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 第4章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标签: 种田 爽文 甜文 古代架空

  吓得余氏把沈黎抱在怀里,“当家的,就说是你想的。”

  沈来秋:......

  沈黎咧嘴笑了,他真的好喜欢这样的爹娘。

  沈黎道:“爹,眼下大豆家家户户都有人存,我们做豆腐没准真能行。”

  沈来秋点点头,冬天本身就找不到活干,闲着怎么行呢。本来说要开粮店,可是他算了一下,家里的余粮并没有多到可以卖的地步,村里其他人的粮食也都想自家留着。

  货源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这个计划就暂且打住。左右冬天没有其他什么事情,做些好吃的豆腐,好叫他开开眼,神仙托梦都要告诉自家儿子的豆腐,究竟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这豆腐,恐怕不能在镇子上做,一来不好保密,二来嘛,场地也不够。沈来秋想着,不如在镇子上再招几个匠人帮忙起房子吧,这样不用五天,他们家的房子就能做好了。到时候等房子晾干,他就能招村里的人做豆腐,既能给自己多添一份收入,也能给村人添个进项。

  沈黎想了想咸口的豆腐脑,还有甜口的豆腐脑,韧韧的豆干,好喝的豆花,豆奶,豆浆,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豆腐必不可少,一旦豆腐出现,跟他们家一样的普通老百姓花上少许的钱就能吃上这样的美食,而且如果做豆腐技艺流传出去,愿意以此为生的人也多起来了,说不定一些人就能凭借这个手艺活下去了。

  刚穿到这里的时候,沈黎简直生无可恋,试着想一想,一个食不厌精的现代人,顿顿午饭吃咸菜拌饭,这谁受得了?还是那种不放油的咸菜,吃起来又干又涩,完全没有感受到咸菜应有的香味。然而,在这个时代,中午有咸菜拌饭吃,已经算不错的了,许多人家每顿都只能喝点粥。

  这里吃的东西单一,用的东西稀少,村里的孩子没有几个能像后世一样正常发育起来。沈黎以前也去农村学校支教过,那里的孩子兴许吃得不算特别好,可是米饭青菜顿顿有,肉类每七八天也能吃一次。他们穿的衣服不算美丽,可是在冬天也可以穿得很暖和,还有各种便宜的保暖用品可以用,比如暖宝宝,手套,口罩。

  沈黎想着,不求那些好东西了,棉花来一点不过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棉花算什么,棉树它不香吗?

  棉树就是我在文案说的,现代没有出现的物种,就是我编的。其实我觉得古代一定有许多咱们现在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山海经里面的物种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以后要搞出来的东西还挺多的,什么手套呀,口罩呀,暖宝宝呀,总之冬天的用品主角一样一样做出来,从衣食住行改变古代人民的生活。

第9章

  五天后,房子正式建成。

  沈来秋将房子晾晒好后,定了个日子,请亲友们吃饭。他在市场上订了两百个鸡蛋,四十条鲜鱼,鸡鸭各十只,蔬菜粗粮凑了五筐,另外还有猪肉,羊肉各三十斤。这些是保证二十个桌子都能摆上八道菜的保证,当然了,八道菜听着不多,但是他们村人通常会用最大的盘子装菜,管够。

  沈来秋如今不缺钱了,自然是要把宴席办得好看一些,馒头花卷提前蒸熟,米饭当天煮熟,这些天他和余氏都忙得团团转,还是沈黎出了个主意,叫铁匠给做了模具,不需要手捏,速度快了不少。

  家里的石磨转个不停,沈黎看到萌萌围着那只大点的驴子打转,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为它加油打气。沈黎怕这只驴子累坏了,时不时还叫住它吃点豆粕,或者一块麦芽糖。麦芽糖他不敢多吃,怕甜的吃多了对牙齿不好。除了时不时给他娘塞一块,剩下的就给了这两只驴吃。

  这天他心血来潮,叫停驴子后,自己上手试了一试。咦?怎么回事?为啥感受不到磨盘的重量?

  他推着把手,比驴子还顺畅地磨着小麦粉,米粉,不禁怀疑人生。不是他夸张,上一辈子他还是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这么重的活!

  “黎儿!”余氏一声惊叫,叫沈黎回过神来,“你如何敢这么用力气,你父都不敢这样用力气。我看看,胳膊疼不疼?能不能动?”

  沈黎摆了摆手:“娘,我没事,我也没想到我力气这么大!”

  余氏观察了一小会儿,发现真的没事,松了一口气,“可不能这样了,以前我有个娘家远亲家的孩子,用力太过,到现在胳膊都不能用力气,用力气手臂里的骨头就会断开。”这就是她一直不愿意叫沈黎做重活的缘故。她一辈子没有享受到爹娘的关心,如今自己有个懂事贴心的孩子,就想把心里的关切全部浇注在他身上。

  沈黎安慰了他娘,私地下仍然会偷偷试一试自己究竟能承受多重的重量。但是这个目前没有什么条件衡量,总之,他现在的力气应该跟成年男人差不多。

  那等他长大呢?这个问题不能想了,沈黎心说,一想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老天的亲儿子,太膨胀了。

  沈来秋在镇子里花了两百文钱请了师傅来帮忙做菜,余氏不是不能下厨,但他一个男人,这些天忙这些活,都累得晚上手臂抬不起来,更不用说余氏这个女子了。自家媳妇自家心疼,他果断请了烧菜师傅。

  其实请师傅一般价格是三百文钱,但那个师傅正好是个大胃王,吃得多,听说沈来秋的宴席质量那么高,就不好意思要多了。这个宴席,鸡鸭鱼肉甚至羊肉都有,他带着他十五岁的儿子来吃饭,还要这么多钱,就不合理了。

  他的儿子因为常年跟着他办宴席,吃得还算不错,个头总算比寻常十五岁的男孩子要高,要壮,这让他相当自豪。不过宴席也不是次次都能接到好宴席,有的村子,办的宴席,还不如镇子上一些人家寻常吃的饭食。

  大家都穷,连带着那些地方做不了生意,没有生意做,久而久之就更穷,全靠庄稼,靠天收(地方话,意思是靠天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幸福安康

第10章

  这大半个月,除了匠人们负责造房子,族人们也都尽了自己的心意,过来帮着挑水,挖地基,堆土,还把自家用不上的砖送过来,确实应该好好请他们吃一顿,以表谢意。

  上梁这天,天气很好,凉风习习不冷不热。沈黎嘴巴甜,见到是叔叔就喊叔叔,见到婶娘喊婶娘的,一副小人精的机灵劲儿,长得也像年画娃娃一般,叫几个年长些的村人爱得不行,把村里那些吝啬些的人都忽悠得昏头转向,将自家不舍得吃的鸡蛋都抱了一袋说要给沈黎吃。

  沈来秋看着好笑,自家儿子,倒是走哪不缺吃的,这样也好,受人喜欢,以后议亲都不是难事。

  沈黎看着羊肉,嘴巴里面就开始分泌口水。这也太香了吧,虽然只是单纯的蒸羊肉,需要蘸着酱油吃,可是这个香味,简直叫人垂涎欲滴。

  余氏突然将沈黎叫到厨房,轻声哄道:“黎儿,你今日便在这里吃吧,”说着将一个装着虎皮鸡蛋和羊肉猪肉鸡肉的钵钵拿出来,放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叫沈黎开吃。沈黎高兴极了,他不想上桌子,在现代,大家都是用公筷的,现在不用公筷了,他心理上还有些接受不能和这么多村人一起吃饭。

  族里的人吃了这样一顿宴席,对沈来秋的财力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一次宴席,少说也得有五吊钱打发,甚至还不够。村里的老人都和后辈这样说:沈来秋这个后生是个实诚人,可以长期来往。以至于沈来秋惊讶地发现,宴席过后,他的人缘更加好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来恭喜的人们都爱捧着大碗跟主人家碰一碰,然后大口喝酒。男人和女人的桌子分开,女人爱喝些米酒,不醉人。男人就不一样了,喝的高粱酒,黄酒,度数高,几个回合下来,沈来秋的脸就涨得通红的。

  沈大满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三儿和他并不亲近,可是终究是他儿子,如今房子盖得极好,他在村里也有荣光。沈高氏很不高兴,三儿这样有钱,却一分钱都不愿意多给她,可见他不孝顺。完全忘了她疼爱的小儿子,连块布头都没给她买过。不过偏心父母,很少意识到自己偏爱的孩子还不如自己漠视的孩子孝顺这一点,心都偏了,看啥都是偏的。

  沈高氏强颜欢笑的样子,倒是没有引起村人的关注。只有族长夫人看到,觉得有些不妥。可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她不好多说什么,就希望沈高氏能自己想明白,千万别做糊涂事,伤了母子情分,惹得别人看沈家的笑话。

  沈高氏道:“儿大不由娘啊,以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家三儿多听话,现在,他主意多得很呐,我也老了,管不了多少了。只求着他们几个兄弟和睦,宝冬早点成家,我也就轻松了。”

  众人纷纷表示认同。

  “可不是嘛,我家小儿成婚,可都是他兄长张罗的,如今我家小儿,对他兄长也是敬佩有加,话里话外都是大哥于他有恩。我家大儿媳妇也是个好的,肯帮扶夫弟,所以家中祥和。

  “和睦才是根本啊,我家几个孩子说不上谁帮谁,但是有事情,那可都是一起做的。”

  “我们生孩子,不就是希望如此嘛,不然怎么说多子多福呢?”

  沈高氏就是希望大家这么说,于是忧愁开口道:“嗳,也不能这么说。我家几个孽障,向来是吵闹惯了,如今大的三个已经成婚了,各自有了小家庭,怕是不愿意帮扶他们小弟了。”

  村头王婆子了然:“话虽然这么说,可你毕竟是他们娘,你若是开了口,还要怕他们不听你的吗”

  沈高氏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可不是?上次找三儿要些钱买家用物什,都是拖拖拉拉才给钱,那就那么些钱,也不知道够不够买十副碗筷。”

  王婆子皱眉,从今天的宴席来看,沈来秋倒也不至于如此吝啬,可见沈高氏没有说实话。

  其他了解沈高氏的人都默默吃菜,不愿意搭话,她家沈来秋不孝顺,那恐怕村里都没甚孝顺的人了。就怕有些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余氏推开帘子,端了一大盆羊肉过来,假装没有听到他们说话,笑道:“娘,婶娘们都在啊,多出来一盆羊肉,就想着给大家多吃点,可千万别客气,这羊肉是好东西,多吃点不碍事。”

  余氏本来是不会说话的人,就是个据了嘴的葫芦,如今说这些客套话说得十分流畅,倒叫村里的妇人高看一眼。族长夫人想到余氏先前在镇子上住了几天,不由得觉得,这女人,去了大些的地方,行事居然能大改,这大约就是夫君说过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吧,一时间不由得想起自家的女儿和孙女们,若是也有机会出门见识见识,说不定也能改改村气,嫁到层次高些的人家。

  作者有话要说:  晋江文学携手作者祝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春节假期,平安康乐!同时温馨提醒大家勤洗手 戴口罩 多通风 少聚集。

第11章

  等宴席结束,沈来秋随意帮着收拾了一下,就撑不住去睡了。沈黎不算很困,就陪着余氏洗碗。不少年轻媳妇也留下来帮着一起洗,余氏就拿出了新鲜糕点出来分给大家吃。沈黎吃了两口,吃不下了,低下头看到一个流鼻涕的小屁孩吃完手里的糕点眼不错地看着他,于是掰下一大半他没咬到的糕点给那小孩吃。

  沈黎自己干净,也不想看到别的小孩那么脏,就拿了块湿布给他擦脸。大孩子带小孩子,往往会叫人觉得好笑。于是其他大人们都笑了,沈黎也不知道他们笑什么,那个被擦脸的小孩不好意思地躲到了沈黎背后,灵活得像个小泥鳅。

  一个年轻媳妇感激地看了余氏一眼,她家墩子,名字和体型一点都不搭,瘦瘦小小的,出门跟别的孩子玩,总会被欺负,搞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也知道孩子都是闹着玩,可是当娘的,总不希望自己孩子吃亏。如今好了,跟着沈黎这个懂事的男娃玩,给吃给喝,不欺负人,还会照顾比他小的,顿时就看沈黎十分顺眼。

  余氏笑道:“这个孩子,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要管弟弟呢,真是笑死人。”

  那年轻媳妇姓林,叫林英儿,比余氏小两岁,说话做事很利落,立马小声道:“你家娃娃,真的是村里少有的!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娘亲,照顾比他小的孩子,可见品行端正。长得又是一副观音菩萨座下童子一般的好摸样,说话机敏懂礼。这样的儿子,嫂子,你可一定要好好培养啊!”

  余氏叹了口气,“是我们家耽误了他,像他这样的孩子,生在富贵人家,就不必在乡下受苦了。”

  林英儿笑了:“穷苦人家?你们家现在可算不上了。等来年,你看着吧,咱们村就不存在什么穷苦人家了。我只问你一句,你愿不愿意叫他受读书的苦?”

  余氏懵了:“读书?可是私塾只有县里有,我打算开春给这孩子送去呢!”

  林英儿皱眉:“人家的孩子都是五六岁就开始念书了,说是迟了不好,我也这么觉得,我们家墩子今年五岁了,开春病了,所以没去。昨天我那当私塾老师的表叔还问我,要不要过几天去念书,我正在犹豫呢,可巧来问问你家孩子去不去,若是去,我就放心多了,两个孩子,也有照应。”

  余氏听了,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私心里是愿意的。只是我家那口子,最是溺爱这个孩子,眼下快要冬天了,我怕他不同意,等我和他商量了,便立马答复你。”

  林英儿点点头:“应该的。”

  沈黎还不知道他娘想让他读书,宴席过后的几天,他一直看着他爹做豆腐,屋里屋外都是豆腐浓郁的香气。

  他爹惯着他,可是在大事上也不愿意含糊,当即问道:“你娘要送你去私塾读书,我已经同意了。我知道你机灵,我的意思是叫你去试一试,牛犊子下田也得缓着来,你要是能适应,不如去读书,读不出来什么好歹也没事,有爹给你兜着。”

  沈来秋怕沈黎不知道念书是怎么一回事,就简单粗暴解释了一下:“去私塾念书,就是从最简单的千字文念起。你若是念好了书,以后可以赚大钱,当个地方官。但是教你的先生很严厉,你要是念不好,还会被先生打。你现在若是怕了,不想去了,也可以。但是爹还是想让你识得几个字。以后,若是侥幸能做官,那便更好了!”

  沈黎震惊,他爹口气真大,还想让他做官。他想了想,读点书也没啥不好,汉语言这块,他学得一向不错。但是诗词歌赋他不行,也不知道这里考不考。背几首诗词也不是背不出来,就是一个人的文风是天然的,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你的水平。所以那些穿越里,主角穿越疯狂作诗惊艳四方的情节也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会被怀疑是不同的人代笔写的吗?

  见沈黎同意念书,沈来秋高兴极了,那样子,仿佛沈黎念书已经念出了名堂。奇怪的是,余氏也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沈黎不知道的是,今儿林英儿来串门,跟沈黎他娘说了说私塾先生说过的话。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孩子能不能念出名堂,问他愿不愿意念书就能看出来。一般孩子听说念书念得不好会挨打,多半就不愿意念了。愿意念的,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不愁没有好活做。不说做大官了,去县衙当个税课司小吏也是极好的,俸禄稳定,还没什么风险。官是小了些,但是在镇子上也算是极有脸面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真的好少哦,有红包拿也不评论吗?

第12章

  “他爹,你说这个豆腐,得卖多少钱?”余氏看着软软的,洁白如玉的豆腐,心里一阵激动。

  沈来秋也没想到,经过几次失败,就能做出看着好看,吃着也好吃的豆腐。这个定价,不能贵了,毕竟原料不值钱,假如卖得贵了,那不是坑人嘛。

  “咱俩先尝尝黎儿说的那道‘咸豆腐脑’看看味道怎么样。”

  余氏依言尝了一口。

  一瞬间,绵软可口的豆腐脑那滑滑的口感征服了她,她半勺豆腐脑,半勺咸萝卜地吃,爽滑的感觉充斥着她的味蕾,不一会儿,她就把整碗都吃完了。

  沈来秋也吃完了一碗,这也太好吃了!早上吃一碗豆腐脑,比喝粥还舒服!可惜不算很管饱。

  余氏道:“他爹,中午咱们做‘小葱拌豆腐’,再做豆腐鱼汤喝。”

  沈来秋点点头,“好,你在家做,我去县里接黎儿家来,顺便带些豆腐送给先生。”

  从村里到省城坐驴车需要三个小时,而且路面颠簸,第一天沈黎坐驴车到了目的地后,他觉得屁股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好在他们家在镇子上还有房子,离县里不远,只需半个时辰不到就能到私塾。他年纪还小,私塾里不要求去得很早,每日巳时(九点)到就可以了。他早上五六点起不来,于是这几天他和娘都住在镇子上,单独留着他爹在村子里捣鼓豆腐。他一般在私塾吃中饭,晚上还回镇上的房子,不用和别人挤宿舍的通铺。不过今天沈黎休假,所以他娘提前回家了,沈黎得等放学他爹来接他回去。

  墩子的娘特地在镇子上租了两间屋子,离私塾也不远,走路只要二十来分钟。墩子如今非常粘沈黎,沈黎觉得自己的后面仿佛永远跟着这个腼腆小尾巴,一开始不习惯,后来这个小孩总是在家里拿吃的带给他,沈黎也就心软了,跟就跟吧,就当多了个弟弟。

  私塾的先生叫林文远,是个秀才出生的读书人。如今科考不是纯粹靠成绩,家室,钱财,样样都都不能少。他发现自己科考无望,做官也做不了,就彻底放弃科考,只在这个县城当一个教书先生。

  沈黎是他见过的最有灵气的孩子,千字文学得极快,别人一天都学不完的东西,他一个时辰就学完了。书写也比别的孩子好,甚至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只是他年纪尚小,还看不出什么。思维清晰,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简直不像个小孩子。最重要的是,沈黎很小,却懂得了知识的可贵,在学堂念书比大他一轮的孩子都认真。唉,要不是出生农家,恐怕以后也是个人物。

  “先生,我爹来接我了,还给你带了些自家做的吃食。您可以放葱凉拌或者炒着吃,用油煎炸至两面金黄再刷上一层酱油或者撒上胡椒粉也特别好吃。哦,这个东西叫豆腐,外面暂时还买不到呢!”

  林文远道了声谢,等沈黎走了以后,他打开粗瓷坛子,闻了闻,没闻出来什么名堂,就按照沈黎说的,炸了几块,裹上调味料......不知不觉,他将炸的豆腐都吃完了。他擦了擦嘴,开始给他的开封好友写信。

  首先,自然是要炫耀一下自己新收的学生是多么有灵气,虽然暂时还看不出来能走多远,但是可以预计要比自己强。然后剩下的篇幅全部都是对豆腐这个食物的赞美,举一反三扯了豆腐的108种可能非常美味的吃法,虽然这些吃法都离不开酱和胡椒。最后,委婉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他心满意足地将信寄出,然后继续想着培养一个优等生的大计划。

  沈黎回到家中,没做别的事,就是光吃东西了。什么炸豆腐果子,喝豆腐脑,喝豆浆,还有不算太成功的豆干,沈黎认真给出他的评价和改良方式,沈来秋也随着他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