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副本唯一指定清道夫 第172章

作者:Philoso 标签: 强强 惊悚 无限流 业界精英 爽文 轻松 近代现代

后者傻乎乎地发呆了半天,伸出手指向自己,茫然问道:“历史书上还有我的事吗?”

第185章 终曲(七)

历史书上不一定有,但历史上一定有,因为它不是由一个两个英杰与伟人构筑的,而是由许许多多个在正确的时代做正确的事的普通个体一笔一笔书写而成的。

电报主管被李维忽悠着去当地招人了。

李维给出了一大堆理由,什么促进就业啦、便于长期留用与维护啦、动静较小不会引起警惕啦、更了解当地情况啦……吧啦吧啦,但事实就是,他根本命令不动里世界的联邦政府,政府是个什么德行懂得都懂,有说服他们参与进来的时间,世界都毁灭了。所以他某种意义上是在拉大旗作虎皮,胆大包天地顶着官方的名义、哄别人去做一件跨时代的事。

他也不算说谎,因为背后确实站着联邦政府——只不过是在另一个时空。

电报主管和律师马丁·柯蒂斯信了。李维行动起来雷厉风行,说起政府的内部流程与机密时条条是道,又将工程的前景描述得天花乱转,他们被脑海中美好畅想所打动,忽略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去聘请外来成熟团队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

尼科·特兰斯基也信了。他是个年纪轻轻的工程师,学识丰富,但社会经验尚浅,他用聪明的脑袋瓜注意到了李维身上的不合理之处,然而不幸的是,这颗聪明的脑袋瓜也自动自觉地为李维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首先,主管和马丁都信了,李维此人肯定靠谱。

其次,工程图纸是真的,理论也是真的……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尼科·特兰斯基在未来的三十年一想起这件事觉都睡不着。

好在本地人确实好招。19世纪末的西部正值淘金热尾声,土壤中的财富已然被资本家洗得干干净净,大批失意的掘金客、翻山越岭的牛仔、被裁撤的铁路苦力、和一群永远对“下一桶金”抱有幻想的冒险者,像候鸟似地在各个城镇间迁徙,手里却半分钱都拿不出来。

于是,当电报线路里传出“西部荒原上有一项大型工程急招工匠,薪水优厚”的消息时,他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蜂拥而至。四轮马车与蹒跚的骡队在同一天涌进镇口,招募点前迅速排起了长龙。

几乎就在招募点挂出牌子的第二天,科罗拉多泉以西一片被风侵蚀的、荒凉开阔的高地上,便已人声鼎沸,辽阔的盐沼被圈上警戒桩,旁边是临时搭起的密密麻麻的宿营棚,没有奠基仪式,没有精细的建设标准,李维人生中一次充当建筑队头子,站在一个临时搭起的木箱上,扯着嗓子忙活了一整天,下命令下得喉咙都快冒烟了。

随后,尼科·特兰斯基代替他拿过了指挥棒,铁锹、镐头、与打桩机构成的交响曲便轰然奏响。

近千人如同工蚁般在指定区域涌动,负责地基的队伍分成几班、昼夜轮替,油灯和篝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

打埋地基的深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初具雏形。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钱从哪来?

雇人要钱,提供吃穿用度要钱,购买地皮要钱,建筑材料和工具要钱,这些都不是小数目。李维打着政府拨款的名义,让众人放心挥霍,但其实联邦政府连这事都不知道,更别提大发善心地提供资金了。

所以钱从哪里来?

答案是从华尔街来。

有钱人在发明用于挣钱的新技术上从来不甘落于人后,1867年,股票报价电报机面世,东部证券交易所的每一次成交都会被打在纸带上,通过电报线路分发到全国两万多个前端终端,只要科罗拉多泉花钱租个线路,李维即使人在西部、也能看到几乎同步的报价。

而自1871年起,一些大型银行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把东海岸账户里的现金电汇到芝城、丹城乃至任何接入网点的银行柜台。

华尔街的券商也顺应时代地接受 “电报指令加银行汇票” 的托付交易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客户先把保证金打到当地银行的对应账户,然后再用约定代码,把指令发给代理经纪人,19世纪末期甚至出现了一种名叫“桶店”的场所,人们避开证券交易所,私下里以订单或期权形式,对当前证券或商品交易所价格进行赌博,最极端的情况下,杠杆比率能够达到100:1,意思是只要存入一块钱现金,就可以购买价值100块钱的股票。

然而由于交易是虚拟的,赌场同样没有实际发放保证金贷款。

赌博的后果不言而喻,因此倾家荡产的人不在少数。

这样的“证券”赌场和跨州电报下单在20世纪初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法律打击,并在1920年代彻底成为了历史,不过李维脚下踩着的是1884年的尾巴,金融市场暂时还是一片野蛮的蓝海,他花费半天时间找当地的合伙银行预存了保证金,数分钟后,十个字节的电码被传递给了华尔街的券商,李维飞一样地远程托付了交易,接下来,他将靠着21世纪金融专家的情报买入期货,再让券商将挣到的钱通过大银行汇回西部。

“……当地银行按4.86$:贴现,实付6800美元金本位硬币,这些钱足够再雇400名工人一个星期。”

现实中的会议室里,专家们也在激烈地讨论着。

“历史上的情报里最容易兑现的其实是天气与铁路事故。一场干旱、一条运煤主线塌方都会在第二天推高对应的期货与运费股,我们应该只挑48小时内能落袋的事件下注,以免清道夫暴露……”

“让他们直接把资金电汇到西部土地银行名下的‘矿业开发项目’账户!然后对外宣称是‘东岸实业家看好荒原电力试验’。”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了避免行情突变和信贷紧缩,我们应该多找几个券商及银行,大额交易找正规经纪人,小额短线直接进桶店,还得留下百分之三十的流动现金应付折扣。”

“理想情况下,第三天的中午,清道夫就能迎来行情兑现、平仓、和电汇,换句话说,最快的结果是第四天,工地便可以往下发钱了。”

“李维先生,你要想办法说服建筑材料公司赊给我们第一批材料,欠款只能过两天再补……”

李维顿时又有了如山如海的大量工作要做,几乎不眠不休。

早上,他或者其他人会站在矿镇广场的木箱上,用通俗却夸张的比喻向听众描绘“闪电般廉价的能源时代”:

“女士们先生们,想象一下,不必买煤油,也无需排队领从大城市送过来的蛋白石,只要在炉边扭动一个旋钮,你家的灯泡就会宛若圣诞礼物般被点亮!除此之外,你们声音将如信鸽般飞过荒原,远在两百英里外的医生能够立刻听到你胸腔里的咳嗽声;这座塔还将是每一位居民的守护神,它会驱散荒野中那些看不见的危险,让天灾与战争都不再令人恐惧……”

午后,他给当地报纸投递文章,让他们帮忙宣传,标题越耸人听闻越好:

《特兰斯基塔将为边境带来和平与繁荣》

《雷霆之塔:科罗拉多泉引领能源革命》

《免费能源时代曙光初现》

等等等等。

渐渐的,民众的疑虑被好奇和期待所取代,甚至开始自发地为工地运送食物与饮水。

不过这样一来,和信心充足的李维相比,尼科·特兰斯基头上的压力就日益增加了。

他原本也是个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的人,但李维扯出的名头实在太大,不惜代价抢购来的贵重材料堆积如山,特兰斯基每算一次账,就感觉有一桶凉水从自己的脑门前当头浇下。

该说不愧是自称代表联邦政府的男人么。

真实的历史上,他为了筹集十五万块钱唯唯诺诺,可是李维在这天花掉的又何止是一个十五万!

士为知己者死。

再没有任何一种认同,比在你身上猛猛花钱带来的真实感更加强烈了。

外界压力和自我要求让特兰斯基犹如一只焦躁的杜宾犬般竖起耳朵、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棚和工地上来回穿梭,他的双眼充斥着血丝,手中脏兮兮的图纸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布满了凌乱计算步骤的草稿纸漫天飞舞,嗓子更是在对着工头咆哮的过程中变成了磨砂风味。

有一次李维路过工地时,看到他正对着铜线发火,大声咒骂这根线不肯待在它该在的地方。

可是铜线又懂什么呢?李维正要上前劝阻,律师马丁·柯蒂斯伸手拦住他,说道:“让他发泄一下吧,先生,特兰斯基先生快把自己逼疯了,每一分钟的工程延误都让他暴跳如雷……我问过他,‘你究竟想让这座塔在什么时间建成呢?’您猜他是怎么回答我的?”

李维摇头,表示猜不出来。

马丁·柯蒂斯比了两个数字,神神秘秘地说:“十二天。”

李维大吃一惊。

觉得十二天不算快的人要想想他们是在什么年代,又是在规划怎样的工程项目!李维原本计划在科罗拉多泉待上三到六天,将前期规划安排好之后,他就得返回小镇,想方设法地从莱纳·李维乌斯手下拖延时间。

结果第一座特兰斯基塔只要十二天便能建成,李维可能根本不用回去了!!

“他说的是真的吗?”李维迫不及待地追问,“十二天完工的概率有多大?”

马丁·柯蒂斯回答:“特兰斯基先生的原话是,‘这将是19世纪最疯狂的建筑,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大批量投入人力物力……鉴于李维先生的目的是救人,而普韦布洛离我们又很近,所以我尽可能地简化了塔的核心部分,让它的功能更加聚焦于功率而非传输。因此,没错,综上所述,最晚两个星期之后,它就能投入使用了。’”

第186章 终曲·变曲(八)

传说中神创造世界需要7天。

而在里世界中,人创造神需要12天。

塔正以燃烧金钱和血肉的速度刺向科罗拉多苍茫的天空,它的影子逐渐开始笼罩这片土地和其上满怀希望的人们。

而在李维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远方的小镇并不太平。

莱纳·李维乌斯察觉到了李维的出逃,但他没能出手阻止。

原因是怪物们巡游的雪道中,忽然间出现了无数雪人。

如果是在平时,或者是在圣诞节的雪夜,这些雪人将会把小镇装点得十分梦幻,但放在眼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它们毫无征兆地出现,仿佛一夜之间从冻土里生长出来的白蘑菇,成百上千、密密麻麻地散布在道路两旁、屋檐下的阴影中、以及被大雪压塌的废墟上,每一个都有着极为符合“雪人”定义的外表:

一大一小两个雪球垒成身体,漆黑的煤块充当眼睛,瘦骨伶仃的树枝手臂高高举起,标志性的胡萝卜鼻子在雪光映衬下呈现出一种过于鲜艳的、近乎病态的橙红色。

它们面带一种精雕细琢的、犹如在生产线里被发条拧出来的刁钻微笑,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前方的空气。

但没有人会因此而当它们不存在。

莱纳·李维乌斯早已离开了酒馆。他站在一座视野良好的哨塔上,面无表情地透过望远镜观察着这些雪人。一个雪人背对着他,它的头上戴着破旧的绒线帽,两个雪球之间围着褪色的围巾,圆咕隆咚的身体散发出晶莹剔通的光芒,看上去丰满而可爱。

一只欲望共振体在莱纳的操纵下出现了。

它拖着腐败又粘稠的身躯穿过主路,皮肤像冻裂的鳞片一般,随着移动不断滴下黑红色的脓水。

雪人显得无动于衷。

只是在莱纳·李维乌斯看不到的方向,它左边的那只黑洞洞的“眼珠”略微颤抖了一下,又很快回归原位。

欲望共振体带着爬行过雪面时冒出的淡淡水雾,缓慢地靠近了雪人。

蠕动、蠕动,缓慢的蠕动,从胸腹里迸发出的古怪水声。

欲望共振体垂着头,始终表现得漫不经心。它一边走路一边伸出柔软的触手,梳理着背后皲裂的皮肤,犹如伤痕累累的野猫舔舐自己的皮毛。终于在某一时刻,它的身体与雪人完全重合了,其投下的扭曲侧影刚巧打在了雪人微笑的脸庞上。

寂静。

欲望共振体的脚步可能轻轻地停顿了一下,也可能没有。它的触手依旧在抚摸着自己,雪人也依旧在面带微笑地目视前方。

下一秒,欲望共振体再次往前挪动了十几厘米。

它的影子和雪人错开了。

然后,在这个平平无奇的、看似风波已过的瞬间——

欲望共振体和雪人同时动了。

前者的触手绷成一条利刃,划过空气时竟发出了金石相击般的声响,但雪人的动作比它更快,眨眼功夫爆发出一种与其笨拙外形完全不符的、令人牙酸的迅捷!构成它头部的雪球猛地裂开一道缝隙,张出了布满细密的螺旋状利齿的腔洞,在那腔洞深处,蠕动着某种深红色的、不断搏动着的肉质组织。

紧接着,前一秒还笑容满面的雪人用力向前一扑。

那张恐怖的腔洞精准地包裹住了欲望共振体触须连接躯干的部分,如捕兽夹般霎时合拢,欲望共振体触须内的软骨和半凝固的组织液立刻被挤压得爆裂出来,滚烫粘稠的靛蓝色浆液喷溅了一地!!

欲望共振体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其中蕴藏着充满纯粹痛苦与惊愕的情绪冲击,这种力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神经末梢,足以让普通人精神崩溃,连住在附近的从暴雪中幸存下来的小镇居民都受到冲击、纷纷捂着耳朵倒了下去。

雪人“进食”的过程却丝毫不受影响。

它一下接一下地咀嚼着,尽情地吞咽着自己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事物,并发出令人作呕的吮吸声。欲望共振体疯狂挣扎、拍打,在争斗的过程中扯断了雪人的一根“手臂”,伴随着恐怖的挤压和撕裂声,看似了无生机的“树枝”被连根拔起,带出一堆宛如菌丝般的细碎血肉!

伤痛却令雪人变得更加癫狂。

它仅剩的另一只骨刺般的手臂精准地刺入共振体头部的囊泡,将其挑到半空,囊泡破裂,大量半透明的、蠕动着的胶质物倾泻而下,当头淋在雪人身上,瞬间被其表面吸收,只留下几缕迅速冻结的青烟。

最后,雪人仰着头,张开直径超过雪球的血盆巨口,硬生生将垂死的欲望共振体塞了进去!

这些庞大而坚韧的组织显然无法被马上消化吸收,于是雪人光滑的身躯表面,被它们撑起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凸起,就好似带有生命的肿瘤。

它保持着这幅丑陋恶心的姿态,微微佝偻着腰,慢慢转过身体,脸上的血红色腔洞还没来得及合拢,便强行向藏在暗处的莱纳·李维乌斯挤出微笑。

莱纳·李维乌斯冷静地扣下了猎枪扳机。

“砰——!!”

上一篇:今天丘比特降临

下一篇:温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