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戈银盾
如今局势人心不稳,能稳住一个是一个。
第235章
“父亲, 大哥还是没有消息吗?”秦安安亲自给秦怀章倒了一杯茶问道。
“有些眉目了,我已着人顺着踪迹往下查。”秦怀章简单回道。
明烨跟着金和财往南走了,而金和财极有可能是沈新的人, 没想到那个孩子还有这样的运道。
“大哥文武双全, 福泽深厚, 定然不会有事。”秦安安轻声道, “如今时局不稳,父亲还是要多保重身体,殿下还有许多事要依仗父亲帮衬。”
“臣自当尽心竭力。”秦怀章拱手朝宫城的方向行了一礼,声音关切道:“正值多事之秋, 你也要多帮衬着太子殿下, 打理好内宅之事, 不让殿下烦忧。”
“父亲放心。”秦安安微微弯唇, “府中还有事,我就先走了。”
燕熙川亲自去了刑部大牢提审叛军亲眷, 他得趁这个时间好好想想炸弹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看能不能如法炮制出来。
“好。”
秦怀章目光沉沉地望着秦安安离去的背影, 眼中晦涩一闪而过,命令一旁的忠管家:“派人去信明暄了吗?”
胜负未明,近些日子明暄还是不要回城了。
“下午便派肖江去了书院。”忠管家弯了弯腰,他迟疑了一下, “夫人那边要不要小人去解释一番?”
如今可不是月婉使小性子的好时候, 秦怀章往前走了两步回道:“我亲自去。”
即将入城的叛军,牵扯了无数人的心思。
侯府书房里柳飞虎一板一眼把朝堂之上的交谈写在纸上, 想趁着城中还未戒严,命人加急送出城外,另一边的杜侍郎却在忙活着举家逃脱之路。
“官人, 家里值钱的古玩珍宝都拿去钱庄和当铺了,一共换了一十二万两银票。”杜夫人神色忧忧,“这么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圣上不喜?”
“现下顾不了那么多了。”杜侍郎声音低沉,“沈新与明凌素有旧怨,若等他带着叛军进了城,咱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可不是说要招安他了吗?”杜夫人不死心的问。
放在以前,那些卖出去的古玩字画至少值翻倍的银钱,她都快心疼死了。
“粮食衣物也都准备齐全,做万全的准备。”杜侍郎摇摇头,轻叹一口气,“这天,变得太快了。”
杜夫人打了个寒噤,止不住地点头:“官人说的是,我马上就去安排。”
平洲府一处坊间宅院里外都围满了巡检兵。
大堂内,秦宁坐在主位之上,明久和唯志一左一右站在他的后面,目光冷肃然然看向下首之人。
即使是重重围困,谢白砚脸上也毫无担忧害怕之意,他坦荡赞道:“秦郎君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
“谢公子千里迢迢来到平洲府,还引我来见你,不是来这些无关痛痒的话的。”秦宁轻声一笑,“谢公子是何目的,不妨直说。”
若不是日渐活泛的秦明烨露出马脚,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个谢白砚。
谢白砚理了理衣服站起身往前一步,明久和唯志抽刀向前一步挡在秦宁身前。
“谢贺两族愿以百万两白银支持郎君,与郎君通力合作,等日后功成,共治盛世。”谢白砚说。
“共治盛世?”秦宁重复了一遍问,“不知谢公子想如何共治?”
“三代以内的二品大员之位当有谢贺二族中一席之地。”谢白砚笑着回。
二品大员,相公曾说将来不会沿用大燕朝官员的品级制度,秦宁垂眸轻饮一口茶水:“官员选任,唯有贤能、饱读诗书为国为民者才能胜之,谢贺两族有真才实学者,自当大用。”
未等谢白砚说话,秦宁便抛出了橄榄枝:“谢公子满腹才学,不妨先入平洲府一展抱负,你意下如何?”
第236章
正和他意, 谢白砚微微一笑:“恭敬不如从命。”
听闻谢氏一族乃前朝正统儒学出身,谢白砚身为谢氏年轻一代蔡才名最盛之人,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秦宁跟着笑了笑, 说:
“昨日诏尚县县令送上了最新的县衙账册, 府内要进行核查, 我还有其他要事,此事就交给谢先生如何?”
“自然,此乃某之荣幸。”谢白砚挑了挑眉,回道。
“明天早上之前能整理出来吗?”秦宁站起身往外走。
不过半指厚, 想来没什么难度。
“当然可以。”谢白砚嘴角一抽, 咬牙回道。
宁静的烛火下, 沈新盯着上京地图认认真真思考攻城的路线, 他们要以最快速度、最小的伤亡拿下上京城,控制局面。
等战乱的消息传出去, 恐怕那些不安分的、有野心的人也会顺势揭竿而起,何况还有大齐大夏等国在一旁虎视眈眈。
时间不等人。
“主公, 有人来访。”吕小毛站在门口欲言又止。
“请进来。”沈新头也不回道。
“子由。”程尹川坐在木椅上,声音疲惫眼神失望,“你为何造反?”
收到夫子信件的那一刻,沈新就知道有这一面, 他坐在夫子旁边轻声道:“世事时易, 只有那一个位子能让我一世安稳,而且也有能力让百姓过得更好。”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学生恳请夫子南行,见一见学生治下的太平盛世。”
“若你功成, 燕姓皇族该如何?”程尹川不答,转而又问。
“顺者昌,逆者亡。”沈新亲自斟了杯茶递给尹川先生,“只要愿意投降,学生对天发誓,绝不会赶尽杀绝。”
望着眼前言辞切切的沈新,程尹川心神有一瞬间恍惚,恍惚沈新到底是何时开始布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机手段,就连世代忠君的侯府也能笼络了去。
“我不往南走,我和柳家的小姑娘就在文华府等着事情结束。”
“好。”沈新顿了一下,“学生会派几名好手保护夫子的安危。”
“天色已晚,我先走了。”程尹川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沈新一眼,“子由,你多保重。”
“是,夫子。”沈新弯腰作揖,一切宛如寻常。
水洗过的天空格外干净,大街小巷只有甲胄的摩擦声鞋靴的踩踏声。
军令传遍了整个文华府,有大着胆子的汉子握着棍子出门探查情况,见士兵毫不理会,其他人也逐渐放开了胆子,街上恢复了以往的五分人气。
当然,也有迂腐的老儒生在大街上高声大喊沈新大逆不道、遗臭万年,全被巡检兵抓了起来,为修补城墙补充劳动力。
残兵留下将养,后续大军来援,东拼西凑够一万精兵,分批次上了船舰,向西南而行。
船只极速前行,带起阵阵水波,范修容站在甲板之上,远远望见打散浪花的几十只船舰,鲜红色的旗帜迎风屹立。
他急忙把一旁的禁军唤来,一起走到围杆前,问:“那旗帜上是不是一个沈字?”
“是。”卫英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莫不是叛军要过运河攻打上京城!?”
“去拿本官的符节和诏书。”范修容正了正衣襟,吩咐道,“你乘小船即刻回上京,把此事禀告陛下。”
“是,大人。”卫英丝毫不敢耽搁,即刻转身往后舱走。
拖延时间,说服沈新,只要二者能做到一个就足够了,范修容利落换上荣服,停泊船静候。
沈新手持望远镜,迎面船上众人的一举一动早已尽收眼底,他命船手加快马力,快速靠了过去。
“沈状元,皇恩浩荡,陛下心地仁善,深知苍生无辜,特让我带了诏书。”范修容的声音随着烈鼓鼓的海风飘散。
“愿封沈状元为武安王,享容枝府、广安府、平洲府、唐阳府四府食邑,一众追随者投降则既往不咎。”
“不过缓兵之计,不可信之。”
沈新下了命令,一列水性极好的士兵抓着船边的绳索,跳上临船,接上木板,把范修容带了回来。
期间范修容自知抵挡不过,怕徒增伤亡,一路走来都十分配合。
光秃秃的木桌上放着两个茶杯,沈新坐在木椅上,眼神示意道:“范大人,好久不见,风姿依旧,请坐。”
范修容目光扫过桌面,坐在沈新对面继续劝诫:“沈状元不妨认真考虑……”
水流暗潮汹涌,沈新抬手止住了范修容的话头,神色淡淡道:“听闻修建京华大运河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光是船工就有至少一百万的死伤。”
“自古开河哪有不死人的,何况这条河至少养活了十几个府城,几千万的人口,他们也算死得其所。”范修容反问道,“这不过前朝陈年旧事,沈状元骤然提起莫不是有冤屈?”
“我与前朝之人毫无干系。”沈新接过水壶,亲自倒满两杯热水,“我只是想让勤勤恳恳的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不必今日为了苦役明日为了赋税而死。”
“笑话。”范修容环顾一圈,挥了挥衣袖,“如今沈状元此种行为与前朝皇帝有何不同?不过都是拿他人的性命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当然不同。”钟长贵向前一步大声反驳,“我等均自愿为主公所用,况且每场作战主公必身先士卒,绝不屈居人下。”
“此乃天赐良君。”钟长贵朝天抱了抱拳,“范大人不如早日弃暗投明,追随主公共创盛世。”
“共创盛世。”接二连三的呐喊声从临近船舰传过来,范修容捏了捏杯子,不曾想叛军如此心齐…
“范大人不用等了,那艘小船也走不远的。”沈新适时提醒,“趁着这个时间,大人不如好好考虑钟将军的提议。”
有枣没枣他都要打一杆子试试。
范修容心沉了下来,他扯起嘴角,“我一个糟老头子,当不起沈状元青睐。”
如此三日。
上京城终是到了。
第237章
几十只船舰在运河上的动静不小, 没停靠之前燕景帝就得到了消息,大燕水师孱弱,只得在岸边、城中各处要道紧急布防。
码头附近的高墙上站着密密麻麻的禁军, 大型投石机在最前方盾牌手隐匿在后, 弓箭手身处最外围。
沈新不急不缓, 他叫来火炮手, 等船舰行进火炮射程之内,点燃了引线,炮弹所到之处成了真空地带,投石机被炸了个大窟窿, 禁军一下子少了大半。
趁禁军哀嚎骚乱之时, 船舰加速靠岸, 不等桥板搭好, 沈新顺着绳索第一个上了岸,其他将领与军士依次利索下船。
“冲啊!”
……
“杀啊!”
上一篇:穿到霸总年少时
下一篇:病美人和残疾大佬联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