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 第55章

作者:孜然咩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成长 正剧 无C P向

昭阳宫中同样在讨论下雪的事情。

寿全有些好奇地问薛瑾安:“殿下,这下不下雪,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薛瑾安指了指天,面无表情道,“它告诉我的。”

薛瑾安这说的是实话,他的天气预报和地图一样不是什么大应用软件,但使用的话就需要连接世界网络,同步这个世界的信息,其实也相当于就是世界告诉他的。

天气预报上写着雨夹雪转大雪,断断续续会下个四五天,从今日亥时开始降温,温度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内从十二度降到零下五度,体感温度大抵还要再低个三五度。

“老天爷要是也能提前告诉我天气就好了。”灵芝走出来手指在脑门上轻轻拍了两下,语气有些无奈地道,“若当真要下雪,新衣服只怕尚衣局那边来不及给了,得拿旧衣裳旧被子改制些冬衣冬被来。”

灵芝说的冬衣是那种非常厚的缝制了皮毛的裘服大氅,而不是薛瑾安现在穿着的这种塞了棉花的夹袄。

——薛瑾安从搬到昭阳宫之后,穿的衣服已经换了一轮新的,都是灵芝找尚衣局定制的,不过正是时令时节,尚衣局不仅要赶出各宫时令的衣服,还有主子们除夕要穿的新衣,绣娘们忙得不行,她定的衣服至今都还只来了一半不到。

如果只是拿旧的改的话,尚衣局半日就差不多能做出来。灵芝不知道下雪是真是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决定走一趟。

与此同时,她也得去慈宁宫走一趟,她直接对薛瑾安道,“崔夫子来过的事,总得叫太皇太后知晓,奴婢愚笨,不知事情轻重缓急,该捡哪些细说,又该略过不提哪些,还请殿下示下。”

灵芝要去慈宁宫汇报却还问薛瑾安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就是明明白白的示好了,这隐晦地表达她的立场是在七皇子这边的。

寿全眼睛微亮,心中十分欣喜。灵芝和茯苓都是身怀武功之人,灵芝处事还颇为机敏圆滑,对人情世故各方面的处理都很成熟,叫人挑不出错来,如果有这样的人能全心全意的替主子办事,那自然是极好的事情了。

如今主子势单力薄,不怕有人钻营,就怕无可用之人。

寿全这么想着,却没有被激动冲昏头脑,主要也是身边的主子面无表情实在太淡定,这就让他也总是习惯性地保持冷静。

他佯装不明白灵芝话中的隐喻,故意道,“灵芝姐姐这说得什么话,姐姐智勇无双,若你愚笨,那我就是蠢到家啦。姐姐本就是太皇太后娘娘的人,自然是要为太皇太后效力的,理应如实禀告才对。”

灵芝知道寿全这是让她将态度摆明白的意思,她倒也不怵,很爽快地道,“我与茯苓虽是太皇太后留下来的人,但到了何处就该听何处的话,绝不事二主。”

灵芝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太皇太后的令牌呈上。

“你留着。”薛瑾安没要,随后表示他的事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太皇太后如何问就如何答就是了。

灵芝颇有些惊讶,她设想过薛瑾安的很多种反应,唯独没有不要令牌这一项,这令牌能号令一支奉衣处小队,人数尽管不多,却已经足够在宫中搅弄风雨了,至少他的耳目就要聪明多了。

灵芝见薛瑾安眼神都没有往令牌上瞟一下,浑身上下的气质也都是从容而随意的,很明显话是出自真心,信任的坦坦荡荡明明白白。

原本只是顺其自然归顺的灵芝只觉得心中微暖,那些微小的不安感也都消失了。

“奴婢知晓了。”灵芝笑着告退出去。

灵芝先将说好的旧衣裳旧被子送到尚衣局去改,尚衣局的女官表情纳闷又无奈,只觉得灵芝这要求着实是耽误事,宫中的大小主子,旧衣都穿不了多久,哪里还会穿用旧衣拼接成的衣服。

但没有办法,女官也知道灵芝即是昭阳宫的又是慈宁宫的,这背后两家没一个好惹的,再觉得对方蠢钝如猪尽想些折腾人的事儿,也得赶紧做,也还好只是改一改,半日时间绰绰有余了。

在尚衣局改衣服的时候,灵芝便去了慈宁宫说话。

太皇太后也没有事无巨细地问,主要还是询问崔鹏飞今日的教学是否尽心,情况又如何,在听说崔鹏飞还带了个会武的孙儿来教薛瑾安射箭时,还说了句崔鹏飞有心了。

灵芝临走之时,还特意将降温下雪之事情拿出来说了说,道,“七殿下一片孝心,担心骤然变天老祖宗您老身体受不了,特意叮嘱奴婢一定要同老祖宗您说。”

叮嘱自然是没有的,灵芝也就是给薛瑾安刷好感。

太皇太后相当欣慰地点头,苏嬷嬷立刻笑着道,“那奴婢去将厚实的衣服翻出来好好晒晒,也好明日穿着。”

二人对是不是真的会降温下雪持保留态度,但不妨碍她们做点什么全一全薛瑾安的孝心。

陆秉烛拳头微微敲击掌心,不走心道:“是我忘了给七殿下安排一个武老师,可以教导他内功。如今临时安排也来不及了,不若便我去吧。”

太皇太后觑了他一眼,都相处这么多年了,哪里还不知道他打得什么主意,无非就是见薛瑾安天赋好,动了好为人师的教导之心。

“图穷匕见。”太皇太后用手指隔空点了他一下,随后道,“你莫要轻举妄动,皇帝那边只怕自有安排。”

说是安排,实际上应该是皇帝还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好拿出这件“奖励”来拉近和薛瑾安之间的距离,彰显出自己作父君的存在感。

陆秉烛知道太皇太后是最不喜欢这种拉拢人的方式的,他挑着眉问道,“所以我到底是教还是不教?”

“难道我不要你教你就不教了?上次丢我茶盏不是说丢就丢,可从来没问过我。”太皇太后端起茶盏故意寒碜他。

“老祖宗恕罪。”陆秉烛请罪请的相当敷衍,礼都没有行一个,理所当然地道,“能令崔宰赞叹,七殿下定然是个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苏嬷嬷对薛瑾安也很有好感:“这孩子念旧记恩,行事风格果决,脑子也不笨,说话有趣,确实招人喜欢。”

太皇太后认同地点点头。

就听陆秉烛意有所指地道,“这样的孩子,若是不能落得好下场,当真是叫人伤心呐。”

太皇太后心头微动,不过最终到底还是将浮动的心思压了下去,叹气道,“小七还是个孩子,而我却已经老了啊。”

“崔宰都还矍铄着呢,您比他小了近一轮,又岂能活不过他?”陆秉烛调笑了一句。

“他就是个遗千年的祸害,活不过他的多了去了。”太皇太后瞪了他一眼,却到底是不再说自己老了这些话。

崔鹏飞是和她斗得最久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她手底下活下来的权臣,他的倒台将太皇太后送上了权利的至高峰,真要让太皇太后承认自己输他什么,也是有些为难她老人家了。

薛瑾安说降温就降温,说下雪就下雪,等次日他准时起来的时候,外面已经一片银装素裹,不过一夜,雪已经能没过脚踝了,天上还在纷纷扬扬的落着大雪花,昭阳宫有火墙,在火口烧炭,整个墙壁都往室内传输热气,又点了一盆银丝炭,整个室内温度比下雪前还要暖和一些。

薛瑾安照例想要出去院子里,跟着赫连城的军训晨练,然而刚出内殿就被拦住了。

“主子,今儿太冷了,您且歇一日,免得冻伤了。”福禄说着还摸了摸薛瑾安的手,只觉得指尖摸到的皮肤太冰冷,赶紧将灌好的暖手炉塞到他手里,“主子,您先前亏空厉害,如今正是将养时候,合该小心些比较好。”

灵芝也说:“这寒气来势汹汹,御林军都病倒不少。”

薛瑾安觉得他们有些小题大作了,手机的温度本来就比人体低,摸起来当然觉得凉,要是想要发热也简单,他边充电边刷直播,不出一会保管热热的很贴心。

不过薛瑾安打开健身软件看了看,发现今天西北那边的雪也很大,军训取消了,他也就点头应下了。

约是半时辰后,崔府的马车停在昭阳宫门口,从里面下来的却只有崔醉一人,却原来这降温来得太汹涌,即便有所防护,老年人也很难受得了,崔鹏飞还是病倒了。

其实太皇太后也受了些寒,不过发现得及时,灌了几碗药下去就好多了,最严重的还要数李太师,李太师本来就腿脚有疾,这一降温寒风往他骨头缝里钻,老人家一下就疼得下不来床了,今日上书房的课都是叫人代上的。

之后一连好些天都是崔醉一个人进宫跟薛瑾安学数学,不过崔鹏飞人虽然没来,但让崔醉给带来了作业,出了一些题目给薛瑾安做。

一开始是默写,之后是句子释义辨析……难度一天一天加大,题目量也一天天增多,到第五天突然返璞归真只有一道题,但题目几乎涉及了薛瑾安学过的所有内容。

第一问是结合题干分析其所处之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第二问则是结合第一问给出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安排,并且计算出税收;第三问就是写劝课农桑的策论小作文了。

前两个问题虽然涉及的科目实在太多太杂,计算量也很庞大,但对薛瑾安来说这种有数据的反而是没什么难度的,

唯独最后那一问的策论,他找不到破题的窍门,这相当于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他没办法从中间找到重点抓住核心关键词,硬写肯定偏题。

这种时候他倒是也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材料里的所有可能的重点都提炼出来,然后挨个生成文章再一个不落地交上去,让批卷老师自己找那份解题思路正确的文章。

这法子就是有点费老师,薛瑾安目前只有一个老师,非要说的话还有个备用的岑夫子,不太经得起消耗。

薛瑾安想了想,直接给题目拍了个照上传浏览器检索,虽然没有搜出原题或相似题,但给他弹出一个做题网站:

——乡试做题家

这里有海量科举原题,这里是非京举子的天堂,支持在线搜题、做题、出题、分享讨论题目,有国子监老师及优秀毕业生在线答题改卷……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想金榜题名就快来加入我们吧!

薛瑾安将题目发了上去,不出一盏茶时间,这道涵盖了天文地理农耕数算等等方方面面的题目阅读量就破了千,底下刷刷刷评论翻飞,前排一溜十几条全是问号。

江南府林正:???啊?不是,这什么魔鬼题目??前两问真的有人做得出来??

晋阳府谭灵越:我的父亲是一名夫子,我刚问了他此题该如何下手,父亲说让我们想想出题人的意图。

湘鄂府柳固:谭小友说得是,我方才仔细想过了,明白了出题人的意图,他意图让我死。

淮北府杜寅:第二问绝对不会有人做出来的,我刚算了一刻钟,废了十张纸都才算了十分之一!

豫中府田呈闵:第一问也做不出来,我只能猜测是南方,南方山川峻岭衡多,据说一个县各村子之间风俗习性都不定相同,若出题人是怀抱着难死我们的目的,必然选择南方。

……

评论层出不穷,全都是在说前两问根本做不出来的,薛瑾安微微皱了皱眉,意念一动发送了一条评论。

题主:第三问怎么作答?

晋阳府谭灵越:此题精妙,三问环环相扣,答不出第一问,第二问必然出错,则也必然得不出第三问的答案。

薛瑾安看到这个回答,二话不说就将前两问的答案放了上去,后面还严谨地附上了涉及的书本名单,以及计算的解题思路。

题主:第三问怎么作答?

众学子:???????

这一天,非京举子的同乡会中,来自各地的诸多举子看着那不知道何时出现在桌上的试题,以及另一份完美的答案,都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中。

他们怀疑自己就是来科举凑数的。

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如此能人必不可能做不出这最简单的策论题,此番行为只怕是为了考验他们,说不准这位其实就是出题人,他们也应当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才学展现给对方看!

于是,只是想要得到破题技巧的薛瑾安收获了满满一后台的策论作业,他拆开名字眼熟的那些人看了看,倒是还真的总结出了一套破题技巧。

得到了想要的的薛瑾安直接下线,飞快生成了答案让崔醉带了回去。

当晚,崔鹏飞点灯到天明。

看前两问时满面笑容,看第三问时他先是眉头紧锁,之后又拍案叫绝,再然后露出不忍直视的表情,最后差点没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

好消息:策论给出的论点都是对的,并不悬浮,结合了地方实际的情况,有些观点甚至非常亮眼,是能直接当做政策试行下去的。

坏消息:除阐述论点之外的其他文字,尤其是劝百姓农桑的话术,那不能说惨不忍睹,那只能说是狗屁不通!

多么漂亮的论点,多么丑陋的文字。

原来七皇子不是没有短板,而是短板短得太歇斯底里,之前没看见。

现在看见的崔鹏飞觉得自己的夫子生涯遇到了最棘手的挑战。

第59章

崔鹏飞对文章和字体的要求, 其实并没有其他老学究们那么高,当然,这也跟他的为人准则有关系。

若是单论文学水平的话, 崔鹏飞其实是没有岑夫子高的, 甚至崔鹏飞对儒学的很多思想观点都是持批判反对态度的。

他为官之初曾写过一篇名为《科举论》的文章, 其内容点名科举取仕不该以儒学经义作为唯一标准, 应当适当削减四书五经占比,加入且加重其他诸如兵法、律法、建造冶铁等等更为经世致用的科目,同时也对科举文章将来可能会形成固定结构体系表示了担忧。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崔鹏飞文章的前瞻性,然而于当时乃至如今,他这篇文章得到的只会是攻讦批评和所有读书人的敌视。

也好在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暂且只打下了南方正在向北推进的启元帝又是草根出身, 读书认字都是从造反开始的,他对孔孟儒学没有什么崇拜,只是拿来当稳定统治的工具,这篇文章他甚至是在妻子, 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房里看到的。

启元帝觉得崔鹏飞是个人才, 帮忙压下这篇文章没有让舆论发酵, 还重用了崔鹏飞,带着他一起打天下,登基为帝后更是越过一众老臣,让年纪轻轻的他当了文官之首, 撒手人寰之际还封他为三大辅政大臣,足以可见启元帝对崔鹏飞的信任爱重。

不过即便在启元帝的插手之下,《科举论》没有流传出去,但当时朝堂中该知道的都知道,崔鹏飞早已经被儒生除名了, 当年他能那么顺利地被赶下相位,何尝没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呢。

正因如此,桃李满天下的岑夫子被视作当代大儒,同样也算是教导过不少人年龄还比岑夫子大不少的崔鹏飞却没有这个名头。

只是那些人大抵死也没想到,当权者想要的不是废了他,而是借废他之名直接废除相位。时至今日那些家伙已经被崔鹏飞差不多都熬死了,而他也对虚名早已没有了留恋,没有要为自己正名的意思。

总而言之,崔鹏飞是真的不要求文章要辞藻华丽展现文字优美,但要求低不代表没要求。薛瑾安文章的惨不忍睹甚至让崔鹏飞都忽略了他字体本身的缺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