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 第250章

作者:路归途 标签: 生子 美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干力气活的口重好下饭,官府每日管饭,早上一个窝头,中午俩窝头,晚上一个窝头,中午那会还有些菜,也是豆腐菘菜,没啥油水,送来都冷了。

那会有钱的花三文钱买一勺子菜混着官府管的一碗菜——就是这般那也香。没钱的就吃官府管的饭,只是香味太馋人,过了三五日没忍住,三个人一人一文钱分一勺菜,沾沾红油味吃。

“……去年干活辛苦归辛苦,不过说起来还馋着那口炖菜。”

“不知道今年夏日林家夫妻还来不来卖菜。”

“那对老夫妇姓林?”

“老妇人姓汤,她男人姓林。”

“姓汤?莫不是汤五哥的亲戚吧?”

“那就不知道,汤婶子也没说,我们问起来她就乐呵呵说是远房亲戚沾了点边也不是特别熟。”

“原来这般啊。”

汤珍林虎在外做买卖,确实藏着这层关系,俩人不想给阿弟招惹什么麻烦,成本价拿底料已经是占了姐弟情谊了,汤珍不想透露出去,到时候旁人问起来让阿弟难做。

这些年,汤珍风吹日晒面容看上去老了许多,但去年做了两月买卖,虽然辛苦,回去和林虎数铜板,越数两人眼睛越亮,人越精神,不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就做河床工友生意,啥时候河床挖好了,他们俩也不做了。

做买卖赚钱快确实让人心动,但汤珍真不是做买卖那块料子。

定价三文钱,薄利多销,真的赚的辛苦钱。

汤珍如此,林虎也是如此。

今年夏日还给发钱,新人听老人说起三文钱一勺菜,当即想:那他得尝尝滋味,刚听这些人吹的这般香——不过夏日里,没汤五哥底料了吧。

汤五哥底料只是秋冬卖。

“你说起来确实,那今年夏日尝不了了。”

“可惜。”

正说着,有人喊:来了来了~老两口来了,往西,寮棚底下。

有人一听就说:“定是咱们小队长头儿也馋着那一口,叫人过去做饭,他好先买。”

大家哈哈笑。

这边挖河床的监工小队长人还行,干活时盯着紧,不过也给放风喝茶歇息时间,要是逮着偷懒的该骂骂该训训,再不济让滚蛋别来了。

汤珍林虎熟门熟路架锅灶,因为要价便宜,俩人拉的是柴火,没敢买碳——碳贵啊,后来一路来,林虎汤珍还捡些干柴火,总之手别空着闲着。

那小队长坐在寮棚下,此时见火生起来了也不嫌热,凑近了看看,“今年还跟去年一样?”

“没,底料现在太热了,不好拿货。”汤珍说。

林虎有点怕这种‘官爷’,自古民不跟官斗,但这位官爷人还挺好,就笑呵呵说:“今年夏日拿了冷吃兔。”

“不是拿,买的。”汤珍忙道。

林虎:“对对对。”

监工队长晒得黝黑看着很凶悍,闻言笑呵呵,心里想:这对老夫妻是个老实本分的,估摸认识安业坊的汤老板。

“他家的酒也好喝。”监工队长想这一口了。

汤珍听着,莫不是让她给监工送酒?她不想干——但对方借他们地方,也能在做买卖时庇护他们两口子,不然她跟阿弟买一些酒来?

林虎则道:“汤老板做啥都好吃,以前做馎饦都香呢。”

“哈哈哈哈哈听着你们相熟。”队长乐呵呵,这夫妻一诈话都出来了,但无所谓了,“你们做饭吧,一会好了,先给我来三勺。”

今年夏日冷吃兔烩菜,那也香啊。

等锅架上,一包冷吃兔下锅——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太香了。

两大锅菜,来晚的没有了,照旧三文钱一勺不带主食。夏日官府送来的窝头闻着有些酸,倒不是坏了,而是粗粮本来就有些酸味,蒸好了远路送来,捂的不行,水蒸气泡的水囊囊的。

有了林家夫妻这一勺子菜,那真是救命下饭菜。

夏日下午,官府还送绿豆汤来,虽然热乎乎的,但能解渴消暑。

林虎汤珍也得了一碗绿豆汤,连忙道谢,喝完了收拾干净锅灶回了。汤珍路上说:“那队长是不是要喝酒?我不想去问阿弟要酒。”

“那就不要,咱就当听不懂。”林虎说。

汤珍想也是,明日还要来做买卖呢,没时间进城。

俩夫妻捂着耳朵装听不懂,监工傍晚进城洗完澡直奔小酒楼,往大厅里一坐,铁牛就给监工送了一瓶酒。

监工:“我还没点呢。”

“刘工辛苦了,我家老板请的。”铁牛说。这位刘工就是挖河床大姐大姐夫做买卖那段的监工。

刘工心知肚明收下一瓶酒,大家心照不宣,感叹说:“其实也是互利互惠,林家老两口做的菜可算是送油水来了,不然天热那等饭菜根本吃不下去,回头人能瘦一圈。”

“辛苦辛苦。”

后来隔几日刘工来一趟小酒楼,汤家这边送些毛豆、几串肉串、一盘点心等等,东西都不多不大,刘工也乐呵呵收下,那边也不会苛刻林家夫妻,自然了也不会给特殊待遇,顶多就是顺手帮个忙。

就像刘工说的‘互利互惠’。

只是刘工心想:这林家夫妻还真是老实头,有汤老板这等关系还藏着掖着,也不是那种腰板子软的,光啃发达亲戚了。

今年生意更好了。

小酒楼是,不过小酒楼容客量就在那儿摆着,再扩大的话人手跟不上,也不是汤老板的初衷,他只是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过的最舒适。

开小酒楼做买卖,赚一些钱,能养家能实现小老百姓的经济自由,食客夸他赞美他做的饭菜,能获得一些成就感。

奉元城其他家员工什么薪酬他管不了,他只能做到庇护自家员工,完善员工福利。

如今已经做到了这些,汤老板很是知足幸福。

小酒楼接纳客人目前已经饱和了。

双休,汤老板是不可能取消的。

再能赚钱的就是汤家两大周边了:冷吃兔和火锅底料。如今还添了一份酒水。

汤老板还在思考加不加这个周边单子。

有人求到他脸上了,说:汤老板你家酒品质特别好,说实在话,我南北都走过,喝了不少酒,即便是那十两银子一壶的酒,我喝着都没有你这儿酿的香醇……

汤显灵起先拒了一次,后来这人找到了刘宝鉴,刘宝鉴在其中穿针引线做中间人——他们家先前要买牛油,还麻烦过刘大爷做中间人,这会也得给刘大爷面子。

后来商定结果是:成。

那会夏日做烧烤大排档,吃炒菜的少一些,汤老板也没歇业,干脆挂牌删减了些麻烦的大菜,只备烧烤凉面冷面凉拌菜等快手菜。

遇春小咪两人够用了,又叫了一个帮厨。

汤显灵带着化吉去许村酿酒了,化吉在酿酒上有些天赋,这小子尝酒舌头很灵敏。

对外卖酒,只提供汤五哥高粱酒。

许村的路已经修的很平坦很宽广——一年到头都要拉货进进出出的,路要修好通向官道,以前许村只有五十多户人家,这些年村里经济好了有钱了,以前瞧不上许村,觉得许村偏远、穷的村子,现在都愿意跟许村通婚。

没盖村小之前,汤显灵那会就跟村长提过:村民手里略有几分余钱,定不能沾上赌,沾了赌就完蛋了,要杀杀赌博风气。

村长一直紧着心,后来真有人赌,起初是玩的小,只赌吃食花生之类的,最后开始玩钱,幸好发现得早,村长立了规矩,当众将人捆着抽了一顿,说:咱们村好日子还没过几日,现在屁股翘起来真当自己是老爷了?

你瞅瞅你家院子修了没、屋子盖了没、后头娃娃们长大结婚生娃娃是拿风喂吗、都是当爹的你给娃娃留个啥留一屁股债……

因赌这个风气渐起,村长发愁,才想起‘集资’盖村小,一是花花大家手里的余钱,二是让小一辈读书懂礼开智,别把娃娃们害了。

如今渐起成效。

先前时,村里长辈疼爱娃娃,给娃娃塞饴糖,不管娃娃,爱孩子就是宠溺惯孩子,那会小孩一闹就是地上打滚撒泼,都脏兮兮,一口牙也坏。

现在不同了,衣裳还是朴素但是干干净净,见人也大大方方叫人,家家户户都买了牙具,小孩们最爱刷牙了。

“汤老板好。”

“化吉阿哥也来了?”

“汤老板,晌午我家做了蒸菜饭,您吃吗?我给您端一些过去。”

汤显灵记得,栓子弟弟好像,说:“不用了谢谢你。”

栓子太平二年是娶妻,海牛也差不多到年龄了——汤显灵有时候一晃眼,感觉时间过的好快,他看着小孩海牛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岁了。

到了张家,汤显灵和化吉先下车收拾。

二姐汤珍带着仨孩子都在村里。

“我和化吉来这边酿酒,接了一单子酒水买卖。”汤显灵说。

汤珍:“那得留个两月了,酒楼那边成吗?”

“不用这么久,我教化吉,他学会了,效果跟我酿的差不多我就走,酒楼那儿现下大排档烧烤还行,再冷一些天肯定不行。”

总不能烧烤火锅对接,老食客还是喜欢吃现炒菜的。

酿酒肯定不是化吉从头忙到尾,事事亲力亲为,这样太累了,就跟最初酿酒那样步骤打散了,外加上有他汤家的酒曲,还有最后一步的蒸馏。

汤显灵夏末时教化吉酿酒,“……别怕秘方被人学走就累着自己,你和你师姐都一样,人重要。”

“钱是挣不完的。”

“就是有人背地里花高价打听到了步骤,但就跟炒菜一样,材料辅料火候刀工哪哪都一样,但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还是不一样。”

汤显灵怕化吉较真,真事事自己干,那哪行啊。

自然了村里海牛那一辈都长大了,现在成家的成家,有的更是抱着孩子了,汤显灵就喊海牛找些靠谱的人来酒坊帮忙干活——运送高粱、过筛、去壳、淘洗蒸,这些都力气活。

汤显灵时不时回城里一趟,铁牛那儿是定了酒瓶——五百毫升的酒瓶,用木塞子堵住口封严实了,一瓶高粱白酒八百文。

比店里喝要贵许多,这是自然的,店里是散酒便宜。

同年秋日,两车汤五哥高粱酒运到了亭江府,而后走水路往南去了,得了两车货的商贾往南去,最初是要价三两银子一瓶,但酒水品质好,很绝,最后有人倒腾几手,高粱酒炒起来,一瓶酒卖到了十两银子,都争相抢着要。

“皇城的高粱酒。”、“汤五哥?是个哥儿酿的酒。”、“奉元城还有这等厉害的哥儿?”

“这般厉害会酿酒,谁娶到了汤五哥岂不是发达了。”

“汤五哥这名字怎么听着如此耳熟。”

“能不耳熟吗,你想想秋冬过年时炒到了三两银子一块的牛油火锅底料。”

“还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汤五哥牛油麻辣底料光是西都州这一城三府都不够吃,很是抢手货,虽说后来家家户户有辣椒,也会用猪油、菜籽油炒,但到底不如汤五哥的味香,稍有些家底的人家,一到秋冬总会买上三四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