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吃瓜爆改全家命运 第150章

作者:唧唧喵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逆袭 穿越重生

姜乐期待已久的冬捕终于开始了,可能是冬天温度太低了,地面上的雪依旧没化,只有少数被太阳照得多的地方雪化了,这种地方一般人都绕着走,雪水把路面弄得满是泥。

姜乐一早听说要冬捕了,原本还赖在暖和的被窝里,听完立刻穿上衣服下了炕:“现在去河边吗?”

俞和衷:“先吃饭,村里通知了,要帮忙的吃完饭去。”

姜乐点点头,他就说大早上的,用热水洗了把脸,问:“帮忙是不是能多分点鱼?”

俞和衷点头:“嗯,每年冬天捕到的鱼,按村里的人头分,分完之后,剩下的就分给帮忙的人。”

姜乐点点头,觉得还算合理,搓搓手:“一会儿咱俩去帮忙,我想喝鱼汤,还想吃鱼丸。”

要是鱼太少了,就不行了。

俞和衷就说好。

两人吃完饭,收拾好,就去河边,路上碰到不少人,大家都揣着手,笑眯眯的打招呼。

冬天没什么娱乐活动,冬捕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了,哪怕去了不帮忙,也能围着看热闹。

两人到了之后,就看到赵满仓正指挥着几个大汉把渔网放到冰面上,姜乐还看到他二哥了。

这冰面厚的很,姜乐站在冰面上,脚底打滑,他连忙扶住一旁的俞和衷,见对方看过来,淡定的轻咳一声,看着不远处的冰面:“这个网要怎么下?”

俞和衷忍笑,简单跟他讲。

姜乐这才知道,冬捕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得先大概估计一个圆,圆的正对面直径的两边,分别开一个长方形的窟窿。

一个窟窿是一网口,另一个窟窿是收网口。

连接这两个窟窿的圆弧上,要开很多圆形的窟窿,方便用引绳木杆穿过这些圆形的窟窿,到达另外一个长方形的收网口。

但冰面这么厚,想要凿开难度可想而知。

张万兴看准备的差不多了,高声道:“出来几个人过来凿冰。”

姜乐犹犹豫豫的,刚刚他想说帮忙来着,但是,这么厚的冰,他怕忙没帮上,反而丢大脸。

结果发现旁边的俞和衷已经往前走了两步,他脑袋一抽,快步跟上。

到了跟前,发现都是高壮的汉子。

姜乐:“……”格格不入。

瓜瓜笑呵呵:【宿主,这样看你好可爱哦。】

姜乐不服气:【你咋不说和衷呢?】

俞和衷到底是十四岁的少年,身材也偏瘦削,跟那群高壮的汉子比,怎么不算可爱呢?

瓜瓜哼哼:【人家跟你亲呀~】

姜乐:【……】

张万兴点人分配活,点到姜乐,目光微微纠结,再一看俞和衷,也是一样的表情:“你俩小娃凑啥热闹,累的不长个子了。”

姜乐:“……”

坏消息:被嫌弃了。

好消息:有和衷一起。

张万兴摆摆手,让他俩在旁边看孔凿的位置对不对啥的,村里这些汉子其实都有经验,毕竟每年都来一次,张万兴就是找个理由,给他们弄点轻松的活。

两人对视一眼,搁旁边站着。

几十个汉子分配好之后,就开始忙活了,手里拿着一端尖利带着倒钩的冰镩,往冰上凿。

“咔嚓”一声,冰镩一端扎到冰里,姜乐看在眼里,觉得那后坐力,手都能震麻了,偏偏凿冰的汉子好像一无所觉,把冰镩拔出来,由于有倒钩,瞬间有不少冰都被钩的四分五裂。

这些汉子都有经验,没一会儿,一圈的窟窿都凿好了。

张万兴和赵满仓看差不多了,让有经验的村民上,把渔网从一端穿过去,每个圆孔都有一个引绳木棍,把渔网固定在上面,终于,渔网被挂在了河下。

赵满仓挥挥手:“行了,回去吧。把自家娃娃都看好,别往这边来,要是出了事,哭都没地方哭去。”

姜乐挠挠头:“这就回去?”

俞和衷见姜乐对冬捕的过程好像完全不了解,也没多问,只说:“要等下午天快黑那会儿才能收网。”

姜乐想想也对哦,刚下网就捞上来,渔网里肯定没有鱼。

怪不得村里虽然来了不少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来了,估摸着下午就要全村出动了,毕竟到时候可是要分鱼的。

姜乐跟村里人一样期待,回去之后看了会书,俞和衷让他睡午觉他都没心思,净惦记着渔网能网多少鱼了。

“冬天的鱼好捕,能网很多。”俞和衷说。

姜乐对很多没有概念,等到好不容易到下午了,他跟俞和衷着急忙慌的过去,发现村里人都来了,一个个围的满满的,姜乐急得恨不得跳起来看,完全看不到啊。

最后张万兴注意到俞和衷,就叫人:“小俞,来,你们来这边。”

姜乐成功借着俞和衷的光,站在了张万兴跟前,这边视野特别好。

他还看到他爹娘他们了,家里除了他奶年纪大了,怕滑倒没来,其他人都来了,看样子来的挺早,占了个视野不错的位置。

要拉渔网了,旁边传来咋咋呼呼的声音:“我家娃多,分的鱼多,能生七个娃,那是我有本事!”

说话的是张秀花,说实话,哪怕两家是邻居,姜乐也很久都没见过张秀花了,冬天大家都不怎么出门,而且姜乐一直在俞和衷那边住着。

现在猛的一看张秀花,让吓了一跳,对方瘦的眼珠子都突出来了,脸上挂着得意的笑,一张脸皱巴巴的。

周围人听张秀花说话,都当没听到,主要是张秀花的样子看着太吓人了,那眼神直愣愣的,感觉精神都有点不太正常了。

明明之前领粮食那次,看着还算正常。村里人一阵唏嘘。

第99章

要说张秀花一家, 现在可以说特别糟心了。

王大柱分了家,虽然还住在一起,但是, 对张秀花来说不是好事, 王大柱媳妇儿是个厉害的,以前怕张秀花,现在却不怎么怕了。

张秀花敢充婆婆的派头, 王大柱媳妇儿就说:“大柱都觉得你丢人, 你看看要是闹起来了, 他是向着我这个媳妇儿,还是向着你!”

张秀花被气得不轻, 嘴里骂骂咧咧的, 可真的害怕了, 自从她跟王木头的事让知道了, 王大柱就跟她不咋亲了。

王大柱因为这个, 被村里几个不对付的没少笑话, 对张秀花就没好脸。

再说王石头, 是真的摆烂了, 跟村里的王老六一家一样懒,一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活一点都不干。

张秀花脾气一直挺大, 起初看王石头的样子,还骂他,结果王石头一双眼睛猩红, 就那样瞪着她,把她瞪的害怕了,也不敢说啥了。

她以前耀武扬威惯了, 仗着自己家儿子多,在村里到处惹事,儿子男人都护着她,村里有的人没少受她的气,其中就有绒花娘,被张秀花笑话肚子不争气:“你啊,就是个不下蛋的母鸡,你说不下蛋的母鸡要了有啥用,浪费粮,还不如杀了吃了,省的老的以后吃着柴,肉都不好吃了。”

说完绒花娘,又说绒花:“哎呦,绒花哪里都好,就是少了二两肉!”

绒花一家惹不过她,只能躲着。

可如今,张秀花哪里还能像以前一样心里不爽就在村里找事,在家里更别说了,她的性格不是安分的,让她这样整天憋着,就是巨大的折磨,给折磨的精神都不正常了。

姜乐要是知道她是因为没办法找别人事,变成了这样,只能呵呵了。

张秀花说话也没人搭理,大家目光都在渔网上面,十来个汉子准备好,拉住渔网,一个个用力憋的脸色黑红。

“这看样子今年鱼不少啊。”村里人见状都挺开心,这越卖力说明鱼越多嘛。

姜乐好奇到底有多少鱼,村里这么多人,一人能分到一条吗?

等村里的汉子拉上来一些,姜乐就瞪大了眼睛,渔网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鱼,而且个头都不小!

渔网的孔比较大,很多小鱼都过掉了,也算一种持续发展。

随着十来个汉子往后拉,越来越多的鱼拉出冰面,有的鱼一出来,就挣扎着跳到冰上,跳了一会儿就不跳了,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离开了水无法呼吸。

有人忙着看鱼,就有人暗搓搓的把掉到冰面上的鱼捡起来,被眼尖的村里人看到,当即道:“王老六,你偷摸干啥呢?”

偷摸捡鱼的王老六被抓包,呵呵笑着说:“我这不是怕鱼跑了吗?给捡回去。”

“哎呦,王老六,你这时候就勤快了。”平时村里干活动都懒得动一下。

王老六嘿嘿一笑,说:“这鱼可是咱村的口粮,我再懒也不能不捡粮啊。”

村里人都被逗笑了,笑归笑,鱼还得放回去,别想偷摸带走。

几个壮汉费劲拉了半天,终于把渔网全拉出来了,这场景太壮观了,冰面上全是挣扎的鱼。

大丰收啊。

几个村干部脸上都带了笑,不管咋样,鱼也算一个荤菜,冬天大多数家庭能吃饱都不错了,荤的就别想了,这鱼也算个油水。

张万兴点人:“小姜小俞,去算算多少鱼,大的小的分开算。”

村里有的人不乐意了,就说:“我娃也会数数,咋不叫我娃?”

张万兴懒得争辩:“会数的都去数,数对的给一条鱼,没数对的别凑热闹。”

村里人一听,都让自己娃去数,虽然自家娃笨的一百都数不到,但也试试呗,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呢?反正也不吃亏。

于是,一个个小娃都去数鱼,姜乐怕被影响,拿了个本子计数。

至于俞和衷,似乎不需要。

最后数出来了,除了姜乐和俞和衷数的没问题,村里就绒花数对了,姜欢没去数,她想着她家都出了姜乐俞和衷两人了,她再上去数不好,就没去。

不过听说绒花数对了,姜欢挺开心的,她就说绒花聪明吧。

村里人也看绒花,以前这娃在村里都没啥存在感,没成想数数还怪厉害。

平时村里人都不咋跟绒花爹娘说话,这会儿还笑呵呵的跟他们夸绒花,弄得夫妻俩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他们不怎么爱出门,但今天不是分鱼吗?怎么着也得过来,不然村里有些坏的得偷摸把你鱼换了,他们得看着才行。

没想到绒花小小的出了个风头,夫妻俩自然觉得绒花好,可又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能笑。

村里人都习惯他们这样了,也没继续说了,因为要分鱼了。

鱼比姜乐算的多很多,村里按人头一人分两条,大人分大鱼,小娃就分小鱼,这样大鱼小鱼都有去处,省的有些人逼逼赖赖的。

排队领鱼了,张秀花撺到最前面,硬是把站在最前面的人挤开,把这人气的够呛,想骂人,看张秀花指着鱼说:“我要大的,对这个,这个是我的,谁敢跟我抢,我可有七个娃!”

这状态明显不太对啊,被张秀花挤开的人捏着鼻子自认倒霉,没办法,正常人遇到神经病都要避让,谁知道她会干出啥来。

张秀花心满意足的领了十八条鱼,她家大丫嫁人了,不能算人头,但王大柱娶了媳妇儿,也算人头的。

四柱和三丫四丫都算小娃,领的小鱼,不过也算很多了,十八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