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进斗金
叶夫人见沈宣说话真诚,也是真心看重她给的这一串佛珠,心中也是暗暗点了点头。
这沈哥儿带人接物的确是个上得来台面的,也难怪世子看上了他。,
至于他的身份,差是差了些,但世子就是喜欢,也没有旁的办法了。
叶夫人让下人送了点心过来给沈宣吃,这点心是叶家特色,味道又咸又甜,香酥可口,只有叶家的厨子会做。
点心刚刚上桌,沈宣还没来及吃,屋外却又忽然来了人。
韩妈妈从垂花厅外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对叶夫人道:“夫人,府外来了不少官兵,说是朝中征粮,凡是朝中官员,每家都要缴纳固定的配额。”
“父亲已经去了城西带兵,怎得我们家中还要征粮?”叶辰闻言有些不解的问道:“之前咱家这样的武将,家中有人带兵,都是不需要再缴粮的。”
此时一名户部的五品官员却是苦着脸进来,带着一队卫兵从外院大步流星的走入堂屋后,拿出一张手谕对叶夫人说道:“叶夫人,得罪了,此乃陛下刚下的令。京郊流民缺粮,已濒临暴乱。”
“京中上至一品大臣,下至七品小官,都要按令缴纳固定的粮食份额。”
叶夫人接过手谕一看,上面规定了朝廷七品到五品官员,每户缴纳十石粮食,五品到官员,则缴纳五十石粮食。而三品以上官员,每户缴纳一百石粮食。
对于家中都有田庄的世家来说,这个粮食的数目倒是算不上特别多。
但坏就坏在,前些日子粮价飞涨,不少家里都趁机把田庄里的囤粮卖了高价,只留下了家中的口粮。
此时再一缴纳,就只能把自家的口粮都交出去了!
叶辰抢过那手谕一看,又看了叶夫人一眼。
叶夫人这时才道:“把粮拿来,称好了送给这位大人。”
那户部的大人姓何,一路收粮过来,没少受这些官眷人家的气。此时见叶家这么干脆,倒是颇为意外。又十分感激的对着叶夫人鞠了一躬道:“多谢叶夫人高义,叶大人在城郊忙着办事,叶夫人家中又慷慨解囊,实在不愧是我朝中流砥柱,待我回去以后,必定在圣上面前好好禀明。”
待那何大人走后,叶夫人才长舒了一口气道:“还好这次因着蝗灾的缘故,提前囤了些粮,现在虽交了一百石出去,但还剩下二十多石,省着一些应该也勉强够吃了。”
这时一旁的叶秘也起身说道:“想来王家也会有人来收粮,还不知我那婆婆应对的怎么样了,我得回去看看。”
叶秘嫁到王家属于下嫁,王家倒是一向待他格外敬重,早把管家的权利交到了他的手上。
叶秘虽也听了叶夫人的提前囤了粮食,但恐自己婆婆见了官兵慌了神,就还是准备直接回去了。
而此时叶辰便看了薛凤麟一眼道:“怎么?你不用回薛家去看看?”
薛凤麟闻言却是冷笑了一声道:“沈哥儿还没吃上府里的点心呢,我哪儿能就这么走了?薛家有白氏当家,自是会准备妥当的。”
叶辰见状摇了摇头,知道他是铁了心的不想插手薛家的事了。
而沈宣看着薛凤麟的神色,也是拿起盘子里的点心咬了一口。
既然薛凤麟都不愿意搭理薛家的事情,那自是与他无关了。左右他早就囤好了粮食,够他和薛凤麟吃一年了。
此时,薛家府上早就乱做了一团。
薛侯爷作为二品官员,自是一大早就有户部的人带了官兵上门收粮。
这收粮的令是晋武帝亲自下的,肯定是不能不给。
但薛家压根就没有一百石的囤粮,根本交不出来。
不交粮就等于抗旨,薛侯爷还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粮是肯定要交的。
但如今粮食紧缺,又是大过年的,想买都找不到地方来买。
薛侯爷亲自去了薛家旁支家中借粮,没想到去了几家,却是一粒米都没有借回来。
这些旁支们平日里沾了侯府不少的光,得了很多实惠,然而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就一个个自称侯府旁支,与主家无关,一毛不拔。
出于无奈,薛侯爷只能回家,再想办法。
他叫来白氏后质问道:“家中好几个田庄,如今怎得会一百石粮食都拿不出来?”
白氏闻言便哭哭啼啼的道:“那些田庄也不都是种粮食的。其中只有三个庄子产粮,但每年除了自家吃,其他都是一收回来就卖出去的。”
“都知道这米放得久了,自是不如新米价高。哪里知道今年会有蝗灾?”
白氏说的倒也是京中这些名门世家的现状。如今已经过了年关,各家所剩的米都不多。这一下子让他们凑出一百石粮食,也是很难。
“大过年的,怎么说征粮就征粮?也不管我们这些人家的死活!”白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怨道。
她容貌艳丽,这般哭了一番倒是我见犹怜。薛侯爷见状便上前搂着她哄道:“算了,现在再说别的也无用。家中还有多少粮食?你留下几日的,剩下都先给了出去。”
白氏无法,也只能先交出家中的余粮。她四处凑了一圈,又拿了一些红薯土豆的充数,才勉强凑到了五十石粮食。
这些粮食交出去后,家中就只剩下了五石粮食。这些粮食还要吃到年后,也不知年后米店开门,能不能买到新的口粮?
薛府的别院里,文姨娘身边伺候的银霜轻声说道:“姨娘,外面乱的一锅粥,夫人一直在哭,老爷也正愁缴粮之事,我们要不要趁机把您提前囤好的粮食拿些出来?”
银霜是金枝的姐姐,之前就一直在文姨娘身边伺候。后面沈宣屯粮的时候,金枝便将此事告诉了银霜,银霜又告诉了文姨娘。
文姨娘思索以后,也悄悄拿出私房,囤了十石粮食。虽然数量不多,但遇到这种时候,倒是能解一些府里的燃眉之急。
“急什么?”文姨娘闻言不动声色的照了照镜子说道:“这个时候老爷正着急上火呢。我凑上去说自己囤了粮,夫人必然会质问我为什么不通知她,岂不是出了力还不讨好?”
“再说区区十石粮食,府里那么多张嘴巴,能够吃几日?还是别做这出头鸟,留着我与甜姐儿的口粮才是。”
第70章
薛侯爷四处找薛凤麟的人,直接把下人派到了叶家。
侯爷毕竟是薛凤麟的父亲,父亲传唤,他自是不能不回去。于是便只能先与叶家和沈宣告辞,带人回了薛家。
待薛凤麟走后,沈宣又陪着叶夫人说了会儿话,才告辞离开。
回家的路上,沈宣想了想道:“先别忙着回去,我们去城西看看。”
马车朝着城西去了,越到城门附近,就越是看到路上满是兵士和押运的粮草,一副兵荒马乱的模样。
金桂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看着心中有些害怕。便在一旁劝道:“沈哥儿,这外面好乱,咱们还是先回去吧?”
沈宣倒是淡定,对金桂说道:“别慌,城门口有叶大人带着这么多兵士守着,不会有事。”
等马车到了城门附近,他从车上下来,上了城墙一看,只见城外皑皑白雪一片望不到头。而城门紧闭,门口搭了几张棚子,下面挨挨挤挤的全是衣衫单薄的百姓。有许多女子与哥儿手上还抱着孩子。
这些流民们都是从西北面过来的,到了京城附近时都已经饿的骨瘦如柴。
现下天气寒冷,百姓们都挤在一起取暖,孩子们面色苍白,还不停的咳嗽,显是冻的狠了。
朝中派人送了粮食过来,城门左右各有两个粥棚正在发粮。
沈宣见那些粥棚前早就排上了长队,挨挨挤挤的都是人。排在前面的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而瘦弱的女子、哥儿或是孩子则被挤在后面。
按照京中的规定,这些流民们应该排队轮流领一碗粥。但队伍之中却总有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子已经吃过了一碗,又偷偷混入其中,把其他女子与哥儿挤了出去。
“这些难民也太惨了吧。”金桂见了这场景惊声说道。他是个家生子,从小在侯府长大,以前虽粗茶淡饭吃得不如主子,但也从未饿过肚子。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
若是他落到此地,怕是连一碗粥都抢不到,会被活活饿死!
沈宣皱眉看了一会儿,见流民中不少女子与哥儿压根分领不到一点粮食,而领过了几次粥的男子吃饱了饭后却又开始闹事,聚集在城门口,吵嚷着让官兵打开城门,放他们这些流民入京。
这样下去可不行,沈宣心中想到。
若是在现代世界。遇到灾害有政府赈灾救济,自是每个人都能吃饱。
然而如今在大晋,因着赈灾粮食有限,根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吃饱,有许多百姓根本领不到粮食。
沈宣左右看了看,在城门口找了个小兵说道:“这位军爷,我姓沈,是薛家世子的相识,我想求见叶大人。”
那小兵正忙着指挥别人搬米,见了沈宣一个哥儿过来。便翻了个白眼说道:“现在这里忙的很呢,叶大人哪里有空?你一个哥儿跑来干嘛,还不嫌添乱?还不快快回去?”
那士兵见沈宣不过一个哥儿,自是不会觉得他找叶大人有什么正事。
沈宣见对方压根不搭理自己,知道只能再找他人。
就在这时,却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那日他在围场上见过的裴校尉。
此时他正身披盔甲,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指挥着一路兵士过来,显然是要镇压城墙外闹事儿的那帮灾民的。
“裴校尉,裴校尉?”沈宣喊了那裴校尉几声说道:“您还记得我么?”
裴夏正忙着赈灾一事,猛然间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竟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沈宣。
上次他因着叶家的缘故,倒是真心考虑过娶了这沈哥儿做夫郎。
只是这沈哥儿好不识趣,竟直接拒了他,还说得他好生没脸。
裴夏虽是平民出身,但才华横溢,性子也颇为高傲。
此时见了沈宣主动叫自己,便挑眉说道:“什么风把沈哥儿吹过来了?难道是你回去想了几个月,现在又后悔了,想来给我暖床?”
沈宣脸色一板,便对裴夏说道:“我找裴校尉是有正事,还请您别再与我说笑。”
“你看着城门外面,都是灾民。”裴夏指着城门外说道:“有什么正事比赈灾还要重要?您还是等我忙过了这段日子之后再来找我吧!”
“我找你就是为了赈灾一事。”沈宣这才说道:“此事至关重要,我想求见叶大人。”
裴夏认真看了沈宣一眼,见他面上神色认真,才道:“行,我现在去通报一声叶大人。不过他正忙着,见不见你就是他自己决定了。”
又过了一会儿,裴夏匆匆走了过来,对沈宣说道:“叶大人要见你,你随我去一下。”
沈宣跟在裴夏身后,来到了城墙下的一间小屋。
屋子不大,里面却站了好几位大人。瞧着他们的身上的官府,都是户部五品以上的文官,还有一位正是今早沈宣在叶家见过的何大人。
“如今朝廷已经开设了粥棚,每日三餐给灾民施粥,但流民却依然闹事不断。”
“如今京中征粮已经十分艰难,正赶上过年,朝中许多大臣都是拿出了自家的口粮,这几日还得饿肚子。”
“若是这些刁民再不老实,那还是得武力镇压,总不能让他们真的闯入京城。”
“城外的百姓那么多,不过短短一日就要用掉五十石粮,把粮仓的二千石粮食全用完也不过只要四十日。再加上大伙儿筹集的粮食,最多坚持两个月也就断粮了。”
……
叶大人一脸肃色,头发似乎都白了许多。沉思许久后才道:“先坚持到开春,等雪融了以后,就能挖到野菜,河里也能捞到鱼了。灾民们也要回家播种春耕,就不至于盯着朝廷要粮了。”
沈宣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见裴夏进去在叶大人耳边说了几句以后,叶大人才走了出来。
他一夜未眠,神色不佳。也是因着沈宣与薛凤麟的关系,又想到沈宣曾经囤过粮,以为他是来捐粮的才特地让他进来。
“沈哥儿,你特地过来找我,说是有赈灾要是?到底是什么事情?”叶大人耐着性子问道。
“叶大人,方才我在城墙上看了一会儿下方灾民的情形,心中有些想法,请容我一说。”沈宣说道。
……
一炷香后,叶大人满面红光的拍了拍沈宣的肩膀道:“沈哥儿,你这番见解着实有用。实在是帮了老夫好大的忙,待赈灾结束以后,老夫必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