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乡
周围的人便长长地“咿——”了起来。
陈安道却给他喂了,随后在他耳边轻道:“困不困?”
杨心问的心像是被蜜浸了样的甜,昏昏沉沉道:“困的。”
“那便睡吧。”陈安道的一只手轻轻地遮在他眼睛上,“接下来的便交给我。”
“我还不想睡。”杨心问抱着陈安道的一只手,两条腿啪嗒啪嗒地打着地耍赖,“我还要玩儿!”
“这都几岁了。”他爹就笑他,“你小子怎么这么丢人?”
杨心问也不记得自己几岁了,只记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他确实很困了,但还不想闭眼,于是挣扎着坐起来,把脸埋在陈安道的颈窝里,八爪鱼样的抱着:“师兄唱歌给我听……”
陈安道便慢慢地拍着他的后背,轻轻地哼起了一首曲子来。
那曲子的曲调平和,悠扬,就在他的耳边回响着。桃花香和酒香萦绕在周身,还有那一丝苦药味,随着春风婉转回旋,他合上了眼,却能看见白云如浪涛逐岸,陷入沉睡,却尤能望见陈安道含情脉脉的一双招子,这世间最纯净的爱意便流淌在他指尖。
“睡吧。”
轮值的小弟子摸了摸鼻尖,两人对视一眼,纷纷探头望去。
被梵链锁着的那个正坐着,膝上躺着另一人。坐着的那个正小声哼唱着一首曲子,或许是因为禁听咒,那人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见,于是曲不成调,荒腔走板的在空荡荡的牢房里回响,显得格外阴森。
“喂,你别哼了!”
“别喊了,他又听不见。”
轮值的弟子才想起这回事,皱眉踢了踢脚边的石子,颇为不甘心地转身离开。
石子昏暗的甬道里飞滚,擦过墙壁,掠过积水的小洼,撞在了牢房的门槛上。
陈安道拍着杨心问的手微微一顿,如有所感地抬起了头。
凌乱的长发在地上铺就一层黑纱,遮面的发间露出了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锁链在黑暗里轻轻地摇晃。
第219章 烽火
雒鸣宗的后山祠堂从前是用来做度化法场的, 但由于大部分邪祟都是当场处决,鲜少有能带回来的,最终也就没什么人用了, 除了偶尔的祭祀,大部分都是落灰用的。
如今倒是用上了,就是多少太热闹了点。
地上横七竖八地铺着草席, 人挤人地窝在一处睡。初春的天气, 地上阴冷潮湿不说, 还碰上了梅雨季, 哪哪儿都是湿的,不过三两天便爆发了场疫病。
秦葬和海之本来被关在雒鸣宗的训诫堂里,结果为了安置病患, 不得不把他们给放了出来。对得起仙人觉得他们不能吃白饭, 又将照顾病人的活交给了他们,以劳代罚。
罚了小半个月,海之便和一个四十出头的大爷处出感情来了。那大爷很热情,已经在那上吐下泻, 全身冒红疹了,还能抓着海之的手跟她唠女儿的事。
“我闺女看男仔的眼光好。”大婶儿做贼样的从包袱里抓出个小手帕来, 偷偷打开给海之看。里头包着几片干馍, 他把最中间的干馍拿出来, 两手掰开, 便见馍中间藏着个金珠。
“男仔勤快, 田里收成也不错, 农闲的时候也不待家, 有船跟船, 有货走货, 一年到头从不闲着,赚了钱又全都紧着我闺女,小俩口的日子过得可美,还孝顺,总给我这寄东西。”
他把那银珠子往海之手上塞。海之没曾想这辈子还能收到贿赂,也是愣了一瞬,要塞回去,那爷病恹恹的劲儿却挺大,包着她手指叫她握着那金珠。
“可妖怪出来了……”大爷的眼睛对不准了,涣散地荡开,“我也没他们消息了。”
海之不知该不该接话。大爷约莫是烧糊涂了,前几天他还说亲眼瞧见了闺女女婿被个七头的海蜇给生吞了,今天又成没消息了。
烧了五天,就属今天格外精神。海之用另一只手摸了摸他的脉,没摸着动静,心里有了数,便没再推拒,收了那金珠。
那大爷便放心了,絮絮叨叨地又说了许多话。声音越来越小,以海之的耳力都要趴得很近才能听清。
“仙人啊。”大爷说,“收了我的珠子,就帮帮我吧……”
海之伸手,把他额前的乱发往后捋了捋:“您说。”
“我闺女不见了……”大爷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她还那么小,从没出过远门,您帮我去找找她。”
海之说好。
那大爷便笑了起来,须臾合了眼,头歪过了一边。
海之俯身将他的头发理好,又用那帕子给他擦了擦脸,就这么静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来,朝那边登记人数的弟子挥手。
“空出一人的位置。”海之弯腰把大爷的尸体背了起来,“排队等位的可以放人进来了。”
弟子的脸上绑着白布,几人走来,把席子卷好抱走去烧。
海之背着大爷也去了焚化炉那边。东海这边说含着金子下葬,来世能过得富贵,不知道东阳府那边是不是也这样。
“东阳府的大魔弑杀,没有折磨的癖好,你女儿想来早就脱离苦海了。”海之把那人的尸身放进推板上,将金珠放在他舌头下面,“她或许还在等你,不要徘徊人间,快些去找她吧。”
高耸的出烟孔冒着滚滚黑烟。
这烟已经烧了十几天,似乎每天都在变得越来越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
或许永远也不会停了。
海之在那里站着看了会儿,忽然见一个弟子抱着只机巧鸟匆匆跑过。
那弟子脸上没有覆白布,不是在疫区做事的弟子。海之叫住了他,问道:“这是要去哪儿?”
那弟子抬头见是她,脸上闪过些许不悦。
“这是临渊宗代宗主亲传给宗主的机密信件。”那弟子把机巧鸟抱得更紧,从她身侧走过去了,“就不烦睡不醒长老操心了。”
海之回头看他,拢了拢披袄,叹了口气。
和秦葬联手把宗主关进训诫堂的时候,她想过失败了或许便是一死,如今她和秦葬的命还在,甚至连长老之位还在,她也该知足了。
“这儿又空出两个位置了!”
“快点!避水诀又失效了,这谁画的,快来补!”
“东南角的那几个在呕血,医修人呢?”
“在北院忙呢,下午才来。”
凛冬时节海之都能赤脚穿双木屐,如今却后知后觉地觉得冷了。她慢慢地往手心里哈出了口气,回身继续照顾病患。
几日后,对得起长老的大弟子来了他们训诫堂,早上把秦葬请走了,没说去干什么。
晚上秦葬回来了,没跟她搭话,径直入房休息了。
次日,她推开秦葬的房门,抬眼见秦葬的尸体悬在房梁,瘦削的影子打在墙上,如一柄废弃的铁剑高束,一旁的桌上留着遗书,上面只写了三个字。
“我有愧。”
海之是第一个发现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些日子见到的死亡太多,她一时竟不觉得吃惊,也不觉得难过,麻木的心脏迟钝而缓慢地跳动。
她拿起了纸,去临海台找到了对得起仙人。
临海台在春晴时能见碧海蓝天,天阴时便不大行了,海水看着灰扑扑的,连白沙都变了颜色,是泥浆与黄土勾兑出来的色泽,总能叫她愈发犯困。
对得起仙人打着赤膊,穿着短裤,盘腿坐在临海台边,背对着她观海。海之走过去,尚未发声,便看见了临海台上血字铭刻的法阵。
一笔一划,无比规整,不像是写画的咒令,更像是名家的书法。
是秦葬的字迹。
海风吹卷着对得起仙人全白的须发,这个瘦削的小老头看起来快没有自己的胡子高了。他察觉到了身后来人,拍了拍自己身旁的位置,没说话。
海之走过去,坐在了他身旁。
她把那张纸递了过去,踢掉了木屐,两脚踩进细沙里,抱膝说:“秦葬自杀了。”
对得起仙人接过那张写着“我有愧”的纸页,沉默地看了一会儿,随即往天上扬去,海风卷夹着着页纸飘向了海面。
“事关重大。”对得起仙人道,“天涯咒不能有差错,除了他,我都不放心。”
木屐被风吹倒,斜斜靠在海之的脚踝边。
她同对得起仙人一同望着那色泽黯淡的海面:“什么时候?”
“明日。”
“所有人吗?”
“所有人。”
潮气粘附在人的皮肤上,似要卷走那仅存的一点温度。
“我们费心费力救那么多人,全都是为了这个?”
“不错。”
“长明宗,临渊宗,还有那些世家救助的流民都是?”
“不错。”
“从一开始——”
“从一开始。”对得起仙人打断道,“从陈安道抱着李正德的脑袋从蛊中出来开始,一切都是为了明日准备的。”
海潮扑岸。
那沙响澎湃,带着辽阔和虚无,循环往复,无论春夏秋冬,也无关庸人的生离死别。
或许是作为捕食者的时间太久,人们已不习惯为他人所狩猎,分明杀猪宰羊时觉得死亡是理所应当的,为何轮到自己时却觉得苍凉至此?
海之将双手拢在膝上,低头埋进手臂间:“为什么选择叶珉?哪怕真要有人做这件事,我也不希望是他,我从始至终不信任他。”
“因为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对得起仙人说,“如今已没有条件给世家和宗门开合会再商议了,这天大的罪责不会再如以往那般,每个参与合会的人都是共犯,每条人命都平等地落在每个人的肩上。”
“叶珉牵了头,策划了这一切,所以都是他的错。”对得起仙人阖眼道,“不是我们选择了他,是我们推给了他,而这恰巧就是他想要的。”
海之偏过头,枕在自己的双臂上。看着白沙被清风拂过,飘起一层轻纱样的沙砾。
“可秦葬不那么想。”
对得起仙人佝偻着背,轻声道:“他这人,无论什么事都无法事不关己,所以才事事要揽在自己身上,每日都事务缠身,烦得很。”
海之说:“他的号起得那么贴切,宗主,你呢?”
花白的胡须如蓬草翻飞,对得起仙人的叹息自那白草丛中飘出。
“我年轻时自以为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后来才发现一个人如若对得起自己,便决计无法对得起别人,辗转半生,踌躇不前,却是误人误己,到头来竟是对不起任何人。”对得起仙人说,“你呢,如今可还日日睡不醒?”
海之微微直起了腰,回首看那血阵。
天涯咒有一笔,是自西南向东北方斜去的,如一道撕裂了血阵的笔画,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笔。
风沙迷了眼,恍惚便好像秦葬在他面前摇曳的尸首。
上一篇:精神病发现世界终于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