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吃瓜爆改全家命运 第107章

作者:唧唧喵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逆袭 穿越重生

眼看没希望坐自行车了,扬起拳头就往田梅花身上打:“呜呜呜,坏蛋!骗子!”

小孩打起来没轻没重的,田梅花疼的直抽气。

张母皱眉:“耀祖,你咋能打你娘呢!”

结果张耀祖还没说啥呢,田梅花先护起来了:“娘,你训娃干啥?他没坐上自行车,心里难过,你别训他。”

张母瞬间没话说了,她能说啥,不管说啥,都有田梅花这个娘在前面护着,要是说的重了,家里又得吵起来,二儿子又是个不清醒的,到时候又得翻了天。

豆豆在旁边看着,越发的觉得张耀祖可真坏!虽然她也讨厌二娘,可二娘是张耀祖的娘诶!

二娘平时对张耀祖那么好,他还打二娘,这么坏的人,豆豆不明白二娘为啥那么疼他,反而不疼懂事的招娣姐盼娣姐。

姜卫红和张忠信也懒得劝,都上工去了,西瓜在水桶里泡着,等晚上回来还能吃西瓜,想想都觉得美。

至于田梅花多糟心,他们懒得管,娘都不好说啥,他们就更不好说了。

——

姜乐不知道张耀祖还有的闹,不过知道了也不觉得愧疚,欺负他家皮皮豆豆,他能让对方开心才怪。

事实上,他腿一点都不酸,可能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得到了锻炼,一路飞快地骑着车到了家。

回家后也没歇,背着背篓,把姜奶奶烧的水提着,去地里送水。

小麦他不怎么会割,但掰玉米简单,他去帮忙掰玉米。

掰玉米其实比割小麦更累一些,玉米杆比人还高一截,玉米叶也有点锋利,往往自己当时没感觉到,等干完活就会发现,脸又疼又痒的。

而且玉米杆也需要拔出来,这年头没有打地机,只能全靠人。

不过掰玉米稍微轻松一些,村里力气大的男性会在前面,把玉米杆用农具拔出来,铺在地上。

后面的妇女坐着个小马扎,把玉米从玉米杆上掰下来,放进背篓里,等背篓满了,会有专门的人推着架子车把玉米拉到晒场上。

干不了这些重活的老人小孩,这时候就会在晒场上做更轻松一些的活,——剥玉米皮。

玉米得快点剥皮,不然就会发热,很快就发霉了,而且也得趁着最近天气好,把玉米晒干。

晒干之后还没完,还得人脱粒,这就是最后一步了。

当然,地里也不能停,得趁现在,赶紧把小麦种下去,等小麦冒出来,冬天也就差不多来了。

冬天小麦会进入冬眠,停止生长,直到来年开春再苏醒。

地里就不用管了,忙了一年的农人也就终于可以休息了。

村里有两头牛,收玉米的活都不让牛干,怕累着,这两头牛得留着种小麦的时候用。

不然牛要是出问题了,那可是大事,会耽误种小麦的,这时候各个村子都忙,就算借牛都借不到,人家肯定不会给。

现在种下的小麦,可关乎着农人明年的生计,所以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

姜乐注意到,最近负责养牛的给牛弄得草料都好了很多。

这年头,牛比人精贵多了。

姜乐跟着干了一下午,累的头晕眼花,回去吃了饭,他爹娘还去看口蘑了,他都没力气管这个,倒头就睡。

等第二天醒来,他才知道,昨晚他爹娘跟奶都去晒场了,去剥玉米,不光是他们,村里大部分人回家休息一会儿,都去晒场了。

晒场弄了个大灯,一群人关系好的聚在一堆,一边聊着天,一边剥玉米,干到大半夜把今天收的玉米剥完,回家就睡觉。

等第二天,天还没亮依旧早早醒来,去地里干活。

每年这个时候的农人,好像都不知疲倦,他们脸上都带着笑,满是丰收的喜悦。

姜乐还问他爹娘累不累,爹娘说:“累啥呀,巴不得玉米多点,今年过个好冬。”

玉米收完,赶在冬天前,村里又会分一次粮,这次主要是以玉米为主。

姜乐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他们辛苦一年,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

瓜瓜见他发呆,问他:【宿主,你想啥呢?】

姜乐摇摇头:【没什么,就是想起在现代的时候,看到有说在城市待不下去,就回家种地的。】

有些人眼中农村是世外桃源的存在,可实际上,现实很残酷,即便是机械化发达的后世,种地依旧是很辛苦的。

但姜乐没上过班,也不知道哪个更辛苦一点,不过苦难也不能对比,各有各的难而已。

——

这么忙的时候,村里还有人有功夫八卦,姜乐简直佩服他们了。

而且,这次八卦的主角,还是他二哥。

因为姜军庆去跟着张彪出车去了,收玉米都没出现,村里有爱说闲话的,纷纷打听他干啥去了。

问姜家人,他们自然不说,军庆现在的工作还没定下来呢,万一宣扬出去,有人捣乱怎么办?

姜家人很懂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别人问起来,要么就打哈哈,要么就不说话,他们问不出啥结果来,也就不问了。

不过没想到这群人又去问李蓉了,李蓉和姜军庆定亲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他们就想看看,李蓉知不知道姜军庆干啥去了。

“这秋收呢,正忙着呢,人影都不见,别是出啥事了吧?李蓉,你知道不?”

李蓉皱眉:“婶子,你这话说的,他好着呢,没出啥事。”

“那你知道他干啥去了?”

李蓉当然知道,但是她又不傻,才不会说,就说:“我不知道。”

“那这就有点不象话了,你俩亲都定了,他去干啥都不跟你说。李蓉,婶子是为了你好,人家是没把你当自家人啊。”

李母见李蓉被拉着说话,不放心过来看看,刚好听到这话,当即就气笑了,叉着腰道:“你挑拨啥呢?啊?我告诉你,赶紧给老娘滚蛋,不然别怪我说话难听!”

说话的人脸色一下变得难看又尴尬,她就是故意过来挑拨的,当初她家想跟李蓉家结亲,结果李家没答应,她心里不爽着呢,一点都不盼着李蓉好。

被李母说了一通,她嘴里嘟囔了句什么,转身走了。

等她走了,李母戳戳自家闺女的脑袋,无奈道:“你说说你,跟她说啥呢,直接不理就行。”

李蓉也没办法:“我要是不理,又传我眼睛长头顶上了。”

李母:“你怕啥,你亲都定了,他们爱传传吧。咋,姜军庆还能因为这个退亲?”

“才不会!”李蓉立刻为姜军庆辩解,他才不是那样的人。

“那不就得了,以前也做闺女的时候,要名声好听点,现在定了亲,以后自家把日子过好就行,管那么多干啥?”李母说完,露出一个笑:“咱们蓉儿是有福的。”

李母原本都放弃了,觉得能找个真心对她家蓉儿的就行,没想到无心插柳,姜军庆竟然跟着去开大车了。

这事姜军庆没瞒着李蓉,两人定亲了,一些大事要是瞒着,难免会生了隔阂。

而且李老大也在食品站工作,姜军庆跟着开大车,主要是给食品站运送东西,他去的时候能碰到李老大,自然也是瞒不过李家人的。

所以李家都清楚这个,但他们也心照不宣的没说出去。

姜军庆的腿好了,人长得高高大大,又俊,要是又能有个正式工作,那简直就是香饽饽了。

村里难免有些没道德的,会生了挖墙脚的心思,所以不管咋样,这事都不会从李家人口中传出去。

所以目前姜军庆到底去哪里了,依旧是个谜,猜啥的都有,姜乐都被拉着问了好几次,简直无语。

而舆论的中心,姜军庆很快就回来了,中午时分,他刚从镇上回来,就来了地里干活。

人多眼杂的,自家人也没问什么,反正不着急,等回家关起门来再问。

至于那些好奇打量的目光,全当没看见。

——

天快黑的时候下了工,一家人回到家里洗漱一番,边吃边聊。

主要是说姜军庆这次出车的情况。

姜军庆:“我跟着张彪哥去隔壁县拉粮,路上他教了我开车。”

他不善言辞,说的话也干巴巴的,姜奶奶问:“学的咋样?”

姜军庆说:“等后面我抽空去车管所考驾照,考到之后就能上手开车了。”

家里人纷纷点头,姜德道:“你认真学,别惦记着家里,你这事最重要。”

姜军庆答应了:“现在帮不了张彪哥大忙,最多在没人的路段开一段,不过守夜的工作我主动揽下了,现在他主要开车,要好好休息。”

家人都说:“应该的。”

“你回来的正好,地里你既然一直没干,也不差那一天两天的,口蘑我看差不多熟了,明天一早摘了,你跟幺儿赶紧给人送去。”姜奶奶觉得,既然答应了,就得给人家尽快办了,哪怕家里再忙,也得抽空办。

姜军庆原本想明天上工的,听到这话,点点头,觉得他奶说的有道理,口蘑既然成熟了,不能耽误。

姜乐也点头,说明天早早起来。

今天可能是适应了,虽然干了一天的活,腿疼胳膊酸的,但是好歹有精神。

昨天因为没功夫,只是胡乱擦洗了一下,可把他难受坏了,今天得去俞和衷家洗澡。

怕耽误俞和衷休息,他吃完饭就赶紧抱着衣服,蹬着自行车去对方家里。

没想到刚到门口,俞和衷就打开了家门,姜乐一愣:“你怎么知道我要来?”

俞和衷笑了:“没有,我正准备去找你,有点事。”

“啥事?”姜乐从自行车上下来,往里面推:“咱们进去说吧。”

俞和衷点点头。

到了屋子里,俞和衷才说:“跟口蘑有关,秦叔今天来了一趟,说想再要些口蘑。”

姜乐问:“要多少?”

俞和衷说:“两百来斤吧。”

姜乐惊讶:“这么多?!”

俞和衷点点头:“嗯,秦叔说他之前买的那些口蘑,送了一些关系好的人。”

姜乐接话:“结果他们吃了都想要买?”

俞和衷笑着点头:“嗯。”

姜乐掐指一算,这两百多斤,加上张彪和三哥的三百斤,那加起来五百来斤了,之前已经出了五十斤,算起来口蘑一大半都卖没了。

姜乐喜不自胜:“我没想到光靠熟人,竟然卖出去这么多。”

俞和衷:“嗯,主要是味道好,吃了肯定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