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写师2:刑侦大队 第239章

作者:野兔窟主 标签: 制服情缘 破镜重圆 欢喜冤家 推理悬疑

专案组汇总三人的意见后,进一步细化了凶手的外貌特征:年龄在45岁左右,1.7米上下,干瘪瘦小,面色黄黑,感觉像是体力劳动者。

调查结果基本与原来一致。警方重新排查了一遍旅客,重点嫌疑人还是那15个。

此时,焦€€灵机一动,想到曾经多次在嫌疑人的居所中发现证据,而且,嫌犯行为如此怪异,也许他的家人,已经有所察觉,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焦€€就向李金生申请,按照远近原则,先行对居所在申城市区内的三名嫌疑人,进行入室走访调查。

为了尽快破案,安抚民心,李金生顶着巨大压力,向市局进行了汇报申请。

市局经过考虑后批准了,同时向临市警方建议,对居所地在临市的两名嫌疑人,也进行入室调查。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好不容易申请来的机会,焦€€自然要亲自带队排查。

当走访到其中一名嫌疑人袁刚家中时,焦€€意外发现了一顶帽子,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就是在许多地方,被称为雷锋帽的厚厚的保暖帽,拉下来以后,可以连头带脖子一起遮起来,只露出一对眼睛的那种。

但是,就以申城这种成年累月,连个雪都见不着的天气,这种程度的保暖衣物,似乎有些用不着。

焦€€就与袁刚的妻子闫爱珍,拉起了“家常”。

经过询问,焦€€得知,他们两口子是北方人,家乡比较寒冷,这种帽子是为回老家时避寒准备的。

焦€€就装作不经意的问道:“大姐,袁大哥晚上出门吗?应酬多不多?”

第187章 棋子(完)

闫爱珍愣了一下,才道:“他不、不大出门,也没什么应酬。”

凭直觉,焦€€感觉闫爱珍说的不是实话。

然而,接下来无论焦€€等人如何反复盘问,闫爱珍都始终坚持这个说法。

闫爱珍不是嫌疑人,警队不可能将她直接带回看守所继续盘问。这样焦€€就只能,先将那个头套作为证据收走了。

经过这一轮的走访排查,这名叫袁刚的人,嫌疑陡然上升。

这时,警方得到了一些新的情况,或者说细节线索。

陆沅离与其他刑侦专家一直都认为,这名凶手性格相对怪异,有心理问题。12月10日的案子中,嫌犯在与被害人王某和她儿子厮打之后,离开时却突然彬彬有礼的与王某的儿子握手道别,还冲王某点头致意,说了句“打扰了”。

在警方提示之下,12月4日案子的受害人李某,也回忆说,嫌犯好像是喜欢说“打扰了”。

之前,在“1210”的案子中,警队得到了两样非常重要的物证,钢管和面罩。当然,这个面罩更像是一个厚重的头套。这样东西被缴获以后,技侦在里面虽然没有发现毛发、皮屑等,但是上面有一些,可能是汗渍的痕迹。只是,因现有技术限制,暂时还没有从上面检测出人体DNA。

焦€€觉得,这个地方也许能打开缺口。申城区局领导听了他的汇报,也十分重视,一直多方设法,想要寻求更先进的检测技术或者设备。

然而,申城这个地方,又不是什么犄角旮旯,本身就拥有国内一流的DNA检测设备,再想要超越,谈何容易,所以一直未曾如愿。

说来也巧,这时李金生听说,公安部来了一台世界领先技术的高精尖DNA检测设备,正在调试阶段。

这种万分紧张的时候,李金生等不及设备调试好,就把面罩拿去了公安部检验。只是,还有些程序要协调,还在等待检测结果中。

然而,案情紧急,绝不能停滞不前。李金生亲自去公.安.部送检测物证的时候,“顺手牵羊”拉来了一名公.安.部的测谎专家。

专案组就决定,对此时仍不能完全排除作案可能的八名重要嫌疑人,进行测谎。其余七人,因为详细查证之后,发现基本无作案时间,都已经被排除。

第一轮测试,有三人未曾过关。而测谎专家为袁刚设计的十三道题,其中七道,他都被认为,有异常表现。接来的两次复测,其余两人最终过关,袁刚却在二三轮每次测谎中,都有异常表现,皆未过关。

至此,袁刚的嫌疑不断上升,警方逐渐锁定了他。

焦€€就决定,再做一下闫爱珍的工作。

看到袁刚的测谎结果,闫爱珍慌了。本来坚持说袁刚晚上从不出门,终于承认,袁刚夜间有时会外出,还曾经整夜未归。

看到打开了突破口,焦€€忽然问道:“你们家中的保暖帽,有几个?”

“两个。”闫爱珍说:“一个灰色,一个黑色的。”

焦€€不动声色道:“我记得,上次我们把黑色的收走了,灰色那个呢?你拿出来我们看一下。”

闫爱珍有点紧张的说:“这个帽子,好像前一阵子找不见了。”

焦€€道:“那你问过袁刚吗?

闫爱珍磕磕巴巴的说:“没……不是,问了。他说没注意。”

焦€€点点头道:“那大姐,之前袁刚是不是去了一趟江宁?他去江宁干什么,你知道吗?”

闫爱珍说:“他说去江宁找他吴大哥。他以前跑长途车的时候,就是往那边跑,他说现在这个工作虽然清闲,但是赚得钱太少。想去找他吴大哥,再给他介绍一下,继续跑车。”

袁刚现在的工作,是在工地上做保安,白班夜班轮着上。之前警队已经查过了,几次作案时间,恰恰都是袁刚上白班的时间。

焦€€回来之后,进行了调查,发现闫爱珍说的这个“吴大哥”,年纪比较大,也已经内退了,似乎不太可能,帮袁刚找什么工作。

这就说明,袁刚突然去江宁的理由,十分牵强。很可能是多次杀人,留下一些证据,又不慎拿了受害人的手机之后,心虚想要外逃避风头,发觉没什么事才回来。

随着警队锁定袁刚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了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显示,几次作案时间,袁刚都曾有在距离案发现场50至500米以内的通话记录。

在进行了详细的背景调查之后,警队还发现,袁刚在跑长途车时,因为前妻出轨而离婚。在他盗窃货车油箱入狱后,正谈婚论嫁的女朋友立即翻脸,绝情弃他而去,这些事情,很可能导致他受了一些刺激,进而产生变态心理,仇视女性,并寻机报复社会。

这时,嫌疑人头套上检测的汗渍,DNA点位与袁刚的DNA完全一致的检测结果,从公.安.部传回了申城。困扰了申城市民两个多月的变.态色.魔案,终于告破。

在重新组织三名人证,单独对袁刚进行的新一轮认人中,他也被顺利认出。

警方这时候才知道,面对证人,连续作案的袁刚当然会心中紧张。上次认人时,他牙龈、扁桃体持续发炎,导致一边脸颊、脖子,都肿起来老高,根本看不出来正常的脸形。这才叫他侥幸逃过了证人的指认,以至于拖延了这么久时间才破案。

然而,之后的审理工作,进行的异常艰难。袁刚变化无常,先是胡说八道拒不交代,接着编造各种故事,拒不承认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