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朝暮
观看者强忍着对大自然的恐惧,心有余悸的感叹:
“这孩子,也许能拯救纪录片。”
“大心脏,大定力,面对泥石流都能处变不惊,一定是天生的导演。”
“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可是敢在大自然面前如实记录一切的人,也太可怕太绝情了。”
可怕、绝情、难以置信,成为了李司净视频的关键词。
然而,这并不是李司净给他们带去震撼的唯一痕迹。
真正让李司净三个字令人后怕的,还得是他大三时候拍摄的无声短片。
大部分导演系学生,第一部片子,都喜欢从文艺片入手。
李司净也不例外。
但他拍摄的不是什么光鲜亮丽、抒发自我的文艺片,而是早就不再流行的黑白默片。
这部作品,名为《村落》,以摄像机的第一视角,展现了一座古怪的村庄。
镜头之中满是破落的房子,衣着老旧的村民。
所有人都没说话,画面却显得无比吵闹。
他们沉默的聚在一起,神情凝重的抽烟,不少人交头接耳,甚至会引得周围的人一起投去视线,却没有任何声音。
画面里只有男人。
年幼的孩童、麻木的青年,再到数量众多、皮肤黝黑、满脸褶皱的老人,无一例外,全是男人。
李司净的镜头,仿佛一双眼睛,如同闯入陌生村落的外乡人一般,领着观众走入了沉默落后的黑白世界。
镜头从平静观望,到惊慌失措的逃窜,很快上演了一场对外乡人的全村围捕。
悄寂无声之中,手持木棍、铁锹甚至猎枪的男人,像有许多个男人,又视线一致表情兴奋得像同一个男人。
他们不断搜寻着村落,仿佛真的有这么一个外乡人,惊魂未定的恐惧等待被他们抓住。
外乡人应当是女人。
因为男人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坦荡直白的加入男人们的队列,就能与他们融为一体。
只有女人才会让这座村子里无声的男人们,露出久违的狂喜神色,本能的捕捉猎物一般,全村出动。
村子里没有一个女人,却好像已经死去了许多女人。
晃动慌乱的外乡人为了逃命,跑遍了整座村子,唯一存在的女性,竟然只是土地庙里烟熏火燎,落下灰黑泪痕的送子观音。
围捕终有结束,故事终会结局。
画面最后定格在苍老喜悦的男人脸上,在挣扎晃动的镜头前,打出了结束的字幕:
你回来了。
《村落》荒谬、怪诞又现实,是一部很可怕的短片。
里面的男人,没有说出一句话,仍可以吓得观众惊魂未定,纷纷沉默。
意识流的文艺片永远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又隐隐约约告诉所有人答案。
更可怕的,还得是他们往下刷新评论。
一天前、三天前、一个月前无数不同ip的评论说道:
“我也做了类似的梦,误入了这个拐卖女人、杀死女人的村落,怎么都逃不出去,差点以为自己要死在梦里,再也醒不过来了。”
跟之前爆料的人说的一样!
不少来看热闹的网友,成为了更新的热闹,止不住心里咯噔咯噔。
坏了,我们晚上不会也要做这种噩梦吧?!
李司净只不过用两个作品,就将吃瓜看热闹的观众带离了《箱子》,推入了更可怕的境地。
网友都以为自己充分了解了李司净的邪门之处。
没想到,还有人出来幸灾乐祸,火上浇油。
“这些算什么啊?其实李司净最厉害的作品,叫做《月光》。但是很可惜,我们根本没机会看到……”
“因为,《月光》的主角,是个杀人犯。”
第20章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特别是陈莱森抓捕入狱的节点。
杀人犯?主角?
这太小众了,引得围观群众焦急大叫:
“这主角是先杀人,再拍的片,还是先拍片,再杀的人?”
先后顺序很重要,重要到能影响所有人对李司净的评判。
然而,没人回答。
毕竟是涉及杀人犯的作品,网络再神通广大,也通不到局子里去。
吃瓜群众急得到处挖消息,找人脉。
陈莱森的关注度越高,李司净的讨论度就越高。
幸好,这么邪门的一个人,从小在学校就是名人。
网络发达了,大数据推送了,名人的室友同学、学长学弟、学妹学姐拔刀相助,直接把当年的学校人尽皆知的内幕,发了出来。
“《月光》是我们学院房老师布置的结课作业,叫李司净那一届学生,以《月光》为主题,拍摄一段不短于十五分钟的纪录片。”
“李司净的《月光》拿了满分,也是房老师在学院授课以来,唯一的满分。”
“但是这片子除了房老师,没人看过。因为记录了杀人犯的抛尸过程,据说还有杀人犯的自白,所以就作为犯罪证据,上交警察,禁止公开了。”
前因后果是说清楚了,却炸得网络友满头问号。
“啊?杀人抛尸?大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还得杀人抛尸?”
“不是,没人看过那你们老师怎么就给满分了?奖励他成为战地记者,还没被杀人犯杀死的运气吗?”
震惊、质疑层出不穷。
《月光》已经取代了《村落》带来的后劲,变成了更高维度的骇人听闻。
热度越来越高,知道当年事情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李司净的同学,发出了珍藏的照片,让大家看看眼界。
“房老师不是奖励性评分,他真的进去亲眼看过,还公开了自己对《月光》的评语[图]。”
带图消息,立刻成为各大讨论帖和评论区的热门,点进去能清楚看到房老师龙飞凤舞的字迹:
“李司净记录的月光,具有独特的意义。人性的善与恶,黑与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光平等的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房青川”
评语已经足够令人深思,房老师落款的名字,更叫人哑口无言。
房青川……
他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演绎了中国人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发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每一次的票房和奖项,都令人心服口服。
网上看热闹的大部分人,从小就是看着他拍的电影长大,对于这位“房老师”的名气,都是了若指掌。
然而,他真正出名的,还得是他成为各大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之后,公开发表的言论——
“以前我是导演,始终需要用谦虚谨慎的眼光,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补足自己的短处。但我现在是评委了,肩负的使命不一样,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如果以后评价大家的作品,有说得难听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改。”
整顿电影,张口要改,房青川说到做到。
从那之后他很少点评作品,一旦点评,那是绝对的语言犀利,直击痛点,令小辈导演们战战兢兢,惶恐受教,也点到了观众心坎,让观众看得拍手称快。
大家都习惯了他嘴毒,批评新人导演过于浮躁,不懂扎根。
也习惯了他挑刺,批评老牌导演执着虚浮艺术,不懂民生。
没想到,他居然会在一个学生拍摄杀人犯的纪录片里,发出这样深邃惆怅的人生感慨。
他这咖位,能进局子亲自去看提交为证据的《月光》,轻而易举。
他这水平,能给出李司净的《月光》如此高的评价,更是引人困惑:
这《月光》到底记录了什么?能让房青川写出这样的评语!
甚至有人胆大的去问学校当地警方。
喂?警察叔叔在吗?能不能把李司净的《月光》解禁一下?
真的很急很好奇!
“其实我也好奇,《月光》到底拍摄了什么?”
宋曦虽然躺在医院里,痛苦的养病,但并不妨碍他单手刷手机,紧跟时事。
“你要是有留底,给我瞄一眼也好,保证不外传!”
“没留底,也看不了。”
李司净放下探病的鲜花,帮他插在了床头花瓶里。
“当时我只想拍一晚上的月光交差,没想到会遇到抛尸现场,所以就跟对方聊了几句。”
轻描淡写,倒是把宋曦吓得不行。
“……杀人犯你也敢聊啊。”
李司净也没多说那个杀人犯,只是感叹道:“我也没想到《月光》上交警察之后,房老师会特地托人让他进去看看。说实话,我都准备重新拍了,毕竟拿不到选修课的分,没法毕业。”
能够这么平静讲述,换作外界怕是已经觉得李司净冷心冷血。
可宋曦了解他。
十几年的睡梦里,尽是残肢断臂,饱受凶杀和尸体折磨。
哪怕李司净亲眼见到有人分尸,心情估计也就那样。
也许他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出现了幻觉,需要在录像里确认一下真假。
上一篇:团宠小胖鱼是虎鲸!
下一篇:小狗被虐文大佬盯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