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 第97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爽文 系统 穿越重生

  该赏赏,该罚罚,不把他们折腾掉一层皮才怪。

  胤禔愣了,捏着下巴仔细想想太子的话,后知后觉明白过来的确是那么回事儿,“合着汗阿玛不是生病迁怒,而是真的不满意我们打的这一仗。”

  他一直以为打了胜仗就足够,只要他们打了胜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这次在乌兰布通干掉了那么多噶尔丹的亲信,还生擒了噶尔丹,那么好的结果在面前摆着,怎么着也不至于气的要挨个儿骂他们。

  原来汗阿玛看到的不是他们生擒噶尔丹,而是只注意到追击之前营帐里的闹剧?

  还别说,真不看结果的话,他们的确该骂。

  可问题是,他们仗还没打完的时候汗阿玛就病了,打完仗回来汗阿玛已经昏迷了好几天,醒来之后没多久就喊他们过去,都不一定知道他们生擒了噶尔丹,怎么可能知道营帐中发生的事情?

  谁在告状?

  大阿哥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我们进去的时候,汗阿玛身边只有梁公公自己,难道是梁公公告的密?”

  太子:……

  行吧,梁公公背锅。

  “大哥,现在说的是不听军令,你又想哪儿去了?”太子爷无奈扶额,摇摇头不想再搭理他。

  胤祈也跟着叹气,“这是一支没有思想的军队,就像大哥,只顾自己开心。”

  “你小子是不是想挨揍了?”胤禔眉头一竖,站起身来要揍他屁股。

  胤祈麻溜儿的从板凳上跳下来,圆滚滚的身体很是灵活,围着桌椅板凳开始绕圈,最后躲在太子爷身后朝他们家大哥做鬼脸。

  胤禔也不是真要揍他,放慢脚步看着汤圆儿似的小家伙滚来滚去,期待福晋将来能给他生个和胤祈一样讨人喜欢的儿子。

  模样也要一样好看,他这个阿玛那么英俊,福晋的脸蛋儿也不差,没道理生出来的儿子会不好看。

  大阿哥畅享了一下未来,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一手搭在太子肩膀上,想起前些天索额图的荒唐行事,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成难以言喻,“太子,爷给你提个醒儿,索额图那边你真的得管管,再让他造作下去,不等你登基,满朝堂就都是你的仇家,那家伙实在是……实在没法说他……”

  “他干什么了?”太子爷诧异的看过去,不知道索额图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干了什么事情。

  “老四没和你说?”胤禔也很诧异,“不是吧,老四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他忍得了?”

  他们家老四看上去不吭不哈跟快冷冰冰的石头一样,实际上众多兄弟之中性子最烈的就是他,连老五那急性子都比不过他。

  索额图在使团中给他找麻烦,他会不从太子身上找补回来?

  哦,老四还在生病,那就说得通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四报仇,等他养好身体再说。

  既然如此,他就当一回好大哥,先给太子解释解释状况,免得哪天被老四坑了还摸不着头脑。

  兄弟间小打小闹不要紧,万一太子当真反击,吃亏的大概率还是老四。

  大阿哥一路上悄咪咪听了不少明珠和佟国维的吐槽,也听过胤禛的抱怨,虽然他没经历过索额图三天两头的谈心,但是他可以想象到他们家老四当时的崩溃。

  不就是讲故事吗,接着来。

  大阿哥的口才出门一趟有了十足的长进,在军中和兵油子们待久了,出门直接说书都没问题。

  胤祈板着小脸听着,听了半天只听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索额图趁他们不在欺负他哥,郭罗玛法不是索额图的对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哥被欺负。

  怎么能这样呢?!

  小家伙气愤的挥着拳头,“二哥,索额图欺负四哥,这事情你管不管啊!”

  “管管管,怎么可能不管?”太子也是头疼,索额图对他太上心也是个问题,他不想和兄弟反目,结果一个不注意那家伙就在宫外把兄弟们外家全得罪了,哪儿有这么办事儿的?

  不行,得给他找点事情干,太闲了不行,只靠汗阿玛给他的那些活儿完全不足以消耗索三爷旺盛的精力,必须再给他找点其他事情。

  太子殿下朝老大道了谢,把胤祈送回他的院子,然后脚步匆匆回毓庆宫,刚走几步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又拐回胤禛的院子。

  不行,老大的话十分只能信三分,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这种事情还是老四说的最可信。

  这个老四,在外面受欺负了也不说,还说就说啊,和索额图起冲突的话,用脚丫子想他也是向着自家兄弟的好吧。

  *

  朝廷大军生擒进犯喀尔喀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消息传出去后普天同庆,尤其是喀尔喀的三位汉王,更是欢喜的合不拢嘴。

  只是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皇帝下令,喀尔喀三部守不住草场,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限期内举族迁到漠南,不得延误。

  朝廷出兵是为了帮他们驱逐外地,喀尔喀三部必须给战死的八旗子弟抚恤,朝廷耗费的那么多炮弹也得喀尔喀来承担。

  旨意送到喀尔喀,车臣汗、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难得没有硝烟味儿的聚在一起,脸色却是如出一辙的难看。

  朝廷下令,他们不得不听,圣旨上说的不错,喀尔喀三部的实力越来越弱,加起来甚至都打不过噶尔丹的偷袭,祖辈留下来的那么多草场,他们现在的确守不住。

  没有准噶尔,还有俄罗斯,准噶尔部噶尔丹被抓,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直接抢了他的东西远走,没有人知道策妄阿拉布坦什么时候会回准噶尔接任汗位,更没有人知道策妄阿拉布坦会不会和噶尔丹一样羽翼丰满后就攻打喀尔喀。

  为今之计,只能遵循旨意举族南迁。

  喀尔喀三部的汗王不开心,科尔沁的汗王也不开心,他们认为康熙这是在惩罚他们出兵缓慢贻误战机,所以要将他们的草场分给喀尔喀。

  科尔沁和喀尔喀都是黄金家族的后裔,皇帝这么做,直接把两边都给膈应到了,可他们没办法,理直气壮的时候都没有底气和朝廷叫板,更何况现在还心虚。

  康熙对蒙古各部的反应盯的很紧,他打压蒙古的想法从来没有隐藏过,现在科尔沁和喀尔喀主动将刀子送到他手上,不好好运作实在对不起他们的热情。

  噶尔丹被拉出去直接斩首,他身边五世达﹉赖的弟子暂且留着,要不是顺手把这人也抓了,他还不知道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现在西藏做主的不是五世达﹉赖,而是第巴桑结嘉措。

  留着那人,将来才好对西藏发难。

  蒙古那边处理完,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福全功过相抵,不罚已经是看在兄弟之情的面子上,奖赏就不用想了,其余人的奖罚一一落定,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胤禔。

  大阿哥封直郡王,着工部选址修建郡王府,郡王府完工之后就可以出宫开府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朝廷上下反应不一,都盯着大阿哥……不对……直郡王和太子的反应,猜测太子对比有什么反应。

  然后,出乎意料的,他们想象中应该针锋相对的兄弟二人,隔天就勾肩搭背出宫喝酒去了。

第109章

  *

  太子和胤禔出宫不只是为了喝酒,更重要的是看看府邸建在什么地方好,他们这边选好了回头给工部说,工部那边也能参考着来。

  老大是兄弟们中第一个出宫开府的,他得给兄弟们开的好头,至少他的府邸选址不能太拥挤,兄弟们长大后都要搬出去住,他们还想在一块儿玩,不想跟二伯和五叔那样,一个住东南边一个住东北边,串个门都不好串。

  他们的七叔纯亲王隆禧在世的时候,纯亲王府离裕亲王府和恭亲王府也不近,七叔住在紫禁城的西北边,也不知道汗阿玛当时怎么想的,离那么远多不好玩。

  二伯五叔七叔出宫开府的时候汗阿玛年纪也不大,这个锅大概率得工部来背,他们不想离那么远,最好提前圈好地盘让工部来选,不然天知道会被安排到哪个犄角旮旯。

  胤禔在自家兄弟跟前向来口无遮拦,他和太子关系好,也没想过太子以后会不会猜忌他,反正他们现在关系好就行。

  酒刚喝了两杯,新鲜出炉的直郡王就晕晕乎乎开始说胡话了,“二伯五叔七叔当年出宫开府都是亲王,爷还出去打了次仗,为啥只给爷封个郡王?”

  “你快闭嘴吧。”太子卷了片烤鸭塞到他们家老大嘴里,发愁这家伙要是一直不开窍该怎么办,汗阿玛封什么直郡王啊,封他个憨郡王多合适,“汗阿玛年少继位,二伯他们出宫开府的时候他是皇帝,皇帝的兄弟当然可以封亲王,你要是现在就封了亲王,将来还怎么加封?”

  要是汗阿玛直接把爵位封到最高,他将来登基登施恩于兄弟怎么办,总不能给他弄个铁帽子王吧?

  他们家汗阿玛早就对开国时留下来的各位铁帽子王心生不满,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清就不存在铁帽子王了,他这头给老大封了铁帽子王,那头汗阿玛就得被气活过来。

  从古至今到未来,各中鲜活的例子告诉他们,不劳而获最容易滋生蠹虫,铁帽子王的后代可以不降等的袭爵,他们已经是大清最高的爵位,其他就算是亲王,再往下传也顶多是个郡王。

  不过铁帽子王说是可以不降等袭爵,但是如果惹恼了皇帝,再铁的帽子也能给他们捋下来,胳膊拗不过大腿,人不可能永远不出错,如果被揪住什么错处,该罚还是得罚。

  铁帽子王是先祖封下来的不能随便废除,戴铁帽子王的人可不一定,大清离了谁都能运转,大不了那顶帽子就换个人戴。

  现在这个时候,各中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基本上所有事情的解释权都在皇帝手中,满人在关外实行的那一套不适合现在,说实话,在他们家汗阿玛平定三藩之乱之前,朝廷都不是个正经朝廷,在更多人眼中,他们就是个草台班子。

  这个“更多人”,包括汉人,也包括满人。

  自个儿人都觉得自己是草台班子,可见在三藩之乱平定之前有多少人还抱着不行就回关外老家的想法。

  真正把相关规矩规范化的不是别人,还是他们家老四家的老四。

  太子爷啧了一声,将他们家老大手里的酒杯夺下来,让他醒醒神再继续喝,喝多了倒头就睡不是问题,喝多了发酒疯绝对不行。

  如今的几位铁帽子王,往上数几辈也都是近枝宗室,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和他们完全谈不上亲近,二伯和五叔家里的孩子若无意外将来只能是郡王,唯有汗阿玛的儿子才能有亲王的殊荣,当然,前提是这个儿子足够受宠。

  早出生有早出生的好处,像他这些兄弟,前头的都是汗阿玛的心头宝,将来少不得都是亲王,汗阿玛年纪大了之后再出生的那些弟弟就不行了,孩子多了自然不金贵,连记都记不住,哪儿还有功夫操心他们的将来。

  说实话,他自己都记不得后面后面那些小豆丁谁是谁,一个个的还没他儿子闺女岁数大,前头的兄弟们也各自有了孩子,那么多小豆丁聚在一起,他是真的记不完。

  老大嚼着嘴里的烤鸭,酒杯被抢了也不生气,他又没喝多,吃完之后再拿一个就是,他可是军中历练过的未来大将军,怎么可能喝这么点儿就醉,“太子,你觉得住东边好还是住西边好?”

  东直门和西直门能腾出来的地方差不多,他们兄弟的王府大概率都会集中在这两个地方,住东边还是住西边,有得选就是烦恼。

  “去西边吧。”太子想起东边住的都有谁,真诚的建议他们家老大选择西边,“把东边留给老三,老三不怕二伯叨叨,他比二伯还能叨叨,二伯和五叔都在东边,过几年让老五也过去,到时候是二伯和五叔折腾他们,还是他们折腾二伯和五叔可说不准。”

  “好主意,就去西边。”胤禔点点头,觉得太子说的很有道理,“二伯叨叨起来真的让人头疼,保泰在家好惨。”

  “行了行了,你赶紧吃,吃完我们去工部看看,图纸有什么不满意赶紧改,等他们动工就没法改了。”太子催着他赶紧吃饭,接下来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不把把时间浪费在吃饭上。

  这可是他们这一辈儿第一个出宫开府的人,在老三老四出来之前,这就是他们出宫玩的最佳落脚地,不上心不行。

  住长辈家里哪儿有住自己兄弟家自在,他以后带着弟弟们出宫,老大总不能不让他们留宿。

  太子爷打算的好,他的毓庆宫再怎么改也只有那么大,又在他们家汗阿玛眼皮子底下,不可能和宫外的王府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老大老三老四老五几个全出去,他没事儿就出去住几天,住完这个住那个,四舍五入就等于他有好多王府当别院。

  天惹,想想就期待。

  胤禔不知道太子殿下的“险恶用心”,三两口把烤鸭吃完,还想拿酒壶喝酒,奈何太子不让他喝,抢来抢去抢不过来,只能怏怏的放弃。

  俩人吃完饭,一个吩咐身边人给福晋带一份,一个吩咐身边人给弟弟带,说完之后面面相觑,感觉不能厚此薄彼,只好给所有弟弟都送一份。

  咳咳,钱由太子出。

  *

  紫禁城中,胤祈裹着斗篷看着闷在房间里的哥哥唉声叹气,他每天掰着手指算十五天还剩多少,等啊等啊,终于等到还有三天,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他已经等不及要祸害哥哥的书房。

  胤禛的冷脸对小家伙一点用处都没有,小祖宗身边的太监嬷嬷根本管不住他,好说歹说总算把人哄走,四阿哥往床上一躺,双目无神的看着床顶的帷幔,心道以后再也不敢生病了。

  小祖宗比额娘还要难缠,偏偏又让人狠不下心去训斥,再难缠也只能好声好气的哄,没办法,谁惯出来的谁受着。

  胤祈结束了每日一次的探视,忧心忡忡的去箭亭看兄弟们打布库,现在还不是休息时间,除了他和生病的四哥,其他兄弟都在上课。

  大哥二哥出去玩不带他,他总不能去找胤禌胤裪胤祥玩,万一他们闹起来,埋在雪堆里生病了怎么办?

  胤祈对自己的力气非常有自知之明,如果胤禟胤俄在,按住几个闹腾的小孩子不是问题,只有他自己的话,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和那几个小子一起埋进雪堆里。

  京城的冬天那么冷,埋进雪堆里一点也不好玩。

  箭亭离阿哥所有段距离,胤祈也不着急,慢吞吞走在干净的宫道上,感慨小孩子没有人权。

  【笨统,让你随便乱跑,你敢往外跑吗?】光球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吓唬起小孩儿来一套一套的,【外面不光有反清复明的人,还有个可怕的白莲教,你自己搜搜他们的资料,看看可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