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戈银盾
二毛三毛年纪太小,放家里也不安全。
三毛欢呼:“耶,大哥最好了。”
这三毛,有奶便是娘。
夜色微凉,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响,蝉鸣鸟叫声音不断,沈新站在院子靠南方向新挖好的深坑里,煤灯映出浅黄色的光晕,他右手拿着一字型钻头往土里钻。
打口水井一直在他的计划内,今天终于开始动工。
早上他只在挖了个坑,太阳就升上来了,四周变得闷热,活便留到了现在。
南溪村依水而居,地下水也很丰富,不过钻了五米,地下就开始往外渗水,沈新又在底部挖了一个不到三尺的井坯,内圆砌上砖块,井底的基础结构就搭好了。
在井底铺上沙土和鹅卵石用来过滤水,忙活了一个时辰,把井壁贴满砖块,等泥干稳固,井就算搭好了。
沈新又去池塘找了两条小鱼放入井中,若小鱼能在井中存活,说明这里的水质没什么问题。
洗去一身汗水,沈新躺在炕上,问:“你明天打算什么时辰起?”
吃食生意都得早起贪黑,才能赶上食客吃饭的时辰。
秦宁歪头,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他:“大概丑正起。”做一炉面包从发面到结束要花一个多时辰,得早点准备。
沈新有点遭不住这个眼神,移开了视线,“行,明天你叫我一起起来,我去山里一趟。”
挖点药材,找些鱼苗,再看看能不能找些坚果。
秦宁眉头微皱,语气不情愿道:“那个时辰山上漆黑,路也看不清,还可能会碰到野兽,太危险了,相公还是在家休息吧。”
沈新把长发撇到一旁,“没事,我视力好,野兽也打不过我,池塘里还缺些鱼虾,我去之前的水潭里找找看。”
秦宁不想相公去,怕他有危险,可说了相公又不听,有点气闷,把被子拉到脸颊盖住鼻尖,嘟嘟嘴,“知道了,睡觉吧。”
“好。”沈新照例起来吹灯,屋内陷入黑暗。
希望明天面包大卖,赚大钱,养相公,秦宁在心里种下第一个愿望。
第21章
繁星布满天空,村庄一片黑暗和寂静,夏蝉还在沉睡。
偏房靠墙的木架上燃着一盏暗黄的油灯,沈新正在盆架上洗漱,墙上的影子随着他的动作不断变化。
洗漱完,沈新便提着木桶去挑水,整个南溪村只有一口水井,在村子中央,和他家相距六七百米,他来回挑了四五次才把水缸装满。
他站在灶房门口,瞧见秦宁在有条不紊的揉面,便放下心来,敲了敲门,打声招呼:“我去山上了。”
他把鱼篓和箭矢放进叠放的两个背篓,拿上锄头和长弓,打算上山。
秦宁却追了出来,担忧道:“相公,山路不好走,路上仔细脚下,千万别去大黑山。”
大窝山根本没有獐子,上次相公肯定是冒险去了深山,如今家里有结余,相公可不能再冒险了。
秦宁脸颊上还有不知何时沾的面粉,沈新揉了揉他的头,用拇指轻轻擦掉面粉,说:“不用担心,其实我功夫不错。”
年纪不大,担忧不少,还得编一个合适的理由,让他摆脱弱书生这个标签。
“以前有个云游路过的老道交了我一门厉害功夫,寻常野物根本伤不了我,但那位老道士要我成亲后才能用,这也是我有底气分家的原因。”
“你看。”
沈新捡起一颗石子轻轻捏裂成几块。
秦宁瞪圆了眼睛,伸手拿起石子细细的瞧着,翻来覆去捏了几遍,终是信了,不再阻拦,站在门口目送他去了大窝山。
身后担忧的目光凝如实质,沈新不敢耽搁,快步上了黑黢黢的山脉。
他一上山便把异能运到极致,浑身上下散发一股骇人的气势,一路上遇到的野兽,无论大小,都很识相,离的老远就跑了。
沈新路过大窝山山谷处的水潭时,顺手把鱼篓固定在水潭里,登上了大黑山。
大黑山繁茂的树木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偶尔还能听见猫头鹰的咕咕叫声,空气中混着清凉的青草气息。
虽然山脉陡峭,但沈新身负异能,在黑夜中也可以视物,看的清清楚楚,他艺高人胆大,直接略过之前走过的地区,翻过大黑山顶峰,向连绵的山脉探索。
他走出不远,便在一处山坡看见两三颗枣树歪歪斜斜的立在那,稍矮的枝桠被野兽啃的乱糟糟的,不少红透的枣子烂在地里,倒是顶上还有好些熟了的酸枣。
沈新把背篓放在枣树下面,手掌敲向树干,噼里啪啦的枣子掉在地上,果子圆润,只有一半拇指大小。
他尝了一个,口感发脆,酸酸甜甜的,沈新捡了半筐,又捡了一把枣核,使力扔向远方,希望几年之后能长出新的枣树。
深山的物种丰富多样,沈新往前走了走,又见几棵核桃树。
他心中一定,面包的坚果有一种了,核桃的果子是青色的,熟了的表皮会裂开一道口子掉在地上,他捡了大半框,家里的几个人都还在成长期,可以多吃点核桃补补脑子。
他还见到不少松子树和板栗树还有山楂树,可惜这几种才刚开始熟,没有多少成熟的果子,沈新只捡到十几颗松塔,二十几个毛板栗,几兜子山楂。
更深露重,沈新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走着走着,他竟然发现一株人参,看年轮得有五十年了,这可是能吊命的东西,沈新不打算卖,小心翼翼的刨出来。
夏枯草,茱萸,龙葵,草药多样,只要觉得有用也能卖钱的,沈新都采了一些,止血的也采了不少,这样炮制出来可以留着用。
采药,摘果子,沈新忙的不亦乐乎,采药材的时候还发现一片猕猴桃,藤蔓攀在一棵大树上,大燕称之为羊桃,野生的羊桃只有两个手指大,他挑了三四十个熟的把背篓装满了。
来深山一个多时辰,天色逐渐变白,野兽叫声不断,沈新返回了大窝山,在水潭把他放好的鱼篓拿出来,鱼篓有倒须,不用担心鱼跑出来,沈新晃起来瞧,有一条胳膊大小的鲤鱼,巴掌大的鲫鱼也有四五条,还有些小鱼小虾,收获颇丰。
路过池塘,沈新又把鱼篓里的鱼虾放进池塘。
打开家门,秦宁正坐在面包窑旁看火,听到动静,他转过身,赶忙上前要接他身前的背篓,惊讶出声:“这么多东西?”
沈新前后各背着一个背篓,左手还拎着一个鱼篓,滴滴答答的往下渗水。
沈新侧身避过,“这东西沉,你就别沾手了。”
“山上好东西多,我还抓了几条活鱼,放在后面池塘了,等下午从县里回来吃。”
沈新把背篓放在地上,一一展示给秦宁看,“捡了许多能吃的东西,枣子,羊桃,板栗,还有可以放进面包里的核桃和松子。”
“核桃你们也多吃点,对头脑有好处,我还捡了些山楂,赶明做山楂糕吃。”
“还有一些草药,最贵重的当属这株。”沈新小心翼翼从一堆干草里拿出人参,“这是人参,能保命的东西,等我把它炮制好后找个单独的匣子放,然后和钱匣子放一起。”
秦宁瞳孔猛地一缩,一片参片就要一两银子,何况一整根,这得当传家宝传下去吧。
他按下心里的火热,使劲点点头,“好,相公说得对,就按相公说的办。”
一缕阳光刚巧照进院墙,秦宁脸上细小的绒毛都被映金色,沈新抬头:“二毛三毛也快起来了,早饭做了吗?”
秦宁回:“做好了。”
沈新还想着他去做,没想到秦宁动作这么麻利,又忍不住嘱咐:
“行,铜钱和油纸都先准备好,再看看还有没有落下的。”
铜钱可以用来找零,油纸用来包面包。
“咱们是做吃食生意的,衣服得干干净净的,手也要干净,尤其是指甲缝。”
“到了西市可以观察周围商贩是怎么做生意的,还可以准备些切成小块的面包让大家试吃。”
“别怕吆喝,要是放不开就让二毛三毛吆喝。”
沈新絮絮叨叨的说着,秦宁仔仔细细听着,时不时点头。
早饭是面包配粥和咸菜,吃过早饭,带好东西,沈新四人就上了牛车,去往县城。
进了城,沈新就开口:“今天我不插手,你们三个一起租摊位卖面包能做到吗?”
视线一一扫过三人。
秦宁使劲点点头:“我可以。”
二毛三毛声音动作整齐划一:“我可以。”背上的空背篓随之向上一颠。
他们昨天在屋子里偷偷练习过卖东西,今天肯定可以。
县城格外热闹,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沈新一行人到西市时已经有没什么空位置了,有两个市吏在街口监管摊位。
秦宁带着二毛三毛上前去租摊位。
沈新如他所说,只负责背东西跟在后面,其他一概不管,都交给秦宁三人。
第22章
西市布局较为有序,摊位应当是根据商品种类进行划分的,街道两旁大致分四个区域,蔬菜区,肉类区,吃食区,杂货区。
秦宁租到的摊位在蔬菜区和吃食区相接的位置,摊位大概三尺长宽,左边是个中年妇人在卖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摆在木盘上,右边是一对夫夫在卖油条。
沈新把背篓里的竹架子拿出来,这是现做的售卖工具,竹架子大概五尺高,下面是个密封的单开门柜子,可以装面包,柜子上面是呈阶梯型的三层架子,间隔均匀,最上层只有一尺宽,专门用来放试吃面包,下两层放面包,用来吸引来往顾客。
沈新摆好竹架:“你们先卖着,我去仁心堂,卖不完也不要着急,等我回来走街串巷卖。”
秦宁把碟子里的面包切成均匀的小块,匆匆瞥了他一眼,“好。”
二毛三毛忙着放面包没搭理他。
沈新没有走远,而是在街口观察,三个人表情正常,没有出现害怕或不适应的情绪,而且已经步入正轨开始叫卖,他才离开去了仁心堂。
仁心堂里看病的人在排长队,偶尔还有呻吟声传出来,黎大夫在坐堂问诊,小七在去大夫拿药方和去药柜抓药之间来回奔波,深沉浓厚的药香弥漫整间药堂。
沈新排队了将近二刻钟,才轮到他。
为了节省时间,沈新提前把背篓拿下来,药材露出来,放到身前,做到木凳上。
“哪不舒服?”
沈新摇摇头,“我不是来看病的,采了些药材,您看看收不收?”
黎大夫要把脉的手收了回去,盯了他半响,“你是之前来卖黄精的?”
沈新点头,赞道:“黎大夫好记性。”
黎大夫又往后扫了一眼,“等这波病人都看完了就看你的药材。”
后面还有还有四个等看病的人。
沈新干脆的点了点头,走到旁边。
看完了病,黎大夫走过来检查药材,“走吧,跟我去后院。”
上一篇:穿到霸总年少时
下一篇:病美人和残疾大佬联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