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小相公他超甜/彪悍夫郎太宠我 第227章

作者:红薯粉条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 种田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许云帆这么一说,不知方子汐会出京的沈如溪一下子觉得自己想多了。

是啊,方家外孙怎么可能会被拐呢?

别看那个孩子只是外孙,可在方家,那可是相当的受宠,他上头几个表哥地位都不如他,加上那孩子长得好,就是方子汐几个嫂子都对其疼爱有加,就这样,方家岂能不看好孩子?

林萧然、谢柏洲他们没见过方家外孙,但他听说过方子汐父子的事,谢柏洲拍拍沈如溪的肩,“你小子就是想太多了,方家小外孙怎么可能会被人拐?他那种受宠的小少爷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一出门,身边跟着的人,不是丫鬟就是侍卫。”

说到拐子一事,齐修泽不免气了:“听我舅说那帮丧天良的拐子不是单人做案,背后的人也是大有来头,他们拐走的孩子都是卖到邻国,而那些买主,往往会把这些孩子训练成死士或者用做旁的,简直是丧心病狂。”

“人家要不是丧心病狂能干出那种事?”谢柏洲摇头惋叹不已,“这世上好人多,坏人自然也多,能被买走训练成死士之类的还好说,就怕有的黑心肝的不做人事。”

……

带着学子户籍回村的许云帆,当天晚上连夜写了十几分契书出来,忙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了。

秦润忙着做朝食,便将叫醒许云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小宝。

“父亲起床啦~起床啦~”

耳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叫,又好像有人在推自己,许云帆迷迷糊糊习惯性的揉了一把踮起脚尖注视着他的小宝的头,“别闹,小宝乖乖的,让父亲再睡两分钟。”

两分钟是个啥概念,小宝不懂,他只懂,小爹爹让他来喊父亲起床吃朝食,再不起来,待会就来不及了。

小宝哼哧哼哧的拉着被子努力要往床上爬,嘴里不断喊着,“爹爹起床吃肉肉了。”

身上的被子被拉走,冷气猛的往里头灌,冷的许云帆一个哆嗦,下意识的就要把被子拉回去,奈何手刚抓到被子,许云帆便又伸出一只手护住龇牙咧嘴努力往上爬的小宝,“啧,你小子咋这么听你小爹的话?都不懂疼疼你老父亲?”

“小宝疼父亲了,肉肉要趁热吃才好吃,所以父亲快起床。”

就小宝这闹腾的劲,睡是不可能再睡的了,许云帆捶了一下床板,怒道:“你小爹爹果然是心黑。”

秦润以前还会来喊他起床,自从小宝来了之后,三天有两天是小宝来扰人清梦,偏偏他怎么哄都不管用,小宝这家伙就是不听,固执的一定要让他起床不可。

小宝很聪明,他来喊人前,秦润就跟他说过了,无论父亲说什么都不要信,父亲困时说的话,那都是不可以当真的,小宝牢记使命,才不管许云帆卖惨。

许云帆揉着乱糟糟的头发站在水井旁漱口洗脸,脸都洗好了还不忘打个哈欠,看起来好像还困的不行,秦润在厨房门口看见了,不由觉得好笑,“云帆,今早我煮了烧鸭粉,还做了小笼包,快点来吃了。”

“马上来。”一听有好吃的,许云帆立马就精神了,人不困了,浑身不乏力了,毛巾一挂就往堂厅跑。

一家子一大早就呼啦啦的嗦起粉来,吃饱喝足了,该去学院的去学院,该忙生意的忙生意。

送走许云帆后,秦润才去老房子那边找许一众人,将契书交给他们带上。

许一这帮人,年纪最大的就是许一,最小的就是许十六。

许一今年三十几岁了,可能因为常年练武的原因,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周身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峻,五官立体,轮廓分明,模样堪称上等。

不知为何,每次面对许一,秦润总会有种熟悉感,好像在哪见过似的,偏又想不起来了。

老屋里头,许一等人正围在一起吃着朝食,这些朝食是秦润雇佣柳大娘每天早上过来给他们做的。

最近天气凉了,孙武每天从镇上带着粉回来,然后再将粉吊到井里放着,留一夜也不会酸。

不过吃粉容易饿,更何况是许一这帮汉子,因此,柳大娘每天还会给他们做些包子之类的。

小秦家给工人的福利待遇好,许一等人虽是仆,与工人不同,但秦润在吃食上并不会吝啬,每天让大家伙吃好喝好,许一等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们对吃的没啥追求,平时也不过图个温饱不饿肚子就行,但能吃的更好,谁不喜欢?

许十六几个年纪还小的,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饭这一刻,大家伙围在一起吃的香喷喷,可能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大梨村不同于尔虞我诈的皇室,大家伙并没有太过警惕,但秦润一到院门外,许一众人还是发现了。

“小东家,有什么事吗?”身为众人的大哥,许一放下碗筷起身出去。

秦润从背篓里拿出契书,“这是契书,昨天夫君应该有跟你们提起过的。”

许一结过契书大概扫了几眼,不自觉的眉眼一挑,没想到他们少爷居然还有一手,看看这契书上的字,工工整整,一页下去,条条框框罗列的清清楚楚,还没一个错字,比之他们以前的主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昨儿少爷交代清楚了,待会我们便出发。”

……

大树村位于清河镇的北面,距离镇上步行有两个半时辰的距离,换算下来,也就是五个小时的路程,这般距离,村里人要上街赶集一次并不容易。

因为出行所需的时间太长,大树村自然算不上富裕,要说村里如今最有出息的人是谁,那无疑是在镇上万宝斋当小二,包吃包住,一个月月例还能领六百五十文的李金了。

为什么说是‘如今’呢,主要是,前几年,在村里人看来,最有出息的人不是李金,而是他们村唯一的学子周杨星。

周杨星这人可不得了,从小在其他孩子坐不住满地玩泥巴的年纪时,只有他干干净净的捧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一看就像是读书的料子。

身为村里唯一的学子,他不像李云飞那般因为学子的身份傲气而自诩不凡,周杨星这人真真是个性子好的,从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或者家里人就该伺候他。

对村里人,周杨星例来和颜悦色,平时放田假,周杨星从不会偷懒,拿看书为借口不下地干活,他勤快,也聪明,这不,十四岁考上童生后又进了清风书院,这在村民看来,能进清风书院,那日后肯定能当官老爷了呀。

那段时间,村里人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周家人,觉得周家也是苦尽甘来了,可有人羡慕,自然有人嫉妒眼红。

周家十几口人,周杨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头四个兄长,唯独周老大周老二娶了媳妇,娶了媳妇自然就有了孩子。

周老大周老二一共有四个孩子,因为家中供一个读书人,还要养四个孩子,以至于根本凑不出彩礼钱,周三周老四两兄弟便被耽搁了下来。

几年前,大家伙还会想,周家老三老四没有彩礼钱讨不到媳妇,等周杨星考上秀才还用愁这些事吗?

没准到时候,因着周杨星,人家不要彩礼都得倒贴进周家的门哦,谁不想有个秀才当亲家?

可他们压根不知科举究竟有多难!

周杨星连续考了两次秀才,次次榜上无名,六年,他在清风书院耗了六年,哪怕他平时也会抄书换点银子,但读书终究太费银子了,因为村子里镇上太远,周杨星只得住宿,住宿费一年就得去几两银子。

平日里,周杨星再节俭,一天两个馒头配咸菜,一年少不得也得花上一笔钱。

周家为了他,那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活,一家十几口,几年不换一件新衣服,衣服例来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总归得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

他的四个侄儿也是瘦的面黄肌瘦,其他人家再穷,好歹隔三差五还能吃个自家母鸡生的鸡蛋补补身子,但周家几个孩子半个月都不见得能吃一个。

两个嫂子虽没说过一句怨言,但周杨星看到了不能当看不到。

自家母亲因为劳累,脸上长皱纹深如沟壑,不到五十的父亲更是驼了背,为了他的学费以及平时的开销愁的不敢休息,整日忙个不停。

几个兄长呢,大哥二哥为了他这个弟弟,连小家都顾不上,三哥四哥更是连媳妇都没讨到,他们四兄弟一得空了都不敢歇,挣得的银子,多数也是砸他身上了。

家里人的付出,周杨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也曾劝过自己,想咬牙再拼一次,可他无法承受来自良心上的谴责。

够了!

他这只吸血虫究竟要吸家人的血到什么时候?

周杨星第二次落榜后,在县城的红榜下哭了好久,第二天从书院退学卷铺盖回了家。

第217章 退学学子处境《本章大……

周杨星退学回村, 周家人不是没劝过,让他再去读,但周杨星摇头拒绝了。

归家后的周杨星扛上锄头跟在几个兄长父亲身后伺候起家中的十几亩地。

以前的周杨星是村里人人人羡慕的对象, 是大家用来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 如今的周杨星,则是大家伙口中百无一用的书生。

“看看, 读书有什么用呢, 最后还不是得回来跟他们一样下地伺候那一亩三分地。”

“周家人也是傻, 当初我就说了,人呐,有时候就该认命,还想当官老爷, 也不看自家祖坟有没有冒青烟,这下好了吧,如今周家因为一个读书人, 以前是大家羡慕巴结的对象, 现在却成了村里最穷的一家, 五个孩子,三个讨不到媳妇, 啧啧……”

“难哦, 谁家敢让孩子嫁他们家哦, 你不知道吗, 因为供周家老五读书,他们家还欠了十几两外债呢, 谁嫁过去,就跟着他们一块还债。”

“哎,以前他们都说识字好啊, 就镇上那些掌柜,谁不是识字的,大家伙都说识字了有出息,可我看周家老五这样,真是不晓得周家两老怎么想不开,非得送孩子去读书。”

这些言论,周杨星听多了,已经麻木了。

刚回村时,村里人不是问过他咋还不去书院,得知他不去书院了,那些村民看他的眼神就变了。

无论是怜悯、碗惜的眼前,还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等等的话语都让他难受,几个兄长还曾安慰过他,说他们不怨他,让他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两个嫂子以及不善言辞的父母也是欲言又止的看他,不曾抱怨过一句,四个侄儿天真的围着他,说他不去学院了好呀,以后就可以在家陪他们,教他们识字了,一句怨言全无,有的只有理解,包容,可这样反而更让他难受。

周杨星变得沉默了,整日只会闷头下地干活,只有偶尔得空了,他才会将舍不得卖掉的书拿出来看看。

周杨星不是没想过去镇上找活干,但很多工作离家远不说,还不包住,在镇上租房住,如果不考虑家里的条件,他也能租,但周家就这么个情况,再租房住哪划算,还不如回家下地,有的活,要不就是看他没有经验或者旁的原因,哪怕他舍下脸找个小二的活,但人家都觉得他干不久,毕竟好歹也是学子出来的,哪能舍得下面子做这些?

周杨星最后回到村里,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不少村民口中,就那个读了几年书,把家里差点读垮了最后还不是得回村下地干活的周家老五。

今儿,周杨星背着背篓跟在几个兄长身后,一家人往地里去,地里的红薯还没挖完呢。

村口,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阿姆坐在那纳着鞋底闲聊着。

突然,一道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几人辈分大,年纪却还没老到老眼昏花耳聋的地步,一个个纷纷抬头看向村口。

当看到骑马而来的人时,几人立马就站起来了。

乖乖,活了一把年纪了,甚少出村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马呢。

这玩意可贵着呢,那么骑马的人,肯定是有钱人呐。

许一前儿得到主子的吩咐,前来大树村寻人同人商议雇佣事宜,他不识路,这一路过来,还是问路过来的。

到了村口,许一翻身下马,牵着缰绳向着一直看着他的老人家走去,“老人家,请问这儿是大树村吗?”

身为侍卫,还是大官之家的侍卫,许一这帮人的容貌,气势自然不用说,一看确实同村里汉子不太一样。

他一问话,几个老人家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是……是的,这是大树村,年轻人,你找谁咧?”

生怕自己的肃杀的语气会吓到老人家,许一尽量放柔了声音:“我来找周家周杨星,老人家,他家在呢?您能不能给我指个方向?”

还在地里挖红薯的周老大刚停下擦一下脸上的汗,不经意的一瞥,看到路上自家大儿子远远的跑了过来,似乎很是急切,“爹,爷爷,二叔三叔四叔五叔,快回去,家里来客人了。”

周瑭已经八岁了,家中的亲戚,但凡见过的,他都有点印象,但今天来的这人,他没见过,奶奶只是焦急忙慌的让他来喊人,看到村长都过来了,周瑭大概清楚,来的不是亲戚,对方还骑着大马来,估计身份不简单,听五叔说,他以前学院的学子,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了。

所以,这人有没有可能是五叔以前的同窗呢?

人家可是有钱人家,他们可耽误不得,周瑭一路跑过来,歇都不敢歇,这会停下,气喘如牛。

“客人?家中来什么客人了?”周老大只以为是啥亲戚来了,自家老娘还有媳妇弟妹在,不至于会怠慢人家,他们不用急着回。

周瑭缓了口气,“不知道,那人是骑马过来的,奶奶不认识人,娘跟婶婶都不敢说话,奶奶让我来喊你们回去,爹,爷爷,叔叔,咱们赶紧回去,村长都过来了。”

村里突然来了个骑马的年轻人,村长闲来无事,自然是要过来看看的。

一听村长都过来了,人家又是骑马来的,周家几个汉子都急了,哪里还顾得上挖红薯,锄头一扛,扁担一挑便往家走。

唯独周杨星沉思着,不知在想什么。

大树村村长也是周氏的人,同周杨星家关系不错,周母这会紧张,两个儿媳又不知道该说啥,在周家汉子没回来前,许一自是由他来接待了。

许一做侍卫做了那么久,并不适应同人唠嗑,但自家主子太娇气了,一打听得知大树村这么远,主子是说什么都不愿亲自跑一趟。

没办法,许云帆这人受不得寒,以往在家的时候,一到冬天,空调每天保持二十几度,出门也是有专车接送。

到了大晏朝后,每天早上跟着牛车去镇上,就吹点风都能让他吹湿鼻孔,秦润生怕他会受寒了,每天早上必定要给他裹成粽子才放心让他出门,中午回去了还得灌他喝半碗红糖姜水,许云帆喊丫丫的不想喝,他身体倍棒,会流点鼻涕,不过是不适应而已,天天喝姜水,他都快吐了,但每一次都被秦润半哄半骗,笑呵呵的,还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喝了一大碗。

就这,许云帆不想一路流鼻涕擦烂鼻子,秦润也舍不得,识字的许一自然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