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枫
可人家又不可能只给他染几米面料,生意太小,任谁都不乐意做。
还有一个相对省钱的方法,就是找到底色相近的料子直接手绘。
但一来,他逛了那么多市场还未看见过合适的纺织颜料,二来面料手绘部分其质感多少会有些发硬,做成衣服后必然会影响其舒适性和服帖性,这不是他能接受的瑕疵。
总而言之,就是不管怎么做都很麻烦。
当然,他也可以拒绝这笔单子,但如此一来,则不利于他累积客源,培养名声。
早知该把这页撕下来的……纪轻舟悔不当初。
“没问题。”施玄曼欣然答应下来,在付定金之前,倏然说道:“对了,我还想要您店门口的那套洋装,可否给我改得合身些?”
她扭头看向店外,脸上泛出笑靥,嘴角的右侧当即浮现了一个梨涡。
她所指的是纪轻舟在皮衣之前做的一套裙子。
上衣是白色杭纺绸的长灯笼袖大翻领衬衫,下身是黑色塔夫绸的高腰双排扣包臀鱼尾长裙,前摆交叠,膝盖以下低开衩。
修身的高腰裙头与暗金色的双排扣对身材要求较严苛,适合腰身纤长、风格轻熟优雅的女性。衣服是在人台到店之后制作的,只花了三天时间。
做完便作为宣传品,穿在人台身上,展示在了门口。
这套衣服改起来倒方便,衬衣版型宽大,基本不用改,裙子可适量修改松紧,料子都还有剩的,改起来也方便。
纪轻舟于心底计算了一下,便给出价格:“九块五。”
九块五的价钱买独一套的新款洋装已是相对公道的价格,况且这面料看起来都是好料子,做工也精细,还要老板依照她的尺寸再做修改。
施玄曼没有异议,当即点头道:“可以。”
两姑娘接着便付了定金,在顾客信息本上留下了各自的名字和住址。
纪轻舟想着这二位出手也算大方,或许可培养成稳定客户,便一人递了一张名片。
待二人携手离去,纪轻舟拿起自来水笔,准备将两人的名字和需求记在排单计划表上。
结果仔细一看顾客信息,便挑起了眉毛。
施玄曼……方碧蓉?
方碧蓉,不是那个以言情类通俗小说闻名的作家吗?
他这是撞上名人了?
还有前者的名字,也是越瞧越眼熟。
纪轻舟思索片晌,终于想起来这似乎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歌星、影星兼作曲家。
沈南绮可以啊,未来的社会名流,被她一招就招来了一双。
倘若不是碰巧遇上了同名同姓之人,那这几笔单子,他务必比平时更用心做了。
毕竟是关乎他以后职业生涯的事,这人脉必须得拿下。
第19章 出主意
送走两个未来名人,时间已是十二点过半。
这个点,解予安估计连午睡的床都铺好了。
此时再回去也没什么意义,纪轻舟便索性去对面的杨记小吃点了碗排骨面作为午餐,简单地解决了这一顿。
吃罢午饭,将碗筷送还杨记,纪轻舟坐在门边的竹靠椅上,边吹风休息,边拿出纸货店购买的棉浆纸,依照之前的旗袍设计图,在纸页上绘制需要定制的织物图案。
这是一个大工程,除了要考虑图稿和真实衣片间的大小比例,图案在布料上的排版间距、衔接布局及重复次数都同样重要。
花费了一个钟头的时间绘制完一组花卉图案,以铁皮盒装的水彩颜料上完颜色后,纪轻舟起身伸了个懒腰,望向巷口清爽清寂的梧桐树。
温暖阳光笼罩的午后街道散发着一股昏昏欲睡的气息,陶记酒楼养的黄狸猫懒洋洋地趴在门口的酒坛上打着盹。
巷口的烙饼摊弥漫着焦香味的烟尘,它却兀自不动,睡得安然。
巷道里行人稀稀寥寥,连随处可见的土狗都罕见路过,更别提专程来逛街购物的客人了。
此时生意最好的地方当属茶馆和咖啡馆了吧?
纪轻舟心里想着,将画完的纸张夹在速写本中,准备暂时歇业,去附近的绸缎庄走一趟,先把定制面料的问题解决。
然后顺带的,将那件鹅黄旗袍所需的料子买回来,这样待两姑娘的尺寸送到,便可立即动手制作。
结果他刚解下围裙,背上皮质的斜挎包,拎着外套准备出门,这时又来了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士,带着司机,来他的店里定做旗袍。
依这位汪姓女士所言,她是沈南绮以前在圣玛利亚女校的同学,来他的店里是为了支持一下好友外甥的生意。
纪轻舟闻言自然是放下背包热情招待。
最终这位女士选择了一款裙摆有流苏设计的黑色直身旗袍,面料是菱格暗纹的真丝提花缎,正好和鹅黄苎麻面料在同一家布庄有售。
待汪女士留下姓名离去,纪轻舟以防之后还有生意上门,就改变计划,又在店里待了两小时,忙碌着皮夹克的缝制工作。
结果到头来只等来了一个老顾客,前来取走前两日放在店里更换里子的棉布长袍。
接近四点时,纪轻舟见确实没什么生意,便提前关门,在门锁上挂了个“有事请转告隔壁理发店”的牌子。
随后拿上速写本,匆匆地走出了巷子。
他首先去的是位于同孚路一家名为“王善兴”的绸缎庄。
这家店的老板是嘉兴人,卖的大部分都是从当地农民织户那收购的丝绸,同样品质的料子,价钱要比对街那家宁波人开的苏缎庄便宜几分几厘,只是花色上没有那家丰富。
纪轻舟制作那套衬衫裙的料子是在这家购买的,之前也问老板讨要过一些小样,王老板知道他是开成衣铺的,秉着“和气生财”的理念,对他态度颇为友好。
听闻纪轻舟的诉求后,年逾五十已有些谢顶的王老板摸了摸胡须稀疏的下巴,语气慈祥道:
“你这花纹看似简单,仔细一瞧却是层层叠叠的深浅不一,所用颜色颇为繁杂,不好染。”
纪轻舟听出他话里有话,直言道:“您不妨开个价?”
“不是开价的问题。”王老板将画稿还给他道,“我直说吧,你若是要大批量订货,那这生意好谈,可你只要一匹两匹的,我们连人工的消耗都赚不回。除非你愿意出大价钱,否则,不仅是我这,任何一家绸缎庄都不愿接的。”
纪轻舟犹豫几秒,问:“您说的高价,大概是?”
王老板想了想,比了两根手指。
纪轻舟挑起了眉:“二十块一匹?”
王老板摇头:“两元一尺,你想要杭罗,那么一匹五丈,一百大洋这是最低价。”
一百大洋!
这才是真正的狮子大开口啊!
纪轻舟吃惊,掏空他口袋都拿不出这么多钱……
况且人家施小姐能接受的面料成本最高价也才五角一尺。
纪轻舟顿感为难。
他想过此时的印花工艺多依赖手工,不论是模板还是筛网印花,成本肯定都不低,却没想到王老板听闻这门生意,连谈都不想谈。
“可这成本应该也没有那么高吧?”纪轻舟有些怀疑王老板是不是想给他施压,逼他抬高价钱。
试探着问:“您从织户家收购丝绸,一匹兴许五六块都不用吧?”
“染印费钱啊,”王老板一摊手道,“不说试色的染料消耗,丝网的制版成本你得承担吧?”
话落,见眼前年轻人低垂着眼睫,一副既纠结又遗憾的模样,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犹豫片刻后,他伸手拍了拍纪轻舟的后背,将他带到角落,压低嗓音道:“我看是你诚心想要,就给你指个路,你去虹口问问。”
“虹口?哪家店?”
“日本人的印花厂,听闻他们有自动化的印花机,说不定价格会便宜许多。”
纪轻舟闻言不着痕迹地扫了王老板两眼,一时有些怀疑对方是不是潜伏民间的敌方特务。
但见王老板眼神中满是慈和与关怀,看起来是真心为自己这个后辈考虑,便打消了这念头,礼貌感谢道:“多谢指点,真是有劳您费心了。”
王老板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什么。
纪轻舟告辞后,径直地去了对街的苏缎庄,在那购买了另两笔单子所需的主面料。
从店伙计手里接过用油纸包裹的卷成筒状的布料,付款时,他借机向掌柜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然后果不其然地也被拒绝了。
纪轻舟不禁有些气馁,但又不愿就此放弃。
他想大的绸缎庄不愿接这生意,是因为嫌麻烦且没什么赚头,兴许那些小布坊、染坊或是家庭作坊愿意接这单子。
于是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又搭乘电车去了之前逛过的布料批发一条街,决定去碰碰运气。
至于王老板给的那个建议,他压根就没纳入考虑范围。
然而仿佛老天都不愿他做成这笔生意,一连走了两条街,问了十几家小铺子,不是被一口回绝,就是委婉地表示他出的价格太低,不愿接这生意。
甚至还有人劝他去杭州跑一趟的,总而言之,意思就是在上海地界内,没有办法以二十五元以内的价格定制一匹杭罗。
不知不觉,天色也黯淡了下来。
暗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兀自向人间散落着清莹剔透的光辉。
月光下,纪轻舟左臂夹着布料,右手抓着搭在后背上的西服外套,漫然地穿梭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
马路旁的西餐厅传出夹杂着洋人笑声的钢琴乐,空气中弥漫着出租汽车驶过后的尾气,头顶的梧桐树影间泄下清寒月光,毫不相干的光影声色此时都堆砌在了一起。
耳边忽然响起附近钟表店传出的报时声,纪轻舟抽出插在裤兜里的左手,撸起袖口看了眼手表,蓦然惊觉都已经七点了。
他已经在外面游荡了三个小时了。
收起沮丧的情绪,纪轻舟走到最近的电车站台,乘车返回解公馆。
回到家已经是二十分钟后了,这个时间点,晚餐早已结束。
虽说解家人给他在厨房留了饭,但纪轻舟一个人坐在大餐厅吃饭也没意思,便让佣人帮他把餐食送到二楼东馆的小餐厅。
饭菜一直盖在灶头的大锅里,还是热乎的。
走了这么多路,纪轻舟胃袋里早已空空荡荡。
此时什么都不愿想,端起饭碗先夹了两块红烧肉,舀了几勺汤汁浇在米饭上,伴着肉和酱汁,唏哩呼噜地没一会儿就吞下了一碗饭。
他紧接着又盛了碗饭,刚拿起大勺准备往碗里加一勺鱼汤,一抬眼却见一道白面黑影无声地直立在门口。
他吓得一激灵,待看清人影后便无言地叹了口气,边盛汤边懒洋洋地拖长了声道:“散步回来了?进来坐坐吧,陪我聊会儿。”
上一篇:流落蛮荒后成为巨人族新娘
下一篇:炮灰不走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