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可违 第100章

作者:迟归鹤 标签: 竹马 HE 正剧 穿越重生

“自该如此,所以…阿绥到时可要紧门户。”

贺绥抬头与萧恪对视一眼,两人心意相合,自不需多言。

经此一劫,萧恪未死,反获宫中更多恩宠眷顾,一时风头无两。

当日朱昭奉命传的皇旨是暂时将萧恪呵祁风都放出来,明面上说是不想寒了功臣之心,其实大家伙心里都明白,祁风不过是个搭头儿借口。而在贺绥请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倒向萧恪,就连最早漏出风声告发萧恪的御史台官员也齐齐改了口风,朝中上下顿时呈现了一边倒的局势。

这时候就是再糊涂的人也该知道此案从头到尾都不过是萧恪的一个局。

一个主理此案的却暗暗投靠了太子的晋王,一个太子的亲娘舅,萧恪请君入瓮,竟将两人全都诓了进来。如今放人的旨意随着大婚日子敲定的事一出,更是将两家直接推入了风口浪尖。如今放眼满朝文武,哪个敢还敢轻易再沾染此事,都巴不得躲得远远的。至于原本负责主审通敌一案的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他们虽躲不掉,但一个早早跟了燕郡王,另一个最是会明哲保身,皇帝都是那样偏袒的态度了,没有哪个死脑筋的还会把这事往萧恪身上赖。

萧恪未死,是二人最不愿见到的局面。哪怕萧恪并未立即发作,可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刀架在脖子上,悬而未斩罢了。

祁太尉是太子的亲舅舅,是祁风的生父,摊上这事是无法回避的,但晋王此刻却觉得自己委屈了。晋王府因为老晋王在世时不满于皇帝的暴政而令府中子弟不得出仕,像他们这种空有头衔的皇亲日子过得实在是清苦,油水肥差更是不要想了,暗中投靠太子,本也想的是将来晋王府的长久之计,却不想杀出来一个萧恪,将整个朝局都打乱了。

如今晋王是太子没彻底投靠,皇帝和皇帝的宠臣都得罪了,偏偏他上了太子的船,骑虎难下,实在不知如何是好了。

还是长孙提出他与白琮素日交好,可趁着这次大婚,上门拜贺之机通过白琮搭上贺牧夫妇,兴许能从中说和下。晋王一想便觉得十分可行,晋王的长孙年纪不大,即便是被人知道了,也不过是少年人的交情,断断算不到他头上,也不必因此得罪太子,更能避免开罪如今最得宠的燕郡王而让这从父王手里传下来的王府基业都砸在自己手上。

说起燕郡王和抚宁侯的这场婚事,前前后后可以说是生生拖了七八年。其实一开始齐帝赐婚,满朝文武也没个把这婚事当真了的,可没想到随着贺绥领兵大胜而归,地位水涨船高,原本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乐子竟真要办。而且不仅要办,还变成了萧恪‘嫁’,消息一出,不知道多少人惊掉了下巴,纷纷派人借着拜府的名义打探虚实,可一见抚宁侯府真的张罗筹备婚事,才明白这事由不得他们信还是不信。

建和十六年六月十五,是个宜嫁娶的黄道吉日,至少所有人都是这样说的。

齐帝早拨了宫中人按照公主出嫁的规制在办,可是这郡王出嫁,从古到今确实是没有的,司礼监、礼部、宗正寺从半个多月前就凑在一块绞尽脑汁地大改礼节规矩,毕竟皇帝的命令在那儿,既要办得体面不失了皇族的颜面,却又不能直接照搬寻常男女成亲那套礼法来,毕竟…谁也不敢让燕郡王一身凤冠霞帔坐花轿去。还有一事,礼部与宗正寺商议了许久,那便是萧恪到底该从郡王府出门,还是宁王府出门。

虽说萧恪早已成年,与宁王府的关系众人皆知,可毕竟秦太妃仍在世,宁王这个庶兄也在,而贺家那边也就贺牧这个长姐勉强算个尊长,总不可能绕过秦太妃这个亲娘让新人去拜贺牧夫妇俩。纠结了许久,还是由宗正寺的官员出面请示齐帝,定下了到宁王府门前接亲,不过顾及到萧恪也是郡王之尊,便改掉了女子结亲的那一套繁琐礼节。

于是六月十五这日黄昏,贺绥一改往日朴素的打扮,身着大红喜服,头束金冠,骑着一匹枣红大马从抚宁侯府出发,浩浩荡荡直奔着宁王府去了,只不过身后并无轿夫抬喜矫,而是由人牵着一匹通体雪白的良驹跟在后面。

男人娶男人这事着实新鲜,倒不是说贺绥和萧恪是开天辟地头一份儿,只是旁人忌惮世人嚼舌根,又碍于名声脸面,即便家中默许也多是摆个香案,拜了父母,两家人凑在一起摆几桌算是庆贺过了,但像萧恪呵贺绥这样恨不得闹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却着实是独一份儿的。

王爷嫁将军,仅仅是颠倒过来,便无人敢议论贬低萧恪,反倒生出些金童玉子的民间佳话来,当然这其中自然有萧恪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缘故,不过总而言之,这婚事无人敢说不好不对,对于萧恪来说便足够了,毕竟日子是他们自己去过的,只要没有那些不知死活的舞到贺绥面前让他难受,萧恪便怎么样都成。

若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宁王妃对此仍无法释怀罢了。

在知道小儿子要‘嫁’人的时候,秦太妃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她一方面不解于萧恪这么多年独揽大权的行径,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割舍掉这个亲生骨肉,便所幸两不相见,只在午夜梦回之时,忆起已逝的丈夫和长子,从梦中惊醒后独自垂泪罢了。而在知道‘娶’她儿子的人是贺绥之后,秦太妃却又隐隐有些释怀,毕竟贺绥这个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好孩子,品行端和。更重要的是,对方或许能够让她儿子‘迷途知返’,同时却不会伤害她的孩子,多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这个并不强势的母亲心中,让秦太妃断断半月之间憔悴了不少,可到了正日子,她还是强打起精神出来受礼。

“母妃,请喝茶。”贺绥接过王府下人奉上的茶碗恭敬奉给秦太妃,此刻他也已改了口称呼一声母妃。

自有侍女代为接过递到太妃手中,秦太妃饮了一口将茶碗递还给侍女,随后道:“陛下亲赐姻缘十分难得,你二人结为…一体,日后相互扶持、互敬互重,不可辜负陛下天恩。”因不是嫁女,秦太妃将结为夫妇之语也改了去,而两个男人也不可能有后嗣,自然没有什么绵延子嗣的嘱托了,只转头看向亲儿子,语重心长道,“你日后不可任性妄为,需更加恭敬谦逊,克己复礼,莫负了你父亲为你取的‘恪’字一名。”

恪为恭敬、谨慎之意,是当年先宁王萧佑炀对于嫡亲兄长的妥协与臣服,只是他的退让并没有换来齐帝的宽心,反将自己和妻儿都逼入了绝境。

萧恪最不喜欢的便是这个名字,无论前世今生,他都不改离经叛道的处事。因为见证了父亲的死,他更是没有一日学会恭顺听话。只是今日是大婚的喜庆日子,他许久没有这样与母亲面对面站着了,瞧见秦太妃鬓边的白发,萧恪并未反驳母亲,只是恭敬垂手应道:“儿子记住了。”

行礼时萧恪右手的伤露了些出来,因为大婚不能着白色,加之伤口已渐渐痊愈,萧恪今日便没再拿步包着。纵然是宽袍长袖能够挡住大半,秦太妃却依然能看到儿子手上的伤。萧恪遇险的事她也听说了,身为母亲,如今亲眼见了,如何能不痛心,可她不愿在儿子大喜之日落泪,只能强忍下泪水,哑着嗓子说道:“去罢。”

贺绥与萧恪又齐齐朝着秦太妃拜了一拜,而后贺绥走在旁边牵住了萧恪的右手。尽管有礼部的官员小声提醒他该走在萧恪的左手边,贺绥却充耳不闻,他们之间根本不计较这些虚礼。

萧岭因是庶出兄长,秦太妃仍在时,他不能作为长辈受礼。此刻却能作为萧恪的兄长,为弟弟送嫁。配送到宁王府外时,萧恪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萧岭,突然拱手朝他拜了下。

“三弟这是做甚?”萧恪一向张扬跋扈,又是嫡母秦太妃所出的幼子,萧岭因为出身和上一辈的恩怨一直心存自卑,无论是与嫡长兄萧琢还是幼弟萧恪都相处不亲,到后来萧恪渐渐得势,却拒绝帮他妻子度过难关时,萧岭是有怨的。可如今萧恪突然朝他行礼,着实是让萧岭吓了一跳。

“二哥,我无法在母妃膝下尽孝,如今府中便只有二哥了。今后,母妃仍要托二哥悉心照料了。”

“……三弟说哪里话。为兄自然会好生照顾母妃,你虽不是女子,可嫁入侯府,日后便要以大局为重,切莫失了礼数,让人看了宁王府的笑话。”

贺绥在旁听得直皱眉。萧岭并不知晓他们这一娶一嫁中的猫腻儿,可这番话若是当做兄长对弟弟的嘱咐,放在大喜之日说来,却有几分不合时宜。或许是萧恪难得一见放下了姿态,这才让萧岭有了错觉,竟说出这番话来。

萧恪听了却只是一笑道:“兄长叮嘱,允宁记下了。”

贺绥在旁牵了下萧恪的手,直接越过萧岭对萧恪说道:“允宁,我们该走了。”他平素处事待人皆是温柔谦和,即便寡言少语,却不会让相处之人觉得被冷待了。可今日贺绥却破天荒落了萧岭面子,显然是为萧岭方才对萧恪的言辞不悦了。

随着贺绥同来接亲的都是各武将家的年轻小子,有些是曾与贺绥在北境共事的,有的则是为了攀附这位右金吾卫将军被父亲指派来的。原本若是没有萧恪被害的事,祁风也该是其中一员的,然而此刻他身为祁家的嫡子,实在不适合出现。那些随行的小子瞧见了宁王府门口的这出戏,有几个年纪小的,不由捂嘴咯咯乐了两声,不过大喜之日笑也是寻常,便没人在意几个小子笑的是什么,只是在贺绥看过来时,纷纷收敛了笑意翻身上马。

萧恪与贺绥双骑并行,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又一路吹打着朝抚宁侯府去了。

贺老将军夫妇已故去多年,贺绥又早已承袭爵位,这受礼之事自然由贺牧与白子骞代了,长姐如母,倒也合乎礼制。

贺牧早就清楚弟弟心意,不管皇帝赐婚目的如何,她是愿意见弟弟成家幸福的。本就是巾帼女儿,不似旁人一样有诸多顽固观念,看待萧恪这个‘弟媳’自然没有哪里不好,从头到尾都是含笑端坐着的。

为了这场御赐的婚事,齐帝还特地拨了司礼监的提督太监朱昭过来,算是给足了两府颜面。

那朱昭也是与贺、萧二人打交道多年的,自然清楚该如何表态,从到抚宁侯府起便是面上含笑、客客气气的模样。在座不止朱昭一人如此,满朝文武公卿,无论先前与萧恪关系远近亲疏,今日都是满面春风,口中吉祥话不断。由于是萧恪嫁贺绥,那些人无一敢腹诽半个字,口中吹捧之语恨不得将男子成亲之事说成是绝无仅有的佳话绝唱。至于其中几分真几分假,萧恪虽听得清楚,却无心去管。

贺绥始终是牵着萧恪的手的,傧相*在旁高喊‘一拜天地’时才放开片刻,二人转身面北而立,躬身一拜。

待傧相再唱,便转回向着上首的贺牧夫妇躬身一拜,为着二人皆是男子,不宜说夫妻对拜,便由两个打扮喜庆的垂髫小童过来牵引着,在傧相高唱一声‘拜——’时,两人面对面含笑行礼,便是礼成。

若照寻常礼制,此刻便该将新娘子送入洞房,待行了却扇、结发、共饮合卺酒后,便由新郎官在外宴饮宾客。只是萧恪并非女子,无需避什么外客,加上他凶名在外,哪个敢跑去闹堂堂燕郡王的洞房花烛夜,便连着这些一并免了,只由两个新人出去宴客。

萧恪月前才险些丢了性命,平日仍有些咳疾,众人哪里敢敢灌他的酒,便只能借着灌新郎的由头,一味往贺绥面前凑便是。左右这位右金吾卫将军要比燕郡王讲理好说话,再则今日是他‘娶’萧恪,灌新郎官酒本就是婚宴上的旧俗,只要言行举止不太过分,旁人也说不了什么。

贺绥往日不喜这种推杯换盏的场合,更不喜那些当面背面两副脸孔的人,可今日许是真的高兴,向来克制的那么一个人竟是来者不拒,一杯杯酒下肚,便是酒量如贺绥这样的汉子也扛不住。醺红脸颊配上俊朗容颜,萧恪在一旁站在,竟不由看得痴了。

前世他与贺绥虽也成亲了,可那时是齐帝刚收了白琮入宫,纯粹恶心他俩,贺绥身上有伤,又因为外甥入了火坑而恼恨,两人的婚事别说无人真心恭贺,便是他俩自己都险些闹成一对怨偶,洞房花烛夜是没有任何温存可言的巧取豪夺。如今萧恪重活一世,再忆起前尘,深觉讽刺与悲凉。

“允宁?允宁?!身子不适么?”

贺绥的呼唤声让萧恪回了神,他方才一时走神,回过头来发觉贺绥脸上皆是紧张,周遭人的神色也是难以捉摸。

萧恪轻笑着摇摇头,做作得咳了两声道:“无事,不过是先前落下的胸闷旧疾罢了。”

旧疾如何而来,在座但凡有个心眼的都知道,左右瞧瞧,确实不见祁府的人来,不少人不由暗自交谈起来,多的是看乐子的罢了。

贺绥知道萧恪那话是说给人听的,但他瞧出来萧恪方才是真的在出神,见对方这个回答,便知有些话此刻不便说,他也没有追问下去,原本准备劝萧恪先回去歇息的,还未开口,便见梁砚秋穿过宾客人群,快步走到自己身边,恭敬道:“侯爷,府外晋王世子携礼到了。”

梁砚秋是萧恪特意安排在外院的,贺府的门房没见过这种架势,怕拦不住人,这才留了他。萧恪料定了晋王府一定有人会上门,便是要给对方这个下马威的。

贺绥闻言侧头看了萧恪一眼,随后朗声道:“请。”

第一百四十六章

在贺绥说出‘请’字后,一众宾客神色各异。

即便萧恪前些时日濒死之事尚未盖棺定论,但朝中无人不知是晋王和祁太尉在背后捣鬼。此次抚宁侯与燕郡王大婚,齐帝派了贴身大太监裴东安送上贺礼,东宫也同样命人送来贺礼,诸皇子更是一个不落悉数到场。纵览公侯王府和权臣世家,唯独没见晋王和太尉来。先前各家早就私下听说抚宁侯府没给晋王府和太尉府下帖子,如今见新郎官之一的贺绥面带不悦,心中便有了数。

以至于晋王世子萧纵一家携厚礼过来时,在场宾客几乎都是躲着他们的,好似父子俩是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生怕沾染上一般,世子妃被引去的女眷那边倒还好些。

萧纵算是萧恪叔祖家的堂兄,虽是同辈人,但年纪却长萧恪许多。他和儿子今日一来就发现在场公侯朝臣都对他们避之不及,等着看好戏的也不少,这实在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架不住父命难违,更何况他儿子还要私下同白琮打听虚实,这事关乎整个晋王府的存亡,故而便是面上难堪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领着儿子上前同这位堂弟道贺。

却不想道贺的话刚说完,礼单还未交出去,贺绥将萧恪拉到身后挡住,代为开口道:“世子今日来此,可是晋王爷还有何吩咐?!”

这话说得已不算和善了,且贺绥是实打实在战场拼杀数年的将军,并非京中那些混个散官给爹娘看的勋贵子弟,他只是站在那里,剑眉微蹙,便让人生出退让的念头来。虽说平日其对外一贯是不苟言笑的。可人真生气了,旁人还是能瞧出来的。

众人不禁想,若是连一向不怎么与人交恶的抚宁侯都这样越过尊卑对晋王世子疾言厉色,是否代表了萧恪也是如此态度。而他二人一个是今年新封的右金吾卫将军,一个是暗中把持朝政的天子近臣,都是能左右旁人命运的权臣,此刻不少人心中已开始揣测晋王府日后下场了。

“不敢说吩咐。”萧纵也是面露尴尬,晋王做了什么他身为儿子当然清楚。当初他劝不住,今日却不得不代替拉不下脸的老父亲揽这样难办的差事,遭人奚落白眼一番不说,心中怨愤难舒,登时憋得脸红气短。

萧纵的儿子,也就是那位素日经常同白琮一起打猎游玩的晋王府长孙萧鸿炜,此刻代替父亲开口道:“将军、燕王叔,祖父只是命父亲携礼上门庆贺两府结亲,并无旁的意思。原本祖父说什么也想来的,不过近来染了风寒,怕过了病气给皇叔添了晦气这才只得命父母亲过来,小侄因为与云随素日交好,这才央求着一同来,今日见两位叔叔,方知云随素日说得不差,二位皆是人中龙凤,更是我等小辈该效仿的楷模。小侄身无长物,唯有一手箭术还拿得出手,特地用打来的猎物皮毛制了两件大氅,望两位叔叔不要笑话侄儿。”

萧鸿炜比他爹萧纵要机灵得多,左一句与白琮要好,右一句两位叔叔,脸面上顾全了,还不忘拉一拉两府的关系。虽说众人都知道萧恪遇险这事与晋王府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但表面功夫做到这个份儿上,老话讲伸手不打笑脸人,照理讲贺绥与萧恪是不能再似刚才那般硬下逐客令的。

不过萧鸿炜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萧恪与贺绥不同,他一直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并且他还是个占足了理儿的权臣,是能得了天子圣旨赐婚‘嫁’给另一名重臣的宠臣。在萧恪面前原没什么道理可讲。

梁砚秋从晋王府的侍从手中接过萧鸿炜说的那份礼物,双手捧了送到贺绥面前,可他悄悄抬眼的时候却是看向自家主子的。

“允宁,如何?”

萧恪看着那两件被红缎子盖着的大氅,伸出右手覆在上面,也直接将右手的伤处暴露在人前。在这之前,众人虽也隐隐听说了燕郡王右手废了的小道消息,可终归耳听为虚,如今见了他手掌那两处未完全长好的肉窟窿,不少人脸上为之变色,离得远些的不敢指指点点,只能凑在一块小声议论着。

这个举动当然是萧恪故意的,他并不在乎将如今手上残疾暴露给众人看,是因为他并不将这当做自己的短处,反而很会利用他的伤让自己接下来的行为都变得合乎情理。

因为手指无法利索活动,所以萧恪在挑起盖着的红缎子时‘一不小心’将那块盖布直接掀了下去落在地上,左右侍从皆是两府心腹,即便看见了硬是没一个去帮忙捡的,可以说是当着人将晋王长孙的颜面狠狠踩了一脚。

白琮犹豫着要不要帮着捡,被父亲在旁扯了一下,顿时也明白萧恪是故意的了。

晋王倒戈太子,萧恪针对祁太尉的儿子,转头就遭到了这两府的暗算,平白遭了牢狱之灾不说,还险些丢了性命进去,如今即便是性命无恙,却仍搭了一只手进去。所以如今萧恪明着针对晋王府也是占尽了公理道义,甭管在座有多少公侯权贵,也要掂量着帮晋王府的人说话是否合适。

萧恪却说道:“实在抱歉,本王这右手如今连动下手指都不能,辜负了侄儿的好意。狐貂裘衣确是难得的稀罕物,只不过如今快到夏日,裘衣虽好却未免不合时宜。”

夏日送狐裘大氅,可不是不合时宜。不仅说的是萧鸿炜这礼,更是说晋王府这父子俩来得不合时宜。

贺绥先前暗下逐客令的态度已摆明了不欢迎,萧鸿炜说着真心却送了冬衣,可不是连东西带人都碍了主人家的眼。

萧恪一如双关,有些听明白的偷偷笑出声来,让萧纵父子俩更加无地自容,再不要提什么贺喜缓和关系的话了。不过也就是萧恪说话,才这般杀人诛心偏不见血。便是父子俩想反驳,也没有理由没有机会,强辩无异于自讨没趣。

偏偏萧恪还嫌父子俩不够尴尬,挥手示意梁砚秋将萧鸿炜的礼送回少年身边,又自身边侍从手中接过一杯酒,略举起向在场宾客致意。只见他左手执杯,右手虚虚搭在左手上,又将手上骇人伤口再次暴露给众人瞧,面上却含笑道:“诸位今日来,小王心中不胜感激之情,虽是不宜饮酒之身,愿与诸君共饮此杯聊表谢意。”

众人纷纷起身,无论杯中是否有酒都取了向主家敬了,似叡王、昭王几个身份高的领头说了几句祝贺之语,随后底下众人跟着连声附和,完全不给萧纵父子再说话的机会。而宾客之中不乏当初暗自嘲笑贺绥做了别人男妻的人,此刻却是齐齐脸一抹,随着大流只顾着说吉祥话,这一刻仿佛没人觉得两个男人成婚是什么有违阴阳伦理的荒唐事。

“诸位,请!”贺绥也从一旁的梁砚秋手中取了一杯面向众人举起,他早已看清这些,若说早些年他还有几分天真和愤世嫉俗在,如今却只剩下推翻这一切糟粕的心了。

伴随着底下一众‘侯爷请’‘将军请’的客气话,贺绥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喝完又转身取走了萧恪手中的酒杯,柔声询问道:“可有不适?”

萧恪也‘适时’摆出一副难受的模样,其实他今日并未怎么碰酒,全是贺绥替他挡的,可就这么小小一杯,他却面露不适。至于真假,则根本无人在意。

昭王见状开口道:“贺侯爷,我瞧恪堂兄略感不适,想来是身子还没养好。大婚礼仪极是消磨人,侯爷还是先带堂兄回新房照顾歇下,不必管我们了。”

有了萧定闻递话,贺绥点点头便道:“允宁身子虚,请诸位恕我须得先失陪了,还请自便。”

说完便一手揽过萧恪的腰,一边手牵着回了房。

贺绥说是不管让在场宾客自便,倒也不是侯府完全没人照应,白子骞作为贺牧的丈夫,抚宁侯的姐夫,此刻自然承担了招待宾客的职责。虽说这位白将军待人和善谦逊,可最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萧纵还想再说合几句,却是实在没法子了。

至于萧鸿炜借着白琮送客的机会终于寻上人,那都是后话了。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最欢喜之事莫过于此。

无人打扰的洞房花烛夜,自该好好温存,不过二人虽是今日才成礼,却是早几年前便已有夫妻之实,素日起居办事默契无间,自不急于一时欢愉,反倒是提起今日晋王世子上门的事来。

“我瞅着今日晋王世子欲言又止,但倒是不像是心虚的模样。”贺绥命外间上夜的小厮出去后,端着一碗热汤进来,说完抿了一小口确认不烫嘴了才递给坐在小榻上的萧恪,跟着自己才坐下来道,“你今日没吃什么东西又喝了几杯酒,这参汤是厨房煨了两三个时辰的,你喝些暖暖身子,一会儿也好早些睡了。”

萧恪其实并不怎么爱喝这些,尤其是这阵子为了补养身体,每日被贺绥看着喝上一碗,即便是厨房配了些大枣枸杞调和味道,他也只觉得难以入口。不过当着贺绥的面总不好直接泼了,便小抿了一口同对方聊道:“不意外。萧纵本就不是个有野心的,你瞧瞧他儿子那伶俐口齿,便知道晋王叔没少越过儿子疼孙子。到底是隔辈儿亲,再加上人老糊涂,萧纵这样的老实性子在晋王府里怕是说话还不如萧鸿炜有分量。”

言下之意便是说萧纵与晋王谋害萧恪这事无关,甚至可能按他的性子阻拦过,可架不住这老实巴交的人说话没有分量,拦了也没用,只是这种时候被做了糊涂事的亲爹推出来揽事。

贺绥闻言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道:“倒是可惜了这位晋王世子,我是瞧着他不像奸佞小人,不过摊上晋王这样的父亲,也是毁了一辈子。”

“没什么可惜的,听闻萧纵自幼是在老王爷膝下长大的,如今长成这副懦弱模样,我倒只可惜了那位连当今天子都不服的叔祖父了。”萧恪对此却有不同看法。过世的老晋王一生磊落正直,结果儿子贪恋权势,孙子虽学了他几分正直,可性子软弱可欺,连亲生孩儿都管教不了。如今他要对付晋王府,却也没什么顾忌可言了。

一边说着,一边顺手将未喝完的汤碗放在一旁。

贺绥刚刚听得十分认真,可见萧恪将汤碗偷偷放在一旁,不由叹了口气,起身拿过汤碗坐到萧恪身边去,颇有些强势地说道:“你又偷奸耍滑不喝汤,今日说什么也得喝完,撒娇耍赖一概无用。”

萧恪还未来得及表演一番就被贺绥一句话噎了回去,只能‘哀怨’地看向对方,一边不情不愿地端起汤碗来,闭着眼生灌的模样活像个怕吃苦药的孩儿。

贺绥见他这样,不由摇头苦笑,径自起身朝外间去了。他既已说了,便知道萧恪不会背着他倒掉参汤,所以也不需看,只开了门同外面侍奉的小厮吩咐道:“去厨房取叠新腌制的果子并一碗牛乳来。”

小厮自领命而去,贺绥折返回内室时便听到萧恪嗔道:“阿绥又当我是孩子哄!”

贺绥笑道:“可不是孩子?喝个参汤,又不是喝掺黄连的苦药,你这一日一碗还要赖,身子怎么能补养起来。”

“这都一个月了,又是牛乳又是补药的,我真的已经没事了。阿绥若是不信……今日恰好是洞房花烛夜,我证明给阿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