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24章

作者:置业 标签: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 P向

也因此,在嬴政推进灭六国的进程中,遭受的抵抗要坚决很多,一统中原后,六国遗民对秦人对嬴政的深切恨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这一世,如果权利顺利交接,应该会有改变吧。

秦庄襄王七年,魏国信陵君因病去世,本就常年带兵在外,回国后又是连续几年的酒色消沉,再加上心情郁郁,还有魏王的防备猜忌,都迅速消耗了他的生气和心志,使他病痛交加。

得到消息后,嬴子楚立刻派出蒙骜继续当年未能完成的事业,分兵两路攻打河内与东郡地区,同时派兵围困大梁和邯郸,又派兵截断楚国援兵路线,这阵势可不小,嬴子楚是一定要拿下两地的!

这一次,没有一个合适的政治势力组织联军活动,本想再加上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兵时间,秦军又来势汹汹,其他诸侯国没能救援,秦军顺利拿下了地盘,在黄河南北都建立起据点,顺利截断了南北诸侯国的交通路线。

消息穿回咸阳,嬴子楚松一口气,他总算是做成了这件事!

秦庄襄王八年春,嬴子楚执意要为刚刚十七周岁的太子嬴政提前举行成年礼,加冠。

自从去年冬天风寒病了一场,他总是感觉身体发虚,本已缓解了两三年的胸痹之症也越发又发作起来,夜里还总是觉得呼吸不畅,胸口如有大石压迫一般沉重,他总觉得心里不安。

周礼以二十岁加冠,但作为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要提前三年给太子加冠,谁也不敢说不行,人家爱重嫡长子看重继承人,谁敢乱说话?

但是嬴子楚的亲近大臣,像是吕不韦和蒙骜,却察觉到了大王隐隐约约要托孤的心思,他们心下黯然,大王只怕是早有预感,生怕自己骤然离去,太子受大臣和太后掣肘不能亲政掌权,怕大秦基业不稳,因此才这样做。

嬴政也知道父亲的心思,夜里还哭了一场,他这几年常在嬴子楚宫里住着,父王手把手地教导他,尤其自从去年冬天父王病了,许多政事都干脆交给自己处理,殷殷教诲处处提点,他与嬴子楚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父王要保重身体啊。”嬴政亲自给父亲喂药,看着父亲眼下青黑一片,心里酸涩难言。

这些日子,父王白日里一整天都带着他熟悉朝中各位边将,下面郡县处各处郡守官员,生怕时间不够一样。

“我儿莫怕。”嬴子楚望着儿子还有些稚嫩的面庞,他心里又何尝不恨呢?大秦已然是盛势难挡,再有十年,说不得便能一统六国,全历代先王之愿,可是天不假年,他看不到了。

还好,政儿聪慧坚韧,他会代替自己,继承秦室宗庙,荡平六国,一统中原,成就霸业王权。

秦庄襄王八年秋,秦王嬴子楚病逝,太子嬴政继位,是为——秦王政。

第338章

为表孝道,在秦庄襄王病逝的这一年,也就是庄襄王八年,嬴政并没有更改年号,只等这一年在十月份结束后,在十一月,也就是下一年的首日,才正式登基,开始了秦王政元年。

登基大典上,嬴政身着黑色滚边金纹的王服,随着鼓乐从轿辇上下来,一步步迈向大殿最上方,就在他站定时,一声虎啸声从下方传来,随着这一声长啸,下方站位好正打算跟着令官行拜礼的大臣们看到了那只巨大的玄虎。

随着玄虎一步步跃上高台,天边聚起阴云,只是云形却不同于平日里常见的一片一朵的形状,反而看起来像是,龙形?!!!

随着风起云聚,宫门前大殿上的众人都看得更清楚了,最东边的龙头上有形如鹿角的墨色积云,又有隐约可见的肢体爪勾,最后边的云雾渐渐浅淡,但还是能判断出那是和鱼一样的脊鳍飘纹。

正当大家都仰头看天上的时候,玄虎已经走到了高台,绕着嬴政转了一圈站定,而后又是一声极为粗犷响亮的虎啸声,随着这一声长啸,原本被黑云盖住的太阳骤然发亮,从龙身黑云上,竟然看到金光从龙鳞一样的斑纹云片中射出来,龙形黑云更明显了!

片刻后,风声大起,风云变幻间云形散去,金阳重新照射大地,若不是亲眼所见,只怕大家都会以为刚才见过的景象是自己的幻觉。

刚才也看呆了的礼官惊醒过来,背上已经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好在眼下大家都惊诧难言如在梦中,倒也没人注意到他。

他赶紧肃容正身,轻轻试了试嗓子,而后朗声宣告:“新王登基!众臣叩拜,一礼!”

李盛陪在嬴政身边,看着下方躬身拜礼的群臣,新王锐气风发野心勃勃,已经丧乱流离了数百年的中原大地,即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时代。

登基仪式过后,朝中大臣们都觉得非常有信心,未来一片光明,秦国这个公司前途大大滴有!没见他们大王登基的时候都有天象嘛!其他哪个国家的国君有此殊荣?中原必将一统,秦国必然光大!

但就算再激动,也是要照常上班,该练兵练兵,该奏事奏事,嬴政在庄襄王后面几年几乎是全盘接手了朝政,因此处理起国事来倒是驾轻就熟,还有精力看书,他最近比较沉迷的就是韩非写的书。

前面说过,韩非与李斯一起师从荀子,作为韩国公子,韩非有强国变法之志,但是韩王安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他满腹才学无法施展,悲愤之下也只能埋头著书,先后写了许多名篇,如《孤愤》、《五蠹》等,韩王不放在心上,但是嬴政却颇为推崇。

李盛不知道后世会如何评价嬴政的性格,但是在李盛自己看来,嬴政是一个情绪比较外放的人,比如,在读到韩非的书时,他觉得自己与作者的见解达到了共鸣,并且这位作者的论点更为高远灼见,于是,激动的嬴政发出了书粉对偶像作者大大的感慨:“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如果能让我和这位贤才见面交游谈论,就算是现在死了我也不可惜啊!

然后就被塞了一嘴巴虎毛,后背上还被大爪爪呼了一下子,虽然肉墩墩地没啥痛感,但是他转过头就看到了大老虎在盯着他。

李盛把塞到嬴政嘴巴旁边的尾巴拿下来晃了晃,他看着嬴政从小娃娃长到这么大,有种家长的心态,听到自家孩子说什么死呀活的就不乐意听。

大老虎伸出爪爪轻轻拍拍嬴政:赶紧呸呸两下!

你年纪还小,统一也还早,就算是随便说也不行!不吉利!

嬴政觉得虎虎这个目光就很熟悉,小时候他要从树上跳下来,虎虎就这样威胁地看着他。

于是他有点怂怂地伸出一只手摸摸虎耳朵:“我只是随口一言罢了。”

又被大爪子呼了一把。

这天,李盛陪着嬴政在明光殿接见了韩国来的一位水利专家——郑国。

他在战国后期久负盛名,是中原闻名极为高明的水利匠人,设计兴修督建过许多水利工程,而他来到秦国,是想向秦王谏言,在关中修建一条自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的水渠,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郑国渠”。

嬴政动心了,关中有许多盐碱地,种植粮食事倍功半,很是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关中开垦出来的土地又很有限,肥沃的良田是很少的。

农为国家之本,按照郑国的说法,这条水渠自西边来,水流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带着泥沙的水淤灌盐碱地,只消一两年的时间,便可将关中的大片盐碱地改造为土质厚重适合种植的良田。

沃野千里会使关中迅速富庶起来,为秦国的扩张计划助力大功。

嬴政深思一夜,同意了郑国的建议,并命他为监工,设计并主持修建这条工程量巨大的水渠。

但李盛知道,郑国渠,是韩国为了消耗秦国国力延缓战争的一个明谋,韩国与秦国相邻,就在后世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是秦昭襄王时代“远交近攻”的战争总方略的第一受害者——韩国就是阻挡秦国东扩的第一个阻碍,不打你打谁啊?

因此,从秦昭襄王时代,韩国就多次受到秦国的攻击,国土面积不断缩小,而韩国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在外面也没有足够的筹码和价值拉拢盟友抵抗强秦,只能这样如砧上之鱼一般,任由宰割。

韩王安非常惶恐,正当这时,有人对他建议,派出郑国,让他对秦王说修建水渠,要知道,在全靠人力的先秦时代,修建水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家级大事,如果这条水渠开始修建,至少会牵制秦国两三年,只要秦国腾不出手来攻打,韩国便可暂得喘息之机。

但尽管知道,李盛却并没有阻止,按照郑国被揭穿后为自己辩白的说法,郑国渠“延韩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条水渠,也确实如他所言,做到了“灌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而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眼看着六国诸侯也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了,这条水渠修好了也是富国利民的大好事,何必阻拦呢?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大战之前为了保证后方物资充足进行的一种战略储备。

虽然暂时没有发兵,但是秦国的一统六国大战略是绝对不会变的,嬴政依然经常与大臣们商议起灭六国的具体操作,比如,到底先攻打哪个国家?

最近被嬴政看重的李斯就立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先打韩国!

六国彼此见其实都有探子,韩国这种危急存亡在乎秦王一念之间的小国,就更会多加探听消息,听闻此事,韩王安惊恐不安,简直是夜不安枕食不下咽。

宗室内只有韩非还算得上有才,于是他和韩非商量如何才能免此灭顶之灾,送去一个郑国都没能挡住秦国要打韩国的心思,还是得劝说秦王先攻其他国家啊!

韩王决定派出韩非出使秦国,目的只有一个:劝说秦王先攻赵,而不是先攻韩。

李盛得知此事的时候,正陪着嬴政晒太阳,嬴政手里拿着的,还是韩非的书,尽管已经看过一次了,再看第二遍嬴政依然看得很认真很推崇的样子。

大老虎伸出一只爪勾戳了戳铲屎官正在翻看帛书的手指:呐,你即将和喜欢的作者大大面基啦!

第339章

得知韩国要送来一位使者,还是自己喜欢的作品的作者,嬴政自然是很高兴了,这样的贤良大才,能来到秦国与他交谈共游,两人一起谈论天下大势,是多么酣畅的一件快事啊!

而韩非子果然不负盛名,与嬴政相谈甚欢,李盛白天趴在旁边陪着,就见这俩人坐在那里说了一下午,太阳的光影从他的耳朵挪到他的尾巴尖,从正午时分的亮色到黄昏时候的暖黄。

他抬起眼睛看看又来换茶水的小宦官,这一下午俩人说得口干舌燥,可喝了不少水。

“先生大才,寡人欲赐先生一处府邸,就离着秦宫不远,也可方便行走,今日也颇多劳累,先生暂且回去馆所歇息。”

韩非恭敬退下,站在台阶下回望这座巍峨秦宫,心下涩然,尽管他奉国君之命前来劝说秦王舍韩而攻赵,但就今日之见,就算他说动了秦王,韩国又能苟延残喘多久呢?

秦王精明睿智而心存大志,虚心待士招揽各国人才,他今日一见,便知其人必是成就大业之雄主。

罢了,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韩国王孙罢了,能为母国做的,他自当竭力,可秦兵席卷天下之势已成,韩国民少国弱,如同江中浮木,又能如何呢?

韩非虽然在秦王嬴政面前谈论起天下大势,侃侃能言。情至理明,可出了秦宫,回到馆所见了母国随着他来的随从,他的情绪便骤然低落下去。

“过几日秦王会赏赐一座宅院,到时候便过去安置吧,我累了,先休息一会儿。”把人都挥退出去,韩非自己独坐桌前,只觉得前路茫茫,他真的能说动秦王吗?

李盛看着韩非走了,从旁边爬起来,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前爪勾到了嬴政身下的坐垫,他伸出爪勾挠了挠,见嬴政还沉浸在刚才的谈说中蹙眉思考,便也不打扰他,自己跑去外面挠树皮磨爪子。

最近天暖了,他也该回去山林里看看了,系统说今天晚上有雨,那明天早上应该有蘑菇冒出来,春天的野蘑菇很美味的啊!

翻过两座山还有一片竹林,那边的很多村民都会用竹子劈成竹篾编席子箩筐,他有一次没有带箩筐包袱出来,还专门带了野兔去“换”过一个竹篮。

说是换,其实当时李盛一冒头,村头正在坐着田埂聊天的村民们就吓跑了,李盛把嘴里叼着的两只野兔扔下,从旁边挑了一个比较结实还带着把手的竹编篮子带回来的。

那两只野兔都肥肥的,拿去集市上换钱绝对比一只竹篮价贵多了。

既然有竹林,那应该也有竹笋吧,李盛想着上一世吃过的腊肉炒春笋,咽了咽口水,虽然这个时代还不流行炒菜,但是春天里鲜嫩嫩的竹笋怎么做都好吃,炖到鸡汤里也很鲜美吧!

夜里天色刚黑下来,嬴政正在看奏疏,李盛跑过去伸出一只爪爪拍在矮桌上,等嬴政看过来,他扭过头冲着山林的方向嗷呜呜叫了两声,还把找出来的一只厚厚的麻布包袱皮扔到嬴政的桌子上:虎虎回老家一趟!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嬴政放下手里的奏疏,站起来绕过桌子走到大老虎面前,亲自把包袱皮整理好,给虎虎系在脖子里松松地挂着。

他从小就经常看见李盛脖子里挂着,或者嘴里叼着,一个大包袱或者一个箩筐,慢悠悠从山里回来,给他带回来各种好吃的野物野果。

只要这样松松地系好,虎虎自己一低头再用爪子一扒拉就掉下来了。

不过,嬴政仔细想了想,他还从来没见过虎虎给包袱皮结扣,也从来没见过任何动物做这种灵巧的动作,虎虎到底是怎么给包袱捆起来的?

李盛表示,哼,愚蠢的两脚兽根本想不到本虎的智慧!他根本就不会把包袱的结打开!

包袱皮很大,所以结扣和边沿之间的空隙也很大,他会先把所有的东西都硬塞进去,然后再一边用牙齿叼住,一边用爪子按住,把因为塞东西而变得松垮的结扣扯紧,叼起来,完成!

至于为什么不用箩筐,李盛中午吃肉的时候有点困,不够专心,不小心被骨头划了一下,上牙膛有点疼,系统说明天早上就能好起来,那今晚上过去的时候还是用包袱吧,箩筐要一直张嘴叼着,跑起来就会有灰尘进去,不利于伤口愈合。

威武霸气的大老虎,脖子里挂着一个灰色麻布包袱,从窗户里跃出去,从秦宫后面打算直接爬墙头出去。

他提前踩好点了,这边因为是比较荒凉的旧宫城边缘,墙头比较矮,而且外面是一个小土坡可以缓冲,简直完美!

到了地方刚打算远距离冲一下跃上去,旁边的两个侍卫就非常殷勤地一边叫着“虎君”一边跑过来,给他搬了一个大概一米高的木箱子,看起来是仓库里用来存放箭矢的那种。

你俩很有眼力见儿!等本虎回来给你报酬!

李盛看了他们两眼,就着木箱子一借力,跳上了宫墙,跃了出去。

春日万物生发,再加上一夜春雨,山林里更是笋破土叶染青,一片生机勃勃,李盛等着雨停了,跑去用爪爪刨了几颗笋,觉得太累了!

那些笋长得很深的,而且这土都是又湿又软也不好扒,李盛忽然意识到了工具的伟大之处,他想要一个镐头!

但是想了想他现在的身体结构,李盛就放弃了,算啦,他还是去找蘑菇吧,至于笋子,肯定有附近勤劳的的村民上山找的,等待会儿太阳出来,他就带着山洞里的一整张灰色狐狸皮去“换”点好了。

那张狐狸皮可是很不错的,宫里的皮匠人上次偶然说过,这种级别的杂色狐狸皮至少也价值八十金,他这张还是纯色呢。

去的时候是包袱,回来的时候是箩筐——李盛把人家的一筐笋带着箩筐叼走了。

他也和山下的村民换过很多次东西了,村民们有些都认识他,知道这只大老虎很奇怪,总是拿一些珍贵的山参、皮料、甚至珠宝玉石等等,来换些箩筐篮子等东西,有时候来不及,甚至还会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带走,比如这次的笋就被带走了。

不过好在从不伤人,不然,他们村里可是要组织起青壮上山打虎的,几十年前有一群狼认定是他们村里的人杀了狼崽,经常成群结队下山伤人,他们就结起队伍带着农具武器,还从官府借了长弓,上山把那群狼赶的赶杀的杀。

至于这只老虎要箩筐干嘛,他们村里年纪最大已经有些糊涂的老阿婆说,老虎都是要磨牙磨爪子的,估计是拿去磨牙玩儿了吧。

但是山林里的树很多啊!

老阿婆一副我很懂的样子:人吃东西还有喜欢吃不喜欢吃呢,他们村里还有个年轻男子就喜欢吃烧焦的肉,不爱吃火候刚好的,这只老虎应该就是虎群中那种脾气比较古怪的,就是不喜欢用树皮磨爪子,就是喜欢用竹编箩筐吧。

上一篇:穿着龙袍穿越了!

下一篇:我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