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第72章

作者:手帕望明月 标签: 种田 年下 穿越重生

  “记不记得你吃过的酸辣粉?”宋菽问。

  “嗯。”阿南点头,忘了是哪一次,宋菽要叫他干额外的活,便给了他一包自煮酸辣粉。那里面也有辣椒,所以买来辣椒后,他以为宋菽也会做这个,可惜他迟迟不动手,害得他还失望了好久。

  “咱们先来做这个。”宋菽说,他已经在作坊里空出两间车间,专门用来制作红薯粉,“你去叫几个人来,先洗个两百斤红薯。”

  宋阿南二话不说,立刻去了。

  工人挑来水,倒进事先砌好的池子里,开始洗红薯。

  “东家,这红薯您要拿来做什么?”宋菽过去时,有人问。

  “拿来做粉丝。”宋菽说。一百斤红薯大约能出十七八斤粉条,挺耗粮食,但是贵在好吃。

  “粉丝是什么?”

  “您不像上次那样做薯片和薯条么?”这个提问的是从相河村跟着宋家过来的,亲身经历过红薯刚发现时的盛况。

  “也能做些,不过粉丝的吃法更多,煮肉片、凉拌、炖咸鱼干或者放在蔬菜煲里都好吃,而且你们南管事爱吃的酸辣粉,也是用红薯粉丝做的。”宋菽道。

  洗红薯的工人都不自觉得看了阿南一眼,阿南也蹲在池子边洗红薯,听到宋菽这话,耳根子竟然红了。

  当初不肯走,肯定就是因为这个。

  宋菽总是能拿出各种各样的美食诱惑他,害得他自制力为零,每次都乖乖替他干活。

  红薯洗干净,宋菽让人把他们投进石磨磨碎。

  两百斤红薯也不少了,饶是两个石磨同时开工,也一口气磨到了中午。

  午时不到,宋记食肆就排起了长队,这里正临管道,远远就能看到一长条人群顺着官道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石磨离食肆不远,排队的人刚好都能看到,便有人大声问:“可是在磨面?”

  “不是,磨红薯呢!”磨面的人中有一人大声回道。

  红薯?

  排队的多是恒州城内外的居民,对红薯一词还很陌生。

  但也有常常来去各地的人向他们解释了一番,尤其说到了当日相河村拍卖红薯的盛况。

  “两颗就要八百二十文?乖乖,这可太贵了!”

  “要是咱们这儿的山上也能发现红薯就好了。”

  “不过是一种粮食,怎的卖这么贵?稻米都没这样漫天要价的。”

  “话不是这么说的,你可晓得这黄金果产量极高,一亩地就可以产上四五十石!”那人又道。

  “四五……十石?”

  一旁听见这话的人都傻了眼。

  他们家里都有种地,一亩地能产上一石多粮食已经很好了,就算有河边的沃土,两石也是极限。今年军营里得了产量极高的粟种,他们也去换了些来,听说这粟种播下去,一亩地能产上五六石。

  五六石啊!

  要不是他们晓得袁督尉的为人,断断不肯信他这话。

  可现在竟然有人口出狂言,说这种果实一亩地便能产出四五十石?

  怕不是疯了!

  “真的,我刚从大涂县那儿来。相河村那带有不少人家种了红薯,那每一株下面都能结十来个果实,可多了!”

  “真的?”那人讲得如此信誓旦旦,有人便有几分信了。

  “当然是真的。”那人说,“我专程去买了些回来留种,来年咱们家也种红薯,有了这样高产的粮食,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说到这,听的那几人忽然都不问了。

  他们面面相觑,心里想,这么好的粮食,他们是不是也该种一些?

  “不如,咱问问?”有人提议。

  另一人甚至直接喊了开来:“喂——你们这红薯卖不卖?”

  “这么远喊着累不累啊?”一个年轻人道,当下从队伍里出来,往磨红薯的石磨而去。他可看见了,宋记的东家宋菽也在呢,自己可得抓紧机会。

  “我这红薯当然卖,不过同相河村一样,拍卖。”宋菽说,“后日一早,我这儿会拿出约一百斤红薯用于拍卖。”

  “真的?这拍卖是什么?”那年轻人问。

  又有几个人也学着他,跑了过来,围着宋菽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来来来,我给诸位讲讲。”庞六郎接过话头,把他们带去另一边,“上次的红薯拍卖我看了全场的,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便是。”

  “你且先说说这拍卖是什么?”

  “咱得准备多少钱?”

  “为什么要后天一早,我这早点买了不行么?”

  大涂县一带拍卖已是常事,可恒州城的人从未见过。

  庞六郎嗓门大,说话快,而且从来不会嫌烦,一个问题反反复复说个好多遍都行。

  原本他身边只围了五六人,奈何中午在食肆外排队的人群众多,不停有人凑过来,也都听懂了这红薯的好处,便也问起拍卖一事。

  有他这样反反复复地解释,越来越多人懂了红薯的好处,也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拍卖一事。

  这些人再回自家一说。

  城郊的四平村、五安村、六合村,城内的西南角,北城区……等等地方,都听说了红薯的好处。有不少住在城里的人家,那也是有田地的,与农户们一样,也都想着自家的地能高产一些。

  “要等后日一早呢。”城里某油条摊子上,两个排队的人说道。

  “我得回家多备点钱,听说相河村那次两颗能卖到八百多文!”

  “嗐,八百多文那还是好的,我听说有卖到一贯多的!”油条摊的摊主也插了一句嘴,显然也关心着这红薯拍卖一事。

  就连城北那些大户人家,也纷纷讨论起这红薯拍卖。

  “你去跟宋四郎说,他那些红薯爷都要了,拍什么卖,小家子气!”某家老爷是个爽快人,中气十足地跟管家说。

  “老爷,这怕是行不通。听说沈家已经差人去问了,宋四郎那儿说不行。”

  “沈家?沈家行事文邹邹的,当然不行,你找几个壮实的护院一起去,吓他一吓便肯了!”

  “这个……老爷,尹将军的小儿子在那儿震着呢,您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去闹场啊!”

  “什么?!”那老爷呛了一口茶,咳得脸都红了。

  尹小将军竟然回来了,还在宋家作坊看场子?那杀神可不好惹,他背后还有尹大公子、尹二公子和尹老将军,个顶个儿得不好惹。

  话说回来,这姓宋的到底什么来头,尹暔居然肯屈尊给他看场子?

  “后日一早你亲自去拍,”那老爷对管家道,“不不不,还是老爷我亲自去,你给我备上钱帛,再备点礼物,这宋家与尹家的关系可不一般。”

  昨日宋记事发后,尹节度使的小儿子就是宋记南管事一事,渐渐在城里传播开来。开头只有零星几人知道,渐渐地越传越广,越传越快,几乎到了街知巷晓的地步。

  宋阿南仿佛不知道有人在打量他,站得老高,让人往磨好的红薯碎里倒水,他则抱着大木棒尽职尽责地搅和。

  “小将军竟然在搅红薯?”

  “嘘,别被听到了。”

  “那又如何,以前在相河村,他还磨面粉、种地、挖冰块呢!”

  “嘘嘘嘘,小将军看过来了,干活去干活去!”

  八卦果然穿得格外快。今天一早,城里几乎没人知道,这才过了午时,竟然已经传得街知巷晓。宋菽听到那些人的议论,无奈得很,种地磨面算什么,他还给自己捏过腿和肩膀呢!

  调浆完成,宋阿南又按照宋菽说的,指挥人把调好的红薯浆倒入细纱布做的吊包,向大缸里过滤,边滤还边加清水,直到把淀粉滤干净为止。

  “接下来静置等沉淀便可。”宋菽说,“今天时候不早了,都滤干净便好,等明天再来撇缸漏粉。”

  “得嘞!”工人们道。

  “辛苦你了。”宋菽跟阿南说。今天他们可没少被围观,搞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堂堂小将军,竟然被他弄来做红薯粉,似乎大材小用了些,“走,回去给你炸薯条吃。”

  宋菽一勾阿南的脖子,拉着他回家。

  三娘已经先坐车回去了。宋菽和宋河各有一匹马,宋阿南则是走来的。宋河本想把他的马让给宋阿南,可谁知宋阿南利落地跨上另一匹马,向宋菽伸手:“上来。”

  按宋阿南的想法,宋菽的骑术这么菜,理应坐在自己身前,由自己控制缰绳。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身高不够!

  最后,宋菽坐到了他身后,抱住他的腰喊:“驾!”

  宋阿南:“……”

  军营中的红薯也丰收了,尹戎很高兴,晚上多吃了两个馒头。

  “这宋记食肆的馒头真好吃!你改天问问小暔,他要会做就教教袁老三,给营里的将士改善下伙食。”尹戎说着,又扒下一大块馒头塞进嘴里。

  “我改天去问。”尹恆道,慢条斯理得喝了口粟米粥。

  “这啤酒鸭也好,难怪那小崽子不肯回来!”尹戎说。知道自家小儿子在宋记后,尹戎就问了手下不少关于宋记的事,傍晚又让后厨的人买了诸多他家食肆的菜色,端上来一尝,可真是好吃。

  尹恆笑而不语。

  究竟为什么要留在宋家,怕是小暔自己都还没想明白,他这个旁观者虽清,却也不好多插手。只是上一次二弟公开自己的断袖之癖,家里闹得是鸡飞狗跳。

  要是再来一次,也不知道阿耶会怎样。

  小暔皮厚肉糙,打几顿不碍事,可别把宋四郎给赶跑了,他还有用呢。

  尹恆盘算起来,现在宋阿南的身份清楚了,他要跟宋家合作些什么,也方便很多。更重要的是,要让阿耶知道宋四郎的重要性,这样以后东窗事发,他也会收敛。

  “阿耶,那李掌柜已经审问清楚了,青州来传话的两人跑了一个,另一人和他们安排在城里意图煽动民变的人,已经全数落网。”尹恆说。

  “你打算如何?”尹戎吃完馒头,喝一口粟米粥,又拿起了鸭腿。

  “易安纸坊遍布义成七州,它不仅仅是李有禾的眼睛,也是他的钱袋。”尹恆说。

  造纸技术少有人会,李有禾靠着这门手艺,在义成境内大肆敛财,要不是纸是必需品,他早想法子把人赶跑了。

  “我听说,宋家有纸坊?”尹戎道。

  “是,阿耶,要清理掉易安纸坊,宋家的纸坊会是一大助力。”尹恆道。

  “知道了,你放手去做。”尹戎道,这些事情上他一向很信任大儿子,“跟小暔说,让他走后门多订几只啤酒鸭来,自己天天吃,也不知道弄些回来孝敬他老子。”

  尹恆笑:“知道了,我会跟小暔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