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2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李盛有一点担心,在历史记载中,李世民在去探测地形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次,都不巧地遭遇了王世充的主力部队,虽然最后都是转危为安,但是,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啊。

他试图确定是哪一次外出发生的事情,但没能成功,因为最近二凤经常带着骑兵部队出去,他也不能一直拦着啊。

这一次,李世民跟之前一样,就带了千余人,李盛跟着出去了好几次都没事儿,那种警戒感也消散了很多。

今天像往常一样,李世民带军往远处去勘测地形,但是今天的二凤运气就不太好,遇到了地方主力军。

为什么系统不播报呢?

对此,李盛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的主系统给他们开了大会,强调它是资料收集系统,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他会在必要的时候提醒并且采取措施保住宿主的命;但它不是战场辅助系统,不能一直帮助宿主躲避敌人,这样不利于战争场面多样化。

于是,李世民就猝不及防地跟对面的单雄信对上了。

看着对面那黑压压的一大片,李盛头皮都有点发麻,怎么倒霉到这种地步啊?

两边一打照面,那边单雄信就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围了上来,打算把这支唐军吃掉。

真是狂妄,带这么点人居然就敢出来乱跑,还跑这么远,真是天将功劳啊!

单雄信对比了一下两方兵力,自觉优势在我,于是信心满满地冲了。

李世民也惊了一下,但是他毕竟身经百战,见多识广,于是迅速稳下来,组织己方军队迎战。

此时,两方兵员的战斗力差值就显示出来了,李世民这边虽然人少,但能留名后世的天花板级别的骑兵队,那战斗力绝对强悍,虽然被单雄信的军队围住了,但是这支骑兵队硬是冲出去了。

李世民还让大军先撤,他亲自殿后,手持一把大弓,连射连中,敌军不得近身。

这弓有多大呢?

唐代骑兵用的是角弓,使用木材、牛角、动物筋腱胶合而成,形制结构更紧凑,能量效率高,适合在马背上使用。

后世没有关于太宗执弓的图画传下来,但唐朝梁令瓒曾有一副《五星二十八星宿神形图》,上面画了很多唐朝时代的弓箭样式。

从图上可以看出,骑着马的人手里拿着的角弓,有半人高,而李世民的弓,与常人又有所不同。

“弧矢制倍于常”,二凤的弓比正常角弓还要大很多,起码在马上的时候,这张弓竖着的时候跟人都差不多高了。

而能用得上这样的弓,李世民臂力也相当强,李盛看着那支箭射出去,挟着劲风,洞穿一人后直接把人带下了马,这穿透力!

要不是这会儿情况紧急,李盛高低得嚎一声捧捧场。

在李世民连续射了几箭后,周围的兵士都心生怯意,这上去就是个死啊,谁的命也只有一条,虽然在战场上都是提着脑袋干活,但是正常人还是想继续提着而不是扔了的。

见此情景,李世民收了大弓,拉紧了缰绳,李盛以为他要走了,但不是,二凤听到身后传来的马蹄声,知道援军已至,于是手持长槊,猛地冲向了敌方阵营!

虽然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李盛经常自作主张跑来跑去,但是在战场上他可听话的很,二凤指哪打哪儿,这会儿他立马就知道,二凤这是打上头了,行行行,好好好,不就是浪吗?你要炫,那我就陪你炫!

于是李盛猛然提速,单雄信这边还在为对面射手的强大而惊讶,还没缓过神来,就感觉一阵风卷过来,眼前刮过一个紫色的影子,再一看,老子的人怎么少了一个!

李世民靠近敌方阵队,把对面离得最近的一名将领生生从马上拽下来掳走了!

李盛一看李世民得手,立马后撤,眨眼间就跑了。

单雄信想继续追,但这时,罗士信也带着援军赶到,他斟酌片刻,还是只能带兵回去了。

秦王一路风驰电掣地回了大营,下马把人扔下就进了中军大帐让人传各路行军总管和将领们来商议战事。

这一番,李世民也算大致了解了王世充军队的战斗力,他对自己的战术更加肯定,和诸位将军谋士商议过后,唐军定下大方向的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分兵几路,去各个关口逐个击破,进而使洛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成为一座孤城,到那时,洛阳城断绝于外,围都能围死王世充,城池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有了基本方略,李世民的军令一条条安排下去。

洛阳城内只有三万大军,而王世充又分兵据守各个关口,这一分,力量就更加削薄了;而与此相对应的,李世民可是带了十万大军来的!

他比王世充更分得起兵!

行军总管史万宝从东南方向,由宜阳攻打伊阙、龙门;

将军刘德威从东北方向,自太行山包围河内一带,断绝南北交通;

右武卫将军王军阔攻打洛口,黄君汉攻打回洛城,这一举措意在斩断洛阳与两大粮仓之间的联系;

最后,李世民亲自率领唐军主力在北邙山扎营,这里地势高,可以随时监视王世充在洛阳的动向,他只要敢从洛阳城出来,李世民就会率领大军出击。

至此,唐军完成了对王世充的战略包围,王世充治下军民无不惶恐,很快,就有不少郡县望风而降。

随后,黄君汉拿下了回洛城,并且干脆利索地斩断了河阳大桥,斩断了洛阳与河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带兵前往,试图夺回来,被击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陈兵青城宫(东都洛阳行宫之一,在后世的洛阳市西北方向),李世民也摆阵相抗,两方隔涧水对峙。

要么说大家都纷纷叛逃,觉得王世充没前途呢,李盛也觉得这人脑子不清楚。

王世充朝着这边喊话,喊得很有气势,不过李盛觉得他就是在丢人现眼。

“隋末丧乱,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计,熊、谷二州,相去非远,若欲取之,岂非度内?”(1)

王世充说,唐朝境内的熊州、谷州二地,离得他很近,他要是想要,早就去打下来了,他没出手,就是希望李唐和他的郑朝,两边可以友好亲善,做一对彼此不打架不闹事的好邻居。

随后王世充又说,李世民你远道而来攻打我,运粮食也不方便,军士们也这么辛苦,何苦来?我觉得你这肯定不行——“以此出师,未见其可。”

这话别说李世民了,就连李盛听了都想笑,不等李世民发言怼人,他就先笑了。

于是,两军阵前,大家就看到秦王的那匹紫色大马长嘶一声,然后眼神不屑地甩过头去,声音很大地喷了个响鼻。

第30章

大白天的,两军阵前,因为一边的老大在讲话,两边的军士们也不想惹事,都安安静静听着,大佬讲数,小弟们哪有说话的份。

但是王世充刚说完,大家就听见了一声嘶鸣,朝着声音的来源望过去,哦,是秦王的马,这马居然朝着这边喷响鼻,还会翻白眼!

这年代没什么电子产品,当兵的吃得饱身体壮,又整天操练,还会练习骑射,因此眼神都不错,差不多的,前几排都看见了这个场景。

一时之间,郑军这边就有点尴尬,嗯,自己家老大刚发言完毕,按照规矩,对面应该是同级别的老大接话,但是一匹马先翻了个白眼,不管那马是不是故意的吧,反正让人觉得没啥面子。

郑军那边不知道是不是凑巧的,但是秦王身边的亲兵将领都知道飒露紫,他连少吃一块点心都要记仇,嫌弃草料不好吃还会很不高兴地用大眼睛盯着人看,这次肯定就是故意的!

尽管是在两军对垒,这边前排的几个人还是不自觉弯了弯嘴角,生怕气势不够又赶紧压住。

李世民坐在马上,不自觉微微笑了一下,手指动了动,捏了捏马耳朵,飒露紫真是,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会搞事了。

但是,这种场合,官方的外交辞令还是要讲一讲的。

于是他严肃了脸色,催马上前对王世充道:“四海之内,皆承正朔;唯公执迷,独阻声教。东都庶士,亟待王军,关中义勇士,感恩致力。至尊重违众愿,有斯吊伐。”【1】

中原海内都认我们李唐才是天下之主,你们东都洛阳内的百姓官员,都急着等我们进城;我关中的勇士健儿,都为此竭尽心力。

我们愿意去收复洛阳,洛阳城内的百姓也伸长了脖子盼着我们去,就你自己认不清形势,还在这违背人心,干这种小丑的事儿,你可清醒点吧。

最后,李世民用简短有力的陈述为自己的发言做了结尾。

“若转祸来降,则富贵可保;如欲相抗,无假多言。”——你要是识时务一点呢,来投降我大唐,那就是转凶为吉,照样是王侯富贵一生;但是你要是不投降还想抵抗,就少TM废话!

“世充无以报。”——王世充这个史书中记载能言善辩的人都没话可说了。

李盛听了二凤这一通话,那是心情舒畅看天都蓝了,真是的,谁不会吹啊,谁不会讲啊,我们二凤,不但上马征战,下马理政,那嘴炮能力也是杠杠的。

这番话也确实戳到了王世充的痛点,从当年年初,就不断有人逃出河南去投奔唐朝,甚至高官名士也不乏其属。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世民说的话也不是没道理。

唐郑两军在洛水两边僵持许久,都找不到对方的破绽,也不肯先渡河让对方有机可乘,于是,双方对峙良久,还是各自引兵离开了。

李世民在这边打洛阳,李渊在长安也没闲着,他派使者去见窦建德讲和,以示交好之意。

在此之前,619年十月间,也就是刘武周还在河东横扫的时候,窦建德曾经趁机攻克黎阳,俘虏了李唐宗室李神通和李渊的同母亲妹妹——同安长公主。

但是窦建德为人还是不错的,他对李神通和长公主都是以客礼相待,到了这次李渊派人来讲和,窦建德“即遣公主与使俱归”,做出了交好的姿态。

与此同时,李渊也做出了回应,他默许了窦建德向难面进攻罗艺的幽州,以此来牵制住他的兵力,换取他无暇难顾,不会去援助王世充或者给李世民捣乱。

其实,在七月份的时候,李世民的军队刚刚抵达洛阳,王世充就给窦建德去信求援,还给他画饼,说两人联手灭掉李唐,两分天下岂不美哉?

但是李世民是那么好打的啊?这个饼也太空了,于是,在看到幽州这个就在眼跟前的大鸡腿时,窦建德果断忘掉了王世充,选择了更实在的好处。

李盛得知此事的时候,只想说一句话:你们玩政治的,心都脏!

之前罗艺降唐,李渊对他大加封赏,就连他的战将薛万均、薛万彻都被封为上柱国、车骑将军,希望能拉拢这个割据一方的枭雄,在必要的时候为李唐王朝牵制窦建德。

现在可好,李唐谋求和窦建德一方的和平局面,就把人家罗艺祭天了,真是翻脸无情啊!

但是,李唐也并没有在明面上做得多么显眼,又或许罗艺就算知道也没办法,乱世之中,谁都无法预料明天的局势如何,总之,最后,他还是投了李唐王朝,并且在后面的战役中立下大功。

再说回李世民在洛阳的战场,之前他定下的“多方围堵使洛阳孤立无援”的战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到了九月中旬,王军廓攻下了洛阳东南方向的重镇镮辕,王世充派将领去夺回,未果。

至此,洛阳周边的重要关口,要么被围困,要么被击破,郑军内部人心溃乱,每天都有人来投降,显州总管田瓒甚至率麾下二十五州之地降唐,洛阳朝廷都为之震动。

但是,就在这个“大家一起去唐朝”的大趋势下,愣是有勇士看跌不看涨,反其道而行之,从李世民帐下跑掉去投奔王世充了,谁呢?曾经在刘武周麾下效力,和搭档尉迟敬德一起投降李世民的刘武周旧部——寻相。

李盛是真的想不明白啊!

论前途,他王世充都快把自己玩成光杆了,周边的领地一块接一块投降;

论领导的人格魅力,二凤怎么不甩他十二条街?王世充为人善猜忌好专权,不肯轻信于人,李世民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为人阔朗;

论根基传承,李渊和杨坚杨广都是亲戚,无论是旧隋官员还是天下民心都更愿意承认李唐王朝,而不是公然毒杀杨侗的王世充;

论前途发展,这次攻打洛阳,这一战,可以说是李唐问鼎中原的国运之战,这么重要的项目,老板都带你来了,你还想咋地?

不止李盛想不通,他的老搭档尉迟敬德也想不通啊!

想不通是一回事,他心里把寻相骂了个臭死,寻相想跑,他可没想跑啊,但是寻相一叛逃,他就被坑死在这了!

寻相叛逃的消息一传来,尉迟敬德就立马被唐军将领绑起来关押了,防止他也跑了,这样的猛将,人形大杀器,战场绞肉机,宁可杀掉,也不能留着资敌啊!

而这时,秦王刚好没在帐中,出去巡营了。

听到系统的播报,李盛懒洋洋地站直身子甩了甩尾巴——该他出场了。

“宿主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寻相叛逃的时候就预警找人来呢?”

李盛神秘兮兮地摇了摇头:“寻相是个小喽啰,他走或者不走,都无关紧要,但是尉迟敬德不一样,只有二凤救他于危难,且对他交付信任,他才会真正地倒向秦王一方,没有寻相这回事,只怕尉迟敬德这样的一代神将,还不会死心塌地呢。”

“在这场戏中,寻相,只会是秦王与尉迟敬德君臣关系的催化剂,工具人罢了。”

“那这时候,如果秦王还没回来,他身边的灵马率先预知,先用自己的方法保护了尉迟敬德,那尉迟会不会觉得自己更特别,从而更忠心呢?”

那当然会啦!他可是秦王爱马,懂不懂“神马”在封建王朝的含金量啊?

于是李盛开始大声嚎叫,摇人嘛,他熟得很。

很快马子就过来了,检查了飒露紫的情况,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于是把方英也摇来了。

方英跟秦王关系更近一些,也知道飒露紫有些灵异之处,秦王也跟他叮嘱过飒露紫若有异动,可以便宜从事。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