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状元种田考科举 第50章

作者:牧野闻歌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穿越重生

秋羲看了看任务名字,又看了看任务奖励,脸色一阵青一阵红。

他朝躲在墙角的橘猫冷笑一声:

“哼,你最好下回发任务也有药丸做奖励。”

第63章

大齐的乡试是在八月初九这日考生们统一进场,京城的考场就设在贡院。

乡试和院试的进场流程相似,也需要五名考生结保并搜身,通过后才能进入设在贡院内的考场。

八月已经入秋,清晨天未亮时有些凉爽,秋羲和柳郁一大早便坐着马车来贡院外排队。

他二人和顾青书并明智堂另外两位同窗互相结保,五人昨日便提前约好在贡院外碰头的地点。

秋羲和柳郁下马车时就见到顾青书三人已经在聚在一处闲聊起来,一看就知道是在等他们二人,两人便一起拎着考篮跟其他三人汇合。

“柳兄、秋兄,考试要用的东西可准备齐全了?”顾青书问道。

秋羲拍了拍堆得满满的考篮:“顾兄放心,齐了。”

乡试一共九天,考生们就需要在贡院的号舍里住上九天,这九天吃喝拉撒睡可以说全在贡院里,所以没人敢不上心准备要用的东西。

在贡院外排队的考生人人都带着沉甸甸的考篮,秋羲的篮子里除了笔墨砚台,还准备了一小袋可以在号舍里煮着吃的米粮,并一套用来换穿或者夜里当被子用的衣服。

秋羲说着便把自己的米袋打开给众人看:“我在里面混了点别的增加营养。”

顾青书三人探头一看,发现秋羲的米袋里竟然还有花生、红枣等物,再一看自己的,米就是米,没别的了。

“秋兄当真是准备充分,光着米粮看着就比我等的有食欲。”顾青书感叹道。

这时,柳尘带着几名小厮各自搬着一大筐东西过来。

秋兄从里面拿出三只米袋分给顾青书三人:“这是给三位准备的。”

三人打开米袋一看,竟然和秋羲刚才的米粮一样,顿时连连道谢。

“诸位稍待,还有些别的。”

秋羲说着又从几个大竹筐里拿出五只布袋,他们五人一人一份。

柳郁前几天就陪着秋羲一起准备过这些东西,他当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只是现在想起昨天吃过的炸面条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面条炸过后竟然能存放数日,而且用滚水泡一会儿便可以食用,简直方便得很。

三人打开布袋后发现里面还放着几个小袋,每个小袋大小一样,打开竟然装的是拇指大的面片。

顾青书捻出一片,发现面质脆硬,闻起来极香。

“秋兄,这面片又是何吃食?”顾青书好奇地问道。

“这面片是用油炸过的,要吃的时候只需要用滚水泡一小会儿,等面片变软就可以直接食用,”秋兄又提醒道,“诸位如果在号舍里尝试,千万注意泡面片的时候另外拿一只碗盖上,免得热气散出去。”

“竟然还有这等吃法!”三人听得跃跃欲试,都想尝试一下这油炸面片怎么个吃法。

“三位别急,”秋羲说着打开另一只小布袋,“这些是用来打牙祭的,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饭时直接放在锅里混着再煮一边。”

三人一看,好家伙,竟然是腊肠!

布袋里的腊肠只有约摸一指长,而且装进去的肉食切得细碎,几乎看不出原形,闻着还有烟熏过的香味。

“这些腊肠是先蒸熟后再熏制除水的,也能放两三日,”秋羲又道,“不过一会儿搜身检查会切开验看,诸位还是今明两日就吃掉为好,免得放久了腐坏。”

直接熏制好的腊肠这天气还能稍微多放几日,可是不提前蒸过一遍,秋羲担心他们带进去的炭火不够用。

秋羲原本是想做能直接吃的火腿肠来着,但没有配套的外包装,最后还是只能做成腊肠,不过配方和做法倒是跟火腿肠差不多,只是外面用了肠衣做包裹。

这个腊肠昨天柳郁也吃过,而且是秋羲亲手烤的,外酥里嫩,还撒着番椒粉和其他香料,别有一番滋味。

秋羲把东西分好后,见贡院开门的时间差不多快到了,五人便去排队。

柳郁提前安排了五名小厮过来替他们排队,几人倒是不用担心来晚了排在最后。

因着国子监里官生不少,所以来帮忙排队的小厮奴仆不在少数,秋羲他们五人前面还有一组人,不过秋羲不认识,是其他官学的五位考生。

不一会儿,不远处就传来贡院开门的声音。

和院试一样,主考官讲完话之后考生便排队进场核验身份并搜身检查。

秋羲他们五人因为柳府的小厮来得早,便排在第二,可以在比较早的那批就进考场就坐。

乡试因为考生人数多,需要检查的东西也多,程序极为复杂,整个考场的考生全部检查完得用大半日时间,所以乡试的第一天是全部用来进场和点名的,也就是说排在后面的考生可能下午才能坐进号舍。

等秋羲他们五人进场点呼验明身份后,五人便各自拎着一大篮东西走近头门去里面的厢房等待搜身。

秋羲之前本来柳郁要服用的药丸不好带进去,没想到贞元帝居然大手一挥给柳郁准备了一个御笔亲封的药盒,药盒里放着几只药瓶,里面装的都是柳郁日常可能用上的药丸,秋羲之前给柳郁的妙手回春丹也在里面。

有贞元帝亲自写的封条在,贡院这边的负责搜身的搜子便不会拆开药盒把药丸掰开检查,否则按照秋羲之前在院试时见过的搜查力度,这些药丸也能全被掰成药渣。

不管贞元帝这么做是拉拢人心还是其他什么的,反正秋羲是在这件事情上是感谢他的,不然柳郁在这九天可能用不上药。

贡院里的搜子是直接从各卫所调派的卫兵,平日里没少做搜查任务,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搜到过。

这不,秋羲面前这位搜子就是东直门外当城门卫的,今日本来该轮班休息,所以才被调过来充当搜子。

他上个月还在一个胡商身上搜出一条蛇,活的,据说是那名胡商养的宠物。

只是等这名卫兵在秋羲的考篮里翻出各种吃食时,整个厢房里的搜子全惊呆了。

好家伙,这人当真是来考科举的不是来游宴的?

炸面片散发出淡淡的酥香味,烟熏腊肠更是看得他们腹中空空,要知道为了过来做搜子,他们今日起得可早了,用的那些早膳坚持到现在早就没剩什么。

搜子把所有东西都检查完毕后,又多看了炸面片两眼,就是不知这酥香的东西是个什么吃食。

因为需要在号舍里住九天,贡院又只给考生提供饮水,所以乡试是允许考生自带炉子和锅碗茶壶进去煮茶煮饭的,不过号舍宽度有限,能带的炉子和锅当然不能太大,不然根本放不下。

至于洗碗的问题,原本是没法洗的,锅碗都只能反复用到三场考完出去后再洗,后来先帝在位时礼部对此做了改制,允许考生请贡院这边安排的人专门给洗碗,洗过的锅碗需要搜子再检查一遍才能重新交给考生。

不过这些都是要考生自己额外付银子的,而且只有每日申时末才会收取一次锅碗,过时不候。

所以不少考生都选择这九日直接吃冷食和生食,既省得麻烦也节约银钱,带着馒头和面饼就水吃,一连吃九日虽然腻烦,但忍忍也能过去。只是馒头面饼放久了会发霉,每回乡试都有考生吃坏肚子。

秋羲几人进考场找寻各自号舍时天光已经大亮,五人作别后便去自己对应的号舍坐下。

京城贡院的号舍和清州府的号舍大差不差,号舍大小都是统一的,只是京城贡院的号舍看着更干净整洁一些,号舍里的两块大木板也更新一些。

秋羲把木板收拾干净才进去坐下,又把自己带来的炉子和两只水壶还有碗筷一并放好,吃食则放在他坐着的木板上,笔墨砚台放在写试卷用的那块木板上。

等他收拾好后,周围的号舍又有人进来,他看了看天色,离午饭时间还早,便索性趴在桌上睡一会儿,他早上起得太早已经有些犯困了。

秋羲是睡到自然醒的,这会儿周围的号舍已经坐满了一大半。

他看了看日头,估摸着午时已经过了,肚子里空空如也。

秋羲微微挑唇,是时候给其他考生闻闻味儿了。

于是周围不少正在啃馒头的考生忽然闻到不知哪里传来的肉香味,仔细一嗅,竟还有番椒和其他香料混合在一起的香辣味。

岂有此理,是谁在大家伙都啃馒头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吃得这么好!

秋羲拆了当桌面的木板,在自己的号舍里生了火炉烤腊肠,腊肠原本就是蒸熟的又熏制过,他便在上面刷了点油再撒上辣椒面什么的,香味传遍周围的号舍。

他倒是不怕带的吃食太多会坏掉,也不怕东西不够后几天没得吃,反正系统的储物格里随便放,要多少有多少,系统商城还可以直接兑换,只要避着其他人的视线就行。

腊肠很快烤好了,秋羲一边美滋滋地吃着一边在炉子上烧热水,他还要再来一碗泡面。

附近号舍的考生差点没被烤肠的味道勾得流口水,结果只能闻着香味就冷馒头,就连水也不敢多喝,喝多了得去上茅房,麻烦。

早先和面的时候秋羲便考虑到贡院里洗碗不方便的问题,要是在面汤里加上各种调料包,那碗筷肯定油呼啦的非常难洗,考虑到柳郁口味清淡还偏好甜食,于是秋羲干脆直接和的甜面,在面粉里加了牛奶和果汁。

水烧开,一袋干面片倒进碗里,加水用碗盖好,秋羲收拾好炉子便搓搓手等着。

几分钟后,附近号舍的考生居然听到刚才烤腊肠的方向传来淡淡的奶香和果香的混合味。

天理难容,天理难容啊!

怎能有人在贡院的号舍里吃得这么花样百出!

第64章

乡试第一场考两门,分别是经义一篇和四书一篇。上午的经义需要写五百字,下午的四书写三百字。

秋羲原本以为这经义和四书加起来也才八百字,不就和中学生作文一样么,小菜一碟。后来真开始自己刷题练习,写起来才知道那叫一个烧脑,有那功夫他能刷多少张数理化试卷了。

因为秋羲万万没想到大齐的科举竟然还要考八股文!

要知道八股文是明清的科举专用文体,这里既没有明朝也没有清朝,它居然会有八股文。

好在秋羲过目不忘,前段时间把柳郁写过的四书义和经义背过几篇也就琢磨出一些规律。

因为他是中途进的国子监,这些基础的东西老师早就讲过,不会再给他重新讲,所以是柳郁又帮他梳理一遍,秋羲这才终于明白里面的弯弯绕绕。

不过大齐的八股文不叫八股文,而叫齐八段,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写法要求都是一样的。

齐八段的文题花样百出,光是题型就有几十种,什么截上题、两截题、三扇题、比兴题、叠句题,竟然还有游戏题等等,五花八门,光看主考官喜欢玩儿什么花样,考生只能乖乖受着,难不难全看运气。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贞元帝是个喜欢求仙问道的,崇尚道教,自然就会打压儒生在大齐的地位。要知道八股文可是提升儒家地位的利器,先朝时乡试三场中第一场的齐八段最重要,到了贞元帝这里,八股文是什么,一边呆着去,他老人家喜欢第三场的策论。

策论虽然要写一千五百字以上,但秋羲现在半点没压力,因为策论要求“文不藻饰”,还要“务必直言”,他喜欢。

第二日,八月初十,天色蒙蒙亮考生们便纷纷起床收拾吃饭准备等待发考卷。

秋羲取下桌板挡在号舍门口,从系统的储物格里取了些水简单地洗脸漱口,然后吃过早饭便等着考场的铜锣响。

不一会儿,官吏便敲响铜锣。

秋羲接过试卷,提着笔杆镂空的毛笔端正地填好户籍信息和姓名,这才开始看文题。

前朝科举时都是主考官当堂书写考题,再由官吏举着贴了考题的题板在号舍间巡走,考生自行抄录考题进行作答。

这样虽然可以减少考生作弊的可能性,但不少有眼疾的考生就麻烦了。

后来到了大齐,就改成直接发印刷了考题的试卷和答题卷,这些试卷都是司礼监提前印刷的,再由朝廷派兵押运往各府。

如果到了考场发卷时,考生考卷不慎损坏,那再由主考官抄录考题,官吏举着板子给这位考生自行抄录。

秋羲扫了一眼考卷上的题目,发现这次的经义考题跟他之前刷过的题都不一样。

这次出的竟然是个人名题。

只见文题中写道,“春秋十二国君,君君何德。”

《春秋》记载的便是鲁国从隐公到哀公这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大事件,这期间鲁国恰好经历了十二位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