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怀了敌国质子的崽 第43章

作者:觅唐 标签: 生子 宫廷侯爵 朝堂 腹黑 穿越重生

而那何老板和小儿子因为天气严寒,行步极慢,过了十几天才走了不到百里地,被几番盘查时虽面色有异,却也没有在队伍中发现可疑人的踪迹。

而刑部大牢里的宁阆闹了许多次,见没人理会他,才渐渐消停下来。

好在宁诩不算苛待他,至少命人给他准备了床褥,一日三餐也照常送入,但无论如何也不把他放出来。

“狱中的宣王,今日又闹着要见陛下。”夏潋道。

宁诩正在练毛笔字,端详了一会儿纸上勉强算得上清秀的字迹,随口回了一句:“随他闹吧,朕给他判的可是无期徒刑。”

夏潋笑了一笑,轻声说:“陛下又在说臣听不懂的话了。”

宁诩把毛笔搁下,想起什么,问:“还是没有段晏的消息吗?”

夏潋摇摇头。

“这都半个多月了,”宁诩说:“别找了,叫外面的人都回来,快过年了,早些回家吧。”

夏潋有些惊愕,但因为是宁诩的旨意,他还是应了下来:“陛下仁慈,想必大家都会感念陛下这个决定的。”

“只是……”他迟疑了片刻,问:“质子失踪,如何向朝廷上的诸位大人们解释?”

这半个多月来,每次早朝时,一群老头子总是义愤填膺,先是扬言要宁诩大力惩戒疏于看守的宫人,而后又将话题转到宣王宁阆身上,最后再提要如何如何与燕国协商。

折子也雪花般飞来,宁诩好久没见过小山高的奏折了,每日踏进御书房又忙不迭退出去,隔着门缝对夏潋道:

“小青,快快叫人把这堆东西搬去库房,朕见了就心慌。”

段晏失踪,绝不只是后宫中少了一人这么简单,更是涉及两国之间微妙的平衡,而眼看着那个平衡点即将消失,朝廷上的官员们焦急也情有可原。

宁诩坐在圈椅里沉默片刻。

“是朕的错,”他道:“若不是那天晚上让值守的宫人减半,或许段晏不能如此轻易地逃出去。”

“他们要骂朕就骂吧。”宁诩又展开一张新的纸,叹着气说:“多骂几声,可能气就消了不少。事情虽然无可挽回,但他们年纪大了,还是要保重身体。”

夏潋有些不忍心:“陛下和善,是臣明明该主理后宫之事,却没有防范到位,以致此事发生,是臣的过错。”

宁诩临摹了几个字,听见他的话,偏过脸来看了看夏潋。

“不怪你。”他说。

前有宣王宁阆,后有太监马三钱,再有北三殿、御膳司、宫门禁军等的守卫松懈,桩桩件件,又岂是宁诩这个穿书才几个月的试用期皇帝,和夏潋这个新手秘书能解决的?

段晏身在昭国京城中这段时日,应该早已将外强中干的昭国弊端摸索得清清楚楚。

再加上他突兀地选择在一个其实并不十分合适的时机匆忙行事……

宁诩心里隐隐有了点预感,垂下眸,又对夏潋道:“明日请兵部尚书来一趟御书房吧,朕有话要对他说。”

*

第二日,年逾四十的兵部尚书忐忑不安地踏进御书房。

他是几月前由兵部侍郎擢升至尚书之位的,上一任老尚书跟着先帝奔赴与燕国对战前线,因为舟车劳顿,病成了偏瘫,只能告老还乡,让他捡了这个漏。

吕疏月就是他的小儿子,不过兵部尚书家中妻妾众多,对这个小儿子没太多印象。

他资历虽浅,宁诩却没有给他甩脸色,依旧以礼相待,请他坐下。

“陛下召臣来,所为何事?”兵部尚书小心问。

宁诩坐在御案后,默了默,才道:“朕是要叫你近日整顿好军备,调配些兵力到燕国边境、京郊外,随时待命。”

兵部尚书心凉了。

自上一战后,昭国内的军力几乎折损大半,直至现在也没能恢复一二成。

他倒是想调配兵力,但也要用足够的兵力给他调配啊!

先前听闻燕国质子失踪的消息后,兵部尚书是连日不能成眠,就怕这一日到来,但不论他如何担忧,还是从宁诩口中听见了。

“陛下……”他颤巍巍道:“是又要和燕国开战了吗?”

宁诩无奈:“只是做好准备,没说马上就打了。”

就算现在要打,打得过吗?

燕国境内兵力仍留多少,他并不清楚。但就凭段晏毫不犹豫地逃出宫一事,可见他们并不畏惧昭国出兵。

燕国与昭国不同,燕国现在皇位上坐着的,可是位举国称赞的明君,数十年来励精图治,将从前弱小的燕国治理成了一方强国。

而反观昭国,却是每况愈下,尽显颓败之势。

宁诩心里沉甸甸的,还要分神劝慰六神无主的兵部尚书,最后也累了,道:“总之你就按朕说的先去做吧,别想太多。”

兵部尚书抹了把要出来的眼泪,应了。

正事说完了,两人相对无言片刻,宁诩又开口:“那你就先回去吧。”

尚书点点头,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还没迈出御书房的大门呢,就见外面一个人身影匆匆赶来。

定睛一看,是兵部的一个郎中。

兵部尚书正在想,为何自己的人会跑来御书房寻他,就算事情十万火急,也不必立即就撞到陛下跟前来啊?

除非是……要马上让他和宁诩都第一时间知晓的事情。

兵部尚书的心突突跳了起来。

那郎中急走至御书房内,行了礼,擦了下头上的热汗,道:“陛下,尚书大人,边境有急报送来。”

他手里握着一封皱巴巴的信纸,宁诩瞥了一眼,没让他上呈,只说:“你讲一讲。”

那郎中于是道:“边境的驻军几日前得知燕国境内的消息,那原本为质子的七皇子段晏,出现在了燕国京城中!”

兵部尚书瞠目结舌,宁诩握紧了手里的笔,语气镇定:“还有呢?”

郎中犹豫了一瞬,还是如实禀报:

“据闻,燕国七皇子归国那日,城中的百姓皆夹道相迎,欢呼不已。而燕国朝廷对外声称七皇子只是出外游历了一段时间,索性将曾经为质一事全然抹消了!”

第35章

燕国皇宫, 帝王寝殿内。

因病中的皇帝不能见强光,故而殿内四处都垂了莲青色的薄纱,层层叠叠的, 只能在最靠近床榻处瞧见一些烛光。

段晏跪坐在榻前, 接过旁边太监递来的碗,搅了搅里面的汤药, 一阵极苦的味道四溢而出。

榻上苍老的皇帝昏迷着, 多日不见, 原本意气风发的一代明君鬓生白发,面上布满皱纹,因为连日的昏迷无法进食, 双颊消瘦, 暮气沉沉。

一旁伺候的宫人见段晏端着碗, 于是主动走近, 想要将皇帝扶着坐起来。

不料他刚一动作, 段晏忽然像是瞥见什么,低低道:“别动。”

宫人怔了一下,随即听见皇帝嘴里喃喃说了声什么, 那无力耷拉着的眼皮颤抖起来, 许久后,终于挣扎着睁开。

“陛下醒了!”一并跪在附近的御医欣喜道。

段晏重新将碗放下, 伸手帮忙将皇帝扶坐好,而后才退两步, 行了大礼:“父皇。”

燕国皇帝定定看了他一会儿,浑浊的眼睛里显出了一丝亮光,沙哑道:“我儿……终于,咳咳……回来了。”

“儿臣不孝, ”段晏说:“阔别父皇多日,也未能及时在病榻前服侍。”

许是见到最喜爱和看重的皇子,燕国皇帝的精神好了许多,喝了半碗药后,竟能坐着顺畅说出话来了。

“是父皇对不住你。”他道:“将你送走后,才得知那昭国皇帝早就……咳,死了。本可以不让你受这番苦楚……”

段晏摇摇头,低声劝慰:“是儿臣没有带好兵,既已战败,一切屈辱都是该受的。”

燕国皇帝长叹一口气,又问:“你在那儿……待得如何?”

青年忽然垂下了睫,几不可察的一瞬沉默后,才道:“昭国新帝虽胸无大略,但……并非暴虐之人,并未真的对儿臣做些什么。”

“……是么?”

燕国皇帝喃喃了片刻,视线扫见周围都是心腹宫人,又出声说:“朕虽相隔千里,也从使臣口中听闻一些消息,据说那……咳,昭国新帝荒淫好色,见你模样俊秀,竟将你收入……收入后宫……咳咳咳!”

他思及那些话,怒从心头起,立时咳得惊天动地,还吐了口血出来。

“父皇,”段晏一手抚着皇帝的背给他顺气,一边道:“儿臣身在昭国宫中,更能将昭国境内的一应布置摸索得清清楚楚,虽是一桩屈辱往事,但也并非没有任何益处。”

他嗓音平静,面色不改,旁人再如何也无法从他脸上端详出一分半点的怨恨来。

燕国皇帝缓下了那阵咳嗽,抬眼仔细打量了段晏半晌,慢慢开口说:“……好。”

“宠辱不惊,心性坚定。”皇帝道:“不愧是朕的好孩子。”

宫人递来干净的帕子,段晏拿了拭走皇帝唇畔的血渍,又听他的父皇说:“往日之仇,我们全都记在心中,待来日乾坤扭转,必得尽数报复回去!”

段晏:“儿臣明白。”

燕国皇帝倚坐在榻上,又道:“取笔墨来。”

他转向旁边的段晏,拍了拍青年的手背,语气低沉:“朕一直盼着你回来,如今如愿以偿,也是时候做下一件事了,免得朝廷内外那些牛神蛇鬼成日聒噪,吵得朕耳朵疼。”

段晏心中如有所感,蓦地抬起黑眸。

“朕今日便立你为太子,”皇帝边咳边道:“朕时日不多了,待百年之后,就由你继承大统。”

段晏虽早有预料,但此刻真正到来时,还是有些发怔。

面前这个从小教导他的老人已经在安排后事,段晏看着皇帝提笔要往纸上写传位诏书,忍不住出声:“父皇的病或许还有转圜余地……”

“不,”皇帝摇头,看着他,说:“朕既已决意传位给你,就应早些给你铺好道路。”

“别落得像昭国那般,皇子自相残杀,将朝廷搅得乌烟瘴气。”

燕国皇帝勉力写好了诏书,又倚在榻上歇了歇,下旨道:“现在去请丞相过来,朕还要交代他辅佐你即位的各项事宜。”

段晏叩首行礼,并说:“儿臣亲自出宫去请。”

寝殿大门打开,段晏走出去时,听见旁边的宫人恭敬道:“殿下,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这边请。”

青年的脚步停顿了一刻。

“殿下”这个称呼,先前几个月里少有听见,如今竟然是有些许不习惯了。

段晏自嘲地笑了一笑,垂下眸,看见自己身上玄青色的皇子衣袍,大片银线刺绣勾勒出精美的纹样,色泽沉厚,观之威势深深,不可亵渎。

青年眸光微动,片刻后又敛起视线,目视前方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