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进斗金
比如京中生意竞争激烈,要想不被挤兑,这些旺铺的背后,都要有一两个靠山。
要么背后的东家就是朝中的权贵,要么就是拉了他们入股。
再就是要在这京中做生意,还得把顺天府尹的衙役给打点好了,也免得收税的时候被找麻烦。
沈宣一一点头记下,梅掌柜才有些好奇的问道:“沈哥儿,你既不做茶水生意了,又准备卖些什么东西呢?”
“我还没想好。”沈宣实话实说道:“如今我也得先看看,这京中到底什么好卖?”
梅掌柜听了便道:“那祝福沈哥儿你早日顺利开业,到时候我定去捧场。”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以后,梅掌柜离开,沈宣才带着金枝金桂两人走出店外。
刚才梅掌柜与沈宣两人交谈的时候,金枝与金桂两人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这时离开了归云楼后,才敢开口问道:“沈哥儿,那归云楼的掌柜说,之前我们喝的那茶水是您制的方子?”
“您也太厉害了吧!怎么能制出这么好喝的茶水?还有沈哥儿您真的要在京中做生意么?”
这些时日他们越是与沈宣接触下来,就越是觉得沈宣并非外面人口中的普通乡下哥儿,而是很有一些厉害手段的。
而且他为人大方,经常赏赐他们,平日里待他们也颇为随和。
就比如刚才那顿午饭,沈宣就叫他们与自己同吃。
若是换成府中别的主子,他们怕是一整天都要饿着肚子,等回府了才能吃上饭了。
沈宣如果生意做的好了,手上就会有更多钱。有了更多钱,出手就会更大方,在府里也更站得稳脚。
金枝与金桂在侯府里见多了各色主子,深知在这深宅大院之中,说到底也是有钱才是硬道理。
就拿侯爷的那几个姨娘来说,文姨娘并非最貌美的,但日子却过的最好。
文姨娘是商女出身,出嫁时娘家送了她一些田产和一个铺子,所以她手头是不缺钱的,不仅拿钱疏通了不少府里的下人,还可以在院子里私设小厨房。
而另外的两个姨娘,有一个孔姨娘是举子家的才女出身,论容貌长的最美,论出身也是最高的。
但因着家穷,手上没什么家底,在府里过的也是紧巴巴的,只能靠着每个月的月例过活。
一到了年节年礼的时候,家中来了别家的小辈,孔姨娘为了凑出见面礼,就得把侯爷这些年送她的赏赐托人送去当铺里卖了。
时间一长,孔姨娘也攒不下什么家底,整个人看着就十分寒酸。
且如今她来府里的日子长了,容貌也不如刚刚入府时新鲜貌美了。侯爷去她那里的时间少了,她的日子就更难了。
下人们都知道孔姨娘小气,也不愿意去她房里伺候。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想着办法往外跑。
所以薛府里派到她那里的,如今就是两个笨丫鬟,不仅做事慢,而且说话也不灵光,弄的整个院子都显得冷冷清清的,侯爷也更不爱去了。
金桂:“沈哥儿,您可真有本事,我可算是跟对了人了。”
金枝:“薛府里也就是夫人与文姨娘的手上有陪嫁的铺子。但文姨娘的铺子好像是娘家人管着,她只收红利,自己是不管的。沈哥儿您还能自己做生意,真的是太厉害了!”
方才他们见识到了沈宣与梅掌柜谈笑风生的模样后,就暗地里下定决心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下去了。
此次倒是还不等沈宣开口,两人就齐齐对天发誓,只说今日见到之事,回去以后绝不会对第二人透露半分。
沈宣此次带金枝金桂出来,也是故意在他们面前透露出一些自己的情况,再观察他们的表现,看看他们到底得不得用。
见他们两人倒是颇有眼力见,沈宣心中也是满意,点点头道:“你们只管跟着我,只要你们衷心,我必不会薄待了你们。”
“你们放心,到时候我会找世子把你们的身契要过来。你们身契到了我这里,怎么升等就是我说了算。以后就算是得罪了府里的其他人,要打要卖也要先问过我,有我给你们撑腰。”
金枝金桂听了立刻双双露出一脸喜色。沈宣这话,便已是正式将他们当做自己人了。
他们对沈宣的衷心也更进了一层。
第44章
午饭后,沈宣也不急着回去,而是又去了一趟掷金街。
比起状元桥那边雅致的气氛,掷金街就显得更加的灯红酒绿一些,但是街上的行人更多也更加热闹。
沈宣发现掷金街上虽说有不少秦楼楚馆等声色场所,但路上的女子和哥儿却比其他商业街都要多。
青楼里的花魁、姐儿,或是戏馆里戏子爱美,打扮的也往往更加精致美艳。为了招揽客人,这些花魁戏子的常常盛装打扮了出来游街。
他们身份虽然低贱,但品味却是不差,京中的女子哥儿们私下里都悄悄以他们作为时尚的风向标。
也因此这掷金街上除了寻常的餐馆、酒楼、刺绣、裁缝等铺子,还有不少专营梳头打扮、水粉胭脂的店铺。
里面有不少专业给人梳头化妆的娘子,各个手艺非凡,又擅长使用假髻。
不少官宦人家的家眷赴宴,都要特地来这里请人过去梳头上妆。
就比如这街上有一家专门给人梳头的长翠坊,里面请了十多个梳头娘子,东家叫做赵娘子,是从宫里放出来的梳头嬷嬷。
赵娘子不仅自己开了这铺子,还经常被各家官眷请去梳头。
包下她一日的开销就要三十两银子,便是如此,也是常常请不到人。
因此有时候客人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请铺子里的李娘子、王娘子过去。
虽说是身份不如这宫中出来的赵娘子体面,但梳头的手艺也不差,一日也要一二十两银子。
沈宣虽不喜梳头打扮,但对这女子与哥儿开的店铺却也是很感兴趣。
大晋女子和哥儿做生意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些绣坊、裁缝、梳妆等铺子,且东家都是本身有些手艺的能人。
他见这长翠坊里客流兴旺,屋内的镜柜前坐满了人,门口竟然还有人坐在椅子上排队。
除了那些被包了出去的娘子,剩下的梳头娘子们都在给进来的客人们梳头。
在这长翠坊里梳头,就是让不出名的小娘子梳头,也要根据发型难易的不同,付出至少一百文钱至二两银子的手工费。
客人们是可以自带假髻和珠钗的,但若是没有假髻和珠钗,还可以在这长翠坊里买。
沈宣随意看了看,发现一顶丝线做的简单假髻就要卖一两银子。若是用真发制成,就更加贵了。
而那种十分复杂的假髻,甚至要十两银子一顶。
再加上各种绢花、珠钗等小东西,虽说并不如正经的珠宝铺子里卖的精贵。但一两百文的价钱一只,物美价廉,也是吸引了不少客人随手买一件,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样一个梳头的铺子,一日的流水至少也要有几十两银子,一个月扣除成本也要赚上千两,在京中也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沈宣不禁在心中暗道,这梳头的生意一共不过十来个梳头娘子,也没什么成本,考究的就是一个手艺。
在掷金街开这一个梳头的铺子倒是抵得上在状元桥开间酒楼的收益了。且酒楼事儿多,需要的人手也多,管理起来更加困难。
看完这梳头的铺子以后,沈宣又去看了看旁边化妆的铺子。
那铺子情况倒是与这边也差不多,生意虽说没有这长翠坊好,但也是十分不错。
沈宣将整条掷金街逛完以后,才发现这街上除了戏院和青楼,赚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些做女子和哥儿的生意的铺子。
沈宣心中一动,觉得自己也能从这个方面切入开个铺子,赚上一笔。
他虽然对女工梳头之事都是一窍不通,但可以做美容养颜方面的生意啊?
要知道大晋目前是没有所谓的保养品这样的概念的,虽说是有些胭脂水粉铺子,但卖的都是那几样东西,也比较单一,与现代世界里琳琅满目的护肤化妆产品可远不能比。
沈宣觉得美容养颜这一块的生意是大晋市场里的一片蓝海,十分值得一闯。
不过这生意倒也不是说做就能做得起来。首先需要一个大点的店面,还要有能吸引人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慢慢来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弄起来的。
有了想法之后,沈宣就离开了掷金街,又去找了之前的牙人。
他先询问了掷金街上正在出售的铺子。这才发现这京中的旺铺可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的。
路上出售的铺子少就罢了,价格还特别的贵。
一间门脸不过六尺宽的一进的小铺子,就要卖五千两银子。还并非在最热闹的地方,而是和卖吃食的小店靠在一起。
而靠近戏院或是长翠坊附近的旺铺,三尺的门脸就要一万两银子,若是地方大,那就至少三五万起步了。
以沈宣如今的存款,连一个门头都买不起……
沈宣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问道:“这里的铺子可有出租的?若是出租的话,又是多少银子?”
“出租的倒是也有几间。”那牙人对沈宣介绍道:“只是出租至少也要以一年期限起步,刚才那五千两银子的铺子,租金就是八百两一年。”
“位置好些的铺子租金就更贵些,小铺子也要两千多两一年,大的就更多。”
“竟这般贵?”沈宣听的倒吸一口冷气。
他手上不过三千多两,就算全拿出来在好地方也不过租下一间小铺子,不太合适。
但若要租大些的铺子,位置就不会好,若是租在街道的边缘或是巷子里面,客流量不会很大。
见沈宣神色犹豫,那牙人就在一旁说道:“这掷金街上的铺子是整个京城里最贵的。哥儿若是手上没那么多钱,又想要租铺子做生意,倒不如租在其他地方?”
“比如状元桥,五百两左右就能租下一间六尺门脸的两进的铺子,位置也靠近国子监,比掷金街要合算。”
“我再想想。”沈宣说道,之后乘车回了府。
回到家中,沈宣刚刚下车,就看到尤妈妈站在门口,神色不太高兴的上前说道:“沈哥儿你到底去哪儿了?怎么早上出了门子,就一日未归,这都过了申时才回家里?”
“我第一次来京城,自然看着什么都新鲜,所以就在外面多逛了一会儿。”沈宣说道。
尤妈妈闻言似乎并不太信,便看了金枝金桂一眼,又故意斥责他们说道:“沈哥儿从乡下过来不懂规矩,难道你们还不懂么?京中哪有哥儿女子的出门一整日不回家的?叫我差点还以为沈哥儿出了事,要回去禀报给夫人。”
金枝金桂早就被沈宣给收拢好了,此时被尤妈妈责问,自是帮着沈宣掩饰。
金桂忙开口说道:“尤妈妈骂的是,此事都是我们没有提点沈哥儿。见他玩的开心,就将此事忘了。”
金枝也跟着说道:“我们平日里出门也少,今日跟着沈哥儿出去,也是玩的忘了,尤妈妈你责骂我们吧。”
尤妈妈见金枝金桂说的与沈宣也差不多,才觉得沈宣说的应当是真的?
于是她便咳嗽一声说道:“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我就上报了夫人,扣你们的月例,听到了么?”
金枝金桂连忙一口应下,尤妈妈这才转身离开。
待她走了以后,沈宣才回到屋内,又对金枝金桂说道:“薛家每个月给你们发多少月例?”
“三等随侍一个月是一百文钱。”金桂说道。
“行,以后薛家那边的钱我不管,你们给我做事,我每个月单独给你们发二百文月例。”沈宣说道。
金枝金桂听了又是大喜,立刻对着沈宣磕头谢恩。
心道沈宣确实是比薛家大方多了,不算每个月额外赏赐的,竟还有双倍的月例。
以后就算是不要薛家的月例了,也要把沈宣给伺候好了,毕竟跟着夫人在薛家到头了也就是个小小三等随侍,跟着沈宣往后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