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 第149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爽文 系统 穿越重生

  两个人斗嘴斗的开心,另一边,蒲松龄和他那老友已经被书院里的配置惊的说不出话,按理说以他们的年纪,见多识广看到什么都不会太惊讶,但是这座新建的书院实在出人意料,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书院可以建成这样。

  自从琉璃厂可以烧出大块的琉璃,那东西的价格就渐渐降了下来,不再和以前一样一块就要成千上万两银子,富裕些的商户也能用得起。

  琉璃的价格如今不算太贵,但是像这座书院一样所有的房间都装上琉璃窗的他们还真没见过,那么高的楼,那么多间房,这得花多少钱才能建成这样?

  此间书剑的主人,大气啊!

  胤禟听到他们的感叹,面上带笑矜持道,“我家兄长觉得教书乃是福泽子孙的大业,恰巧新来的巡抚大人也觉得山西这边的学子积极性不高,便建了座三晋书院来培养人才,不光请了傅眉傅先生来当山长,还请了许多成名已久的大儒来任教,几位且来看看,这一整片竹舍都是为先生们准备的住处。”

  “令兄有心了。”蒲松龄旁边的中年人感叹道,他是山西本地人,对山西境内各地的学风很是了解,如果真的能把傅先生请出来,这书院的名气也就打出去了。

  邻家新搬来的几个少年人不是本地口音,家里的兄长又能和新来的巡抚大人说上话,大概是京城的八旗子弟出来游玩,不然他实在想不出来什么人会在五台山附近建书院,还把书院建的如此不同寻常,除了那些钱多的没地儿花的权贵子弟,也没人能闲的捣鼓这些。

  蒲松龄倒没想那么多,他不光喜欢狐鬼故事,对各种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也好奇的很,要不是他身上没有功名,不配来这样的书院教书,他甚至想试着在这里住几年。

  这里的学生不光要学四书五经君子六艺,还要学什么物理化学等等没听过的新鲜本事,话说回来,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个年纪的学生似乎也不奇怪。

  他自认没本事来这里教书,可不可以等书院开始招生的时候来这里求学,在这里求学一年束脩多少,有年龄限制吗?

  胤禟正琢磨着怎么提出将人留在书院教书就听到这人问招生要求,愣了一下赶紧摆手,“先生莫要妄自菲薄,以先生的本事,如果先生愿意,书院扫榻相迎。”

  于是,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太高攀了”“你行你可以你其实很厉害”的客套话。

  胤祈胤俄远远的看着他们你来我往,面面相觑觉得他们大概这辈子都学不会胤禟这本事,算了算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当他们的小废物吧。

  两个人溜达到竹楼附近,透过窗子看到里面的小书房,惊叹一声算是知道蒲松龄他们为什么那么震惊了,别说蒲松龄,他们也震惊,上次来的时候里面的东西没装齐全,没想到装齐全了显得那么别致。

  书桌书柜休息室,甚至连水龙头和抽水马桶都有,这些东西放到市面上,肯定又是下金蛋的母鸡。

  “这东西怎么弄的,我在京城都没有见过,九哥,我和十哥不在的这些天京中又出了多少好东西?”胤俄兴致勃勃的转着水龙头,也顾不得水凉直接用手去接,自个儿在水龙头那儿玩的不亦乐乎。

  胤祈托着脸看着显出几分孩子气的胤俄,摇头晃脑感叹这才是他记忆中那个和他一起上房揭瓦的臭弟弟,“京城没有这些东西,应该是二哥让黄履庄刚研究出来的,台怀镇在五台山里面,山里竹子多,也方便引水到书院。”

  而且山里的山泉水很干净,稍微净化一下就可以平常使用,不用担心水质问题,身边有个能工巧匠就是好,二哥真是赚大发了。

  “可惜紫禁城没有水,不过没关系,等咱们出宫开府的时候找个离水近的地方,那时候学会做这些东西的匠人也多了,到时候咱们在府邸里用。”胤俄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好东西他也要有,让汗阿玛在宫里干看着羡慕去吧。

  “臭小子看上去挺聪明,怎么偏偏是个傻子。”胤祈煞有其事的摇摇头,催着异想天开的傻弟弟出去,然后拿出他的小本本唰唰唰记上几笔。

  他们的工匠其实很厉害,就算有时候创新差了点,但是模仿的本事超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一大截,只要给他们一个模板,甚至只要一个灵感,他们就能造出更好的东西。

  内务府的能力强的很,管辖的造办处织造处等各种衙门中基本都是有祖传手艺的匠人,但是一个个的学完全套再精细打磨效率太低,或许可以试试标准化流水线。

  流水线是个好东西,二哥说过八旗兵的武器已经换的差不多了,基本都从弓马刀剑换成了火器,兵部工部对火器的研究依旧热火朝天,能够连发的燧发枪火铳已经淘汰了好几拨,要不是国库的银子不够他们花,八旗兵绿营兵的火器能半年换一回。

  如果能降低生产成本,再想法子提高生产效率,到时候让守边疆的士兵全部装备上最先进的武器,把胆敢进犯的敌人打的哇哇叫。

  九阿哥捏捏拳头,似乎已经看到在他的建议下大清出现好多流水线工业化大工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劈叉一步进入工业化不是梦。

  兄弟俩在竹楼里转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要不是轮椅不太方便上蹿下跳,他们甚至想翻到林子里的假山上看看。

  不得不承认,这边的风景是真的好,如果他们念书的时候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竹林摇曳,他们肯定学的比现在好,国子监的学生都都看不到那么好的风景,真是便宜这边的人了。

  他们去竹舍转悠的短短一小会儿,胤禟已经成功将蒲松龄留下来教书,不光蒲松龄自己,他还表示要写信给他散落在大清各地的好友,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来五台山转转。

  拔出萝卜带出泥,又是一个大收获。

  胤禟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让胤俄带着胤祈在镇上转悠,当天晚上就跑回菩萨顶屁颠屁颠的找太子和四爷邀功,二哥找了那么多先生,到现在连山长带先生一个都没来,还是他最厉害,一天的时间就定下了好几个。

  四爷白了他一眼扭头回去睡觉,留下太子面无表情站在原地无能狂怒,他能怎么办,就算是太子,他也不能大过年的把人家从阖家团圆的时候强行拉到书院来好吧,当谁都和蒲松龄一样可以满天下溜达吗?

  臭小子还是挨揍挨的轻了。

  十阿哥嘚瑟了半天,不出意料又是一顿竹板炒肉,在山上被哥哥揍,在山下被哥哥弟弟嘲笑,就像那风箱里的老鼠,左右都受委屈。

  他委屈,太子爷觉着自己也委屈,毫不留情的揍完捅火的臭小子,扭头拉着四爷开始叭叭叭叭说他有多艰难,他本来还想让那些先生夫子在家过个上元节,现在看来也别过了,初七就来台怀镇。

  他们在五台山耽搁了好几个月,再不回京就说不过去了,早点看到书院走上正轨早心净,年后有年后的事情要忙,他可以不顾他们家汗阿玛的臭脸几个月不回京,几个小的不行,他们额娘还在宫里等着呢。

  于是乎,在年味儿还没有散去的时候,低调朴素的马车就一辆接一辆的来到了五台山,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先生夫子有山西学台,学政官管的就是教育事业,不能别人把活儿干完了留他们悠哉悠哉拿政绩。

  山西学台如果知道太子心里在想什么,肯定惶恐的抱着太子殿下的大腿哭,山西的学风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好比去蒙古让那些蒙古少年们从马背上下来读书写字,在山西劝学难于上青天啊。

  不是他不称职,而是实在是没那个本事。

  新上任的山长傅眉傅先生刚下马车就看到笑的灿烂极为热情的学政,吓的胡子都揪掉了两根,他家里有个声名远扬的老爷子,以前不是没和这些当官的打过交道,以前对老爷子热情也就算了,在老爷子那里栽了跟头后这些年也没人再去热脸碰冷屁股,怎么这会儿又犯病了。

  傅眉在心里嘀咕个不停,艰难的维持住面上的云淡风轻,顺着学政的指引来到书院给他安排的住处,然后就开始了他的震惊之旅。

  等学政介绍完竹舍里的各种新奇物件儿,傅山长终于缓过神来,然后一脸慎重的问道,“学台,书院可以带家眷,在下可否将老父接来此处奉养?”

  山西学台???

  还有这种好事儿!

第166章

  傅眉的老父亲傅山,字青竹,崇祯年间率领学子士人进京告御状的猛人,据说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长于书画医学,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不会的,是个罕见的全能型人才。

  只是这个大佬脾气过于古怪,不管在前朝还是在现在都不乐意给朝廷面子,清军入关的时候民间抗清情绪高涨,他还因为反清复明被抓入狱,出狱后脾气也没好多少,依旧我行我素,反清之心不改,后来看复明无望,这才返回太原府隐居。

  老爷子在三晋地区名气极大,康熙开鸿儒博学科后广招天下文人,不给皇帝面子还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两个巴掌都能数过来,傅老爷子就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别人隐居怀念故国和朝廷过不去,大多只是在朝廷征召的时候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不吃嗟来之食”,平常在家和地方官的关系还得经营,毕竟自个儿的名气在那儿摆着,当不当官关系不大,子侄学生总不能不当官。

  傅老爷子不一样,人家说不给朝廷面子,就从上到下谁的面子都不给,康熙给他封了个内阁中书,他连下跪谢恩都不干,回到老家后地方官过来拜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碰了一鼻子灰,把所有人都得罪的死死的。

  老爷子不乐意让家中子弟走科举之路,不然也不至于把儿子教的只醉心书画却不通人情世故。

  学台听到傅眉主动提出带老父亲到书院整个人都呆住了,他没听错吧,傅山长是不知道老爷子对朝廷有多厌恶吗,他们这书院挂在官府名下,老爷子听到后真的不会把亲儿子赶出家门吗?

  虽然他在山西还没任满三年,但是山西山下谁不知道傅老爷子的脾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话不是他主动提的,他不会送上门找骂,老爷子总不能特意出门骂他。

  学台高兴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介绍起书院来更是滔滔不绝,他能从人才济济的翰林院中杀出重围出来当学政官,嘴皮子功夫当然没的说,虽然最后抢到的是山西,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他第一次见识到书院里面的各种没有见过的东西时也吓了一跳,现在他来给别人介绍,看着傅山长呆滞的表情成就感别提有多高了。

  太子这两天忙着将手头的事情收尾,只要书院的山长还有先生能够按时就位,剩下的事情就没难度了,要是有那么好的师资条件还招不到学生,山西学台就可以收拾收拾东西回老家种田了。

  学台,也就是提督学政,和布政使还有按察使一起,都是巡抚手下最重要的职位,一个管教育,一个管财政,一个管刑罚监察,三个官凑在一起就是巡抚的得力干将三大金刚,缺了哪个都不行。

  而且学台和别的官不太一样,这个官职不能从地方挑人,必须由朝廷直接委派,地位还在布政使、按察使之上,前朝的时候甚至和巡抚、总督平起平坐。

  各省学台不光督查辖下学官和科举相关家事宜,还有密折上奏的权利,各地的八旗驻防将军基本只管军政不管民政,正好用学政来牵制巡抚,让他们利用各府各县考核生员的机会看看当地的情况,如果有什么不对可以直接上报皇帝,也算是另类的监察人员。

  各省学台都是从翰林院挑出来的学识渊博之辈,三年一任,每次有空缺翰林院的翰林们都能抢破头。

  翰林院是个好地方,清闲的好几天不去点卯都没人发现,至于油水更是想都不要想,朝廷就这么几个清水衙门,去梦里捞油水吧。

  翰林们争着出京当学政不光是为了有油水,更是为了自身名气,学政乃是一省的主考官,所有进省城考试的学子到那一步都算是他的门生,能进殿试的天子门生三年才出那么几个,真正的中流砥柱还是底下那些学政门生。

  学政一职三年一换,正好能收一波学生,如果这波学生足够争气,将来在朝堂上就都是他的助力,关系网不就是那么营造起来的吗。

  翰林院里的翰林都想去江南一带当学政,南北士子自前朝一来便一直是南边占上风,如果能在浙江当三年学政,做梦都能笑醒,可惜他运气不好,不光被派到北方,而且还是垫底的省份。

  时也命也,这不,时来运转,他的官运这不是到了吗。

  书院里宾主尽欢气氛极好,不远处的院子里也热闹的很,胤祈终于摆脱了轮椅的束缚,开心的恨不得上房揭瓦,扔掉轮椅他就又是一条好汉,策马奔腾不带怕的。

  鄂伦岱也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看到小外甥那么兴奋,二话不说直接扛着人上房顶吹风去了,这事儿找别人不行找他啊,家里的宅子除了祠堂他全爬过,爬树上房这种事情他老熟练了。

  要不是现在天还没回暖,拎壶酒上去吹着小风喝着小酒,舒服的给个神仙都不换。

  胤祈眼睛亮晶晶的坐在房顶上听大舅舅回忆往昔,决定等天暖和了自己也试试爬到房顶上吹着小风喝小酒,带兵打仗庆功宴什么的离他太远,房顶却哪儿都有。

  四爷一会儿没注意就发现他们家小祖宗和鄂伦岱全都跑到了房话会把人吓到从上面滚下来,赶紧让侍卫拿梯子把俩人弄下来。

  房子那么高,万一不小心摔下来还要不要命了,舅舅皮糙肉厚,胤祈腿上伤刚好,还想再来个伤筋动骨一百天吗?

  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简直气死个人。

  胤祈和鄂伦岱在房顶上的时候四爷不敢表现出来,等到俩人踩到地上,迎面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一大一小自知理亏也不敢反驳,垂头丧气站在那儿,连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巡抚有什么用,舅舅有什么用,不还是得挨骂。

  胤祈低头看着脚尖,有一下没一下的踢着旁边的小石子,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同样蔫儿了吧唧的大舅舅,眼中满是怜悯。

  太惨了,大舅舅真是太惨了。

  他年纪小,经常被这个念叨完被那个唠叨,虽然四哥这次语气略微严肃了些,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大舅舅那么大的人了还要被四哥骂,真的好惨啊。

  “胤祈,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四爷冷着脸看着看过去,像极了话本里即将大开杀戒的大魔头。

  九阿哥下意识打了个寒颤,连忙站直了身体专心挨骂,“四哥我错了,你别生气,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别管说话算不算话,先把发火的大魔头安抚好最重要。

  胤禟胤俄一大早就忙活着收拾行李,忙活了半天想回来歇歇,还没进大门就听到里面的训斥声,兄弟俩面面相觑,忽然觉得浑身都是劲儿,似乎不休息也行。

  老天,九哥怎么招惹四哥了,能让四哥气成这样,九哥不愧是九哥。

  “你们两个鬼鬼祟祟不进去,在门口躲着干什么?”太子爷从拐角处出来,揉揉耳朵示意俩弟弟跟他进去,“去看看你四哥在骂什么,看看能不能把你们可怜的九哥揪出来。”

  嘿,他就喜欢老四唱黑脸他唱红脸,像他这么好脾气的人,就适合在老四发完脾气之后出来招揽人心。

  太子爷笑吟吟走到院中,已经做好老四把人骂哭然后留给他大把大把上升的好感度,虽然在他们家小祖宗心里他这个哥哥已经很重要,但是好感度这种东西再高也不为过,更何况还是他们家老四主动送过来的,不要白不要。

  不过,胤祈挨骂也就算了,鄂伦岱又干了什么?

  出门在外的时候老四很少会这么不给人面子,当然,抄家的时候除外,鄂伦岱这些天当巡抚当的像模像样,巡抚该干的活儿都办的妥妥帖帖,他们俩都在旁边盯着,如果有问题当时就能看出来,不至于等到现在。

  所以,现在是啥情况?

  胤祈被教训了半天,终于等到了救星骑着白马驾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又不敢表现的太激动,脚步一点一点挪过去期期艾艾喊了声二哥。

  太子殿下对宝贝疙瘩可怜巴巴的模样向来没有抵抗力,信誓旦旦的让他别害怕,然后满眼不赞同的看向黑脸老四,“胤祈怎么了你要这么教训他,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瞧把他们孩子吓的,都委屈成什么样了。

  四爷冷笑一声,“他刚才和舅舅在房顶上喝酒,就是你身后最高的那间房。”

  “四爷别乱说,我可不敢给九阿哥喝酒,不信你闻闻,九阿哥身上根本没有酒味儿啊。”鄂伦岱打了个激灵赶紧喊冤,他就没忍住喝了一小口,喝完就把酒袋子拴回腰上了,根本没给小外甥喝。

  别说喝了,连酒味儿就没沾上。

  可惜他再解释也没有用,现在已经没人在意他究竟喝没喝酒。

  太子爷难以置信的看着他乖乖巧巧的弟弟,僵着身子转身看看身后的房子有多高,眼前一黑瞬间爆炸,“胤祈!!!”

  还想着用胤禛的黑脸来衬托他的温和得体的太子爷瞬间将刚才的念头抛之脑后,臭小子刚能下地走两步就敢上房,给他个翅膀他是不是立刻就能上天啊?

  温柔好哥哥瞬间化身喷火大暴龙,罪魁祸首鄂伦岱看着暴风雨中间无依无靠的可怜外甥,搓搓胳膊识相的不再说话。

  那什么,他也不知道四爷和太子爷会有那么大反应,男娃嘛,上房揭瓦很正常,而且还有他在旁边,别说不会有危险,就算摔下来他也不会让九阿哥受伤,不至于,真的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