二。
现今是下课了,郑山辞也不耽误,跟蒋詹事交接后,他便打算离开了。蒋詹事见郑山辞这般老实,脸上添加了几分满意,还是亲自送郑山辞出去。
“郑大人。”谢承看见郑山辞,面上带着惊喜,但他很快就掩饰下去,恭恭敬敬的向郑山辞拱手。
蒋詹事还有些惊讶,大皇子虽说温文尔雅,颇有皇室风度,但也不是见着谁都是这般的。
郑山辞给谢承见礼。
“郑大人做了少詹事是本殿跟二弟的福气。”谢承说了这句话,蒋詹事挼了一下胡子,脸上闪过一丝僵硬。
……
郑山辞走后,谢承心里还高兴着。昨日他就知晓父皇让郑山辞升官还兼了少詹事,昨晚他高兴得睡不着觉。今天到上书房来上课,要不是谢澹说有一个穿绯色的年轻官员来了,谢承还不知道郑山辞已经来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他自当要出去见上一面。
谢澹打了一个哈欠,“皇兄跟郑大人私下认识么?”
谢承还记得郑山辞说了不要把跟他交好的事告知给别人,他只摇头,“我只是觉得郑大人这样年轻就是正四品官了,很是难得,他一定有真材实料才得了父皇的赏识。这样的人来教我们,我们要好好学才是。”
谢澹:“只要别像一个老学究一般,我就给他面子。”
他说起话来老气横秋。
谢承轻斥,“你要是不认真读书,又要挨父皇的打骂,你也要听听学学,以后才好明白道理。”
谢澹:“以后皇兄罩着我就好了。”
谢澹倒是很无畏。
郑山辞回到太常寺后,他发现下午就没有文书要批改了,也不用去看什么档案,他上午就把一天都文书批完了。
这日子太清闲了,郑山辞不可置信。
他把崔子期写的话本看了,然后松快的下值回家。
回到家里也没甚事,郑山辞升官后,今晚去郑府吃了一顿饭。郑父跟郑夫郎瞧见他也高兴,说了会儿话就让他们回去了。
虞澜意牵着小平安的手,小平安瞧见有影子,他飞快的去踩影子。
郑山辞一把把小平安捞起来抱着,一家人回到家里。
“郑山辞,你今天在太常寺怎么样?”虞澜意对太常寺有些好奇,家里从来没有人在太常寺当过官。
“比起户部来说太清闲。”郑山辞笑着说道。
“清闲就对了。”虞澜意高兴的捏了捏郑山辞的脸,“以后就不必在休沐的时候还要处理文书了。”
这厢太常寺是清闲了,还要教导皇子终归还是有些紧迫感。
……
翌日,虞澜意醒来郑山辞人已经不见了,他用了早膳带小平安回侯府玩耍。
到了长阳侯安哥儿瞧见小平安就欢喜,“平安来我这来。”
小平安对安哥儿已经熟悉了,哒哒上前去。
“老远就听见小孩儿的叫声了,原来是小平安来了。”虞夫郎笑着去逗外孙。
“山辞升官了,改日把他带回来吃吃饭,说会话。”虞夫郎心中舒畅,儿婿这样有本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正四品官,虽说太常寺不是什么要紧的差事,但这兼任的少詹事可是京城中的人都想要。
长阳侯得知郑山辞兼了少詹事,昨日一直高兴着,还同虞长行喝了几壶酒。
这事虞夫郎也高兴便没去劝说,只让他们少喝一些,免得明儿误了差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他们侯府是没什么人在皇子身边,现在就有了,以后都富贵荣华富贵就有保障。
“等你跟山辞在侯府吃完饭了,抽空还要去国公府看看你祖父和祖母。”虞夫郎这样说道。
“知道了。”虞澜意还不知道什么含义,只知道要去看外祖父跟外祖母。
虞夫郎也不见怪,这孩子是养得娇纵天真了一些,这阴差阳错找的相公却是一个聪慧人物。
虞夫郎又去逗小外孙。
郑山辞本想去找户部郎中问印刷坊的事,玉风先告诉他,“郑大人,这印刷坊赚钱了,您又去了太常寺,梅大人不放心就把印刷坊又重新掌过来了。”
郑山辞谢过玉风,去找梅侍郎。
玉风待郑山辞还是恭恭敬敬的,接人待物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郑山辞告知梅侍郎想刊印崔子期的话本一事。
梅侍郎先是看了话本确实有些意思。
“郑大人认为先印刷几册合适”
“五百册。”郑山辞不知道这样悬疑的话本能不能让京城中的人喜欢,只好说出一个保守的数字。
“那就这么办吧。”梅侍郎应下来。
笔记赚了不少钱,就是这五百册的话本不赚钱,对印刷坊的损失也不大。而且郑山辞把一甲的笔记用来卖这事打开了他们的新思路,每三年都会出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可以出状元笔记二,状元笔记三,一直赚钱。
第134章 讲课
梅侍郎把话本收下了。等郑山辞走后,梅侍郎就喊小吏把话本送到印刷坊去说要印刷五百份。
郑山辞回到太常寺,他花了半个时辰就把文书批完了,然后他喝了一杯茶,心里还有些心慌。把《大学》拿出来看,给两位皇子备课。
郑山辞要给两位皇子讲《大学》中的仁政跟修身,他找了几个篇目开始给自己写教案。
冷寺丞路过看见郑山辞还在忙,捧着茶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叹息。郑大人的速度太慢了,像是他们飞快就把事务处理完了,现在已经闲下来了。在工位上不能做其他太明显的事,不能大声喧哗,不然胡寺卿第一个就饶不过他。
冷寺丞拿了几本话本来看,他桌子上还有几本游记,他在工位上就靠看这些打发时间。
太常寺没什么争夺,也没甚好晋升的,只是慢慢的熬着资历,等熬到头了若是吏部把他们想起来了就可以扔到六部去试一试。
郑山辞在太常寺没遇上什么奇葩的人,大家都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后,然后做自己的事情。郑山辞在这里心情都变得平和起来。
晌午他把话本交给印刷坊的事告诉崔子期。
崔子期面上一喜,“五百册也成,我自己都能买三百册。”
杜宁说道,“我会买一册来看。”
杜宁最近一直在被催亲,现下他跟施玄的年纪大了还没有成亲了,杜宁看向施玄,内心一片坦然。
我再怎么也不会比施玄晚。
施玄默默的吃饭。
下值后他没坐马车,反而是走着回去的,他先去了布料铺子。当下没有客人在,郑清音坐在椅子上喝茶,桌子上还有两碟糕点。郑清音似乎很喜欢吃,每次吃了一块,就会去另一个碟子里拿糕点,交替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