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旁边系统提示他:“这匹是当初隋炀帝的马。”
李盛心里不由得惊叹一声,看来窦建德对部下很不错啊!
再对比一下王世充,手下有匹好马都得要过来给自己侄子,光这格局,都不知道差到那里去了。
李世民也看见那匹马了,他本就是爱马之人,看见好马就忍不住感叹夸赞起来。
旁边跟着的是尉迟敬德,这会儿见主公心喜,就上前来主动请缨:“那青花马看起来也是能奔善跑的好战马,殿下既然喜爱那马,不如我出阵对战夺下此马来献给殿下——”
话还没说完,他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看,飒露紫正盯着他看。
李盛:尉迟,你什么意思?夸那匹马能奔善跑,怎么,要把那马弄来跟我抢活儿干啊?别忘了,当初你被绑了,是谁跑去救的你,我劝你说话过过脑子。
看着飒露紫的眼神逐渐变得不友好起来,尉迟敬德突然一激灵,到了嘴边的话就拐了个弯儿。
“——献给殿下的父亲皇帝陛下,也是殿下的一番孝心啊。”
李世民在旁边也看到了他和飒露紫的眉眼官司,不由得揉一揉马儿的头,笑了一下:“不必了,马虽好,尉迟你更是我的左膀右臂,心腹爱将,怎可因马而损伤大将?还是不要去了。”
听了这话,尉迟敬德反而更要去了,他对秦王躬身一礼,随后就喊上高甑生、梁建方二人,快马奔了出去。
李盛在上面看着,就见尉迟敬德手持长槊冲入敌阵,手里的武器冲着王琬就过去了,还不等夏军反应过来,他一把把王琬从马上拽下来,随后牵着他的马,不,现在是秦王的马了,回了唐军阵营。
由于这几个人出现得太突然,又实在是太彪悍,于是——“夏军惊愕,无人敢拦”,竟然就由着尉迟敬德牵着马拎着人大摇大摆地又回去了。
可怜王琬,天知道他有多懵逼,好好的坐在马上,对面就有一个猛将冲过来,还不等他把武器拿好,那人就一把把他掳下马来了。
他跑到前面来耀武扬威真的只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满级装备啊,现在的好马,就跟后世那种全球限量的高级跑车差不多,有了,难免心里得意,人家出来叫阵,顺便嘚瑟一下而已,谁知道就被逮回来了。
尉迟敬德带着马回来,把人随便塞给旁边的守军捆起来,然后带着马去见秦王。
李盛从他出去抢马就惊呆了,这会儿看着被牵在他手里的缰绳,只觉得历史比小说更离谱。
而且,感觉尉迟敬德以前也没这么浪啊?坏了,都是二凤带的 ,这都出现人传人现象了。
第40章
还没开战,窦建德一方的将领居然被人在大军面前堂而皇之地连人带马掳走了,也太打脸了!
于是夏军士气很受打击,军心不振。
而另一边的唐军却是大为开怀,见了好马,也有几人上前来观摩,纷纷赞叹。
听他们不住口地夸别的马,李盛哼了一声,不大高兴地用前蹄踩踩地面的浮土,低头喷了个大大的响鼻,小爷我也很优秀的好不好。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长孙无忌小声说这马看着就性格温和,这样被抓回来又拍又摸的也不闹,看起来脾气应该比飒露紫要好很多呢。
烦死了,夸别的马就算了,怎么还带拉踩的!
于是李盛悄悄往他边上走了几步路,掉过头来用后蹄往他那边刨土,等长孙无忌觉得有点不对劲的时候,他袍子后边早就是一片灰了。
他一边拍着尘土一边往后面看,就看见飒露紫的一只蹄子还没放下去,跟他对上眼神不但不怕,还又把土往这边扬了两下才大摇大摆地甩着尾巴走开了。
再回头一看,那边的房玄龄和薛收笑得肩膀都在抖,被他发现了连遮掩都不遮掩了,还走过来拍拍他的肩。
看,让你暗戳戳说人家坏话,被报复了吧。
就连李世民也不禁笑了,看着大舅子望过来的控诉的眼神,他咳了两下,走过来替他整理一下腰带上挂的包袋:“飒露紫一向如此,你也是知道的,我也没办法啊。”
你对爱马没办法,但是你大可不必笑得这么欢。
长孙无忌也没办法,飒露紫跟成精了一样,就小声说了一下居然也知道,脾气又大,一点不高兴就要闹,偏偏军中都对他又宠又敬,简直没人敢管,就连秦王也是哄着。
更离谱的,据说还有马子把他掉的鬃毛专门收起来。
有人问起来,那马子说他们家也有一匹小红母马,他想着这次打完仗回去就找个公马给小红马配种,回头怀了小马驹,就把飒露紫的鬃毛挂在马厩,希望神马保佑,让他们家红马也生个聪灵护主的小马驹。
李盛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惊得连嘴里的草料都忘记咀嚼了,你们古代人的脑洞和想象力也挺丰富啊。
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有这功能,李盛甚是惶恐啊。
说回这边的战局,李盛发现李世民之前对夏军的评价真的很准,窦建德的大军,纪律是真的很松散。
夏军从早上大概七点多钟就开始列阵,在李世民的有意拖延下,直到中午还没开战,军阵中开始有些骚动了。
夏军本来就是异地作战,还不是保卫自己家的领土,而是去帮助别的军阀,本来就没什么进取心;
而且窦建德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他的军队大部分都是由河北山东各路农民起义军甚至流寇组成的,大家以前都不认识,也不是老乡,甚至以前很有可能还打过架彼此之间有仇恨。
他们本来就没啥团队意识,而窦建德也这边的组织筹划人才也欠缺,一直没能好好地分编重整,在遇到大战的时候,这些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后世的军队都会强调组织纪律,团结意识,如果没有这种必备的素养,那么就算人多,有时候也讨不了好。
而这时的夏军很明显就是散沙一团,饿着肚子站了一上午,很多人的体力和耐心都被消耗干净,这会儿干脆蹲下或者坐下休息了,还有的小兵口渴了,去岸边喝水。
而且,因为在被窦建德收编前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团体,这会儿就又聚在一起,甚至还因为水源起了争执,在那推推搡搡起来。
李盛看得目瞪口呆,这真的是军队吗?
一直在观望的李世民见状,立刻让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到夏军阵前奔驰查看,如果夏军能立刻组织起阵列防护反击,那就说明他们士气还在,让骑兵撤回来继续耗着;
相反,如果夏军慌不择路军心溃散,那就说明已经到了发起攻击的好时候。
事实证明,李世民对于军心的把握很准的,这边宇文士及刚一冲过来,夏军就慌了。
众所周知,相比与站姿,蹲下或者坐下,是很难立刻摆出防守攻击姿势的,而这会儿盘着腿喝水的夏军就是这个情况,看见敌方的重骑兵过来,哪里还想到要结阵反击,都是往后跑。
李世民见状,立刻下令发起总攻,他亲自带领玄甲军冲向对方的中军大帐。
李世民只带了三千重骑兵精锐,他的目的一直都是窦建德本人,而不是跟夏军血拼。
按照后世的笑谈,别说是十万个人了,就算是赶十万头猪羊,剁十万棵大白菜,那都得搞一会儿呢,如果唐军跟夏军正面对冲,那就是在用人山人海来消耗重骑兵的血条,这是最不划算的买卖。
所以,李世民直接带着骑兵精锐直扑窦建德方向,夏军军心散漫,只要统帅被擒,就会不战而败。
窦建德也是没运道,唐军骑兵冲下来的时候,他正与百官在大账开会,听闻唐军杀来,急忙号令己方骑兵迎战,没办法,玄甲军这种级别的骑兵对上普通步兵,说一句砍瓜切菜毫不为过,只有骑兵还能勉强与之一战。
而这时候夏方的文武官员正从大账中出来,迎面就遇上了一身重量级装备的玄甲军,于是纷纷逃命,夏军骑兵也不敢冲撞了他们,于是就避开这些大臣给他们让路,再有往回跑的步兵,一时间夏军中一片混乱。
好歹窦建德身边还有几个忠心将军,一看势不能转,赶紧护着主公往外逃去。
夏军毕竟人多,也有一部分精锐部队,这会儿反应过来收拢残军来抵挡唐军,前面的窦抗部进攻稍有不利,竟然被逼退了几步,李世民见状赶忙带军过去帮忙,又把战线压回去。
李盛眼角瞥见了旁边的淮阳王李道玄,暗叹一声又是个打仗不要命的主儿。
李道玄是李世民的堂弟,比他小五岁,等他懂事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是颇有声名的小将了,于是他从那时起就对这个堂哥很崇拜,是二凤的小迷弟。
后来长大了随军出战,也是效仿偶像,经常悍不畏死冲杀在前。
但是这个打仗很猛的小将却没有在后世留下太多印象,因为他死在了征讨刘黑闼的战争中,也是可惜。
这会儿他带军往来冲杀,不断地来回贯穿夏军的阵列,借助重骑兵的灵活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冲散对方的阵列。
但对面也是兵将不是木偶,也会竭力反击,看出来这个是打头儿的,对面的弓箭尖矛长槊也是不停地往他身上招呼,依着李道玄这个不要命的的打法儿,到现在他已经身中数矢,流血不止,连衣服都染红了,但是却仍然冲锋在前不肯停歇。
李盛心里吐槽,都是弟弟,这个还是堂弟,比李元吉那个不省心的亲弟弟好一百倍!
李世民也心疼这个听话懂事又英武善战的堂弟,看他的马已经受伤,于是这会儿就把自己的备马让给他,命他跟在自己身后。
自从李盛上线,李世民的备马就基本上没干过活儿,终于也派上用场了。
李世民带着李道玄、秦叔宝、程知节、宇文歆等几个猛将一路砍杀,冲破敌阵直到敌军后方,两人把李唐的大旗插在后面,令唐军大喊“夏军已败”之类的话。
战场上声响嘈杂,小兵们看见自己家大本营后面居然飘起了李唐的大旗,就真的以为己方已经败了,于是失去斗志,军阵很快被冲散,大局已定。
李世民在这边对阵夏军精锐,另一边,逃亡的窦建德也有人奉命去追,在混战中被长矛刺中,负伤逃到牛口渚时,被一路追过来的唐将白士让、杨武威等人生擒。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三千破十万,这场仗在后世,一度被誉为围点打援的天花板级别示范战。
局势已定,李世民传令,把俘获的五万大军放归。
倒不是不想要这五万大军,但是人吃马嚼哪一样不用钱粮?真的养不起啊。
至于杀掉,这是五万人,不是五万棵菜,真要杀了这些人,李唐的名声也就坏到底了,何况,李世民也不是这样的人。
再说了,窦建德这些军队也不是很有价值,如果是精兵,那李世民是无论如何都要留下的,就算留不下,也不会让他们跑掉。
但这都是些农民军,既没有完备的武器,也没有多少战争经验,没有留下的必要,还不如放归,省了多少事情。
至于窦建德,则随唐军押往洛阳。
另一边的王世充还不知道他的救兵已经没指望了,还在望眼欲穿地盼着窦建德来。
不过,他一定想不到,窦建德来是来了,但是呢,不是骑着马来的,而是坐着囚车来的。
第41章
虎牢关一战,窦建德的夏军大败,唐军将领中也又不少人受了伤,毕竟是三千对十万,就算敌阵崩溃,但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啊,刚挡开一只长矛,后边就又伸过来一只长槊,战场上难保万全。
李道玄冲锋在前不断犁开敌阵,受伤最重,因为失血过多,李盛觉得他脸上都没血色了,看起来都要晕了,李世民过去低头碰碰他的胳膊,用担心的眼神看着他,李世民也不放心,不准他再骑马,让人做了担架抬着他走。
李世民的胳膊也被划了一刀,肋下被一支枪杆狠戳了一下,那力道,李盛觉得肯定紫了,大腿上的盔甲挡了一支刺过来的矛头,被刺了一个洞。
就连李盛,这次也没能全身而退,他随着李世民冲锋在前,就算身上披着战甲,也少不得有些受伤,好在都是小伤。
最严重的刺在左胸那一箭也在半路失了力道,并没有射得很深,而且还被系统及时止血疗愈,等后面李世民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些结痂了。
这愈合速度属实有点逆天,李世民是看到那支箭刺进飒露紫的身体的,但这会儿看到的伤口却很小,甚至边缘伤得浅的地方都有些结痂了!
他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殿下,怎么了?飒露紫没事儿吧?”旁边的尉迟敬德担心地看过来,还以为神马受了很重的伤。
“无妨,只是我没想到飒露紫还中了这么惊险的一箭,心中后怕而已。”他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披风盖上飒露紫的马背,似是不经意地盖住了结痂的那处,还把手按在了那里。
旁边的将领闻言围过来看,看到胸口一侧的伤口都是倒吸一口凉气,都是行伍中人,自然知道伤在这里的凶险之处,若是那箭头再进一分,便会伤到心肺了。
旁边的李世民松一口气,倒不是他太过谨慎,实在是怀璧其罪,若这件事为人得知,万一有那心怀恶意之人,或者与他有仇怨的朝臣趁机搞事呢?这儿还有些兵将,与秦王府关系并不那么亲厚。
大战过后肯定要打扫战场,之前李盛都是打完会跑回去吃东西休整了,但是今天他不肯走,这种场景也还没有被好好收录过呢。
看着飒露紫不动,还跑过来看,李世民拗不过它,安排受伤比较轻已经处理好伤口的亲兵看着点,自己回去让军医给处理伤口了。
李盛看着伤兵被分开安置好,军医带着自己的下属医工忙得团团转。
医工,就是军医的助理,一会儿铺开纸笔写药方子,一会儿帮着军医按住病人以免乱动。
另一边,随着后面辎重粮草药物和后勤人员的到位,病儿傔人也都各司其事,熬药的熬药,煮粥的煮粥,绑担架的绑担架,把手上的士兵按照伤情轻重情况分配给不同的组队。
可以行动的,派一名傔人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