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星际供奉老祖宗 第223章

作者:云上歌 标签: 强强 星际 爽文 召唤流 穿越重生

“杜甫也十分敬佩崇拜李白,两人几次相约一起同游,吟诗喝酒,诗意人生,欢畅天下。”

叶寒霜越说语气越发激动,他也确实是激动:“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杜甫。”

“杜甫,万年前被称为千古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大李杜’,他的诗更是被称为诗史,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草堂,他的居所,杜甫草堂被保存了几千年,在万年前依旧无数人参观品味。②”

“千古诗圣?”

“这也太厉害了吧。”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吗,我天。”

“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莫逆之交,这是怎样的画面?”

“老祖宗,真的不同凡响。”

大家忍不住开口,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这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也极牵动人心。

如此高度啊。

李世民是直接笑疯了,抓着李白石俑的手臂,整个人宛如抽风了一般:‘我李家的,又是我李家的,杜甫,杜甫,哈哈哈哈哈,好,好。’

刘邦直接给了他一个白眼,懒得吐槽了。

项羽则是握着虞姬的手,跟她小声说:‘这李世民脑子也不太好,遇上一个就认亲,就跟刘邦一样,你别理他们。’

刘邦:‘……我哪里有。’

这个锅,他可不认。

李世民也不干了:‘我也没有啊,我说的是实话。’

关羽实在是跟不上他们的脑子,看着又对起来的三人,这次着重是唐朝皇帝,李世民陛下,有些茫然:‘这位唐太宗,也是这样吗?’

那么活泼,和汉高祖有的一拼?

不是说在做同一件事,而是,感觉太相似。

赵云还没说,曹操先道,笑嘻嘻的:‘可不是,他们就不是正常人,习惯就好。’

关羽:‘……’

好熟悉的话啊。

算了,他还是沉默吧。

虞姬全程含笑,眉眼间都没有了愁绪,这里和她想的很不一样,但,很喜欢,气氛很好。

曾经的死对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敌人,如今坐在一起打口舌,还有后世之人,可以一起交流,这种画面,是往日不敢想也想不到的。

她很高兴。

高兴能够和大王再次重逢。

高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高兴他们从来不孤独。

叶寒霜连忙低头,不让一众老祖宗看到他在偷笑,缓了缓才道:“杜甫一生三次落榜,十年漂泊,他目睹过唐朝上层的奢靡,也见证了底层百姓的苦难,更看到了当时的危机,可惜,他和李白一样,官场不得志。”

“他空有一腔抱负,心怀天下之心,忧国忧民之举,却报效无门,热血和悲痛都藏在了诗里,写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盛衰兴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他的《春望》》,见证了《安史之乱》所著。”叶寒霜声音轻缓,带着无限的深远。

“好绝品的诗啊。”凤皇忍不住开口,满是惊叹。

苏元帅等人也是大为震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勾勒出了完整的画面,让大家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中,普通人四处逃窜,分别,不知是否有明日,家人也联系不上,担忧,痛苦,悲惨。

这样的人,如此的才华。

难怪是能和李白齐名的人,还被称为千古诗圣。

光是这一首,就足够惊为天人。

辞藻的华丽好吗,好。

可真正的意境是,简单又不失美感的文字描绘出代入感极强的画面,直达心底深处,做到共情。

李世民更是目光灼灼,他大唐的诗人,真的好强啊。

秦始皇也放下了棋子,认真的听着,细细品味。

这每一句,都带着一种苍凉。

前一刻是盛世,后一秒是炼狱,心中之感,总是会格外的不同。

叶寒霜没有停,念着下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词是在《春望》之后的,是一个隐喻,他描写的是自然景色,千万年的积雪退去,万里的船能够通行,跟上一首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国家灭亡到处都是杂草荒芜,一个环境复苏,欢快又明媚,表达《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

“我去,还能这样的吗?”

“前后呼应?”

“这也太绝了。”

众人只觉得心惊,太高深,太厉害了。

何止是厉害,都不是凡人,叶寒霜心说。

这些诗人,文学家,每个写诗作词,都带着深意,他们当时学的时候,一个词可能蕴含了好几个意思,稍不注意就错,就扣分。

那个时候,真的是对老祖宗又爱又恨啊。

爱他们太惊才艳绝,恨,为什么这么惊才艳绝,写那么多诗歌,作出那么多词句,还有各种策论,然后苦了他们要背诵,还要考试。

简直是人生第一大敌啊。

痛。

不过现在嘛,他熬过来了。

就剩下还在里面沉浮的学弟学妹们了。

他会给他们精神上支持鼓励的。

叶寒霜:“紧接着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听到叛军被平的喜悦,那时候杜甫也和其他人一样,在各个地方漂泊,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心情难以不激荡。”

“这些都是写的战乱,也就是《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终于画下句号。”

李世民皱眉:‘《安史之乱》是什么?’

武皇也问:‘什么是《安史之乱》?’

现场的学生也忍不住好奇:“《安史之乱》听到好多次了,到底是什么?”

第98章 令始皇陵怒火冲天的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啊。”叶寒霜眼神复杂了, 面色也极为怅然。

众人都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

叶寒霜叹息一声,道:“《安史之乱》是在唐玄宗末年到代宗李豫初年时候发生的一场巨大战乱, 由当时的唐朝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他们背叛唐朝, 想要夺取皇位, 取而代之, 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这一场战役, 实在是太惨烈了,有史上最血腥之称, 当时人口死亡巨大, 流失的也极多, 国力也被锐减, 可以说一朝盛世,顷刻间分崩离析。①”

“最血腥之称?”闻斯宇惊讶, “这得是多血腥?”

“不会是遍地尸体饿殍(piao三声)吧?”经月云开口, 有些难以想象的感觉。

孟亦彬面上的标志性笑容也隐没, 血腥二字, 实在不是什么好字, 代表了太多东西。

尤其是后面的人口死亡巨大, 在那个时候, 都能用巨大来形容,那该是多少?

不可能只有一两千, 甚至可能都不只是一两万。

“每次战乱,受苦受罪的都是百姓啊。”孟亦彬语气低沉, 他为什么一直想要去边境,还经常接学校的任务刷积分, 一个是锻炼自己,二个就是因为战争,他想要早点强大起来。

在首都星的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见到战乱的影子,即便是从星网看到了视频照片,说一句好可怕,天哪,怎么这么残忍,我要去打死那些人之类的话,也没有亲眼在战场上所见到的画面来的真实和冲击。

那里,空气都是铁锈的味道。

入眼的都是残肢断臂,褐色的土地能染成红色。

听到的都是将士们的伤痛呻吟,民众的哭泣,那些亲人的悲鸣。

那是真正的,能让心志不坚定的人,害怕,退缩,恐惧的地方。

可也是这样的地方,常年都有那么一群人驻扎在那,牢牢的守着,无论是遇上多么凶猛的攻击,遭遇了多么惨烈的结局,都不愿意退去。

他们眼中的坚定,能够灼烧人。

明知前路未知,依旧无悔。

他敬佩他们,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守护自己能够守护的,尽到自己身为S级强者,该尽的责任。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一直是他的准则。

做自己能做的,尽己所能。

李世民狠狠的踹了地面一脚,气的不行,‘废物。’

武则天没有说话,只是娇艳的面容十分难看。

她是打过仗的,战乱的苦见的不少,还丢失过领土,更能明白这其中的艰难不易,所以见到直接搞成动乱,还把盛世都毁掉了的后辈,真的是想要掐死。

太气人了。

‘孟小子说的对,自古以来,战乱最受难的就是百姓,朕当年决定要一统天下,就是想要结束乱世,让百姓安稳,天下太平。’

秦始皇凝视着屏幕上叶寒霜放出来的战争场面的血腥惨烈,满是感慨。

他见的多了,亲历的也多,百姓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民不聊生,他便生出了一个野望。

站在最高处,主宰天命,百姓归家,有粮吃,有衣穿,有人权,有能活下去的可能。

国土不再染血,城墙不再破裂,家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