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朱厚熜挥手示意黄锦:“赐曾爱卿御剑!”
黄锦把朱厚熜平时练武用的一柄宝剑端上来给曾铣。
众臣的目光又转移到了曾铣身上,尤其是御史台的目光最灼热:啊啊啊我刚才到底是在愣神什么啊?!
前面的争执李盛不知道,他实在受不了这吵闹,跑回坤宁宫去睡了,真是,都说女孩子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这些大老爷们聚在一起也有够闹腾的!
坤宁宫里青莲正在看着小丫鬟收拾屋子,就看见昭昭满脸不高兴地跑进来,大尾巴都蔫哒哒地耷拉在地上,不像以前一样高高地翘起来。
“昭昭,你吃早饭了吗?”青莲看看天色,这会儿皇爷应该在早朝吧。
“喵呜~”大猫咪跑到青莲旁边蹭蹭她的裙子,没呢,我好饿了!
青莲看着昭昭跑去喂食的地方等着,心里就有数了赶紧先拿出点肉干来给大猫咪磨牙,又让后面小厨房端点肉羹羊奶来:“鱼汤是现成的,先端一碗来,剔些鱼肉来泡进去!”
今年六月份,在嘉靖十年生下二公主后后,孙皇后再度有孕,在三十二岁这一年生下了七皇子。
是的!在皇宫幼崽守护神昭昭的努力下,朱厚熜的崽子数量相比历史上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都很健康!
当然了,在这其中,李盛的遛娃方法也起到了作用——把四岁的小皇子小公主从东六宫遛到西六宫,就算是一只雪橇犬,运动量都够了,因此,小娃娃们电量耗尽后睡得沉吃得多。自然长得健壮。
等他们足够大了,能早起了,遛娃的重任就交给了朱厚熜,李盛就省事多了——男孩子就可以跟着老爹开始晨练了,打拳跑步耍枪。
回去的路上,还有猫猫负重,或趴于肩头,或躺在臂弯,或挂在裤腿,为你的健体大业添砖加瓦!
长子,也就是皇太子已经十一岁了,开始跟着父皇听政,也要学着看奏折,除了在文华殿讲读,还要开始接触“实践教育”。
明代东宫的实践教育大概分为四种形式。
监国,即在皇帝远离京师的情况下,将日常庶务交由太子裁决,但是人事任免、邦交事务、边军调遣等军国大事仍然要传书请示皇帝,虽说权责有限,但是对于皇太子,仍然是很好的过渡性锻炼;
巡阅,即差遣皇太子奔赴某地体察民情火解决专项问题,是难得的治国理政实践;
启本,即臣工奏事本章奏折,额外誊抄一份给皇太子,听取意见,也能看出皇太子的政治倾向和处事素养;
最后一项,就是东宫教辅官向皇太子的国事通报,这里的国事,指的是皇帝已经决策过的国家大事,可以让太子认真体会父皇的决策深意。
目前的朱载基只实现了后面两项,至于前面两种,他老爹不放心啊!
朱载基是他登临帝位后的第一子,又是中宫嫡出,文武兼备才干优长,在朱厚熜心里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太子出阁后的两三年中,朱厚熜倚重的内阁大臣们都陆陆续续为太子讲过书,大家都有了共识——虽然皇上对太子过于频繁的夸奖炫耀有些许夸张,但是皇太子果然是个聪明仁孝又沉稳明锐的好孩子,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啊!
朱厚熜听后果然开怀,皇后贤惠能干又体贴,十数年如一日地天天给他炖汤品,自从皇子们长大,她也是对孩子们慈爱宽厚,尽到了嫡母责任,后宫敬服,可以说,孙念就是古代文化下皇后形象的范本。
皇后与皇帝夫妻和顺,皇太子是皇帝心中最重,下面的小兄弟们最大的跟皇太子也差了五岁,在这种情况下,后宫风平浪静——皇太子位置早定,大家都没希望,还是别想着搞事了,好好听话,让孩子们跟大哥搞好关系吧。
皇子们兄友弟恭,朱载基很有长兄风范,朱厚熜颇为欣慰,也在私下常常感叹自己“得上天眷顾”。
李盛在旁边不屑地甩甩尾巴:哼!无知的两脚兽,什么上天的眷顾,明明是本猫猫的眷顾啊!
第142章
嘉靖二十二年,皇太子十八岁,文武兼备,政事练达,既能在朝中帮着父亲处理国家大事,又不忘长兄之责,常常带着兄弟们读书射箭,就算抛去父亲这个身份,以一个帝王的眼光去看,朱载基也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既然儿子已经长成,朱厚熜打算把自己在心中筹谋了数年的一件事付诸行动——南巡承天,到显陵亲自相看显陵舆地风水,规划母亲蒋太后百年之后与父亲兴献皇帝的合葬事宜。
蒋太后年事已高,虽说没有什么病痛,但近年来精神大减,总是好好地就睡着了,朱厚熜心里明白,母亲能陪伴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他希望能在大事来临之前,亲自定下父母百年后的安睡之所。
朱厚熜定下此事,朝臣心中不安,劝谏皇帝选派忠心可靠的人去看就可以了,何必亲自去呢?
主要是大家对于“皇帝离京”这件事有ptsd了,有数的几个皇帝离开京师,都没什么好结果——朱祁镇非要亲政土木堡,害得大明失去了武官勋贵的中坚力量,死伤几十万兵力,自己还被俘,整个大明官员都被他带着灰头土脸地丢人;朱厚照亲自讨伐宁王叛乱,在路上落水,把自己搭进去了,当时皇帝身死新帝未到,那时候的风雨飘摇人心瑟瑟,大家还有印象呢。
现在这位皇帝又要出京,满朝文武简直是没法子了——这位是个大孝子,若是别的事尚且可以商量,一旦牵扯到了他爹妈,那真是心若磐石再难转圜,任谁说都没用。
劝了半天劝不动,大家也就放弃了,算了算了,反正太子早就定了,大家看着小太子长大出阁读书旁观理政,如今也能挑大梁了,若是天不眷顾大明,真有个万一,也不至于抓瞎,皇帝要去,就去吧。
于是,再商议之后,朱厚熜定下,要在当年二月十五日南巡承天,太子监国。
在离开之前,皇帝对军国大事、京城留守、边境防卫等大事都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命文武重臣两人留守京师,文职大臣两人总督整饬宣府大同等军务。
皇帝离京,说不得便有宵小趁机作乱,皇帝钦命京城内外昼夜巡捕,城外及郑家村坝、大黄庄、居庸关、白羊口等六处关隘,令骑兵日夜防守,一定要保卫京师安全,最重要的,要保卫皇太子安全!
皇后留下照顾太后和皇子皇女,操持六宫事宜,自然是离不开的,朱厚熜临行前跟皇后好生交代一回,又说起昭昭来。
“我登基二十二年,昭昭也是二十二岁的老猫了,虽说看着能跑能跳,但是这一路波折,还是别折腾昭昭了。”朱厚熜觉得自己考虑得很周全。
谁知道皇后听完就看着他后背笑,他转过头,昭昭在后面气鼓鼓地蹬着他,尾巴都气得有点炸毛了,上来就给他一尾巴:你说谁是老猫呢?!啊!本猫猫一身金黄色毛毛溜光水滑的,身形矫健动作麻利,能上树能翻墙,一个头槌能把你砸晕,你说谁老猫呢!
朱厚熜看着昭昭生气,试图伸手摸摸猫毛:“那昭昭你要是想跟着去玩,就一起去嘛,我让他们把你的猫窝带上我的马车。”
他伸过去的手被昭昭咬住袖口,大猫猫顺势躺下对着他的手就是一轮后爪蹬踹,又伸出前爪把他伸过来的另一只手一爪子拍开,气哼哼地跑掉了:谁要跟你出去啊?稀罕啊?风餐露宿的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要说出去玩,小爷我上辈子跑过的路加起来能绕大明版图好几圈了!
李盛跳上墙头,迈着猫步去文华殿找太子朱载基,皇帝没在家,说不定就有老臣自持身份欺负小皇帝,他当然要坐镇宫中护着小太子了!
小太子也不小了,当初大猫猫一脚就能撂倒的小胖墩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他在文华殿后面院子里晒书,听见一声猫叫,仰头看了看就走到墙边来张开手示意昭昭跳下来。
李盛看准了跳下去,被他稳稳地抱住,大猫猫被放在廊下的架子上,面前放了两根小鱼干,朱载基的腰上也配着一个猫猫头形状的荷包,里面装的是猫猫零食,小鱼干牛肉干鱼肉松之类的。
李盛蹲在架子上抱着鱼干啃,一边啃一边看着朱载基晒书,这孩子从小就爱干这些活儿,是个收纳型人才,他的文具书本,都要自己安排着放好,哪怕他的水壶,他都嫌弃小太监摆放得不是地方,要自己再转一下角度。
朱厚熜对儿子这个毛病感觉很惊奇,皇太子啊,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怎么就养成了这个脾气?但也不加干涉,又不是什么大事,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太子做事负责,事事躬亲,明君潜质啊!
后来朱载基长大了,就把昭昭的东西也接管了,坤宁宫里有昭昭的好几间库房,李盛这么多年的各种形状的猫窝,被他用一个黄花梨木的架子排排好放进库房,还有猫猫的各种其他用具,挠破了的小花被子、叼烂了的小鱼玩偶、被雨淋过不喜欢了的猫爬架......也都被他好好收起来,甚至还专门画了好几大本册子来整理记录这些东西。
李盛啃完鱼干进屋子里去趴着了,过了一会儿感觉到一双手把他托起来抱到了太阳能晒到的窗户边,又拿了一个手帕盖在了他的眼睛那里。
李盛迷迷糊糊地叫了一声,蹭蹭他的手,歪头睡了。
嘉靖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嘉靖回銮,四月十五日,车驾抵达京师,太子率百官相迎。
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七,过年的大红色绢花还没从宫中的树上撤下来,蒋太后病重,朱厚熜与皇后在清宁宫中日夜陪护,军国大事全托于太子,但两日后,蒋太后还是在睡梦中去世。
蒋太后一去,朱厚熜心中悲痛难抑,他强撑着主持完母亲的葬礼,便大病一场,整夜咳嗽不能止,病容憔悴,看得李盛非常心疼,这是从十五岁看着长大的亲铲屎官啊!
昭昭日夜陪着他在乾清宫待着,皇太子下午来给父皇禀告的时候昭昭就在一边睡觉,晚上就窝在他的枕头边看着他,朱厚熜摸摸猫猫的爪爪,顺顺昭昭的尾巴,想不由得到当年。
当初身为皇帝的堂兄过世,他在兴献王府中焦躁不安,不知道自己将来如何,就在一个下午,昭昭像是神灵一般从兴王府的围墙上跃下,明黄色猫瞳和带着日月印记的猫爪令他惊异莫名,从那天起,金黄色的大猫猫就陪着他,如今,已经有二十几年了,昭昭果然不是等凡狸猫,二十几年过去,依然毛色鲜亮精神勃发,依然像是那时候一样活泼好动,依然带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依然陪着他,真好啊。
朱厚熜其实也才不到四十岁,过了一段时间,他从母亲去世的伤痛中走出来,身体便开始慢慢恢复,夏日里他已经可以像往常一样早起跑步打拳了。
嘉靖二十六年,国朝科举,录进士三百余人。
这场科举被称为明代历史上最意义重大的一场科举,其阵容之豪华,影响之深远,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盛蹲在宫道上看着进士们从大门进来,身着红袍,意气风发地走进大殿去拜见皇帝,数十年苦读,一路科考上来,得意过,失意过,犹豫过,坚持过,万幸,他们终于走到了这里。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李盛按着系统的提示挨个认人脸。
开创万历新政、推行“一条鞭法”、采用“考成法”考核官吏,万历年间名臣、内阁首辅张居正;
这一届的状元,性情恭谨,为官清廉,隆庆年间内阁学士、吏部尚书李春芳;
性情刚直,力劾仇鸾、直击严嵩,被迫害下狱也不改其志,受到朝中众臣钦佩的杨继盛;
熟于军事,抗击倭寇,历任兵部尚书的殷正茂;
整肃海防,擅撰杂剧的汪道昆;
治理漕运,疏通河道的凌云翼;
背负盛名,引领大明文坛二十余年的王世贞;
......
这一届科举,可谓是群星璀璨,大佬云集。
李盛跳下宫墙,去找朱厚熜,他正在乾清宫中看这一届选中的进士名单。
金黄色大猫猫跳上桌子,伸出前爪沾了一边皇帝御批才用的红色墨,一爪子接一爪子印在人名单上。
朱厚熜等昭昭踩完了,把猫猫抱起来,一边接过毛巾来给昭昭擦脚脚,一边看着这些被印上了梅花爪垫印的人名,其中有一个叫张居正的,昭昭似乎尤其看好他,目光一直紧紧盯住他的名字。
“皇上驾到!”
进士们在礼仪官的指示下下跪行礼,待拜见过皇上,又拜见一旁的皇太子。
“诸位平身入座罢。”
待众人坐定,朱厚熜问过前三甲,便开口询问:“朕听闻有一位张居正,年少早慧,16岁便中了举人,不知是哪一位啊?”
张居正闻言出列下拜:“臣张居正拜见皇上万岁!”
“抬头,朕也瞧瞧这位年少英才。”皇爷带着笑意的声音传过来。
二十三岁的进士,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才俊。
张居正抬起头,看到最上方中央的皇爷,以及旁边位次稍下,正饶有兴趣看着他的皇太子。
“父皇,儿臣看着这位张大人很是俊逸呢。”皇太子带着笑意的温和声音响起来。
“太子既然看他合眼缘,那便以张居正为东宫辅弼官吧。”
张居正跪下谢恩:“臣谢皇上,谢太子殿下。”
他抬起头,带着金制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织金盘龙大红袍的皇太子对他微笑着点点头。
此时满心惊喜又惶恐的张居正不知道,他将会成为这位皇太子最亲近的政治伙伴,他们会君臣相得五十余载,一起开创下一个盛世。
第143章
朱载基坐在文华殿后面的书房里,看着桌子上的猫爪印沉默了一会儿,湿漉漉的,还带着泥,难不成昨天夜里下着雪昭昭也出去了?
他条件反射般站起来看自己屁股底下的坐垫,果然,墨绿色暗绣缠枝纹的棉布垫子上也有带着泥的小梅花爪印,朱载基站在那,有些无奈地看看自己身上的石青色袍子,扬手叫人给他拿衣服来,顺便换垫子,检查一下书房里别的地方有没有泥水。
冬日里屋子暗沉沉的,去年冬天他就把书桌移到了窗户边,还光亮些,昭昭从窗户里跳进来,这是直接踩上去了。
“太子爷,您咱们这花瓶里多了一枝红梅。”小太监端着花瓶过来给他看,白瓷花瓶的边沿上还有猫爪印子,泥水上还有几根猫毛,里面插着的梅花枝干有他的小拇指那么粗,六七分支上各有梅花数朵,还有好几个花苞,下过雪,外面还没放晴,暗沉的屋子被这一支梅花映得都亮了几分。
朱载基凑近了闻闻花香,好生赏玩了一会儿:“放上水好生养着吧,梅花林离着咱们这可不近,昭昭把这支花叼了来也不容易呢。”
收拾完后,他换了一身黑色的袍子,在窗边坐下开始看从乾清宫传过来的奏折,现在父皇的很多奏折都交给他看了。
没一会儿,张居正和殷正茂求见,他就挪到东边的小花厅里接见两位属臣,一进门就看见上首右手边的椅子上趴了一只大猫猫,昭昭似乎是刚刚被吵醒,睡眼朦胧地抬起头,看见他也懒得叫,只是摇了摇尾巴就又闭上了眼。
朱载基走进了看,让人拿过手帕来他亲自给大猫猫擦爪爪。
“殿下,下个月十六,便是您大婚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