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唧唧喵
两个人结婚,那就应该两个人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而不是一股脑的推给某一个?
要是真有这样的想法,趁早跟这种人掰了。
除了做饭的事,家里打扫卫生也没啥,他们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至于堂屋,他们三个都是爱干净的人,看到有点脏了,顺手就扫了。
至于洗衣服,更不用操心了,俞和衷做的洗衣机也带来了。
院子里就是水井,用洗衣机更方便了,美滋滋。
早餐就简单做了,姜乐说都要吃鸡蛋,他一股脑买了不少,一人一天一个。
姜欢原本觉得一天一个鸡蛋也太奢侈了,但是姜乐说:“反正我是按数买的,到了时间我就买。”
也就是说,不做就得坏了,姜欢只好老老实实给一个人蒸个鸡蛋。
除了鸡蛋,就再烧个稀饭,在馒头,馒头是从家里蒸好带来的,还有家里腌的咸菜和酱都带来了,只吃个早餐而已,用不着那么丰盛,这样就行了。
三人吃完,时间差不多了,就去学校。
因为学校刚恢复上学,学生不多,他们上高一,只有一个班,加起来有三十来个人。
就一个班,他们三个自然在一块。
刚开学都是自己找位置坐,姜乐和俞和衷个子都算比较高的,要坐后排。
姜欢虽然在女生里算比较高的,但也比姜乐他们矮一些,只能坐中间了,她找了个女生做同桌。
班里乱糟糟的,一个个都好久没来学校了,互相有认识的,就凑在一块说话,也有交新朋友的。
可能是因为姜乐和俞和衷两个凑在一块,别人觉得他们是一起的,一时之间倒没人凑过来。
他们来的不算早,说了没一会儿话,就有个看样子是老师的人进来了。
对方自我介绍,叫冯正辉,姜乐看到对方之后,就认出来了,这不就是那天三哥娘过生的时候,他碰到的那位老师吗?
没想到竟然这么巧。
冯正辉手里拿了个单子,是入学考试的成绩单,作为班主任,他要挨个点名认识一下。
第一个点到的就是俞和衷,姜乐并不意外,和衷升学考试,除了语文以外,可都是满分的成绩。
掉到俞和衷的时候,冯正辉就注意到姜乐了,他略有些惊讶,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段缘分,不过很快他就收回了视线。
接下来又点到姜乐,这次姜乐倒是挺惊讶的,他没想到自己的成绩会在第二名。
又点了几个名字,点到第五个的时候,点到了姜欢。
姜乐原本还想记一下同班同学的名字,毕竟以后交流的比较多,记下名字比较好。
结果前面记了后面忘,他只好放弃了。
摆烂.jpg
点了名字,冯正辉简单做了介绍,他是教语文的,其余老师在接下来的课上会跟他们认识。
作为班主任,冯正辉又说了学校的情况,为了照顾离家远的学生,学校中午提供一顿饭,可以去食堂买饭。
当然,自己带或者离家近一些,回家吃都成。
等上午的课上完,姜乐他们三个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学校吃吧。
中午午休虽然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要是回去还要做饭的话,那就休息不了多久了。
不如在学校吃了就回去。
中午先去食堂吃饭,味道并没有多好,中规中矩,毕竟是大锅饭。
但他们都不是挑食的人,可以接受,姜乐还说到时候用罐子装点酱带着,菜哪怕不好吃,也能下饭。
姜欢觉得可以,她奶做的口蘑肉酱可好吃了,哪怕来买个馒头,夹着口蘑肉酱吃都成。
但姜乐说除非菜难吃,不然必须要吃,光吃肉酱也没营养了。
“咋能没营养?有肉又有口蘑的,我觉着挺有营养的。”姜欢很不赞同。
姜乐:“人要吃新鲜的蔬菜,光吃酱不成,本来早上吃的就是酱。”
姜欢看向俞和衷。
俞和衷:“我哥说的对。”
姜欢:“……”算了,她问了也是白问。
今天第一天开学,发了书早早就放学了,明天开始正式上课。
因为考虑到有的学生家里离得比较远,可以不上晚自习,当然,想留在学校上晚自习,也是可以的。
姜乐不打算上,晚自习要保持安静,不然会吵到别的同学,那要是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就没办法问俞和衷了。
到底是自学了那么长时间,姜乐的自制力还是不错的,回家学也是一样。
至于姜欢,想了想,也不打算上晚自习了。
就这么上了几天课,几人也慢慢适应了镇上的生活。
轮到谁值日,谁就早起半个小时,烧好热水,用来洗漱,再简单做个早餐。
比起三个人一起忙活,这样安排,另外两个人也能多睡半个小时。
不过每次轮到姜乐值日,俞和衷也跟着早早起来,姜乐说了他几次,让他别跟着自己起床,再继续睡会儿。
但俞和衷说:“我睡不着。”
俞和衷确实睡不着,他属于天生就精力充沛的人,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一整天都精力旺盛。
每天必须睡八个小时,还睡不够的姜乐:“……”
既然俞和衷说睡不着,姜乐也就随他去了,反正轮到俞和衷值日的时候,他也不起来,能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别说半个小时了,让他多睡五分钟,他都特别珍惜。
而且,他睡着了也压根不知道俞和衷是啥时候起的。
瓜瓜对此评价:【令人安心的睡眠质量。】
院子里的其他三户,姜乐他们也就跟隔壁刘建设一家接触的比较多一些,有时他们下课回来,要是正巧赶上隔壁做饭,刘建设就会带着灵灵送盘菜过来。
姜欢对此还挺不好意思的,她从小在村里长大,村里人除非关系特别好,没有互相送饭菜的。
倒也不是村里人小气,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很多人自家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的给别人送的?说到底,还是本身的经济基础,决定怎样人情往来。
而镇上不一样了,能住在镇上的,很多都是家里有工人的,就算没有正式工作,打打零工,也比在村里简单。
村里人压根不知道咋找打零工的活,但住在镇上显然不一样,好打听多了。
就像王老太,姜欢注意到,她隔三差五就会拿衣服回来洗,起初她还以为是王老太自家的衣服,她还奇怪的跟姜乐嘀咕:“咋自家的衣服从外面拿进来?”
姜乐也注意到了,他说:“应该是替别人洗衣服赚钱。”
“啥?替人洗衣服还能赚钱?”这有些颠覆姜欢的认知,衣服顺手就能洗,那用得着花钱让人洗。
这要是在村里,得被传成十里八乡都知道的懒婆娘,可在镇上,好像是习以为常的事。
“有的人家可能有更重要的事要忙,洗衣服这种杂活,反而耽误人。”姜乐想了想,解释说:“人家的时间,用来做比洗衣服更有价值的事。”
姜欢懂了,就像是他们村书记一样,一天忙村里的事,忙的脚打后脑勺,自然没时间洗衣服。
不过书记有他婆娘洗,但是镇上的女人人家也是有事干的,就像书记一样,忙自己的事,不会整天围着整个家转。
这么想着,姜欢倒挺开心:“我觉得这点镇上比村里好。”
村里好像默认洗衣服做饭这些活,都是女人来做,当然,男人们要干地里的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女人天生力气不如男人呢?
可镇上就很好,镇上不单单比的是力气,就像镇上的服装厂,因为女人干活细致,反而女工多一些。
多好啊,女人并不是方方面面都比男人弱,各有各的优势。
话说回来,镇上人家的生活确实比村里好许多,反正姜欢住了一段时间,他们院子里的几户人,隔三差五就会做肉吃。
村里过得差的,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过节能吃肉,就像绒花家,以及以前的姜家。
不过现在家里日子好了,也能经常吃肉,姜欢倒不至于馋,只是有些感慨而已。
但即便是镇上人生活比较好,对于刘建设一家送的菜,姜乐他们还是挺感激的,人家有归有,不能觉得人家有,给你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这样的道理。
姜乐琢磨着,给刘建设家也送点东西,倒不是要分那么清楚,只是付出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才是好的关系。
于是这天姜乐和俞和衷去村里洗了个澡回来,顺便从家里拿了一罐口蘑肉酱,和俞和衷去隔壁给人送去。
姜欢没跟着去,在家门口洗衣服。
用洗衣机洗,因为要排水,总不能在屋子里洗吧,只能在门外洗了。
姜欢正忙活着洗衣服,王老太又来了,好奇的看一眼洗衣机:“哎呦,我头一次见这种稀奇东西,听说宾馆就有这东西,衣服往里面一丢,拿出来就是干净的。”
姜欢没办法接话,也不知道说啥,就笑了笑。
王老太见她不接话,只能不情不愿地把眼睛从洗衣机上移开。
她倒想使使这啥洗衣机,整天替别人洗衣服,洗的她手都皱巴巴的,洗久了手还疼,哪像这丫头,洗个衣服,都不用自己动手。
咋没懒死?
可想归想,姜欢不主动搭话,她也没办法说出来,也是要脸面的。
只能说起其他的,王老太的小眼睛看了看隔壁,压低声道:“丫头啊,我看你弟弟去刘建设家了?”
姜欢点点头。
“不是婆婆说闲话,你们刚来这,不了解,那刘建设一家,可不是好人。”王老太一拍大腿,说的情真意切。
姜欢不傻,有自己的判断,她觉得刘建设一家挺好,至少不像王老太,上来就在背后说别人。
见姜欢不接话,王老太还继续道:“你别不信,那一家子,浑身都是心眼,就连那个灵灵,也不是啥好娃,你可得小心点!”
姜欢无语了,灵灵才五六岁的样子,而且明明可爱又乖巧,说大人也就算了,怎么连小娃都说?
王老太说了一大堆,姜欢听的脑袋嗡嗡的,又不好直接弄个没脸,只能沉默。
可能是她一直不说话,王老太不说这个了,问姜欢:“我看你们姐弟几个,是在咱镇上上高中?”
这事又不可能瞒住,姜欢就点点头。
“哎呦,上高中好啊,有文化,出来说不定能直接进厂当工人呢!”王老太一双小眼睛里,迸发出亮光,盯着姜欢念叨:“丫头你这模样好,又是高中生,家里肯定给你定亲了吧?”
姜欢皱了皱眉:“我家不急。”
“嘿呦,这事可得急起来。”王老太听完姜欢的话,眼里的光更亮了,又问姜欢年纪,然后念叨着:“合适,太合适了。”
说完,一拍大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