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寓风
感觉就像……多了个糟心儿子似的。
姜家刚平稳,外面的却不平稳了。
二月底,镇南郡开始又一年的春茶市时,大虞派去索要赔偿的使团在衢国被刺杀。
消息传回大虞,全国震惊,随之而来的,是大虞水军压境衢国的消息。
第217章 送行
战事开始, 江上都是水军战船,往来的客船、货船不得靠近江心, 只能沿岸行船。
天气好的晚上,甚至能看到江对岸燃烧的大火,四野寂静时,有人说听到了江对岸的厮杀呐喊,不知是真的还是幻听。
两个月后,大虞水军占领了衢国北部江通、江浦两郡, 将清川江下游两岸收入囊中。
五月,虞国护送衢国十皇子回国,扶持十皇子登基,迅速平稳江通、江浦及相邻三郡, 与衢国中部、南部混战的军阀形成新的僵持局势。
直到这时候,两国百姓才知道原来衢国还有个十皇子不知什么时候逃到大虞来了。
不止百姓们不知道, 衢国的各路军阀都是懵的。
衢国的皇子实在是太多了, 前期混战, 今天这个打那个, 明天那个杀这个, 死于刺杀的, 死于下毒的, 死于战场的, 简直是一茬又一茬, 他们自己都弄不清到底谁死了谁逃了, 这会儿仔细数一数, 上次听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十皇子,还是他和他那几个倒霉兄弟一起中毒的时候。
他们只知道六皇子那次侥幸没被毒死,然后和三皇子开战, 最后死于乱军流矢,不知道原来十皇子竟然也没被毒死。
还跑了。
跑到大虞了。
关于这位皇子是为什么跑到大虞已经不可考。
按大虞的说法,是十皇子主动来大虞借兵复国,大虞治好了十皇子的伤病,还提供了好几年庇护,但并不愿意干预衢国的国事。
直到这次,衢国刺杀大虞使团,混战的军阀们没人能代表整个衢国进行正常的两国会谈,十皇子再次请求大虞出兵,而大虞也在与十皇子相处中达成深厚友谊,共怜苍生疾苦,愿意出兵帮助十皇子拨乱反正,结束衢国的乱局。
当然衢国的军阀们是一个字也不信的。
要不然怎么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等衢国境内最后一个皇子死了才把他送来呢?
这会儿整个衢国除了他已经没一个皇子了,最后一个也在两个多月前病死了,他们很怀疑虞国使团被刺杀前就把消息传回去了。
现在衢国各路打着天子旗号的军阀们扶持的全是其他皇族宗亲,十皇子一回来,连一个争皇位的对手都没有。
再细数一下这位从前毫无存在感的十皇子出身,即使放在从前也是够看的。
他生母是贵妃,母族也算衢国名门,外公虽亡,但从前官至尚书。
只是他上面还有一个更夺目的亲哥哥,从前皇子夺嫡时候,母族押宝都押在他哥哥身上,没他什么事儿。
先帝在时,衢国百姓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位皇子。
这会儿一打听,还是个品性温和端庄的皇子。
据说和善爱民,性情不错,若是即位,说不定是位仁君。
那些还想匡扶社稷,忠于衢国皇室的老臣和他外公的门生故旧从各地开始响应这位新天子,加上虞国支持,这位一穷二白图有身份的十皇子,竟然在风雨飘摇中顺利登基了。
虽然他没什么实权,承认他的也只有零星几城,加起来不足三郡。
但已经打到吐血麻木的衢国百姓总算是看到了那么一丁点儿和平的希望。
不承认的也大有人在,骂他是假冒的皇子,是大虞捏造的假人,或骂他丧权辱国,以两郡换帝位,德不配位,是篡权,是傀儡。
已经不算年轻,中毒后身体也大受损伤的新皇帝也知道自己是个傀儡,不知情愿不情愿,但殚精竭虑地收拾着烂摊子。
他很清楚虞国支持他是想平稳占领江通、江浦,让他挡在前面当盾。
但往好处想,好歹他的后方足够安稳。
五月底,清川江两岸终于恢复航运。
只不过来往的船只必须在水军那儿办好行船文书,且要交巨额的商税,补充军需使用。
即便这样,虞国的商户们依旧趋之若鹜,各显神通找水军的门路。
池远舟也想凑这个热闹,奈何他家在水军的熟人插不进手,不知怎么想的跑来找沈青越问能不能帮忙问问。
别人不知道,他是清楚的,沈青越和荣王府三公子一直有书信往来,现在书信都不是从居安,而是从江对岸送过来。
那位三公子人就在对岸,而他爹荣王爷,就是率领水军护送衢国新皇帝南下,打下江通、江浦两郡的大将军。
沈青越哭笑不得:“你又不做粮食、药材、布匹的买卖,你去江通郡做什么?”
池远舟:“买地呀!江通、江浦两郡从前可是衢国的大粮仓,和镇南郡可不一样,从前宝峰闹灾时候,还从他们那儿买过粮食呢。”
只不过从前是两国,买粮十分麻烦,虽然比从虞国其他郡买便宜,但耗时耗力,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江通、江浦也是大虞的国土了!
“你别看现在是从咱们这儿往那边卖粮食,只要平稳下来,不出三年,就该从那边往咱们这儿卖了!”
他鼓动道:“你买不买?你帮我弄到文书手续,我帮你买!”
沈青越:“我要那么多地干什么?”
他和姜竹有自家的山就够了。
他现在有粮,有田,有房子,有书院,生活满足,无忧无虑,连病都有希望痊愈了。
陈嵘随军南下前,特意带了御医过宝峰码头给他看病。
他已经吃了两个月药,只等那位御医下个月复诊,如果顺利,他只要保养得当,注意忌口避风,养个三两年的就能痊愈了。
他现在只想专心搞创作,和姜竹把书院建起来后再建孤儿院,然后等病治好了,他能出远门了,就和姜竹沿江旅行,再把大虞那些名城名胜逛一逛,去海康、京城,去看看别的书院,去拜访虞国的画匠、画家。
不过他正好要拜托陈嵘帮忙护送汪先生一家回江通,陈嵘也说他要回王府给王妃祝寿,会经过宝峰码头,顺便给他送些从衢国买来的书画。
沈青越也没拒绝池远舟:“我帮你问问吧。”
池远舟:“够朋友!”
反正那边百废待兴,确实需要有人过去做生意,有熟人在,以后和汪先生家也不至于断了联系。
汪延要走,沈青越还挺舍不得的。
主要替姜竹和书院舍不得。
汪先生能替赵先生开讲坛,还能一个人辩倒全县其他书院所有先生,简直是名师中的战斗师,只讲了两次,就已经名震宝峰,辐射周边,后来还有人大老远的从石泉城跑来听他讲课。
他年轻,精力充沛,说的又是主流学说,号召力现在已经不输赵先生,能力压好几个冯先生了。
他还勤奋,自己编书、写书,写的都是那种正经的大部头书,若是他不走,不出几年,说不定他们书院就能出一套正经的经典注书了。
沈青越相当遗憾。
他舍不得,村里人也挺舍不得的。
汪延一走,他们村生意都得受打击。
但汪先生早晚会走的,大家都有准备。
他一直想回去的,从前是情况不允许,现在江通郡虽乱,但有大虞驻军在,不会再打大仗了,他们回去,至少能把家业重新捡起来。
因战乱流离的族人也能重新聚拢起来。
汪延自己其实并没有因为能归乡而感到多高兴。
他的故乡,是衢国的江通郡云泉县,现在他要回去的,是虞国的江通郡云泉县。
他想要效忠的衢国,终究是亡了。
即便已经有了新帝,衢国的未来亦如风中烛火。
不过他还是要回去,为养育他的故土尽一番薄力。
到了送行那天,书院的学生们全来给他送行。
连认同冯先生,总是和他吵架的那几个也红着眼睛,“先生,要是云泉县不好你就再回来。”
汪延哭笑不得,离愁别绪都被搅得淡了几分。
冯先生也道:“还没分出胜负呢,以后还要再辩!多多写信!”
汪延笑道:“好!”
第218章 未来
分别好像也会扎堆似的。
六月送走汪先生, 七月他们县令也要调走了。
要调去的地方,还恰好是汪先生的老家, 江通郡云泉县。
云泉是江通郡府,虽同是县令,地位上还是高升了一截,只不过对岸局势并不那么稳定,初降大虞,那边肯定不如宝峰这么好管。
出发前, 他来书院看望了赵先生,向赵先生和另外两个出身衢国的先生打听当地的民情。
赵先生把汪延的住址给他,有县令在,他们倒是不太用担心汪先生一家的安全问题了。
县令走后, 新县令还没上任,池远舟又跑来找沈青越问知不知道什么消息。
沈青越无语:“我是什么百事通吗?这种事你应该比我消息灵通吧?”
池远舟确实比他灵通, 沈青越都不知道他们县令提前结束任期, 去云泉赴任竟然是荣王爷向朝廷要人, 韶三爷举荐的。
据说荣王爷看上他, 就是因为当初他剿匪的雷霆手段, 他因为将水匪头颅挂到被烧的村子示众的手法过于残暴被弹劾了好几次, 却入了荣王的眼, 说刚刚占领的两郡就需要这样杀伐果断的官员。
当然那些只是传言, 他受到提拔的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在宝峰的政绩与贡献, 梯田, 书院,码头,安抚流民等等。
韶三爷作为本地乡绅, 没少替他疏通举荐。
沈青越啧啧称奇,心想难怪大家都想要自己老家能出大官呢。
海康县是其他各县的梦想吧?
他们县令去了云泉县池远舟也挺高兴的,相处几年,宝峰几大家都对这位县令的脾气风格足够了解,过去经商买地也能更放心一些。
池家都准备多投入一些人和钱过去了。
池远舟:“你真不过去买地?”
沈青越:“不买。”
上一篇:漂亮死对头他超会钓的
下一篇:真佛系与假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