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唧唧喵
隔天姜乐就顾不得想七想八了,周家的老太太要过生日了,他要去镇上。
前两天已经立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地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麦也开始苏醒了。
姜乐骑车到镇上,三哥特地在家里等着,说知道他肯定会来,怕他扑个空。
老太太过寿,没在家里,是在国营饭店摆了几桌,请的只有家里的亲戚,和关系好的,人不多。
姜乐除了三哥一家,和周明康之外,也不认识,去之后见了老太太,老太太拉着他说了一会儿话,他就去吃饭去了。
有人夸老太太这一身好,样子他们都没见过,老太太就笑呵呵的夸姜乐。
姜乐:默默躲在角落里吃饭。
他旁边还坐了个同道中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长相看起来挺文气的男人,脸上带着笑,沉默的吃着饭。
现在这年头,大家都喜欢吃荤的,越肥越好,姜乐刚穿来的时候也是,主要是身体太缺油水了。
但是最近吃多了,他又喜欢吃些素的了,而且国营饭店的酸辣土豆丝很好吃。
姜乐夹着土豆丝,旁边的人也夹,两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
瓜瓜在旁边配音:【你们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
姜乐:【……说了让你少看点剧。】
姜乐和旁边的男人对视一眼,姜乐:“我觉得土豆丝挺好吃。”
男人笑笑:“看你年纪挺小。”
姜乐点点头。
男人叹气:“少年人,本该在校园里挥洒青春……”
他没说完,旁边似乎是他妻子的人,忽然用胳膊肘撞了撞他:“你说话注意点,家里这才安宁了没多久。”
男人笑了笑,没说话了。
姜乐低声道:“您是老师?”
男人没说话。
姜乐想了想道:“很快就会过去的,学生也会像您说的那样。”
男人愣了一下,看向姜乐:“你……”
他说到一半,摇摇头道:“但愿吧。”
姜乐没说不是“但愿”,是“一定”,这本书的轨迹,虽说是77年恢复高考,但是,差不多今年各个地方的教育体系也慢慢要恢复了。
他也要去上学了。
俞和衷跟着姜国庆出去了六天时间,终于回来了。
据俞和衷所说,原本三天结束了,姜国庆不知道又从哪弄来几辆报废的车,让他又呆了三天。
姜乐看着俞和衷的黑眼圈,非常心疼,痛斥他大哥:“你这简直就是压榨童工!”
姜国庆摸摸鼻子,有些心虚:“这次确实多亏了小俞,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姜乐眼珠子转了转:“这可是你说的啊。”
姜国庆总感觉这小子就是故意的,但话都说出去了,他不至于跟个小娃耍心眼,点点头:“我说话算数。”
姜乐嘿嘿一笑:“我真有点难题,和衷之前上了小学,就没继续上了,后面上学,总不能还去小学吧?你能不能让他参加考试,要是考试合格了,让他去上高中。”
“你就这么确定,可以去学校了?”姜国庆似笑非笑的看着姜乐。
姜乐:“!!!”
他糊弄道:“我听人说的。”
好在姜国庆看了他一会儿,没再多问,点头道:“这个好说,以小俞的情况,确实不该上个小学,破坏规定的事不好弄,但参加考试也算按照流程来,放心吧,到时候只要他成绩没问题,就说上高中。”
姜乐:欧耶!
姜国庆说完,看向他:“但你别忘了,你也是个初中生,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初升高的考试,好好准备吧。”
姜乐表面乖巧答应,心说:他大哥太看不起他了,到时候考完试吓死他大哥!
姜乐好歹也没落下功课,现在参加高考,他可能没信心,毕竟他有更大的目标了,但是,中考的信心还是有的。
第106章
姜军庆回来的时候, 姜国庆的假期还没结束,两兄弟也是见上面了。
这还是姜乐头一次见他二哥哭。
二哥回来后还说了火锅料的事,他这次出车带了火锅料, 不仅张彪, 车队其余的汉子都说这火锅料好,还问姜军庆卖不卖。
姜军庆没给准话,回来跟姜奶奶说。
姜奶奶一听, 就说:“我一个老太婆, 一天天也没啥事, 不就是做个火锅料吗?能做。”
姜欢贴心小棉袄,不放心道:“奶, 你一个人成吗?”
她才听幺儿说, 可能很快就要恢复教育了, 她要去上学, 也帮不了她奶。
姜奶奶说让她想想, 想了半晌道:“要不我叫个老姊妹来一起?”
赵美莲一听, 就懂了:“娘, 你要叫陈婶子吧?”
陈婶子跟姜奶奶年纪差不多大, 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倒是孝顺,可惜嫁的远, 这年头交通不便,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
陈婶子平时跟着儿子过,可惜儿媳是个厉害的, 儿子也是向着他儿媳,陈婶子一天天日子不好过。
陈婶子女儿还说,要把陈婶子带过去跟她一起住, 陈婶子没答应,抹着眼泪说:“我知道闺女孝顺,可咋能真跟着去住,女婿也有爹娘,我住过去算啥?我要是没儿子也就算了,有儿子过去住像啥样?人家不得戳我闺女短处?跟儿子住,他咋混,也给吃给喝,就这么混着过呗,也没多少年活头了。”
陈婶子儿媳儿子确实还没混到克扣吃喝的份上,就是隔三差五的受受气。
姜奶奶点点头:“桂花那儿媳儿子为啥说她?就是嫌她贴补不了家里,她要是能贴补家里,日子也好过一些。”
至于不跟儿媳儿子过,显然不现实。
姜乐听完,觉得可以,不过他还是提醒:“奶,火锅料的配方是你琢磨出来的,这就相当于秘方了,要是陈奶奶跟你一起做,肯定会知道方子,你也没办法防着。”
姜奶奶明白姜乐的意思,让他放心:“我信你陈奶奶,我俩认识也有三四十年了,她不是那样的人。再说,奶做火锅料,能卖出去,是有你二哥这条门路,其他人知道了,最多做着自己吃。”
姜乐一想也是,看来他奶确实已经考虑的挺全面了:“那您就跟陈奶奶说说吧,有个人帮你,没那么累。”
家里其他人也没啥意见,不过得在后院里盘个锅灶,以后专门用来炒火锅料,后院是砖墙,除非有人趴墙上看,不然也不知道她们在干啥。
盘锅灶这事简单,姜德说:“咱之前盘炕还剩了些砖,我跟国庆军庆一会儿就弄好了。”
姜乐又怕姜奶奶累着,毕竟也六十多了。
姜奶奶说:“我一天天闲着也心慌,有点事干也挺好,炒的时候一次少点,累不着。”
赵美莲说:“下了工我跟你爹帮忙,重活不让你奶她们干。”
姜乐这么一听,就放心了,而且火锅料买一次得隔段时间吧,也不至于天天需要炒料。
隔三差五忙一天,也还好。
一家人把该商量的都商量好了,姜奶奶就去了陈桂花家,村里人家平时大门都是敞开的,她进去,就听到陈桂花的儿媳又在嘟嘟囔囔的说些啥。
陈桂花已经习惯了,全当没听见。
姜奶奶进去特地扬声喊了一声:“桂花。”
果然,陈桂花的儿媳立刻没声了。
姜奶奶在陈桂花身边坐下:“桂花,我跟你说个事,你看成不成。”
陈桂花跟姜奶奶差不多大年纪,但明显比姜奶奶苍老一些,跟红光满面的姜奶奶精神气看着都不一样。
其实姜奶奶平时也忙活,但是两人处的环境不一样,心境也肯定不同。
姜奶奶在心里叹了口气,就把事情说了,陈桂花听完,说:“就给你帮帮忙,咋还能要工钱。”
陈桂花儿媳在里面竖着耳朵听,听到这话,没忍住出来了,她婆婆就是个傻的,干活咋能不要工钱?那还不如在家给自己家干。
姜奶奶见陈桂花儿媳出来,当没看见,说:“咋能不给你工钱,又不是帮一天两天,我做那个料,也是我家国庆要,要得多,有的忙活。”
姜奶奶没说这是用来赚钱的,她相信陈桂花,可不相信陈桂花儿媳。
陈桂花听完,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她儿媳妇就先说:“娘,我觉得春花婶子说的对,你要是不要工钱,春花婶子得不好意思了。”
陈桂花哪里不知道儿媳在想啥,她歉意的看向姜奶奶。
姜奶奶道:“一天给你算三毛,这活不算轻,但我儿媳儿子下了工会过来帮忙干,咱俩也不用干多重的活,工钱先这么定。”
陈桂花儿媳一听,眼睛都瞪大了,一天三毛,一个月就是九块,国营厂刚进厂的工人,一个月才十五呢,而且人家还是年轻人,陈桂花一个老太太,这个价不错了。
当然,按照姜奶奶说的,肯定不是天天干,但哪怕是隔三差五干,一个月也有几块钱,那也是个进项。
姜奶奶注意到陈桂花儿媳的反应,继续说:“我提前给你说那天要干,你在家就歇好,不然去了干了一会儿就喊累,我总不能白给你开工钱。我是看咱关系好,先找的你,要是你干不了,我就只能找别人了。”
陈桂花没吭声,她知道这话是说给她儿媳听的。
果然,陈桂花儿媳一听就急了,当即道:“春花婶子,你就放心吧,我保证让我娘在家里好好歇着。”
说完,又笑呵呵道:“你看看,要是你那边还缺人,把我也叫上咋样?我手下勤快,也不怕累。”
姜奶奶打太极,说再看吧。
陈桂花儿媳不管她答应没答应,反正她婆婆去帮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她心情很好的哼着歌,叫‘娘’都叫的亲了:“娘,你好好歇歇,跟春花婶子说说话,我去做饭去。”
等她走了,陈桂花抹了抹眼泪:“春花,你说说,我咋谢谢你啊。”
姜奶奶拍拍她的手:“本来我那边就缺人,那工钱,我没说实话,那活不轻,哪能只给三毛,这不是欺负人吗?但也没多多少,给你开五毛,你手里存点,别都给出去。”
“咋……咋就给这么多?”陈桂花一听,连忙摆手:“不成不成,一天三毛都够多了,我一个老婆子能干多少活,一天五毛我咋敢要啊。”
这年头,一斤猪肉才七毛钱,哪怕是一天三毛,干个两天多的时间,也能买一斤猪肉了。
村里这些人在地里刨食,一年的嚼头也才多少钱?她一个老婆子,咋能要那么多?
陈桂花就怕姜奶奶,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故意给她开的号。
“桂花,我知道你想啥呢。”姜奶奶道:“到时候一天到晚都得忙活,一天五毛真不多,行了,别推来推去的了,就这么定了。”
姜奶奶觉得推来推去烦的很,直接说定了。
陈桂花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心里下定决心,到了姜家,手脚勤快点,不能让春花这钱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