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56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刘彻在旁边越看越觉得有趣,憋着笑过去哄鹰,哄了一刻钟,大金雕才伸出大翅膀碰碰他的肩膀:算啦,小爷我大鹰有大量,原谅你了!

刘彻当着阿曜的面没笑,第二天金雕出去玩了,他当着韩嫣的面,笑得喘不上来气。

“阿嫣你不知道,阿曜昨日那个冷着脸瞪我的小样子,我摸摸羽毛都不肯,还伸爪子推开我,但是那爪勾都乖乖收着呢,推的时候都舍不得用劲儿,平日能一爪子挠破野兔的毛皮,那会儿推我的时候力气还不如珺儿,真是太有趣了!还偷偷瞥我一眼,就假装不在意地转过头去,哎呀太好玩儿了!”

韩嫣赔笑,心说阿曜那是在外边撒完气了才回去找你的,那天下午大金雕给我叼回来两只野鸡四只野兔啊,去找我的时候鸟喙上还沾着血迹呢。

不过李盛自己也琢磨了一下,直接去林子里冲,确实有点莽撞了,于是他开始在宫里练飞,下坠、猛冲、侧翼、低飞,宫里也有不少树木的。

刘彻都感觉自家鹰这饭量真是与日俱增啊,这腿脚也是越来越粗了。

建元六年五月,窦太皇太后去世。

窦太后去世后的一个月,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就被刘彻随便找了个罪名问责免官。

这两个人,是刘彻第一次尊儒行动失败后,窦太后任命的,如今人亡政消,窦太后没了,这两人也被免职。

那之前的窦婴和田蚡呢?

窦婴没能官复原职,毕竟没了窦太后这座大靠山。

但王太后还在啊,于是田蚡很快就登上了丞相之位。

如今王太后是天子唯一的长辈,又是生母,大汉以仁孝治国,天子又尊重太后,田蚡被身边人吹捧着,就有点飘了。

飘到什么程度呢?田蚡想拿考工的一部分土地,用来给自己建造宅院。

“考工”是少府管辖之下的一个机构,少府是专门奉养和服务皇室的,也就是说,是皇室专属。

田蚡性喜豪奢,如今又广收贿赂,家中金玉美人无数,豪宅天地遍布长安,这还不满足,居然胆大包天,想往皇帝的腰包里伸手了。

刘彻终于忍不了了:“不如舅舅把武库拿去用如何?!”

武库禁兵,岂是人臣能沾染的?!动了武库,与造反无异。

田蚡被外甥当头棒喝,这才收敛了些。

李盛冷眼看着,觉得田蚡这阵子确实是太过嚣张,他们家的管家已经开始计划着要强买旁人家的田,田蚡也不当回事,还收了贿赂试图举荐官员,左右朝廷用人,再放任下去,说不得就要卖官鬻爵,为祸长安,欺压百姓了。

于是李盛当晚就跑去田蚡的宅院,逮了两只乌鸦放在田蚡院子里叫,等乌鸦的叫声把人生生吓醒了,田蚡叫人出来查看,李盛又把两只乌鸦抓走,等田蚡回去躺下了,他又把乌鸦带过去叫。

这么折腾了四五回,一晚上疑神疑鬼,田蚡第二天就病了。

人干了坏事就会心虚,他把前阵子占的人家的一个花园都送回去了,还上书言辞恳切地给刘彻请罪。

刘彻看着他青黑的眼下,还挺纳闷,他记得昨日见田蚡的时候,这人还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呢,怎么就被他骂了一回,反省了一晚上就成这样了?他骂得应该也没有很凶吧?

第227章

建元六年七月,闽越国发兵进攻南越国。

闽越过起源于战国时期勾践所建立的越国,岁月更迭天地变化,在与楚国的大战后,失去家园的越人在如今的福建北部定居下来,与当地原住民逐渐融合成闽越人。

在秦朝末年,闽越王顺应民心起兵北上,响应中原起义,在楚汉之争中,闽越王无诸帮助刘邦战胜了项羽,因有此功劳,在汉朝建立后,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

在数十年中,闽越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不安分,四处征战扩土敛财,他们这次的目标,是南越。

南越国是汉朝的藩属国,位置在后世的广东广西一带,相比闽越,南越就弱势许多。

但是南越跟汉朝老大关系好,因此,在受到闽越侵袭的时候,南越迅速上书请求大汉发兵来救援。

刘彻果断决定发兵前往南越,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大行令王恢带领,自豫章郡出发;另一路大军由大农令韩安国率领从会稽郡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威势逼人。

李盛跟跟着出城玩了一趟,看着旌旗烈烈威风赫赫,再花积分从系统那里看了看闽越和南越的地盘,觉得刘彻是有点太兴奋了——他觉得闽越那些兵力配不上这么大的阵势。

不过李盛也理解刘彻的心情,压在头上的窦太皇太后没了,大权在握,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时候,这会儿闽越自己找死怼上来,那可不正好撞在刘彻的枪口上嘛。

三年前闽越围攻东瓯,刘彻只能持天子使节,令郡县兵力前往援救,顾忌太多,他连虎符都不肯轻易动用,如今既然已经无所顾忌,刘彻自然是要大发兵力,摧城压阵,打定了主意要好好打一场,拿闽越来立立威风,震慑一下周边的小国。

可惜,闽越没给刘彻这个机会——大汉一出兵,他们火速滑跪了。

闽越王的弟弟发动政变,把闽越王的人头送到了汉军大帐王恢处。

王恢见此局面,暂且按兵不动,迅速遣使把闽越王的首级送往长安,请求天子的下一步命令。

而就在此时,远在长安的刘彻正黑着脸看淮南王刘安送来的书信。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算起来,是刘彻的叔父。

刘彻并不喜欢这位叔父,一来,政治立场不一致——刘安与窦太后一样,是黄老之学的支持者,刘彻刚即位的时候,刘安还曾多次与窦太后谈论黄老之学。

二来,这位皇叔雅好读书,善为文辞,流誉天下,颇有民心,还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在王府。

哪个皇帝会喜欢一个名声好才华高,还爱招揽人才的实权藩王呢?

何况,刘安这一封书信也让刘彻很不开心——刘安在信中上言,道闽越、南越这些小国有纠纷,只需要天子派遣使者去居中调停就够了,他们必然羞愧停战,何必兴兵作战,劳民伤财呢?且一旦交兵的先例,只恐将来战乱又起,百姓不得安宁啊。

李盛蹲在旁边的架子上,就看着刘彻的脸色立马沉了下去,于是他也飞过去一起看。

“你看得懂啊?真是跟小孩儿一样,看见什么都要凑热闹。”虽然这样说,但刘彻还是哄孩子似的,把帛书往旁边放了放。

李盛扭头啾啾叫了两声,伸出翅膀捂住刘彻的嘴,认真看起来。

这一看,李盛跟刘彻一样,对淮南王的观点嗤之以鼻。

见着大金雕无趣地拍拍翅膀飞走了,刘彻也哼笑一声,把帛书往旁边一扔,对旁边的近臣道:“淮南王真是老糊涂了。”

李盛在旁边赞同地点点头,可不是糊涂吗?

眼见着闽越狼子野心,打了这个打那个,岂是“喻以大义”就能教化劝诫的?人家憋着劲儿要称王称霸呢!

还说什么“恐天下兵乱再起”,这就是远离中央,不能及时领会领导精神的弊端了。

刘彻沉寂了这好几年,在上林苑训练兵士排演阵法选拔年轻将官,就是为了征伐匈奴平定国境,为人君者,岂有为避战乱而退却,苟求一时和平之理?

这会儿大军早就发出去了,淮南王再说也无用,何况,刘彻根本不理会。

很快,闽越王的首级送来了长安。

得知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压服闽越,刘彻当即下令罢兵,对于王恢请示如何处置闽越国,刘彻亲自写了诏书。

李盛蹲在桌边看着刘彻写,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感叹,怪不得后世都说,你老刘家世代皇帝都是天选政治家,你小子是真损啊!

讲道理,既然闽越王的弟弟杀了王兄投诚大汉,那这王位就该轮着他了。

可惜,刘彻他不讲理啊!

除了下令以闽越王的弟弟馀善为东越王,刘彻又另外立了一个王室——越繇王。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岂有二王并立之理?

这是无解的阳谋,两王必然要争夺,闽越国注定会因为内斗而消耗实力,至于这两人会不会以国为重各自退让,呵呵,要是真大公无私,那馀善应该苦劝死谏,实在不行把人囚禁起来,而不是一言不合就给老哥把脑袋削了。

站在汉朝的角度,他们皇帝陛下做得没毛病,就是这招数有点流氓,苦主馀善可能有点憋屈,不过满朝上下都表示:哎呀,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你就说有没有给你封王吧!封了不就行了?

后世打工人讲究做事留痕,就是要表功。

刘彻派了自己的亲信庄助前往南越,告以大汉天子护助之德。

南越王自然是感恩戴德,发誓一辈子都是大汉最忠诚的小弟,绝无二心云云。

除了去南越,庄助还受命前往淮南国见淮南王刘安,告知汉军大胜,实乃天子深谋远虑,德被天下。

——淮南王你就别操那没用的心了!

对此,李盛表示,刘彻你还真是小气又幼稚啊,这不就是去炫耀顺便打脸嘛。还专门让人家庄助走远路拐弯过去一趟,就为了去嘚瑟一下。

不过刘彻开心就够了,庄助回来后,刘彻还专门召见他,详细询问了一回。

李盛蹲在架子上看,刘彻的手指在桌子上以一种轻快的节奏敲击着,嗯,估计心里正在暗爽吧。

庄助汇报完走了,刘彻自己站起来去后面的暗室,让人点亮灯烛,墙上挂着一张地图,刘彻站在地图前面,盯着匈奴的位置看。

见金雕也探头探脑地进来了,刘彻把它抱起来在怀里,伸手摸摸阿曜的翅膀,因为地方小飞不起来,阿曜只能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显得有点憨憨的。

“阿曜,我一定会征服匈奴的!我会把他们赶跑,赶得远远的,让他们再也不能威胁汉国边境,再也不能肆意掠夺边地百姓,无论多么艰难,朕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大汉除了这个心腹之患!”

李盛扭头蹭蹭他: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但是实际上,刘彻根本不需要别人来认可他相信他,他自己就极度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他的雄心和能力足够让天下人崇拜和敬畏。

刘彻确实很自信,他的这种自信,已经超越了古人对天象的敬畏。

刘彻尊儒,也尊重儒学学者,他与董仲舒曾有“天人三策”之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认为若有灾异,则是上天的寓意,君主应该仔细思考并为此做出行动。

但刘彻从未因任何天象而怀疑怪罪过自己。

后世曾经有人统计过,西汉一朝,有三十六次日食、五次大地震、两次山陵崩塌、三次彗星、一次流星雨、十四次火灾......可以说天地异象常有。

文帝、宣帝、元帝、成帝等都曾下罪己诏,西汉一朝,共有二十一次罪己诏。

但是,西汉二百一十年中,刘彻一人就在位五十四年,从未因为灾异而下过一次罪己诏。

刘彻表示:朕就是最棒的!就算天有异象,那也是别人的错,朕不可能有错!

第228章

闽越臣服后,王恢和韩安国带兵回到了长安,在这一次行动中韩安国运气更好,首先由他传达消息传递首级,因此,因军功成功升任御史大夫,而王恢暂且却没能升职。

事实上,韩安国升官也不仅仅是只靠他自己的功劳——韩安国是田蚡派系中的官员。

刘彻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建元元年,田蚡当太尉的时候,韩安国曾私下送了五百金给田蚡请求他美言提携。

按说,田蚡的太尉是刘彻亲自下令封的,当舅舅的去找皇帝外甥求个情说个话,这事儿就办了,可田蚡不,他去找了王太后,王太后再授意给刘彻,韩安国这才被起用为北地都尉,借着田蚡的光,他很快又升为九卿中的大农令。

那会儿刘彻就有点不大高兴,难道田蚡来找自己,当外甥的还会不给他这个面子吗?非得去找太后。

从那时候起,在刘彻心里,韩安国就是田蚡一派的了,如今虽说他大权在握,可顶上还有王太后,虽说韩安国这军功虚了点,但看在田蚡的面子上,刘彻还是把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之位给了韩安国。

这些都是小事儿,刘彻正面对的,是另一个让他憋屈得难受的大难题——匈奴再次请求和亲。

数十年来几代帝王,都是对匈奴一再忍让,每次和亲,都陪嫁大量金银财物,但匈奴却毫无契约精神,每次和亲后不过数年就翻脸不认,侵扰边境掠夺财物人口,刘彻已经忍够了。

但现在是出兵攻打匈奴的好时机吗?

其中,田蚡、韩安国一派认为,应当维持原有的政策继续和亲,匈奴如今兵强马壮,如若贸然开战,只怕胜算不大。

但王恢等人则认为,匈奴贪婪无耻,只有战争才能打服他们。

大臣们在未央宫正殿吵成一团,吵得正在屋里架子上梳理羽毛的大金雕都听烦了,拍拍翅膀飞出去了。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