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181章

作者:端瑜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甜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他如今倒是喜欢吃郑山辞做的炸鸡起来,改日等他回来,定要让他做几回给他尝尝。

皇城里王凤君也做了表率,把自己穿旧的衣物跟不要的物件捐出去,这样上行下效,官眷们也要跟着凤君捐些物件出去。

魏夫郎实在,把自己的旧衣还有孙儿的衣物捐了,余下的就是衣柜跟箱子这物。他们作为官眷衣裳多,许多衣裳只穿过几回,过时了便没穿了,正好捐了去还博得一个好名声。

虞澜意的衣裳有些也不得穿了。大多是他出嫁前的衣裳,如今他在内室里试一试,只觉得颜色太艳了,这款式也过时了。

腰肢还是没变,身形跟以前都是一样的。

虞澜意哎一声,“这些衣裳就捐了吧,我穿着也不大合适了。”

金云瞧见虞澜意放在床上的衣裳,笑着说道,“少爷这几身红色的衣袍衬少爷的肤色,这袍子大人还未见过,何不留着穿着大人看看。”

虞澜意眉眼一动,郑山辞确实没瞧他穿过这几身衣裳,他们还未成亲时,郑山辞还未瞧过他几眼,真真是他没这个福分多瞧瞧还未出嫁的美人。

“好吧,这几身就留着。”

余下的金云拣起来放进包袱里,屋子里还有旧书桌跟椅子。小平安大了一些有些玩具已经失了宠爱,这些玩具一并捐出去。

官眷们有的人卯足劲的捐东西,想凭此在王凤君面前得脸,王凤君确实夸了人,这让官眷们又捐了不少东西。

又给百姓们做了一回好事。

这灾后重建的事交给工部来做,梅尚书并户部的官员来算要给工部的银子,这厢拢共就要拨出去一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刚开始的,若是没修好,还要继续拨款。

修民居还算好,修宫殿才是费银两,还有荆州跟颍州两个州府要拨银子。

荆州跟颍州是要免赋税的,今早在金銮殿上魏大人提了话头,武明帝接了过来就免去了荆州跟颍州两年的税,他们所在的豫州也是要免了税,这样下去往后两年就短了三个州府的税了。

这户部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当值的官员恨不得一两银子当二两来使。

这就只能再精准的计算,把银两算好了。这找人去赈灾也要找合适的人去,免得这银子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到了百姓手里就没甚钱了。

这样还好,武明帝派去赈灾的人性子直,清廉的,还未曾贪污银两。

京城的事还是有条有理的,郑山辞这边在颍州睡了一晚,就让衙役去买些纸钱跟香烛。

“多买一些,另跟我说说颍州哪座佛寺最有名气,让百姓信服?”郑山辞穿上靴子,衙役在他跟前听令。

“我们这的西香寺最得香客的喜欢,百姓们都晓得的,每年的庙会都有许多人要去。”衙役老实回郑山辞的话。

郑山辞让衙役去办事,他吃了早食,瞧见工房的人速度还是快,听了他的话已经把水泥用了起来,他随行的还有两个工部的小官,由着他们带头,还能就地取材多做一些水泥。

郑山辞拿了那本死亡的册子带着人去西香寺。

颍州出了大灾还未缓和过来,这寺庙又塌了几间屋子,目下这寺庙冷冷清清的。有一个小沙弥拿着扫帚在扫树下的落叶,扫帚在地上轻轻的扫着跟石头摩擦,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郑山辞走进西香寺。

今日郑山辞未穿官袍,小沙弥只看见他身后跟着衙役,停了扫地,问郑山辞来做甚。

“我是来找主持办一桩事。”

小沙弥见郑山辞气度不凡,这跟在他身后的人又散发着凛然的气势,这公子说话倒是温温润润的。

他带郑山辞去找主持。

了空主持见了郑山辞说一句阿弥陀佛,问他缘故。

郑山辞只把自己想为颍州的百姓做一场大的法事,让他们心中宽慰。

“大人心善,这事我们佛寺接下来了。”了空主持说道。

郑山辞让旺福把银两奉上,“大师不要推辞,这行走世间都要用银子,光是修缮佛寺就要用上不少银两,这法事是我来找大师做的,大师切不可便宜了我。”

了空主持叹了一声,“大人生了一颗玲珑心。”

郑山辞把事情交代清楚后,这便下山去。

颍州的商铺已是开了几家,郑山辞采用的办法还是以工代赈,让百姓们自己去修房屋,有了水泥这般工房的人做事更加得心应手。做活的人可以吃上两菜一汤,没做活的人只是薄粥可以吃。对小孩跟老人不做束缚。

让妇人跟哥儿都可去洗衣做饭,召集颍州的商户跟乡绅聘灾民们去做事,这样也能消化一些人。

“这处州府里需要做饭的婆子跟媳妇的,也可让他们去做。还有另置一纺织坊,叫妇人跟哥儿去做事,如今男子就是把房屋修好才是正事。”

颍州太守点头,让自己的副手去置一纺织坊。像是他们穿在身上的官靴跟官帽的,每年都有磨损,有了纺织坊倒也轻便,余下在民间接点活还能赚点钱。

颍州太守一拍脑袋,怎地他之前没想起这茬来,如今得了郑山辞的点拨,才觉这事的好处。

灾民们吃得好一些,做活有力气。商户们得了府城的告示,为了给太守面子,给朝廷跟太守卖一个好,便在灾区里聘了几个人回家里做活,这签的年限一般是五年,等这五年安生日子过了,以后这府城就恢复过来了,还怕找不到事做。

“让大户们再捐一些不要的旧物过来,这事还要太守夫人出面为好。”郑山辞给颍州太守支招。

“这、郑大人这事夫人能偷偷透露是您的意思么?”颍州太守以后还要在这地界做事,不敢同这府城的大户有龌龊,这样就胆小怕事起来。

“就说是我的意思又如何。你胆子忒小,这事怕不好我回京之后还不知道会说甚话,我这嘴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太守不说话了,知道自己这性子讨了郑山辞的嫌。他心中懊悔,心想要把这事办得漂亮一些,不能得罪钦差。更何况这人还是户部侍郎,轻易开罪不得。这朝中的六部中最得罪不得的就是吏部跟户部。这两个部门天底下的官员都要打交道。

太守夫人应承了相公的话,把这事倒是做得漂亮,让颍州太守松了一口气。

“多亏夫人帮我,不然我还不知该如何向郑大人交代。”

太守夫人拿着茶喝了一口,“夫妻一体,相公说这话就见外了。再者我觉郑大人说的话也有道理,相公是此间的太守,哪怕是这些大户也该依附着我们,我们平日里给他们几分薄面就是了,这遇见大事,相公还要立起来才是。士农工商,这些人该知点分寸。”

太守闻言神色若有所思,“夫人说得是。”

太守夫人费了口舌,见相公把这话听进去了,她这心里就舒坦多了。只要人听得进去话,这就不算坏。

过了几日,西香寺的小沙弥传信来说事情已经准备妥当了,问郑山辞何时来。

“明日我带百姓们上山,有劳了。”

小沙弥吃了一盏茶离开府邸去回话。

郑山辞出门去灾区,这厢百姓们虽说还是没什么精神,但府衙的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还是跟着做。这几日就修了三间水泥房出来,等灾后把房屋修好,又免去了赋税这日子就会慢慢的好过。

一小孩拿了一块糖在吃,郑山辞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

晌午吃饭时,郑山辞就把事情给百姓们说了,“明日我请西香寺给在这次地龙翻身中死去的百姓做一场法事,那里有香烛跟白花,明日不干活,你们若是有心就送他们一场。”

有人张了张口却没说出什么话。

翌日,天色蒙蒙着在下雨,郑山辞直想说倒霉。旺福给他撑着伞出门,郑山辞还想着法事的事,这般下了雨点子要不要延迟一二。

“大人。”旺福低声提醒。

郑山辞回过神来,抬起头来便看见百姓们穿着蓑衣,有的戴着斗笠,他们静默着没一个人说话,郑山辞愣了愣。

他也去穿了蓑衣跟着百姓们一块上山,这街道上零零散散的都是人,他们在雨色下上山。

有的人还带了一些小孩子的布老虎,有巴掌大的鞋子也带上了。

郑山辞联想到小平安,不敢再去看。

这到西香寺的路还算好走,只是距离城中颇远。从城里走到西香寺就要走上一个时辰,百姓大多是虔诚的,他们不嫌累。

郑山辞在京时常锻炼这般把体魄练出来了,跟着百姓走上一遭也没甚。府城的官却是不成,这还是下着雨,这雨斜着下,飘到面上去,让他们狼狈不堪。像是郑山辞这样年轻一些的郎君,颜色又好,这雨敷面上,反而显得清俊文雅起来。

颍州太守便是喊人叫了马车坐上去,他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

其余的官员脸皮厚的蹭了太守的车一并上去。

郑山辞是不曾管他们这些的,一路到了西香寺。了空主持见来了这么多人,整个大殿都是满满当当的,大殿站不下就去外边站着。

了空主持就着做法事,郑山辞把颍州百姓死亡的册子交给他。他便拿着册子念名字做法事,这遭有百姓听见名字受不住啜泣出声。

这般每念一个名字就有百姓哽咽几声哭出来,佛寺里一片哭声更添哀伤之意。

只念了百来个人,这死亡的册子郑山辞请人誊写了一遍,了空主持当着百姓的面,把这册子烧了。

“阿弥陀佛,诸位施主可以把东西烧给他们。”

佛寺里升起了四个火炉。

百姓们哭过一场了,又把自己带上的东西烧给亲人,这般心里好受多了。这般下去,他们心里好受多了,这么些天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郑山辞是不信佛的,但在灾难来临时,或是有些事看不开就把希望寄托在神佛上也省得。这些神佛只要对己身有用就可信一信。

这般算是把颍州的人心稳了一半了,还剩下一半就是要把房屋修好,还要让这些活着的百姓有个念想。

这处修一个院子把失了父母的孩子养起来,若是有百姓想领养他们得经过流程,还需要每月都让孩子回来让官府的人细细盘问有没有不妥之处,这般才算是安顿好了。

他在颍州府城耽误不少时日,又带着几个人去了县城。到了县城这光景还要好上一些,光说县城的人少,再者房屋并不拥挤这般下来死伤就少一些,到县城来赈灾比在府城要轻便许多。

要说乡里的伤亡还要少一些,这一般出了什么大灾都是去乡里躲避。乡里种了蔬菜,还有粮食,人也少,躲在乡里避难有不少好处。

给他们水泥盖屋子,又给了粮食,县令就组织着人去办事,这处比府城里还要顺利一些。这县城里的人气恢复过来还算容易,只商户的损失惨重一些。这铺面坍塌了,一家的生计就落空了。这厢他们在县城里做惯了这活,要去码头上扛沙袋,身体又不成。

郑山辞给县城提了建议,“县城给商户借一些钱,不要利息,三年为期,等三年后再让商户还回来。”

县令觉这法子好,古代对人口的管控很严格,不怕这商户跑了,到处都要通关文牒,没有县衙给商户通关文牒,他们在大燕境内寸步难行。

让商户缓一口气,这铺子做好了,又能让他们招揽工人,又要交税,日子一长就是双赢的事。商户难了,又不想舍了铺面,容易走上歪路去找人借高利贷,这厢有县衙借给他们钱,又不要利钱,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想去借高利贷。这厢也是县衙的一桩功德事。

县令自己没想到这茬,心里很是佩服郑山辞。不亏是京官,这处处都想得周全,什么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也难怪这郑大人年纪轻轻的就身居要职,可见这做人是要聪慧一些。

县衙贴了告示出去。

商户们瞧了告示心中欢喜。

“县令说了,可以给我等借钱,三年为期,还不要利钱,三年后把银子还给县衙就好了。”有商人大声喊道。

这处来的都是些商户,有些大商户现今家里也周转不开只想咬牙去借高利贷去了。他们这些做商人的,知道借了高利贷,一时半会就还不上,这高利贷还是利滚利,可能一辈子就栽进去了。可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买卖又做不到。

如今看见县衙的告示,心里有分寸了。他们可以向县衙借钱,不用去借高利贷了,这便是他们的一线生机,这是他们的曙光。

不少商户预备着去借高利贷,还有的打算关了铺面回老家了。这般县衙愿意给他们借钱,他们就还想在试着做一做,看能不能恢复过来。

有的商户见了告示,激动之处竟是抹着眼泪,一群大老爷们哭噎起来。

这世道是难的,但朝廷终究是体谅他们的难处,留给他们一条活路。

有年轻的商户之前已经让家人收拾包袱准备回去,得到消息后去县衙借了五十两银子,这般高兴的回去了。

“我们还能开一开铺子,若是实在不行再回去。”

这头夫郎跟孩子都收拾好了包袱,哥儿跟小孩听了商户的话,把包袱放在地上,直直的看着他。

年轻的商户傻笑,“我们再试一试。”

“那我不用会乡里了!”小孩欢呼一声。

县衙里还有银子一个商户顶多借给他们三百两银子,多的就没有了。

县城的房屋修了十座后,郑山辞就觉在县城停留的时间差不多了。这房屋用水泥做了,这般确实比寻常的屋子要牢固一些。百姓们脸上浮现出笑意,有了这房屋,若是以后出了什么差错,至少还能多撑一会儿,让他们先逃出去。

“多谢钦差大人!”百姓们念着他的好,知晓他为了自己的事不曾歇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