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做裁缝 第174章

作者:西枫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轻松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纪轻舟也确实有些饿了,说着就转身在床前的小桌旁坐了下来,端过粥碗放到面前,用勺子喝了两口粥。

随着温热的白粥流淌到胃里,身体各个部位也都仿佛被滋润了一般,舒坦了许多。

纪轻舟边喝着粥边问:“你吃过了吧,骆明煊呢?”

祝韧青在他对面的凳子上落座,回应道:“骆少自进了房间就没见他出来,应当是休息了。”

“呵,这菜狗,还给我跑生意呢,体力比我还不如。”纪轻舟嗤笑着摇了摇头。

祝韧青神态温静地扬了扬唇,一声不语。

难得有这样可以同先生在外面游玩相处的时光,他全然不想谈别的什么人,只想令这一刻的时间可以长久一点。

过了一阵,待看见纪轻舟碗里的粥快吃完了,才恍然回神道:“对了,先生,我已按您说的,去附近的邮政局打了电话到法公馆,预定了明日的房间。”

纪轻舟搁下勺子,拿手帕擦了擦嘴:“好,辛苦你了。”

这法公馆听起来像是什么权贵人士的住所,实际在火车上同乘务员一打听,才知不过是一座法国人开的高档宾馆而已。

他原本是想直接入住那宾馆给解元宝一个惊喜的,然而这高档宾馆毕竟挂着高档二字,必须提前一日有预约才能入住,今日便只好先同骆明煊来了城里居住。

不过既然明天要去看商铺,也的确是住在秦淮区更为方便。

祝韧青收拾了碗筷,临出门前又道:“先生,我一会儿去厨房,顺便给您打盆热水来吧,您洗个脸再泡个脚,睡得更安稳些。”

这旅馆虽提供热水,但也是需要旅客自己端着脸盆去厨房打水的。

纪轻舟原本犯懒,想着用冷水擦洗下就算了,出门在外的哪能那么讲究,而听他这么一提,也想要泡个脚,便欣然应道:“好啊,那多谢你了。”

祝韧青闻言就拿了他房间的脸盆,端着空碗出了门,约莫十分钟后,又端了大半盆的热水回来。

纪轻舟接过沉重的木盆,随手先放到了桌上。

待祝韧青转身出门,关上房门前,便朝对方口吻轻快道:“你也赶紧去打水泡个脚,早点休息吧,晚安。”

祝韧青神情微怔,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对自己说这两字。

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语声轻柔地回复道:“好的,先生,您也晚安。”

·

翌晨,日照温煦,气朗风清。

经过一夜的休息,骆明煊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状态,带着二人在附近的小馆子里吃了锅贴做早点后,便前往顾楼街去看商铺。

“从那文德桥过河,往前走上一阵,便是乌衣巷,再过去一个路口,进去则为堂子巷与琵琶巷……”

由骆明煊拿着地图带路,一路边走边介绍,约莫十几分钟后,便来到了武定桥口。

分明他所言的商铺都近在咫尺了,骆明煊还一脸笑嘻嘻地望着河对面方向,朝纪轻舟提议道:“说到这琵琶巷啊,嘿嘿……你要是感兴趣,我们便一道去见见世面如何?毕竟难得来一趟,不吃花酒,去听听琵琶曲,坐一坐秦淮画舫也不错嘛。”

纪轻舟似笑非笑地挑起了眉:“这就是你看好这家店铺的额外原因?”

骆明煊似乎就是嘴欠那么一下,见他眼神凌厉不含笑意,顿时就收敛了心思,含糊道:“这美人多的地方,好做生意嘛,走吧走吧,去看铺子。”

桥口的那座“洋风”小商铺,纪轻舟方才就已看到了。

正如骆明煊所言,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房屋,青灰色砖的清水墙面,有着一扇咖啡色木框的玻璃门,及一扇三尺来宽的橱窗。

因着这通透明净的玻璃门与橱窗,在周围一众古朴陈旧的老铺子中,这家铺面确实算得上新鲜漂亮。

而今,这商铺门口虽挂着出租的牌子,却仍在经营着杂货生意,透过橱窗,可看见店内玻璃柜里摆着五颜六色的糖果、卷烟与零碎的生活用品。

“房东同我说了,这房子目前是租给他亲戚开的小杂货店,房租这个月中才到期,所以现在这店还未搬走呢。”

进门之前,骆明煊特地向纪轻舟解释了一番。

“你等我会儿啊,我去问问这店老板,房东在不在此……”

说罢,他便整理了下身上的着装,推开玻璃门,走了进去。

纪轻舟好奇这商铺内的情况,也跟着进了门。

祝韧青原本想要跟进去,而在进门前,他听见有叫卖绿豆汤的声音传来,便不禁回过头望向吆喝声传来的方向。

正欲开口询问他先生,要不要喝碗绿豆汤解渴,忽而视线一顿,注意到街对面一家挂着金字招牌的金银首饰店门口,一男一女两道靓丽的身影提着礼盒并肩走了出来。

那女子穿着身白衣蓝裙,除了个头高挑,气质姣好,其他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那男子却是西装革履,身姿挺拔,英俊的面庞在阳光照耀下分外惹眼,令不少过路人都纷纷转头注视。

那不是……解先生吗?

祝韧青睁大了眼睛,险些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一时思绪滞涩,正犹豫是否要叫纪轻舟出来,便见那两人已坐上了黄包车,朝着另一侧街口而去。

“你愣在这看什么?”

询问了店老板,得知房东位置后,纪轻舟同骆明煊一块走了出来。

见祝韧青直愣愣地站在门口,望着斜对面发呆,就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询问。

“先生,”祝韧青立即回过神来,说道,“我刚才看见解先生了,他同一年轻女子一起,坐上黄包车走了,就是那辆黄包车。”

纪轻舟闻言一愣,下意识地顺着他手所指的方向望了过去。

阳光炫目,令他不禁眯起了眸子。

尽管祝韧青所指的黄包车已经跑出了相当一段距离,但或许是因为太熟悉了,光远远地望见那肩膀与脑袋轮廓,凭直觉他便能确认那就是解予安没错。

骆明煊不知解予安这阵子也在南京,尚有些疑惑:“谁?你说哪个解先生?元哥吗?他也在这?”

祝韧青没理会他,见纪轻舟只是望着街道而不言语,又详细解释道:“我方才听见有卖绿豆汤的声音,想着您之前说口渴,便想去买一碗,正找那小贩的位置,就看见解先生同那女子,一块从斜对面的金店走了出来。”

骆明煊大致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紧接着问:“真是元哥吗?那女子长什么模样?”

祝韧青似不经意地观察了几眼他先生的面色,描述道:“是一位年轻姑娘,穿着一套白衣蓝裙,像是学校的校服。”

“白衣蓝裙?我若没记错,金陵女大的校服似是这个式样的。”骆明煊琢磨着说道:“可元哥来此也是参观军校吧,怎么会……”

话未说完,他忽然意识到什么,顿然止住了口,噤若寒蝉。

“金陵女大的学生……”纪轻舟自言自语般地重复了一句,神色淡淡的,未透出什么情绪。

旋即若无其事地转身,扫了眼祝韧青道:“走吧,去买碗绿豆汤,再去找房东。”

第146章 租店

“那二位进来后啊, 姑娘直接挑中了我店那对镶嵌红玛瑙的富贵花开、吉祥如意金手镯,那穿西服的先生也是出手阔绰,相当之干脆地替她付了账, 之后二人便携手而去,也未有多交谈什么。”

虽然表面上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但转过头来,趁着骆明煊和祝韧青坐在桥头小摊吃绿豆汤的工夫, 纪轻舟还是撇下他们二人,独自进了这金银首饰店,找掌柜打听了下解予安和那女学生的情况。

此时瞧着柜台内掌柜克制不住笑意的神情, 纪轻舟便知那什么富贵花开的金镯必然价值昂贵。

“携手而去?你确定看见他们携手了?”他很是友善地翘着唇角问, 笑意却不达眼底。

掌柜听他这么一问,隐隐觉得这客人不像是好奇来买同款的,这似笑非笑的模样, 倒像是来替正房来抓奸的。

于是急忙撇清关系道:“携不携手的我也未看清, 总之是一块走的。”

纪轻舟平心静气地点了下头:“行, 多谢您告知。”

说罢,便转身出了金店, 回到了支在桥口的小摊旁。

接着什么也没说,泰然自若地在骆明煊二人半是好奇半是忧心的注目礼中, 问摊主要了碗绿豆汤, 捧着碗勺坐到两人中间的板凳上一块喝绿豆汤。

“怎么说,那男子真是元哥啊?”骆明煊终是忍不住好奇心问道。

“还能是谁?他那圆润的后脑勺化成灰我都认得。”

纪轻舟嚼了嚼为数不多的几颗绿豆, 语气散漫中透着几分不快地说道。

尽管对于解予安的品行, 他万分放心,也不觉得前两天还抱着他亲得难舍难分的人,转头出个差就会移情别恋, 但听见掌柜所说之言,即便称不上吃醋,心里到底不怎高兴。

还当某人真是一门心思来搞事业的,昨晚下了火车明明都那么累了,明明法公馆就在火车站周边地带,他考虑到解予安住的是校方安排的住处,兴许同军校接待之人的应酬不少,也不便去打扰他。

结果,这小子却背着他同女子逛街买手镯……

“你们小时候,是不是有个认识的邻居姑娘叫什么月的?”

喝了几口绿豆汤解暑降火,纪轻舟状若寻常地转头看着骆明煊问。

“你知道啊!”骆明煊挑起眉眼,微微松了口气,似乎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

约莫他也听说过这位老乡在金陵女大念书的事,只是不知该如何跟纪轻舟开口,此刻听他这般坦率地询问了,便口直心快地解释:“苏时月,苏小姐,是元哥小时候的邻居,两家时常会互相串门。

“不过你莫要多虑,我们小时候那会儿,长辈对男女之间管束极严格,也就长辈们都在的时候,几个同龄孩子会一块玩玩捉迷藏,元哥则素来连这种小游戏也鲜少参与,对那姑娘定然是没有什么感情的,顶多路上碰见了,秉着同乡之谊,送个小礼照料一番。”

“路上碰见了,就给人家买两个大金镯子?他是什么散财童子不成?”纪轻舟口吻略带轻嘲地哼笑了声。

“啊?他还给买了金镯子?”

骆明煊诧异反问,困惑地挠了挠后颈,也想不出个缘由来。

心说难不成他元哥在国外这些年真学坏了?娶进家里的好说歹说不肯离,却还想在外边再养一个?

心里冒出这念头,他一时也有些生气,微蹙着眉头看向纪轻舟,提议道:“不若你直接去问问他?要真有这么回事,那你是该好好同他聊聊,这回,我站你这边。”

一旁,祝韧青看着青年眼神中浸润的怫然之色,犹豫着说道:“我仅听闻婚姻嫁娶,男方会送女子金镯以表尊重,但解先生前阵子还在上海,总不能瞒着先生做出这等事,可还有其他可能?”

纪轻舟闻言抬起眼睫瞧了他一眼,继而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提了,时间有限,先干正事吧。”

说罢,他就仰头喝完绿豆汤,起身将碗勺还给了摊主。

说到底,他对解予安还是较为放心的。

况且,这会儿即便要他去找对方问话也不知该去何处寻找,就先撇开这些不必要的情绪,办正事要紧。

·

桥口这家店面,纪轻舟方才进去时,已大致地看过内部的环境。

铺子不大,约莫二十几个平方,白漆的墙面,乌黑油亮的天花板与木地板,保养得还算整洁干净。

店铺除了前门橱窗,侧面亦有一扇老式的木格长窗,阳光一照,室内通透明亮,采光相当不错。

铺子最里侧以墙面所隔的是木板楼梯,楼梯口旁开了扇后门,听杂货铺的老板所言,那后门通向巷子内的小茅房。

这店里的环境相比起在上海的时装屋,自然是没有那么时髦花俏的,但也算是清新雅致,届时稍加改装,好好装饰布置一番,也别有一番新旧融合的风味。

至于客流,纪轻舟单从坐在桥口喝绿豆汤等候的那半个钟头所看,光是上午时光,这儿的人流就不在少数。

这一片不仅住户颇多,商贾更是密集,布匹药材、餐馆糖食、地方特产、舶来杂货等,都聚集于此,因此民众休闲娱乐购物也都乐意到这来,正如骆明煊所介绍那番,是城内最为热闹繁华之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