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生活流 第70章

作者:青竹叶 标签: 美食 种田 快穿 穿越重生

“这是真东西,怎么也能卖个十几块。我想换你的米,还有奶粉票。”女人紧紧抓着自己的袋子。

昭明沉默了一下,把奶粉票拿了一张出来,还有剩下的白米,全给了她。

“谢谢。”女人抓着袋子,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很快消失在角落。

昭明则背着空荡荡的竹筐,从另一头走了。

七点的时候街面上已经没有闲人,上班的上班,料理家事的料理家事,昭明去了商业街,那里什么都有,各种各样的国营商店,还有一个四层的百货大厦,是县里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市民们能在那买到大部分需要的东西,只是要钱,要票。

这时候他已经用湿毛巾把脸擦干净了,乱糟糟鸟窝一样的头发也梳理好,直起腰,又是一个精神帅气的棒小伙。

他拿着几个空瓶子打了半斤的花生油,酱油醋一斤,盐和白糖一包,又添了一包针线,两盒火柴和一捆蜡烛。用棉花票换了三斤的新棉,用布票换了四尺深蓝色耐磨的机织布,用工业票买了一个小的保温壶和牙膏牙刷,还用奶粉票换了一包奶粉。

还有女同志用的雪花膏、蛤蜊油、木梳,抹伤口的红霉素软膏,几个好口欲的同志托他买的大麻花、龙须酥等高价点心,甚至是粉笔、空白本子、铅笔、墨水等。

昭明买了东西没有立刻走,他找个国营饭店吃了一顿,今天居然有烧羊蹄,他就点了一盘,准备好好得吃一顿。谁知道吃到一半人家国营饭店说自己要关门了,打烊,麻烦昭明速度吃。

“……”

虽然知道国营饭店的尿性,但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服务员不应该是这样的,哪怕给点笑容呢?这么拿扫帚赶没吃完的客人真的没问题吗?给钱的。

然而从北到南,这些人仿佛一个老师傅训练出来的,一模一样。

可能错的不是世界,是我吧。

等到了六点,昭明又去一次三石桥下,这会儿的人没有早上的多,但东西不少。这次他是顾客了,两手空空转悠,哪儿人多就凑上去看看。运气不错,他终于等到了心心念念的红糖。

据说对方的村子就有一个红糖作坊,村里集体种甘蔗,每次收成之后有多的就会发给村民作为福利,家家户户不缺红糖吃。

昭明就换了半斤,再多边上的人就不乐意了,他们也等着买呢。昭明就问了这人的村子在哪,别人那里还有没有多的红糖,跟他约好了什么时候再换。然后他还换了些藕粉、莲子,农民自己种的小米、野山菌等东西。

后来还来了一个带着活鸡的年轻人,三只活蹦乱跳的本地鸡,两只老母鸡一只小公鸡。

活的老母鸡特别受欢迎,大妈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养了两年的老母鸡了,吃得又好,是上好的炖汤材料。这不,一个说家里有准备生娃的媳妇,需要老母鸡的鸡汤,一个说女儿刚生了娃,也要老母鸡炖汤,她两个就跟约好的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两只老母鸡给分了,你一只我一只。

等到昭明反应过来,他只能买了小公鸡。

竹筐一满,昭明马不停蹄就回去了,手里拿着一个灯笼紧赶慢赶的,总算在同志们睡觉前赶回去了。

今儿他的份还没用,他拿了三斤苹果,这些苹果不小,一个都得半斤重。剩下的全换了小米,听说小米粥养人,也不像上好白米那么打眼,他想要准备一些给姥爷。

同志们这会儿都聚在他屋子里等他,别人没有他那么频繁的往县里走,慢慢的就习惯了让昭明顺带些东西。

也不知道他怎么买的,有些市面上不好找的,昭明都能买到。他来了半年,本地话说得很溜,简直都不像是北方人,大家想一想,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总是能买到大家买不到的东西。

“我见有卖苹果的,买了一些,一人一个,自己拿。”

“这时节的苹果可不便宜,哪能拿你的?”大家都推拒着,眼睛却亮晶晶舍不得从红色的果皮上收回来。如今县里也供应苹果,个头小小的,口感绵软。但昭明找的苹果脆甜脆甜,个头也大,就有喜欢脆甜口感的知青很是心动。

昭明就笑着说,“也是恰巧碰上,往日不一定有。”

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肯白拿,实在馋水果的,拿了一个苹果就放下五六毛钱,特别馋的,拿了两个,放下几毛一块,虽不知具体数字,但是想也知道肯定不便宜。

昭明就是大方,他们也不好总薅羊毛,所以给的钱都是足的。

昭明无奈作罢,拿出东西开始一个一个的分。

“梳子、雪花膏,小花同志,你的。”

“诶。”小花同志笑得甜甜的,把零钱放在桌子上,然后拿了自己的东西。

后面的同志们也是这样,你一个我一个就把东西都拿了,放下钱。

眼镜同志忽然拿了两个圆圆的柿饼放在他桌子上,腼腆的笑着,“今天我家里也寄了柿饼过来,是我奶奶自己做的,尝尝。”

昭明一看,果然,这柿饼的颜色更黄一点,肉也更厚实一些,他不客气的拿了,“我就不客气啦。”他狠狠咬了一口,有些紧实富有弹性的外皮之下,压缩的果肉像是浓缩了果汁的软糖,果香浓郁,“真好吃。”

“你们喜欢软的,我却喜欢这种脆甜的,咔擦咔擦,听着可美。”眼镜同志也咬了一口大苹果,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第43章

再过些日子就是腊月,村里略清闲了一点,昭明这假也好请。

他背着百多斤的大竹筐,兜里放着村里给的介绍信去了那更偏僻的农场。这农场是在山坳坳里,坐了车下来还得走很长一段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真不知道这农场产的东西得怎么运送出去。

昭明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中午的时候才到了地方,问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村民,问到了农场的所在,拿着信去报个道。这边附近村民的条件普遍是要比他待的村子差,他待的村子,村民的衣服上都有三五个补丁,而这边的村民,衣服基本上是用补丁叠起来的,看不到略大一块的布,一个个蓬头垢面,活似几年没洗过脸的流浪汉。

农场守门的大爷也没有好多少,瘦骨嶙峋的,也不懂普通话,幸好昭明会讲本地话,倒也不至于无法交流。所以很顺利的就明白了昭明的来意,又领着他去找人。

这大爷可能不大和外界交流,也不是很圆滑,又或者昭明的样子态度容易叫人放下心防,总之这位老大爷听说他是来探望远亲的,这远亲还是下放人员,他居然没露出什么不高兴或是警惕来,聊了几句,居然还夸了夸下放的人。

说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能治牛,有本事。他们农场就是集体养牛养牲畜,有这么一号人在,为集体减少了许多损失。

后来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点问题,老大爷连忙又追加了几句,“他们改造得特别好。诶,真的,天天反省自个儿。”

两人走了一会儿,到了一片坟地,绕过了这片坟地才看到几个茅草屋子,是竹子搭的棚子,外面抹了厚厚一层泥,上面有几层稻草,也能挡风遮雨。屋子外面有两块菜地,地上还有些没有收的芥菜和白菜。昭明一看这个住宿条件就放下一半的心。

“现在吃午饭,他们都在里头呢。”老大爷说完了就要走。

昭明赶紧拉住他,往他那干巴巴老树皮一样的手里塞东西,两个鸡蛋和一把糖花生。糖花生不是花生,一种油炸的面食,上面裹一层白糖,口感酥脆,是孩子很喜欢的零食,昭明昨儿也买了好些。

“这、这不成的,不成不成。”

“劳您多看顾看顾,我就在隔壁上湾村落户,有事您找我。”

两人推拒了一番,老大爷到底拗不过他,收下东西,很珍惜的塞进薄棉袄的内兜里。

昭明没有立刻进去,或许是近乡情怯吧,算起来七八年没见了,不知道他们如今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