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进斗金
“那可不,街角燕子巷转过去二百米远,就有一家专门租售各色容器的铺子,许多摊位都在那里租碗盘。”葛寡妇说道。
这属于锦鲤街上的老人才知道的事情,若不是沈宣与她交流,怕是也不得而知。
沈宣谢过了葛寡妇,就去了她说的那家铺子。
那铺子的门脸占地不大,瞧着只有一间破旧的小门,进去以后却是豁然开朗,院子里满满当当摆着各色碗盘。
果然,没一会儿,沈宣就看到有熟悉的身影从他家铺子里用拖车搬了一堆碗盘离开。
那掌柜的见了沈宣,便上前问道:“这位客倌,你可是想要什么容器?容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我想要大点的杯子,喝茶水用的。”沈宣说道。
“大号茶水杯子都在这里。”那掌柜听了把沈宣引到一处后,指着地上一摞摞的杯子说道:“这里都是,客倌你慢慢挑选,看看是租是买?”
沈宣一看,地上果然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大茶杯。有彩瓷的,有青花瓷的,有青釉的,有陶土的,甚至还有木头与竹子的。
沈宣一一问过,便发现那些精致漂亮的瓷器杯子价格贵的吓人,有不少一两银子一个,买下来实在是不合算。出租的话就只要一日两文一个,也难怪周边许多铺子都会来这里出租。
比起那些瓷杯来,陶杯和木杯就要便宜不少,租起来也只要一日一文,就更划算了。
不过最便宜的,还当属竹子做的杯子,是用粗毛竹的竹节直接劈开制成,十分的原生态,十文钱可以买八个。
沈宣仔细对比了一番之后,决定索性直接买杯竹杯用。
主要是出租的杯子他还要自己去洗,就算是交给葛寡妇家帮忙清洗也是一笔费用,这费用就与买竹杯差不多打平了。
再加上这竹杯虽然原生态,但是一人一杯可以带走,更加干净卫生。
行人在他这里买了茶水,手上拿着竹杯在街上行走,也算是给他打了个活广告。
沈宣与那掌柜的交谈一番后,便订下了协议,以后每日来领二百个竹杯。
他原定的就是每天只卖两百杯茶,卖完作罢。一天二百五十文的容器成本也算可以接受。
敲定完了这些以后,茶水摊子需要的东西就基本已经全部搞定了。
沈宣想了想,又回到了锦鲤街上。
过了一会儿,他骑着骡子回家了,骡子上还驮着一卷帆布和一些颜料,这些东西是他用来给摊位做招牌的。
他准备摆摊的地方离书院很近,往来的学子们都是识字的。做一个有字的招牌,也会更加的吸引人。
沈宣经历过了现代世界的熏陶,可不信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鬼话。
现代世界的营销商战是十分激烈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要想迅速在锦鲤街一众摊子中脱颖而出,还得使用一些营销手段。
一回到家里,沈宣就把那卷帆布铺在桌上,磨好墨汁和颜料,仔细思索给自己的茶水取个什么名字才好。
现代那些什么鸭屎香柠檬茶这种名字他可不敢乱取,就怕别人真的以为茶水里有鸭屎。
况且这茶的方子目前还是保密的,他不太想直接暴露这茶水里的原料。
想了一会儿,沈宣觉得既然茶水里需要放柑橘片,那名字里也可以带上柑橘相关。另外沈宣在糖浆里特地使用了昂贵的蜂蜜,虽然分量不多,但自是也要写上。
于是便粗略定下了蜂蜜橘子茶这个名字,先写在了一旁的草纸上。
沈宣冥思苦想给茶水起名的时候,薛凤麟正在一旁看着。
沈宣握着毛笔皱眉全神贯注的样子,落在他眼中倒是一道美景。
作为一个哥儿,沈宣的字写得还算不错。虽说少了两分力道,但灵秀工整却是有的,比京中许多闺秀要好。
再加上他写字的时候一脚站着,另一脚则不太安分的弯曲着,膝盖跪在凳子上。
弯腰落笔的时候,腰杆子挺的笔直,屁股反而被衬的更加圆翘了……
沈宣一抬头,便看见薛凤麟只一个劲的看着自己也不说话。
不知为何,他直觉的感觉到薛凤麟的目光有些灼热。被他的眼神扫过以后,就有些不自在的脸热。
便急忙岔开他的视线开口说道:“林叶你也别光在那里看着,还不过来帮我一起想想?”
薛凤麟闻言,才从座位上起身,步履缓慢的来到了沈宣身边。
“你看看我起的这个名字如何?”沈宣指了指蜂蜜橘子茶几个字向薛凤麟问道。
薛凤麟这才看向那几个字,又仔细思索了一下才道:“名字倒是通俗易懂,只是你既是在书院附近摆摊,倒不如取个书生们喜欢的谐音。”
“什么谐音?”沈宣好奇的问道。
话音刚落,便感到薛凤麟忽然从身后抓住了自己握笔的手。直接包裹住他的整个手掌,沾了沾墨汁以后,带着他的手在草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蜂蜜吉士茶几个大字。
此时两人本就靠的很近,薛凤麟这一个动作,就仿佛从沈宣身后将他整个人给搂住了,叫他心里吓了一跳。
沈宣一时怔住,身上与薛凤麟贴到的地方又热又烫,也不知该做什么反应才好。
只感到薛凤麟的吐息似乎就落在自己耳边,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叫他握笔的手有些发软。
待他反应过来,薛凤麟字都写完了,之后又放开他的右手后退了一步,一脸理所当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说道:“吉士是中了进士以后的官职,与橘子在乐州方言里读音相近。用吉士二字代替橘子,对书生们来说颇为吉利,或许效果不错。”
大晋朝的文人墨客们很讲究一个吉利的好彩头,最爱的就是各种读音梗。
京中就有很多酒楼里的菜谱全都是各种吉利的名字,若是无人介绍甚至都不知道吃得到底是些什么。
薛凤麟见识得多了,又听沈宣说摊子要摆在书院附近,自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用吉士替换橘子的点子。
沈宣闻言眼神一亮,一下子便忘掉了方才写字时的尴尬,立刻点头称赞:“这名字的确好。”
第20章
沈宣原本也只是随便让林叶帮着自己想想,没想到对方的点子竟然这么好!
回头再看林叶在纸上写下的那几个字,便发觉对方的字写的苍劲有力,且自成一套字体,比自己写的要好多了。
“林叶,你字写的真好啊。”沈宣忍不住赞叹道:“原本我还准备自己写招牌的,现在看到你的字,倒是自残形愧,这招牌我想请你帮我写。”
他不知道薛凤麟的字在京中也是出了名的好,连晋武帝都夸奖过。
那时候坊间就有富商为了巴结侯府,甚至愿意出千百两黄金请薛凤麟给自己的店铺提匾,被他给拒绝了。
薛凤麟看了看沈宣,又看了看桌上铺着的那块帆布,点了点头。
那个时候他嫌弃商人铜臭味儿重,打心底里瞧不起,不愿意给人家提匾,可今天沈宣让他免费写招牌,他心里倒是挺乐意的。
薛凤麟又想到,若是回去以后,再遇到之前那样的事情,他还会拒绝么?
如若自己不是世子的身份,谁又愿意花那么多钱请他写个牌匾?
有道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薛凤麟刚落难到了云水村时,没了世子身份的光环,连普通的村民都无人愿意救助他,也只有沈宣这个傻的,冒着被脱裤打板子的风险把自己带回去了。
若是日后再有富商愿意花百两黄金找他提匾,他自是也不必那么清高,只管看看那商人的品行。只要品行端正,那收了银两提字便是。
无论此人什么身份,只要有得用之处,那便可交。
这一趟他在云水村落难,与沈宣相处了这些日子过来,见识过了最底层的百姓的生活百态,到底是有什么被改变了。
见薛凤麟同意了,沈宣倒是颇为兴奋,立刻就开始设计起招牌的样式。
他那辆摆摊车两边可以插入竹杆,顶上还能拉个雨棚。招牌的位置他准备放在右侧的竹杆上面,竖着悬挂起来。
蜂蜜吉士茶几个字肯定是要竖着写下来的,但光是只有几个大字,招牌就只能给识字的学子们看了,对其他不识字的客人不太友好。
于是沈宣便决定以字画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这个招牌。
他先让薛凤麟在纸上写下蜂蜜吉士茶几个大字,接着就调了颜料,提笔在蜂蜜两个字附近以卡通的形式画了一只小蜜蜂和一贯罐蜂蜜,在吉士两个字旁边又画了一只剥开的橘子,茶字下面的空白处则画了一杯装着茶水的大茶杯。
薛凤麟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招牌,不禁有些惊讶。
沈宣画的画虽然不怎么精致,但却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懂。他脑子里这些奇思妙想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总是源源不绝,又让人感到新奇。
对沈宣越是了解,薛凤麟就越是觉得他像个百宝箱似的,身上总是有一些让人惊喜的可贵之处。
若说他一开始对沈宣的感觉只是感激与怜悯,后面又带上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那现在他对沈宣便又多了一丝敬重和欣赏。
这种敬重与欣赏曾经出现在薛凤麟面对恩师或是知交好友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对一个哥儿产生这样的感觉。
那是一种超脱于性别,对沈宣本真品质的赞赏。与之前那种觉得他可怜可爱,所以想要照顾他一生的感觉又有不同。
到了约好的那日,沈宣去了一趟刘木匠的铺子,把做好的摆摊车拿走。
刘木匠到底是几十年的老木匠,那摆摊车做的果然与沈宣图纸上的一般无二。连一些沈宣没想到的细节,也被他主动完善了。
沈宣将那摆摊车套下面的脚架升起,便稳稳的支了个摊子起来,摊子上的台面是竹子编的,又轻便又方便清洗,展开还挺大的。下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正好方便存放一些物品。
他收起脚架,又把车子套在青花骡子上走动了一圈。整辆摆摊车分量不重,骡子拉着也十分方便。
沈宣心里对这摆摊车格外满意,便按照约定又掏出了二两银子,准备付尾款。
没想到刘木匠却摇了摇手道:“银子先不必忙着给,我倒是有件事想求你。”
“这摆摊车的设计很不错,你能不能卖给我?这图纸我按照市价给你算二十两银子,你要是同意,之前制作的三两银子也可以免了。”
其实大晋朝是没有什么版权保护这种东西的。沈宣这车给刘木匠做了,他已经把样式记在了脑子里,回头再悄悄做出来卖给别人也是正常的。
刘木匠提出二十两银子买下沈宣这摆摊车的设计,一是因为他为人比较正派,二是本身对沈宣的印象也比较好。
沈宣闻言心中一喜,当然点头同意了。左右这车做出来了就会被人看到,就算是刘木匠不做,也会有其他人照着他学。
再说这摆摊车也不涉及什么秘方问题,不过是个方便大家的工具,普及开来倒也挺好的。
收了刘木匠的二十一两银子后,沈宣准备驾车离开了。
刚刚跨上骡子背,身后刘哥儿却是追了出来,手上还抱着一只竹凳。
“沈哥儿等等,这凳子送给你用。”刘哥儿说着把那只竹凳放进了摆摊车下面。
“这是?”沈宣与刘哥儿不熟,也不知他为何突然送凳子给自己,倒是有些疑惑。
便见刘哥儿对着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也是我给你的谢礼。”
“多亏了你上次与我爹那一番谈话,解了他的心结。这几日不再忙着找人入赘了,也开始让我跟着他学木匠的手艺了。”
原来如此!沈宣心中一喜,替刘哥儿感到高兴。
没想到自己随意的一番言论,竟然帮到了面前这个哥儿。
“沈哥儿你日常在哪里摆摊?若是得空,我也好给你捧捧场。”刘哥儿问道。
“就在锦鲤街靠近草花巷处。”沈宣说道:“不过我明日才开始摆摊,天气不好应当也不会去。下次你若去了,我请你喝茶,不收你的钱。”
“那怎么好,一码归一码的。”刘哥儿连忙说道。与沈宣又寒暄了几句以后,就目送他驾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