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之君的日子里 第73章

作者:青渊在水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此外,土豆和玉米已经在皇庄里种上了,根据看管皇庄的太监汇报,他们按照顾励交代的耕种法子播种培育,现在长势不错。顾励还是有点不放心,让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棠安排人下去,到各处皇庄巡视一遍,看看这些皇庄内的宦官们有没有尽心照料。毕竟这土豆和玉米可是关系到大楚能不能顺利度过小冰期。

仅仅是通过这么一件小事,就让顾励意识到,他想要削减宫中宦官员额没有那么容易。全国各地的皇庄都要宦官来管理,此外还有矿产,沿海地区的市舶司、茶马交易、食盐专卖、皇室采办、税监等等各个职务都需要任命宦官,难怪登记在册的宦官达到四万人,因为需要用到他们的地方太多了。官僚体系已经够庞大了,不可能把这些事再交给官员们。而且皇室采办、食盐专卖、皇庄管理等事务,都是与皇室收入相关,没有交给外廷的道理。

就像要削减宦官的员额很难一样,要给官僚体系瘦身也不容易。顾励前几天让左世爵交一份整顿吏治的报告,左世爵倒是在报告里提出,要裁去那些吃空饷不做事的人员,可是这事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多了。

这些吃空饷的人员,大多在朝廷里有深厚背景,人脉广,关系盘根错节,谁敢动他们?

顾励敢动,可顾励不可能亲自去一个个把人揪出来,即便是穆丞相,也不可能对每一部每一司的人员了如指掌,要筛查处这些吃空饷的官员,说到底还是要交给各个部门的长官。可是这些人在官场上待久了,大部分都是老滑头,怎么可能冒着得罪人的风险上报名单?所以这事易展开,难落实。

原本十三道御史与六科给事中是专职纠察百官,但顾励也不信任他们。十三道御史共有一百二十人之多,六科给事中六十余人,这一百八十多人,怎可能人人都是清廉正直之人,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权力,却没有管束,那就是给了他们贪污腐败的机会。

顾励把他的想法跟穆丞相说了,希望他能提出对策。穆丞相劝他,裁员动静太大,若当真要这么做,只怕朝中的反应要比顾励查贪污案还大,还是一步步来,先按照考成法,督察百官日常考勤各项工作,此外便是限制恩荫,官宦人家的子弟,不允许捐官或恩荫入仕,只能通过科举。

顾励也只能先这么办,把左世爵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六科都给事中几人找来,敲定考成法细节、恩荫限制范围,以及言官们的监督范围,并颁布诏令。

顾励还特意交代,考成法不仅仅针对京官,同样针对各个地方官员,需得在邸报上提及。

除去让御史与给谏们监督,顾励没有忘记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他在《大楚晨报》上特意花了两页纸,解释了推行考成法的意义,呼吁百姓们行使监督权。

但是这事在百姓中应者寥寥,顾励还特意到京城里走了一趟,想听听茶楼酒肆市井街头有没有人谈论,结果百姓们反应都很冷淡。

看来百姓并不太信任所谓的“群众监督”。顾励回宫之后,又特意把都察院左都御史找来,询问他设立在京城中的监察部有没有收到群众报案,没想到居然一例也没有。

顾励正愁着呢,他倒是想要立木取信,但这根木头又在哪里?

也是他打着瞌睡送枕头,问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没几天,穆丞相就急匆匆进宫来找他,把监察部收到的第一宗案子送到他案头了。

报案人居然还是个老熟人,耿崇明。

这事还是前阵子顾励下旨让地方政府剿灭流寇所起。叛军中大部分人都回了家乡,只有极少一部分,分作几股流寇,三五十人成群,四处作乱。顾励原本下了旨,要求各地配合协同剿匪,另外还自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都察院各派出一人进行监督。

哪知道便在陕西凤翔府,一股流寇四处作乱,凤翔知府因怕监督责问其办事不力,于是捉拿了无辜百姓,当做流寇杀了交差。耿崇明正是陕西人,见了此事,义愤填膺,便来京城告御状了。

顾励看着这案子,气得呕血,对穆丞相说:“耿崇明在吗?朕想亲自问他。”

穆丞相说:“人正在宫门外候着。”

顾励便差使内侍,去把人领进来。

几个月没见,耿崇明看起来壮实了不少,穿一件带补丁的衣服,袖子挽着,露出粗壮黝黑的手臂。

耿崇明见了顾励,捋了捋袖子,向顾励行礼。顾励问了他关于案情的一些问题,又问他:“你自山西到京城来,路上花了多少时间,多少钱?”

耿崇明道:“十来日,花费了八两七钱银子。”

顾励问道:“怎么还是用的银子,没用宝钞?”

耿崇明涨红了脸色,冷冷道:“你要治我的罪么?”

顾励说:“为何要治你的罪,朕不过是问问宝钞发行进展情况罢了。”

耿崇明这才收了浑身的刺,说:“不敢用。”

顾励见他这性格又臭又硬,不禁有些想笑,若是耿崇明有功名在身就好了,他这性格,正适合来做监察官员。

顾励问过了话,便放耿崇明出宫。时日已近中午,耿崇明被日头晒得头脑昏沉,出了宫,一个人在墙角下盘膝坐着。不知自己这一状,究竟告上了没有,那些冤死的乡亲百姓,究竟能不能报仇雪恨。然而看皇上方才的态度,竟似有些漫不经心,随便问问便叫他出来了。

那时顾励说要他们做天子的耳目,遇见什么不平事,都可以来告御状,难道都只是说说而已?

耿崇明擦了一把眼泪,肚子里咕咕叫了两声,他把腰带解开,系紧一些,仍是坐着不动。

作者有话要说:陈奉:吾与对面俞公,孰美?

今天九点还有一更吼,开心吧?下章奉奉和顾励见面,不要走开。

第46章

俞广乐自报坊回来时,见到耿崇明一个人坐在墙根底下,不禁有些疑惑,进宫后向顾励汇报了工作,又说:“陛下,臣方才在京中见到了叛军首领耿崇明。此人不是已经回乡了么,缘何又出现在京城?需得着顺天府多盯着些才是。”

顾励说:“朕知道,他是进京办事来的。”

俞广乐道:“臣见他一个人坐在墙根底下,倒不像是有事在身。”

顾励想了想,说:“你去把他叫进宫里来吧。”

这个点还没去吃午饭,一个人坐在大街上,难道是耿崇明囊中羞涩?顾励觉得也不至于吧,同样是叛贼,陈奉小狐狸怎么就那么有钱呢?

俞广乐只得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俞广乐带着耿崇明回来了。耿崇明不明所以,只得又向顾励行礼,问道:“陛下可是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顾励摇摇头,看着他破旧的衣服和黝黑的脸,问道:“你何时来的京城?住在哪里呢?”

“昨夜就来了,住在正阳门外的关帝庙内。”

他说话时,腹中传来老大一声鸣响,耿崇明登时脸上一红,窘得低下头。

顾励说:“你特意跑一趟京城,朕原该留你用饭的。”

他说罢,把俞广乐一起叫住,命御膳房传午膳。

耿崇明大感意外,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看了俞广乐一眼,学着他在案几前坐下,不一会儿,内侍将饭菜呈上来,竟然不过是两菜一汤。

耿崇明留了心,注意到顾励与他用的是一模一样的饭菜,简直跟见了鬼似的。

不过耿崇明饿了许久,品尝这些普通时蔬也觉得香甜无比,顾励见他飞快地将一碗饭扒拉干净,笑道:“若要添饭,和内侍说一声便是。”

耿崇明脸上一红,把空碗递给身旁的内侍。他一连吃了三碗饭,顾励见他的菜都吃完了,叫人又给他添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