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249章

作者:路归途 标签: 生子 美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汤巧说:“他成家主意大,他媳妇儿也有了身子,马上就有老二了,他想顶着门户,闲在家不如去挖三个月河道,起码明年能抵五亩粮税。”

“远吗?”汤显灵看大姐也操心,眉宇间皱纹都深了,发丝也白了。

汤巧:“往西南去大半日的路。”

“那我让铁牛时不时去看看,给孩子捎点吃的。”汤显灵安抚大姐。

汤巧一听拒绝了,说:“我想跟你大姐夫去那边做吃食,听人说上头是管饭的,但没啥油水,都是白菜窝头,想在你这儿买些火锅底料,现在天冷些,吃点热的口重的好下饭。”

这自然是没问题了。

大姐也是为了孩子豁出去了,以前不喜欢做买卖,现在大郎为了家里生计这般下苦力,大姐不忍。

自家的买卖,汤显灵给大姐成本价出的火锅底料,不过大姐没压这么低的价,还给他多付了五十文,让他赚五十文。

汤显灵可生气了,说:你这是臊我,回头咱娘要打我的。

汤巧闻言笑了,而后不提多付五十文这等话。

她和男人在河道边扎摊子卖大炖菜,每日卖两大锅,因沾了个红油麻辣味,卖的也不贵,生意可好可抢手了,不光是征工吃,还有管事也来买。

此地距离城远,四处无人烟,难得有个摊子卖吃食,又有油水味道也重,发下来的窝头掰碎了泡进热乎乎的大炖菜里,吃完就有力气干活了。

……

太平三年,初夏。

奉元城更多南方人了。

东西市几个酒楼各有招数,清淡菜单多了,河鲜也多了,甚至还高价请了渌京那边的厨子,生意口碑一下子旺了。

主要是南方商贾夸的多。

“之前还说奉元城有个小酒楼,我去吃过,他家辣菜多,我吃不惯,论起排面来,还是玉满金楼。”

“他家还请了渌京大厨,真是家乡味了。”

“好吃好吃。”

“到底是正经酒楼。”

“小酒楼的烧烤,都坐在外头吃,不雅啊。”

“太辣了,光吃着肉,人也瞧着肿肿囊囊的。”

汤遇春那些日子着急的上火,在院子呸的骂:我还吃不惯甜酱口呢、你吃不惯辣子就说辣菜不好吃咋脸这么大、我看你本来就肿肿囊囊的!

本来小姑娘就在青春期,之前从没叛逆过,因这事搞得小孩一脸疙瘩痘痘。

汤显灵见了都不知道怎么说他家这个大徒弟。

“黄连水化吉你看着你姐喝。”

“晌午不许给遇春吃肉,就苦瓜炒蛋,下点绿豆稀饭,饿了就吃荞面馒头。”

汤大师父警告全家,不许偷偷给遇春塞吃的。

全家:嗯嗯嗯,肯定,听你的。

晌午这顿汤遇春一套败火套餐,下午时,汤辣辣背着小书包回家,鬼鬼祟祟先往遇春姐屋里去,从书包里掏出一只蒸肉饼。

“油炸的太燥热了,清蒸的好,我选的瘦肉饼。”汤辣辣认真说。

汤遇春:……吃不下去啊。

汤辣辣眼巴巴看遇春姐。

“行叭,谢谢你,我吃。”汤遇春干巴巴啃着饼,这饼滋味还不如师公做的,不过是辣辣心意,也好吃。

没一会化吉端了绿豆牛乳过来,小声说:“师奶给里头还放了燕窝一起炖的,师奶说姐你悄悄喝了。”

甜甜前段时日诊出有孕。

蒋芸不是那种吃燕窝的人,听到大孙女怀了有了身子,她在这边住久了,听周边仆从说怀有身子吃燕窝补品好,因此蒋芸拿了自己私房钱买了一些。

这是还没给汤甜甜送过去,先赶上了遇春火急火燎爆了一脸痘痘,其实还挺严重的,遇春皮肤不算黑不算白,健康肤色,现在下巴脸颊全是痘痘红疙瘩。

汤显灵还带遇春去西市药堂看过——

大夫给开了点外涂的清凉药膏,防止遇春觉得痒抓挠,剩下的就是要遇春喝些败火下火食物。

连着吃了三日,遇春比苦瓜还苦瓜。

汤师父哪能不知道家里辣辣和娘的行为,是睁只眼闭只眼——给遇春开小灶的食物都还算清淡些,他扭头跟铁牛说:“遇春脾气哦,真是跟牛一样倔了。”

“还卷。”

“那几家酒楼生意好就好呗,咱家也不差——不是跟他们比什么。”

“你说争强好胜其实也好,年轻人嘛谁没个傲气了,遇春又不会背后使阴险手段,可她把自己气的上火,真是……”

汤师父又护短又无语。

他家又不是钱,哪能人人都爱,再说了来他家蹦跶故意说这些话的,汤老板怀疑是几家酒楼请的‘水军’来吆喝的。

因为这几位生脸客人吆喝完了,还真有食客好奇渌京厨子做的地道渌京菜是什么滋味——没吃过,想尝尝人之常情嘛,正常。

人家火爆就火爆去,结果大徒弟把自己气的上火。

铁牛听显灵说话,最初还跟他生气呢,说着说着把自己劝好了,说:我瞧着遇春的脸没起色,不然明日再去看看大夫开点药吧。

“不用。”汤师父拿捏自家徒弟还是拿捏得准,“她那就是心病。”

然后双休时,汤老板也没带大徒弟看病,喊了俩徒弟跟他去西市拎海鲜,回来一头扎进大灶……

下一周,小酒楼推出了一道大菜。

海鲜佛跳墙——汤显灵简易自制版,还有一道葱油鳝丝面。

还有一道抹茶系列,抹茶牛乳、抹茶点心。

汤遇春脸上的痘也下去了,真是‘药到病除’。

她师父神医啊!!!

第137章

汤遇春吃了师父琢磨出的新菜点心茶饮,都不用等食客反馈,先大大夸赞好吃,心里原先的燥热烦闷不痛快不爽西市那几家酒楼烟消云散——

西市玉满金楼请渌京厨子有什么厉害的,她师父可是会自己琢磨饭菜,且味道鲜美好吃,最最厉害了。

汤显灵做完了菜,喝着佛跳墙的汤,跟大徒弟说:“你那败火套餐继续吃,加点别的肉菜吧。”

汤师父还是爱护徒弟的。

“知道了师父。”汤遇春还觉得师父爱护她,败火套餐虽然苦,她不怕苦的,而且现在师父让她加肉过了明路,辣辣也不用偷摸给她送肉饼了。

汤显灵一看遇春神色,便点开了话,神色严肃说:“你脾气有些急躁,这才大多的事,急的一脸的包,你做事做菜不急,就是心态急躁,尤其碰到跟咱家生意相关的就急,急什么呢,咱家有咱家的生意。”

汤遇春才知道师父说这个,她这次确实急了,蔫头耷脑的跟师父道歉。

汤显灵:……这也不怪孩子,遇春还小,还是个高中生。

如此一想,汤师父不生气了。

“成了,以后注意就是,只要咱们招牌味道如初,能时不时推出新菜,还能跟着市场环境食客口味做调动,小酒楼的招牌只会好,越扎越稳,不会差的。”汤显灵道。

他家从来都不是‘传统正宗老字号’酒楼。

而是有自己特色的小酒楼。

汤遇春记下了师父教诲,旁边化吉也听到了心里。

太平三年又是一年忙碌。

挖河床征工每年避开农忙季,因此秋冬那会做的最多,还有就是夏日那两个月。不管是秋冬还是夏日,各有各的不好,冬日冷,官府发的窝头到手就冻得硬邦邦,这些窝头都是杂粮,冷掉以后吃到嘴里跟砂砾似得拉嗓子,咽都咽不下去。

夏日时,窝头到手又有种发酸的味道。

“……可别提多难吃了。”

“那你们去年是咋过来的?”今年新来的男郎问老经验者。

来这儿挖河床开河苦是苦一些,不过干惯了力气活也还好,去年是干秋冬两个月免税,今年还给发钱,每日每人十文钱管饭——这一下子来的人可多了。

有的家中田地就那几亩,却要养活十几口人一大家子,男娃娃多的一串串,吃饭都是一件发愁的事,叫十五六半大小子去挖河床,起码吃饭不用家中负担发愁了,更别提还有钱拿。

于是今年夏日挖河道工人可多了。

“去年啊,那还是多亏了汤家。”

“汤家?哪个汤家?”

“还能有哪个汤家?大名鼎鼎的汤五哥啊。”

见有人还懵着,其中一人插嘴说:“汤五哥麻辣底料、汤五哥冷吃兔总该知道吧。”

提起这个奉元城周边百姓没人会不知道。

“他家可有钱了,他家男郎也来做工?不会吧。”

“他家的亲戚,一对老夫妻推着车来卖吃食,只卖大炖菜,现炒现炖的,拉着锅炉子来,当初冷嚯嚯的,那老汉架上大铁锅,老妇人将带洗干净切好的菜开始取出来。”

“先是冻得硬邦邦白油,这是猪油。”

“猪油在大铁锅里化开,又放了一大块汤五哥麻辣底料,这一下子油滋滋油汪汪,冷嚯嚯的天,香味蹿的老远了,我们那会正好休息吃饭,手上都是没滋味硬邦邦的窝头。”

现在炎炎夏日,围着休息的这些工人听见工友这般说,纷纷咽了咽口水,好像能想来,冷天脏兮兮又冷,一锅油汪汪麻辣的——

“做啥吃食?”

“大炖菜!”吃过的工人咽口水,继续说:“汤五哥底料都知道吧,那煮起来香味飘老远,这对老夫妇又干净又麻利,还给料,肉片扔进去炒的更香,然后大菘菜、豆腐、土豆、粉条……”

“咕嘟咕嘟冒着香气。”

“一勺子菜三文钱。”

“啊?才三文钱?那底料就可贵了。”

秋冬日,汤五哥底料才卖,有时候村里有人赶着时候结婚了,富裕人家办席面也会买些汤五哥底料,回来烧菜烧席面,那滋味别提了,就一个字:香。

听说汤五哥底料最初头一年可贵可贵了,要快一两银子,也是这些年辣椒多了,他家主动将价格降低下来。

“肉没几片,就是取个肉味,都是菘菜豆腐粉条土豆放在村里不值几个钱,但是味道真真香,炖的热乎带点浓稠的汤,窝头掰碎了放进去泡一泡,吃完一身汗,热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