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两个人说了一会子话,崔子期用肩膀撞了撞郑山辞,“你也要去赈灾了?”
郑山辞点点头说自己去颍州。
郑山辞到了户部也没为难项郎中,他先把一些事说给项郎中跟玉风听,“我如今去赈灾了,这里的事还要交到你们手里。”
“郑大人放心吧。”
郑山辞听说工部尚书打算用水泥来稳固房屋,他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去了一趟工部寻杜岳,同时把钢筋水泥这个概念告诉给了杜岳。
杜岳:“你是说用铁来造房子?”
盐铁是朝廷专营,他们手里有铁,郑山辞这日就耗在工部好好的跟杜岳说了说钢筋水泥。
“钢筋的主要成为是铁,但铁容易生锈,而且材质太过柔软,不适合用在建造房屋。我们可以炼钢,一般情况下是用高炉把铁还原成铁水,同时要加入石灰石去除杂质,控制高炉的热量就可以得到含碳较高的生铁,这样的生铁可以称为钢。”
杜岳听了这话带着郑山辞一块去工部的高炉房。
他们先做了实验,把钢铁做出来了。杜岳听着郑山辞说话时不时点头。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现在我们的时间来不及,这些钢铁只能先用于皇宫,余下的民宅我会用上水泥,但以后没准民宅也能用上钢筋水泥。”杜岳直白的说。
郑山辞笑了,“这样也好。”
郑山辞回到家中,虞澜意听他说了要去赈灾。
“去吧,这次还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虞澜意想到京城里那些哭嚎的人,心里也起了怜悯之情。郑山辞能去救一个人就去救他们吧,生命是最可贵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亲人跟喜欢的人,一旦生命失去后,就无力回天。
虞澜意轻轻的说,“我跟平安会在京城等你回来的,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回来。”
郑山辞闻言抱住了虞澜意,他的老婆越来越会体贴人了,也知道民生疾苦了。郑山辞心里软得厉害,亲了亲虞澜意漂亮的眉眼。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漂亮得像是一个小少爷,但郑山辞知道虞澜意已经变了,他是一个有善心的小少爷。
“我去给你收拾包袱。”
虞澜意推开郑山辞,给他收拾了六个大包袱。
虞澜意还是舍不得郑山辞,京城出了这事他要留在这里照顾爹跟阿爹,还有小平安在,不然他是能做出跟着郑山辞一块去赈灾的。
“我会平安回来的。”然后给你争一个诰命。
晚上郑山辞摸了摸小平安的头,翌日一早趁着天还没亮,他就起身穿上官袍,拿着包袱。手里差点拿不下了。要不是这些年他一直在锻炼,这般也没这么大的力气,这手上的包袱有三个小平安那么重。
郑山辞临走前亲了亲虞澜意的额头,他带着旺福离开了府邸。
“大人,这是包子跟豆浆,您先吃点垫垫肚子。”
郑山辞应了一声,低头先把肚子填饱。
这次没甚随行的官员,只有他一个人,还带了许多小吏去押送粮食跟水泥。
马车缓缓在路上走,很快就出了京城,郑山辞又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半月后,郑山辞到了颍州。
颍州太守接待了他。
“郑大人您可算来了,颍州的情况很糟糕,当地修屋子的人不尽心,颍州有三分之二的屋子都塌了,我给朝廷写折子的时候是发生了一次地龙翻身,过了三五日后,我们以为已经没有地龙翻身了,结果在晚上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本来第一次就死了许多人,这第二次又是在晚上,死得人就更多了。”
郑山辞闻言默然不语。
颍州太守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谈起这件事有几分感伤。
郑山辞去看了在帐篷里的百姓,百姓们大都都失去了亲人,他们整日都是麻木的。
颍州太守说要不是他们来了,这五日后府城的粮食就没有了。
“工房的人在么,我想先跟他们商量事宜。”
颍州太守喊了工房的人过来。
郑山辞跟工房的典史边说边走,郑山辞看了工房目前砌的墙,都是用的实心的砖头,郑山辞让他们用水泥再抹在砖头上。
晌午颍州的粥铺就多设了几个粥铺,有百姓知道是朝廷来人赈灾了,有人骂道,“现在知道来了,早的时候做什么去了,现在还有什么用,我的家人都死完了!!!”
有人一边骂一边崩溃大哭。
“没等到啊,等到了晚了……”
有的百姓只是端着碗筷喝粥,喝完后就坐在一个角落里。他们的手指都有伤口,有的血迹凝固在他们手背上,那是被尖锐的石头划伤了。
当地震来的结束的那一刻,他们顾不上其他用手指去挖,有的人挖出来了还有一口气,但大多数挖出来的人都已经没气了。他们吊着一口气,把人挖出来的时候,这口气就断了。
没娘的没娘,没孩子的没孩子,没爹的没爹,当发生的那一刻,他们才知道什么是思念。
灾区里一片哭声。
更多的人是已经麻木了。
侥幸一家人都团聚的人,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日子。
“把你们这的户籍册子给我看看。”郑山辞说。
“还在府衙,郑大人这边请。”
颍州太守把他们带到府衙,工房的人得了郑山辞的令阻止民众们一起修建房屋。
郑山辞拿到了颍州的册子,他翻看几页问道,“把统计这次地方翻身死亡的册子给我看看。”
统计户籍的人把册子交给郑山辞。
“这次地龙翻身一共死了十二万人,有的人没找到尸体便报了死亡,在这样的境遇下也不能活下来了。”
郑山辞看见这本记录死亡的册子,手指顿了顿才接过来。
像是瘟疫,雪灾还能给人反应的时间,但是地震不会。本来是给百姓提供安全的房屋反而成了危险本身,没有一点征兆就会塌陷下来——
跑不掉。
“先组织他们祭奠亲人吧。这里有的小孩子还活着,看看能不能把他们跟孩子死去的人配在一起。”
颍州太守疑惑出声:“郑大人,您是来赈灾的,怎么还要做这些?”
郑山辞:“他们身上没病,麻木了,他们的心病了。”
众人露出错愕的神色。
……
京城
郑山辞趁着天还没亮就走了,实则虞澜意是知道的,他只是在装睡。早上天亮了,虞澜意也不敢把小平安一个人留在家里,他带着小平安去空旷的地方玩,让金云照看着他。
街道上的衙役跟刑部,大理寺的人都在拿工具挖废墟,他们挖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阵就起来继续挖。
他们能闻到腐尸的味道,浓浓的血腥味,闻着就想呕吐,挖出来的大多是残肢。
叶云初也是灰头土脸的,他身为大理寺卿以身作则,跟着他们一起挖,多一个人来挖就多一分希望。
全城的大夫被都朝廷征用了。
有的江湖侠客也一道来帮忙挖人。京城一般是不准这些江湖侠客来的,怕扰乱了京中的秩序,这次京兆府尹就当自己瞎了。
虞澜意设立了粥铺。
“有人!世子,这石板下来有人!”一个大理寺官员惊喜的说。
听见这话的人,立马跑过去,这石板下来应该支撑起了一个狭小的空间。
“挖,快挖!”叶云初这时也不顾上形象,他大吼一声。
他全身都是泥土,脸也不再干净,拿着工具疯狂的挖。虞澜意听见大理寺官员的话,他上前拿了工具去帮忙挖。
叶云初看见虞澜意,什么也没说。
其余的已经获救的百姓闻言还有人活着,他们也各自拿了工具来帮忙。
在废墟里还活着的人太难了。
“你们不要怕,我们马上就救你们出来!”叶云初边挖边说。
他们挖了半个时辰,一刻都没有停止。还剩下最后一个石板。他们知道不能动石板,不然这边很有可能引起二次坍塌。梅淮是工部郎中,他喊了几个人做了勘测之后让众人把四个角固定住。
“现在可以把石板慢慢拿开。”
叶云初把石板慢慢的拿开,他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起来,蹲得太久了,脑子还有些眩晕。
石板下面有四个孩子,还有一个昏迷的母亲。
“太好了。”有官员高兴的说。
是啊,太好了,虞澜意露出一个笑。
第146章 救灾回京
虞澜意拿着工具又帮忙救了几个人出来,京兆府尹这边见了他要留他吃晌午饭,这饭都是大锅饭,虞澜意摆手,“我先回去了。”
他回家吃好吃的。
小平安玩了一会儿肚子也饿了,跟着虞澜意一块回家。
家里就剩他们两个人,四菜一汤正好够吃。小平安很喜欢吃饭,他让侍从给他夹菜,然后自己就把脸埋进碗里。吃完后跟他一样有习惯了,要喝一碗汤才圆满。
郑山辞不在,小平安从椅子上跳下来,把碗捧到虞澜意面前,“阿爹,我要喝汤。”
这回厨房做的虫草花乌鸡汤。
虞澜意给小平安舀了小半碗,还给他舀了小块小块的鸡肉,没骨头的那种,可以混着汤一并喝下去。
京城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户部每年都会囤积粮食跟药材,现在还能供应整个京城,况且这里的商户在天子脚下是不敢乱来的。经过地龙翻身后,京城的物价上涨了但还在控制的范围内。再者,像是他们这样有庄子的人家,吃食一般都由庄子供给,这般也不用受到集市物价的影响。
小平安捧着碗把汤喝完了,他自己跑出去逛园子。
小孩子吃的饭少,今天虞澜意耗费不少力气,胃口变得大起来,拢共吃了三碗饭。
虞澜意喝了一碗汤就叫侍从把饭菜撤下去。
“府邸还有一些练家子,府邸如今也没甚事,让他们去帮着朝廷救人吧。”
侍从应了一声去传达虞澜意的意思。
这厢虞澜意还开了粥铺,若是以前他决计不会设粥铺甚的,他是富贵窝里出来的人,以前也不会这般关注甚么灾的,只当自己真真切切经历过才有了行动。
万般的人都有难处,他能帮一些就帮一些,大不了少吃些鸭子,少买些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