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孜然咩
他听到童声在脑子里说,“当人一周年快乐,恭喜你。”
薛瑾安看了一下日期,果然是十月初九。
去年的这个时候, 他刚进入这具身体,躺在戚风院的地上,用仅剩的一点电量点了个外卖,还担心关机直接开了超级省电模式。
似乎是感受到薛瑾安的想法, 童声非常体贴地开口问道:“检测到你在回顾历史数据, 需要我为你短暂的做人生涯出一个年度报告吗?正好我这里还有很多模板没用上。”
“不要。”薛瑾安没有半点犹豫的拒绝, 并警告道,“不想被关闭所有权限的话,离我的数据库远点,小X老师。”
“真的不需要吗?”小X老师试图说服, “我的审美很不错,用户好评度百分百。”
“容我提醒,你只有一个用户。”也只有皇帝这个天生的韭菜圣体才会被小X老师这种三流电子诈骗犯套牢。
说起来,皇帝六月份刚至就搬去了避暑行宫,住了两个来月现在也重新回来了, 也不知是不是避暑行宫真的太避暑,让他脑子冷却了,还是抽签算命做测试搞腻了,皇帝虽然还是会给小X老师供奉,但找它的时间明显减少。
小X老师的自我成长属性全点歪到当资本家上了,它一看大冤种要跑,流水降低,这能忍?然而无论它怎么增加新鲜的测试、抽签玩法,都只能让皇帝的目光多停留一会儿。
次数多了,皇帝还不高兴了,以需要批改奏折处理公务等由头,开始有意冷落它了。
实际上,皇帝倒不是真的烦小X老师,他是有意在套路这位“神明”。
皇帝的喜欢向来是夹杂着利益的,他对小X老师这个月来的大方供奉,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自己。这些日子,小X老师摸透了他的性格喜好,皇帝同样也看出了小X老师的能力不俗。
皇帝想要神力为他所用,指哪打哪。
他原本的打算,是想对待薛瑾安那样徐徐图之,养肥了再“宰”,然而太皇太后的强势争权让他不免有些急迫起来。
恰巧一次的意外怠慢,让他察觉到了小X老师对他这位信徒的在意,皇帝顿时计上心来,故意忽视起来,还试探着用言语来引导,让它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变化。
皇帝小心掩藏着眼中的贪婪,用忽冷忽热的态度驯化神明,不动声色地展露自己想要的东西。
点满成长的小X老师很顺理成章的看明白了他的暗示,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味的追求娱乐是很容易被替换掉的,只要侵入对方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他养成一个失去你就生活质量极具下滑,才是AI驯养机奴的正确道路。
它的创造者薛瑾安的前身手机,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吗?
手机从最开始的砖头大哥大到智能机时代,融合了多种电器效果,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工作都缺少不得,于是人类成了低头族,成为了手机奴隶。
“我悟了。”小X老师觉得自己懂了,他当即就一头就扎进了薛瑾安的庞大数据库里畅游,汲取它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升级改版。
然后,在薛瑾安一个不注意的情况下,小X老师版本更新了,它已经开始给皇帝的奏折提供批改意见了——目前是免费的,打了个幌子说是回馈老顾客。
顺便一提,也是这次升级,小X老师把自己声音给换了,用的是从薛瑾安数据库里拷贝来的系统自带语音包之一,还给自己捏了个虚拟形象,想要去皇帝面前显显灵,干脆坐实了神仙身份。
——不是当纯代码不乐意,而是装神弄鬼更有性价比。资本家AI精打细算地如是想。
可惜被薛瑾安直接摁下了。
薛瑾安在他构建数据的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那虚拟形象不出意外的借鉴了他五官的数据,然后进行了一番微调,放一起一看就知道有关系。
皇帝本来就多疑,如果小小X老师只是声音像薛瑾安还还说,现在脸也像,被看出问题的风险就增加了。
薛瑾安不想多生事端,暂时压下了它的想法。
小X老师也不强求,它现在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入侵皇帝生活上。
“现在他对我的能力还带着怀疑,只是将我的批注当参考答案,但总有一日他会全心全意信赖于我,我批改的奏折他看都不看,不会有任何怀疑。”小X老师哼哼笑起来,阴险道,“到时候……我就该收费了。”
薛瑾安:“……那个时候你都把他架空了,国库都任你取用,你还收什么费。”
“好像是哦?”小X老师陷入沉思。
薛瑾安有点想给代码做智商测试了,如果代码真的有这玩意儿的话。
不过不得不说,小X老师这一下神来之笔,正好切中了薛瑾安的计划。
对皇帝的蚕食围剿喜加一。
薛瑾安赏罚分明,小X老师事情办得好,他在小X老师的要求下,进一步开放了权限。
然后就看了一场电子烟花。
小X老师没能推销出自己的年度报告也并不气馁,还兴致勃勃地道,“我给你准备了一份一周年礼物,你要知道吗?”
薛瑾安数据一分析就知道了礼物类型:“皇帝准备干什么?”
“……代码生命真无趣。”
薛瑾安眼前弹出一个“不开心”的表情包,始作俑者是谁显而易见。
既然已经被猜到,小X老师也没有再兜圈子,直接道,“最近皇帝找我算了好几次八字,测姓名算姻缘……每次的八字都不同,我算了算时间,不出意外是皇子们的。”
小X老师说着报出了三组八字,薛瑾安也瞬间给匹配上,分别属于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
说来这三位皇子也是到了该定亲的年纪,古代有些时候挺矛盾的,男子及冠女子及笄方算成年,大部分却在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婚生子。
定亲娶妃,皇子们也就该出宫建府了,也是默认的可以正式组建自己的势力了。
皇帝这是已经有了人选,想要安排上了,不过看他这偷偷摸摸的样子,大概率不是能拿出来说的。
想来也是,历史上很多皇帝在继承人这方面很是摇摆,喜欢搞制衡之术,姻亲也是制衡的手段之一。
母族势力强盛的皇子,可以安排一个不那么招眼的皇子妃,比如二皇子;势力颓弱的皇子,就定一个家族势力庞大的皇子妃,例如三皇子。
然而,皇帝想只是皇帝想,皇子和涉及到的大臣们却不一定会同意,就比如说最典型的敏皇贵妃和二皇子,他们将姜家的地位看得很重,是绝对不会想娶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皇子妃的。
当然,皇帝也可以强行赐婚,只是那时候他的司马昭之心可就藏不住了,而且赐婚本来就是已经两情相悦者来求得恩典,真要盲目保媒,那就是给都察院骂他的把柄,皇帝珍惜名声,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干的。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皇子们心甘情愿娶内定好的人呢?薛瑾安想到原著中皇帝的一个操作,那就是选秀,以皇帝的名义召集天下秀女,添置后宫的同时给皇子们选妃。
原文中女主陆瑶光就是走这个渠道成为了八皇子妃的。
这选妃看似是皇子们自己挑选合心意的,但实际上门道多着呢,皇帝有的是办法把自己看好的人组到一块儿去,到时候人已经见过了话已经放出去了态度也表了,皇子或是被选中的皇子妃不乐意也没有办法,只能应承下来。
原文中提到这事儿,涉及到的皇子是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及十一皇子,至于前面的其他皇子们的婚姻到底怎么回事儿,里面并没有提,不过几位皇子的夫妻关系,倒是以女主的视角呈现出一二。
大皇子妃乃是户部尚书冯鄞守之女,性格稳重大气,大皇子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没有趾高气昂过,因主动给大皇子纳妾而贤名在外,和大皇子的关系不温不火,反而是后来大皇子被圈禁,家中姬妾奴仆尽数散尽,两人互相扶持清贫度日的时候,关系才变得如胶似漆起来。
二皇子妃的家世不算好,只能算是地方的名门望族,母亲去世后父亲很快续弦,她这个前任夫人留下的孩子在府中位置尴尬,并不受宠,奈何她运气好,舅舅是被康泰郡主选中的郡马,表哥是内阁首辅姜汶,这一下身份水涨船高。
她性格要强眼里揉不得沙子,偏偏二皇子贪心不足,大婚当日还抬了两个良娣入府,除此之外府里还有不少莺莺燕燕,有极个别挺不讲规矩的,仗着自己在二皇子跟前服侍多年有些脸面,故意不给新来的女主人脸,二皇子妃不是能受气的,直接拿了人就打板子,没成想这女人怀了身孕,小产了,这一下和二皇子关系就恶了,成婚第一天就回娘家要和离,然而直到二皇子失势都没能和离成。
三皇子妃则是书香世家出身,颇有些才名,和三皇子这莽夫一看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娴妃却很是喜欢,就觉得需要一个有脑子的来拯救一下后代基因。她看似柔弱,性情其实颇为刚烈,三皇子看不清自身能力狼狈倒台的时候,娴妃压着他给三皇子妃写了一封放妻书,三皇子妃给撕了。
剩下的那些皇子不是夺嫡主力,原文中剧情少,他们的皇子妃出场也只会更少,用简洁的一句话描述一番大概是:四皇子温柔小意擅交际;五皇子妃木讷沉默不爱出门;六皇子妃风趣幽默喜欢新鲜玩意儿;九皇子妃跋扈张扬总是暗语伤人。
这些皇子妃出场不多却性格鲜明,不过女主陆瑶光在《我欲成皇》正文中就是一个背景板工具人,八皇子需要的时候才会出场,这也就导致每次她的戏份都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她在八皇子夺嫡的道路上出力不算少,但就是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无利不起早的印象。
女主人设不够好,大概也是女主杀了男主扶持幼帝登基垂帘听政的番外一出,这本书口碑直接崩盘的原因之一。
薛瑾安有些好奇,现在的剧情发展和原文有了很大的不同,皇帝的地位也在他的种种操作之下有了不稳的征兆,皇子也都成了瑕疵品,这种情况下,皇子妃们还会是原定的那些个人吗?关系又是否还同原文中所写的那样?
事实证明,有些事情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原文中皇帝不重女色,多年没有选秀,即便真的开了说给皇子选妃就是给皇子选妃,自己后宫只意思意思进了几个人,只不过他子孙运很好,雨露均沾的宠爱一番,结果接二连三的怀孕,给他的儿子排序都到了二十多,几乎是人手一个娃的程度。
然而这次皇帝十一月份正式宣布选秀,次年春日秀女们进京,留牌子入宫的足有二十余个,皇帝翻牌子的频率也比以前高很多,说是夜夜笙歌都不为过,而这些新入宫的妃子们正受宠,免不了就恃宠而骄作天作地,因萧姝和楚文琬之死,以及太皇太后的突然复出而沉寂下来的后宫再一次沸腾起来。
敏皇贵妃好久都没有这么忙过了,一天天听着女人们唇枪舌剑打机锋,听得脑瓜子嗡嗡的,再又一次被某个妃子找上门来评评理之后,她终于忍不住劝谏皇帝注意身体,反被皇帝说管不好六宫就请教能管的人。
这句话一出,不用小X老师刻意透露消息,薛瑾安也已经明白了皇帝这种种行为的含义。
皇帝就是想给太皇太后找事儿,说到底太皇太后也还是启元帝的皇后,管理后宫是她的份内之事,皇帝让后宫热闹起来,多少也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敏皇贵妃也聪明,听懂了皇帝话中的意思,第二天就顶着一张惨淡虚弱的脸,去跟太皇太后卖惨,硬是把宫里的这些事儿转嫁到了太皇太后手上。
太皇太后差点气笑了,她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朝堂的事儿已经足够她累的,后宫的这些琐碎更加烦人。
“皇帝这是逼哀家交出权柄回宫等死啊!”太皇太后冷笑着,说话很是不客气。
太皇太后很清楚,她不重新掌权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出来了就绝对没有再回去的道理,她今日敢放手,晚上太皇太后于慈宁宫溘然长逝的丧钟就会响彻整个京城。
退不得,那就只能拿!太皇太后转头就找敏皇贵妃索要凤印,美其名曰没有凤印管理六宫于礼不合。
这一下就把敏皇贵妃架起来了,自从孝静懿皇后故去后,象征着皇后凤印就一直在她手中,她也抓得紧,不管协理六宫的是谁,又是谁宠冠后宫,她唯一死死抓着的就是凤印,是后宫正统的权利。
然而这次,这把由皇帝泼油,她亲自来点的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选皇帝,还是选凤印?敏皇贵妃很明智,她不忍太皇太后为她操劳,努力喝药调养,没两天“病”就好了大半,然后火力全开把后宫那些蹦得欢的全都磋磨了一遍,终于又清静了。
敏皇贵妃之后是真的病了,却已经不敢张扬出去,就怕被太皇太后拿住把柄,药都是拿回雍春宫熬的。
她不知道的是,太皇太后根本没精力去逮她,今年冬日汹汹而来的时候,太皇太后就偶感风寒一直没怎么好,慈宁宫的药味儿比雍春宫还要重。
当然这是后事儿,暂时压下不表,说回给选皇子妃的事儿。
大皇子娶得还是冯尚书之女,不过这次双方的初始关系可不是不温不火了,而是势同水火。
冯尚书因为蠢儿子冯时做的蠢事,明面上已经和大皇子上了一条船,但他私底下是一直在试图下船的,和大皇子的关系也颇为平淡,这种情况下,冯尚书怎么可能主动嫁女儿过去?别的不说,就大皇子这血脉问题,妥妥是个大雷。
偏偏冯时不知道脑子怎么抽了疯,自己在大皇子这艘破船上不乐意下就罢了,还想把家里人全都拉上去。
冯时在其中到底做了什么外面人无从知晓,只是婚约定下的那一日,尚书府的下人定制了五条牛皮鞭,冯时三个月没出门。
事到如今也已经彻底没有了转圜余地,冯尚书成了大皇子党,大皇子也入了户部任职。
二皇子那边齐人之福也没享成,定海侯世子虽然给二皇子当伴读,脑子却比冯时清醒多了,原本定海侯府同二皇子是有意结成亲家,也正在商讨婚事的阶段,原文中皇帝选秀的阵仗没有闹这么大,二皇子也因上头有大皇子压着,骑驴找马的事情隐瞒得很好,直到木已成舟才发现不对,好好正妃位置变成了良娣。
定海侯乃是原来的渤海王族,多少也是有些傲气的,如此欺辱,定海侯府碍于身份,也担心孩子在皇子府不好过,只能咽下这口气,定海侯世子却无所顾忌,直接同二皇子闹翻了。
而现在大皇子身份有了瑕疵,已经没有了竞争力,他成了最长的那个皇子,可不就飘了。他飘了之后,就开始觉得原定的二皇子妃家世配不上他了,碍于姜汶镇在上面,他不敢作妖太过,只私底下物色起良娣,同好些个女子勾勾搭搭有所牵扯。
这难免就传出了一些风声,就叫三皇子给知道了。
三皇子巴不得二皇子倒霉,他都不屑隐藏自己,直接就让手底下的人私底下告诉那些姑娘家的父母长辈,有一些家族看重女儿,会想方设法断了这牵扯,但有些家族更看重利益,生怕攀附二皇子不成,上赶着要定下名分。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也就传到了其他人耳中,九添一作为京城最繁华的高档娱乐场所,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定海侯世子这边跟人打牌呢,听了一耳朵二皇子风流韵事,气得直接掀了牌桌,回去就要家里退婚,定海侯府那边还没有什么动静,姜汶先收到了消息。
姜汶大表妹十岁有余,也怜爱表妹幼年丧母,一直将她当女儿养,二皇子这事儿一出,姜汶是绝不可能让表妹嫁过去的,没过几天就直接在早朝上找皇帝要了一封赐婚的圣旨。
当然,这结婚的人选姜汶也不是随便找的,他看中了今朝探花郎,年仅十七岁的谭灵越,好巧不巧姜汶同他父亲晋阳府学正谭清徽乃是同窗好友,通过书信,又叫两个小孩暗中见过面聊过,双方都同意了,这事才定下的。
二皇子这下子算是鸡飞蛋打了,闹了好一通没脸,最后到底是将正妃位置空了出来,纳了几个良娣。
三皇子对他一阵嘲笑。
三皇子一心给二皇子添堵,对自己选妃的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每天就是走个过场,最后一个人都没选——知道他瘸腿,已经无缘于皇位,名声还烂,世家大族们根本不会将宝压在他身上,娴妃着急得嘴上起燎泡,三皇子倒是淡然处之。
皇帝那边也挺郁闷,怎么给三个皇子都安排好了,结果三个人只成了一个,成的那一个也基本跟结仇一样。
然而事情已经这样,皇帝也只能暂且作罢。
皇子妃的事情告一段落,二皇子三皇子陆续年满十五入朝听政,二皇子去了吏部任职,三皇子则不出意外的去了兵部。
薛瑾安以为整个事件到这里也该结束了,没成想皇帝突然开口道,“你们几个弟弟年纪也差不多,也是时候出来历练历练,你们觉得他御林军是否合适?”
这话别说三个皇子,连大臣们都懵了,完全不知道皇帝这是打得什么主意。
皇帝能打什么主意?他这是馋薛瑾安“开疆拓土”的才能了。一顿操作让小X老师为他所用(表面),助长了他的贪心,他想如法炮制将薛瑾安也彻底驯化,掌在手中。
上一篇:米花刁民团
下一篇:漫画Bking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