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寂烟雨
明春晰不上当:“你说的干净是指没有农药污染,化学污染的那种干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脏?”
卿孟祝挑眉:“看你觉得土壤脏不脏了?要是觉得土壤不脏,那么它们就是干净的。”
这次轮到明春晰有点适应不了,卿孟祝指挥他:“你往后面去一点,我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蚯蚓?别怕,我先把它们挑走。”
明春晰:“看这个干什么?”
卿孟祝:“蚯蚓是土壤的指示生物之一,意思就是,从蚯蚓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判断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我想看一看。”
明春晰:“它还有这个用处?”
卿孟祝:“对啊,它是非常重要的土壤动物——初级土壤学里面说的。”
明春晰虽然不喜欢蚯蚓,但听他这么说,也好奇了起来:“一般来说土壤里面应该有多少蚯蚓?”
卿孟祝:“得看哪里的土壤,又是哪种土壤,想我们山下普通的良田里,一平方米能有一两百条蚯蚓。土壤的状况越好,蚯蚓越多;状况越差,蚯蚓越少。”
明春晰意外:“这么多?”
卿孟祝肯定地点头:“就是这么多。”
明春晰:“那它们都是同一种蚯蚓吗?还是说,底下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蚯蚓?”
卿孟祝:“不一定,国内有两百多种蚯蚓,就算是同一块田里的蚯蚓也不一定只有一种,不过肯定有很多同种蚯蚓的存在就是了。”
卿孟祝看了看蚯蚓,发现这片土地的蚯蚓比他想象中要多,质量也更好,可能真是被地力恢复剂吸引过来的。
蚯蚓能够将土壤里的腐殖质吃掉,排出来的粪便有利于养分的聚集,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它们在土壤之中活动也能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
这么多蚯蚓在这里,其实是件好事。
卿孟祝对明春晰说道:“等会儿我要挖点蚯蚓挪到山下的田里,你带着冬笋先回去吧。”
明春晰不介意干农活,但受不了大量的蚯蚓在他面前出没,闻言也没有多问:“好!”
竹林里的蚯蚓真的非常多,他们挖冬笋的时候就看见了不少。
明春晰只庆幸现在戴了手套,要不然他该挖不下去了。
蚯蚓并不像蛞蝓、蜗牛之类的软体生物,会吸附在植物上危害植物。
它们是单纯的土壤动物,只活动在土壤里面并不危害任何植物,甚至会远离植物。
竹林里虽然有蚯蚓,但不至于黏到冬笋上面去。
明春晰能够毫无心理障碍地采挖冬笋,也多亏了这一点。
要是蚯蚓在冬笋上活动,估计他连冬笋也不会吃了。
挖完冬笋,明春晰就回去了。
卿孟祝拿着小筐子开始挖蚯蚓。
竹林里的蚯蚓实在太多了,他一锄头下去能挖到好些。
挖了一上午,他挖到了半筐。
离开土壤的蚯蚓比较脆弱,他直接拿框子装着蚯蚓去田里,打算趁着蚯蚓的活性还比较强的时候,赶紧把蚯蚓放到田里。
他下去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
赵和曦正带着人料理番茄,看到他的身影远远跟他打招呼,还问:“你手里提着什么?”
卿孟祝含糊其辞:“没什么。”
赵和曦跟他太熟了,一看他这样就知道筐子里肯定有东西,不由好奇地跑过来看:“究竟是什么啊?你还含糊其辞的。”
卿孟祝想拦,没拦住:“是蚯蚓,我怕你害怕来着。”
赵和曦已经看见了,激动地说道:“哇,好多蚯蚓!我可是钓鱼佬,怎么会害怕?这是上好的饵料啊!”
卿孟祝这才想起来:“得,白担心了,我还以为你看到这个会恶心。”
赵和曦连连摆手:“不恶心,能给我点吗?我下午钓鱼。”
卿孟祝拒绝:“你到别的地方挖去,这是我从竹林里特地挖下来的蚯蚓,要放到田里肥田去的。”
赵和曦:“蚯蚓怎么还能肥田?”
卿孟祝简单地说了一下蚯蚓肥田的原理:“大概就是促进腐殖质的转化,让土壤变得更肥沃。得了,我赶紧去,要不然等会儿蚯蚓会死。”
赵和曦:“也就是说你现在把蚯蚓弄到田里,让它们在田里繁殖壮大,这行吗?我看这些蚯蚓一共也没多少吧?”
卿孟祝:“现在是没多少,不过它们繁殖得很快,过一段时间就很多了。”
赵和曦想了想:“是要把它们切成段繁殖吗?”
卿孟祝:“……不是,你少看小段子。它们是靠生蚓茧繁殖的,它们是雌雄同体的生物,只要异体受精就行,每条蚯蚓每个月都能生下两三个蚓茧,蚓茧里面就有好几条小蚯蚓。”
赵和曦连忙叫住他:“等等,我好像没太听明白,什么蚓茧?”
卿孟祝拿手机搜出来:“就是这两个字,你自己看一下科普就知道了。”
赵和曦拿过手机认真看,一边看一边连连赞叹。
在此之前,他还真不知道蚯蚓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看完后,赵和曦说道:“你要怎么把蚯蚓放到田里,我跟你一起去吧?”
这个这都快中午了,确实得抓紧时间。
卿孟祝同意:“你跟冯姨他们说一声,我们到那边的田里去。”
赵和曦:“好嘞,你等我一下。”
赵和曦跟冯凝香他们说完之后,很快就和卿孟祝一起提着蚯蚓去之前种白萝卜的田里。
卿孟祝让赵和曦拿锄头挖坑,挖一个坑放两条蚯蚓,然后再在上面盖上薄土。
蚯蚓在土壤里面待一会,很快就会自己钻到土壤下面,到泥土底下安家。
赵和曦这一段时间来种过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是第一次种植蚯蚓,不由感觉十分好玩,种着种着还笑了出来:“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居然会种这么奇怪的玩意儿。”
卿孟祝:“你之前跟我抓虫子,想找芽孢杆菌的时候不觉得奇怪吗?”
赵和曦:“没这个奇怪。哈哈,我要是发朋友圈,别人估计都不敢相信,我们居然会干这事儿。”
卿孟祝:“不许发,我怕别人来挖我的蚯蚓。”
赵和曦刚想反驳,怎么可能会有人来挖蚯蚓,低头看看筐子里扭得正欢的蚯蚓,又沉默了,别说,这蚯蚓还真挺吸引钓鱼佬的,看起来比市面上的饵料好多了。
这蚯蚓多新鲜生猛,扔进水里,鱼肯定会过来咬。
赵和曦搓搓手:“真不能给我一点去钓鱼吗?”
卿孟祝:“你到旁边挖去。”
赵和曦:“小气!现在不行,以后该行了吧?你不是说蚯蚓繁殖得特别快,等过两个月再来,应该能随便挖?”
卿孟祝想了想:“那就得过两个月,看看情况再说了,如果能多用一些肥料,它们食物充足的话应该会繁殖得比较多。”
赵和曦:“那就弄!”
卿孟祝斜眼看他:“这又不是你嫌弃我们拿萝卜和莲藕堆肥,很浪费的时候了?”
赵和曦:“一码归一码,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肥料的好处,觉得很浪费也情有可原嘛。以后你们要是再堆肥,我肯定不说什么了。”
第121章 另外半本《初级土壤学》
大棚里的种子出苗出得很快,短短几天就长出了幼嫩的小苗。
因为放在大棚里,这些幼苗根系发达,经脉健壮,叶子青翠欲滴,哪怕外行人也能看出它们长得十分不错。
赵和曦看着这些小苗,感慨:“这苗长得真好,差不多可以移栽了吧?”
卿孟祝过来看了一眼:“还早,起码得等它们长到三寸长。现在它们还比较脆弱,要是移栽出去,成活率恐怕不太高。”
育苗的这块田里扣了大棚,要定植的田里却没扣大棚。
这批蔬菜本来就是越冬蔬菜,只要气温不低于零下10℃,它们都能够存活,扣大棚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人为提升温度也会影响它们的品质,让它们的味道不如真正的地栽蔬菜那样脆甜。
赵和曦看卿孟祝心里有数,便不多说了:“挺好的,按你的计划来。我刚刚来的时候去看了一下地里,你那边的土壤调得挺好,泥土黝黑,捏起来也挺松软的。”
卿孟祝有些得意:“是吧?我就说有机肥和蚯蚓有用。”
赵和曦:“超有用!公司的田什么时候也调一调?”
卿孟祝:“就这段时间。这两天你先安排人翻耕一下,把紫云英压到土壤里面去。”
他们的紫云英种了这么久,长得挺大。
之前种这批紫云英就说好要用来肥田,现在快到元旦了,也该把紫云英切碎了,翻到土壤里面去肥田了。
赵和曦立刻答应下来:“我这几天就安排,所有的土都要翻耕吗?”
卿孟祝:“对!全部翻耕了吧,先深翻,到时候统一二次翻耕,而后种植。”
赵和曦:“好。我再把耕作计划发给你看看,要是有什么问题你批注一下。”
两人三言两语地将耕作计划确定下来。
卿孟祝看完大棚里的菜苗,很快就准备回去。
刚把大鹅赶出来的两只狗子看到他往家里走,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跟着他往家里跑。
卿孟祝陷入了沉思,看起来颇有点心事重重。
两只狗子很乖巧地没打扰他,就在周围跑来跑去。
傍晚,明春晰回来的时候,卿孟祝还在思考,手指一个劲地划拉着星际商城,看起来是要找什么东西。
明春晰看他这样,问道:“是想买什么东西吗?”
卿孟祝伸手拉过明春晰,让明春晰到身边坐下:“我在犹豫要不要再次升级,成为星际商城的中级会员。”
明春晰一听就反应了过来:“你想买下另外半本《初级土壤学》?”
卿孟祝点头:“这段时间我们已经试验过了,《初级土壤学》还挺有用的,买下来不亏。”
明春晰:“现在犹豫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