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唧唧喵
可能是这条河不常有人过来,里面的鱼还没尝过人间险恶,没一会儿,就有鱼咬钩了,秦任华力气大,用力一甩杆,一条肥美的鱼被丢到岸上,因为缺水扑腾起来。
姜乐连忙把鱼捡起来,丢进一旁盛满水的木桶里。
秦任华爽朗的笑起来:“我这一天天忙的,都不知道多久没钓过鱼了,没想到手还没生,哎呦,看这条鱼肥的。”
说着,眉飞色舞的说这条鱼怎么好怎么好。
姜乐:果然,不管什么时候,钓鱼佬都一样。
指望俞和衷夸人是不可能了,于是姜乐来:“您真厉害,我没想到这么快就上鱼了,还寻思着得一会儿呢。”
“哈哈哈……”秦任华笑着摆摆手,说自己再钓,保管还能再钓上来。
姜乐相信这年头要是有朋友圈了,秦任华指定已经发朋友圈炫耀了。
秦任华过来不止带了一条鱼竿,原本俞和衷对钓鱼没什么兴趣,结果听到姜乐夸秦任华……
俞和衷:“秦叔,你另外一根鱼竿借我用用。”
秦任华自然不可能小气的不让用,摆摆手,意思是,随便用。
于是,俞和衷也弄了饵料,甩开鱼竿。
姜乐觉得,可能有新手保护期,因为俞和衷刚甩下去,没一会儿,鱼竿就动了动,他捞上来一条鱼。
秦任华看了眼自己一动不动的鱼竿,胜负欲上来了,死死盯着:死鱼,怎么还不上钩?
俞和衷把鱼拿给姜乐看。
姜乐笑了:“哇,这条鱼更肥,和衷你简直就是先天钓鱼圣体。”
俞和衷笑的开心:“回去给哥熬汤喝。”
姜乐点点头:“别说,我还真有点想喝鱼汤了。”
“烤鱼想吃吗?”俞和衷一边摆弄着鱼竿,一边问。
姜乐先咽了咽口水。
俞和衷差点没忍住笑,也不用问了,看样子指定想吃。
于是,俞和衷又甩杆钓鱼。
还没上鱼的秦任华:汗流浃背了.jpg
没一会儿,俞和衷又上了一条鱼,好在秦任华千呼万唤,鱼终于上钩了。
他呼出一口气,看了眼自己手里比俞和衷那条更小一些的鱼,默默把鱼放进水桶里。
听说俞和衷还要钓,秦任华轻咳一声,背着手:“哎,我这年纪大了,坐不了太久,我在这边转转,别说,这里风景还真不错。”
正思考要怎么让秦任华去他想让对方去的地方的姜乐:!!!这不正好吗?
他给俞和衷使了个眼色,后者继续默默钓鱼,而姜乐则跟着秦任华在附近看风景。
终于,在姜乐的引导下,秦任华来到了瓜瓜指的地方。
姜乐:“哎,忘了来带点火柴,这边风景好,在这里烤鱼感觉不错。”
秦任华赞同的点点头,正欲说,他去拿工具,结果目光注意到某处,他微微皱眉。
姜乐注意到他的表情,心跳有些快,但还是故作自然的假装没注意到。
知道秦任华蹲下,手指抓了一撮泥土,放在手心里捻了捻。他神色微沉。
接下来,秦任华就找了个借口,让姜乐和俞和衷带着鱼先走。
姜乐知道对方肯定注意到了,以秦任华的性格,多半会仔细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两人骑着自行车回去,给秦任华的妻子送了鱼,带着剩下的鱼回家。
到他们住的院子里,王老太正在井边打水洗菜,一看到他们,就跟看到鬼似的,转身回了屋子。
姜乐扭头无辜的看向俞和衷:“和衷,我有那么吓人吗?”
俞和衷:“胡说,哥一点都不吓人。”
姜乐嘿嘿:“就是。”
完全忘了他们之前每次在王老太说闲话的时候,突然出现,怎么吓唬王老太的。
姜欢听到动静出来,见他们手里提着鱼,说:“你们这是钓鱼去了?”
姜乐没有多说,点点头:“嗯,跟秦叔一起。”
姜欢晚饭都做好了,再做鱼怕吃不完,干脆把带回来的三条鱼放水桶里养着,明天下了课带回去吃。
第二天,上了半天课后,姜乐他们就回家了。
一到家,就看到他哥正热火朝天的炒着火锅料,李蓉时不时给她擦擦汗。
而他奶和陈桂花,正在一旁切菜。
姜欢进来就喊:“蓉姐!”
李蓉把毛巾从水里捞出来,拧干,把水倒了,又倒了一盆热水,让他们洗洗脸。
“你们回来的正巧,我刚好做了饭,等着,我再去炒个菜。”李蓉笑着说完,去了厨房。
姜欢胡乱洗了把脸,跟着进厨房,说要帮忙,嘴上关心李蓉:“蓉姐,你做饭累不累啊。”
“没啥累的,就做个饭,在家的时候,忙起来也是我做饭。”李蓉觉得没啥,家里人都忙嘛,姜奶奶平时不忙的时候,她就是给姜奶奶打打下手。
姜家平时也不用她下地赚工分,最多在家干干杂活,家里有好东西了,婆婆还隔三差五让她送回家。
弄得她娘都不好意思了,让她别天天往家跑,还往家拿东西,李蓉就说:“是我婆婆让拿的。”
李母一听这话,就不说什么了,交代李蓉:“你婆婆是个和善的,不像村里有些人,当了婆婆,好像就高媳妇儿一等了,啥也不是!人家对你好,你也要真心对人家,知道不?”
李蓉点点头,她哪里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要嫁人的时候,即便嫁的是自己喜欢的姜军庆,她还是挺紧张的,感觉以后就不一样了。
但嫁了人后,她也没觉得有啥不一样的,跟自己做姑娘的时候一样,离得近。天天都能回家,就跟多了一个家一样。
有时候她娘不高兴了,她还能回来躲一躲,以前就只能直面她娘的怒火了。
姜欢听李蓉觉得挺好,面色也红润,看起来心情不错,便放心了。
外面,俞和衷刚刚就回他家了,说要收拾收拾,姜乐晚上要住那边的。
屋子到底是好几天没住人了,他得打扫打扫。
姜乐过来给他奶帮忙,看了眼他奶的气色,挺好的,看来没累着,至于陈桂花,气色更好了。
姜乐还记得之前见到对方,陈桂花是一脸苦相,总是愁眉苦脸的,现在脸上带着笑,还胖了一些。
陈桂花心情能不好吗?自从在姜家开始干活之后,有了进项,她儿媳妇对她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每次回家累归累,但儿媳妇不像以前总拉拉着脸了,见了她眉开眼笑的。
给她端热水洗脸,还专门给她留了热饭,不管对方是为啥,能这样,陈桂花起码心情挺好的。
儿媳妇还跟她说:“娘,以前是我不对,这不是咱家日子过得不好吗?我整天为家里发愁,难免对你也挂了脸,您别往心里去。”
陈桂花没吭声,倒不至于儿媳妇说啥,她就信啥,对方不管心里想的啥,只要现在面上过得去就行。
她现在看的很开,姜奶奶给她开的工钱,她按照对方说的,留了一点给自己,这攒一攒,以后哪怕没办法在姜家干了,日子也好过点。
村里见陈桂花在姜家干活,不是没人打听,还去问陈桂花儿媳,可人家也不是傻的,要是说出去了,自家婆婆指定得被人顶了,反正死活都不说。
可村里有人精明着呢,结合陈桂花儿媳对陈桂花的态度变化,哪能猜不到?
于是好几个人过来跟姜奶奶说,自己可以干,她比陈桂花年轻,手脚也麻利多了。
结果毫不例外,都被拒了。
没办法,谁让她们没陈桂花跟人关系好呢?
姜乐帮了一会儿忙,今天终于结束了,其实倒也没多累,就是被炒料都要腌入味了。
陈桂花在这里干一天,中午管一顿饭,晚饭就不管了,她自己回家去吃。
陈桂花走了没一会儿,赵美莲和姜德就下工回来了,姜乐去叫了俞和衷过来,一家人吃饭。
吃饭间,姜奶奶就问:“咋样,在镇上住着适应不适应?要是缺啥就说一声,你爹娘有空给你们送去。”
姜乐吃了一口菜,李蓉做菜还挺好吃的,然后说:“不用,有啥缺的我骑自行车回来取就成,骑自行车快。”
“对了,我看村里的小学有念书声。”姜乐问,小学生也开学了?
赵美莲说:“人书记说,娃好好地学知识……”
张万兴的原话:“你们各家的娃,咱就不说跟人小俞那样厉害了,起码都学学,别跟狗蛋一样,闹出事来,村里给他擦屁股!”
各家一听,觉得有道理,以前觉得娃学不学习,都没啥,可这不是有狗蛋的前车之鉴吗?不好好学习,屁都不懂,还不听人的,要是再惹出事来怎么办?
得,一股脑全送学校去吧。
村里以前就有小学的,不过条件不好,说是学校,就两间屋子,因为时间长了,屋顶都漏了。
张万兴一边组织各家修屋顶,一边选老师。
老师好选,村里知青都是文化人,听说当老师不用下地,还有工资,都争着要当老师。
但教书这事,不是你嘴上说会,或者你有点学历就成,你得会教啊。
张万兴就专门腾出来一天时间,叫上村里的干部,还有村里几个家长代表,听知青讲课。
果然,有的学习是挺好,结果一上讲台,说话磕磕巴巴,这咋能教成学生?指定不行啊。
倒有几个教的不错的,都被选上了。
说起选老师,赵美莲摇摇头,说:“村长还推荐他家娃去当老师。”
姜乐立刻竖起耳朵,村长他娃,不就是赵政华吗?对方虽然在原书复读几次都没考上,但是他好歹也是初中生,确实符合当老师的标准。
不过,赵政华当老师,还是别了吧。
他就问:“那当上了?”
赵美莲说:“书记就说,不管谁推荐的,就按正规的程序来,得先讲一节课试试嘛。”
姜乐好奇:“然后呢?”
赵美莲:“那天人都没来,更别提选上当老师了,听说村长都气的够呛。”
姜乐毫不意外,赵政华心比天高,咋可能愿意在村里当个小学老师呢?
“他那天没去也就算了,结果后面忽然又说要去,还去找书记了。”赵美莲摇摇头:“书记没答应。”
张万兴的原话:“之前选老师的时候你不来,现在都已经选好了,你想把谁给顶下去?还是说,让村干部再因为你,专门腾出来一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