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但是看一眼旁边尽职尽责记录天子言行的史官,场面上,他们还得接住老板的话,安慰陛下不要太“伤心”了,刘安和刘赐这俩人不忠不孝妄存异心,您也是迫不得已才处置了他们,高祖皇帝地下有灵也会理解您支持您的巴拉巴拉。
场面话说一说,这件事儿就算过了,刘彻“强忍悲痛”振作精神,开始关心远在边城的大军。
卫青这次出征的主要目标是伊稚斜单于主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和斟酌,卫青打算在六月初发兵,军报传到刘彻手上,他没有任何意见,对于卫青,刘彻一向是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最高的权限。
在长安待了一阵子,李盛也打算回边城了,临走前,他去椒房殿看了那支凤凰花,卫子夫让人把枝条分出了四支枝丫,分别扦插种在了花盆里,其中有两支已经生了新芽。
凤凰花一向只在南方存活,在长安的宫殿内这样好好呵护着,不知道能不能长大,大不了等打完仗回来的时候再去折一支好了。
李盛低头看了一会儿,伸出翅膀尖尖碰了碰那娇嫩的绿芽,出去带着刘据玩儿一会儿飞飞,又回未央宫和铲屎官告别,把自己的小包袱带出来交给韩说,随即带着鹰扬卫返回云中郡。
小包袱里有几样肉干,几种跌打损伤的药膏,还有一小包烧烤料,其实就是盐、孜然、干酱等调味料的混合,孜然还是平阳公主送进宫来的,她府中的门客与行商换得手掌大的一盒,李盛走之前从刘彻手里分了一大半,只给铲屎官留了三分之一。
李盛:你在宫里啥好东西吃不着?孜然这种调料,还是跟草原上现杀的羊更绝配!
两天后,卫青召集诸将军,开始分派这次突袭战的任务,李盛在旁边听着,觉得似乎和历史上的走向很相似。
苏建和赵信各带四千人,以小股部队机动扫荡;李广、公孙贺各带兵一万五千,从两翼发兵,主要是防备援军;中军卫青亲自带着六万大军,直袭匈奴本部。
哦对了,这次出战,霍去病也来了,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在卫青的中军听命。
除了他,还有张骞,也第一次登上了战场,他在草原上生活的经历非常有用,无论是从车辙马蹄判断敌情,还是寻找水草丰茂之处供大军休息补给,他都很有经验。
大军开拔,李盛也跟着起飞,预备随时侦查敌情及时报信。
他对卫青很放心,但是对李广这个倒霉家伙很没底,干脆先跟着李广的部队了。
但这次先出问题的却不是李广,而是李信和苏建的队伍。
不知道是因为侦查有误,还是方向偏离,李信和苏建的部队眼看着就要遇上伊稚斜单于的亲军,大概有一万余人,李信和苏建就算合军,也只有六千人啊。
李盛当机立断,先带着李广往西南方向快马疾驰,希望能赶得上。
一边在前面引路,李盛一边琢磨,觉得还是得再找点人过来,对面可是单于亲军,兵强马壮,两万汉军对一万三的匈奴精锐,胜算不大啊!
摇人吧!
带了一段路,看着李广带军走起来了,李盛就打算去另一边找公孙敖的队伍,但是临走前饶了一圈,他感觉还是不放心,李广的迷路属性过于严重了,于是,大金雕从半空飞下来,制止了想要跟着他一起走的张次公,指了指李广,张次公的方向感还是不错的,有他在,这么短的一段路,总不至于再跟苏建的队伍错开吧。
至于他自己,则是迅速起飞,往另一边去找公孙贺,再有一万五千人,三万六对一万三,这个数字就很让人安心了。
公孙贺正停下来让人下马看地上的马蹄印,就听见头上一声响亮的鹰鸣,是大金雕!
李盛只是在公孙贺的肩膀上轻轻落脚,随后又立刻起飞,一边飞一边往后看,啾啾叫着,公孙贺也不是第一次出征了,立刻调转马头,跟着大金雕示意的方向往前奔驰起来。
公孙贺的队伍赶到的时候,两边已经打起来了,不愧是单于亲军,这战斗力果然强悍,虽然汉军这边还要多几千人,但是却隐隐有种被压着打的趋势。
不过公孙贺带着一万五的骑兵一来,情况就迅速逆转了,眼看着来了援兵,本来有些气势萎靡的汉军立刻支楞起来,李广一枪刺倒一个打算从后面偷袭的匈奴人,大声喊道:“咱们来救兵了,冲上去杀!”
公孙贺一边往前走一边仔细观察了一下战场局势,当即决定从另一边夹击匈奴。
“大汗,汉人从那边过来了!”
伊稚斜单于也不是傻子,一看东边过来一支大军,再看看面前越战越勇的汉兵,他大手一挥:“别纠缠了,撤!”
“撤兵———!”
伊稚斜单于带人就往西边狂奔,后面的两只汉军追了十几公里,截杀了二百多人,就不再穷追,打道回府了,草原上他们不熟悉路,万一被带到大本营去就坏了。
另一边,卫青依然像是导航附体一样,很快就找到了匈奴主力大概三万人,两支队伍对上,在大漠里开始正面作战。
一来,汉军人数占优;二来,卫青的队伍带得确实好,跟着这样一位军功卓著的主帅,将士们战意冲天,打起来那叫一个猛。
没过两刻钟,匈奴一方就出现了溃逃,两军对垒,一方的士气一旦崩盘,那这场仗就输定了。
卫青正面迎击,一时间顾不上,而最先发现对方主将在悄无声息逃离的,是侧翼的校尉霍去病。
霍去病一手勒住缰绳,往西边正带兵打得激烈的主帅看了一眼,心电急转,他只是思考了两息,就立刻号令手下兵马跟着他脱离大军,调转方向,带领八百轻骑兵朝着敌方主帅逃离的方向,迅速追奔而去。
这场仗从上午打到了中午,最终,匈奴败退,纷纷逃离战场,累计斩首和俘虏一万多敌军,是一场大胜。
卫青抹一把长剑上的血珠,喘一口气:“传令下去,收拾战场,统计缴获辎重,让各路将军校尉前来见我,汇报各部士兵折损。”
等各路人马将领都到齐了,开始给主帅报告自己手下战死受伤的人数和人头战功,卫青一边听一边看,这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正在汇报的一个偏将就看着主帅大将军听着听着,突然猛地站起来,满脸惊慌,眼神在帐篷里面不住地梭巡。
卫青:不是,他大外甥霍去病呢?那么大一个大外甥,人呢?啊!!!
第265章
卫青现在很慌:出来打仗把外甥打没了!!!
麾下的将领们看着主帅脸色唰白,也意识到了这件事,当时就一个激灵:夭寿啦!大将军和皇后娘娘的亲外甥啊!从七八岁就在未央宫被陛下亲自教养疼爱的,这要是真折在战场上,就算不关他们的事儿,也少不了麻烦啊!
卫青冷静下来,叫过左翼的几个偏将开始复盘战争过程,他本来就顾念着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特意把人放在靠后的侧边,就怕年轻人一时气盛,往上强冲猛撞地再伤着,而且霍去病是生面孔,不会有人知道他是汉朝贵戚特意针对他,给他分的手下也都是精锐骑兵,按说应该不会被掳走啊。
难道是被围堵?肯定不是,他那一千人中伤了几十人,现在营地里还有一百多,那八百人难不成飞了?
冷静下来后卫青又恢复了平日里的缜密精细,他心下暗骂:那小子肯定是是带着人去追击了!
真是莽撞!就带着八百人,够干什么用的?万一对方有援军接应怎么办?第一回来草原就这么莽!
正犹豫着是不是要去找一找,外面就传来一阵欢闹的喧哗声,卫青如有所感,大步往外走去,果然,他大外甥骑在马上笑得春风得意,马后面挂着一串缴获,身后的骑兵们也是面带喜色。
面上不动声色,卫青暗暗松出一口气来,回来就好啊,不然,他都不知道回去怎么跟姐姐交待。
见了卫青,霍去病眼睛一亮,翻身下马,把马后面那一串血丝呼啦的东西扔到他面前,拱手行礼,兴奋道:“舅舅,我带兵追了那逃将三百多里,总算把人逮住了,你看,这几个人头,分别是单于大父(祖父)若侯产,单于叔父罗姑比,还有一干匈奴亲贵,我带人随走随战,共斩首两千,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草场,那里的人应该是逃命去了,我就把牛羊都带回来了,也有三四百头呢。”
看着少年人明亮的眼睛和兴奋得发红的面庞,卫青这会儿在大军面前给足了外甥面子,何况,这小子确实神勇非常,第一次出战就有这么亮眼的战功。
卫青大笑着拍拍霍去病的肩膀:“好,好啊!我大汉儿郎都是好样的!来日回返长安,我亲自为你请功,随你前去的将士们都有大功!”
霍去病开心地笑起来,他从十几岁,就看着舅舅一次次出征,一次次大胜,成年后,他也立誓要追随舅舅,立志要荡平边境,匈奴不灭,誓不成家!
他也确实做出了成绩,舅舅也很欣赏他呢!
真高兴啊!
高兴的霍去病晚上快乐地吃过晚饭,哼着小曲回了自己的帐篷,刚进门就被里面的人影吓了一跳:“舅舅,你怎么在这里啊?”
卫青也不跟他废话,把人拽过来就往身后甩了两下狠的,另一只手还捂住外甥的嘴,省的他嚷出来丢人。
——从小看着长大的,卫少儿舍不得动手,都是卫青打孩子,这套动作相当熟练。
卫青简直气得咬牙:“你也太鲁莽了,第一次进草原,连东南西北还没分清楚呢,带着八百人就敢往大漠里面冲,要是运气不好碰上匈奴大军,又或者迷路了,你以为你还回得来?你哪怕留下个亲兵跟我留句话呢,我也知道往哪儿去接应你!”
放开人,看着委屈巴巴的大外甥,卫青缓和了面色:“身上有没有受伤?”
小霍闷闷地:“没有。”
又抬头看一眼舅舅的脸色,小声为自己辩解:“我认得方向,那些匈奴将领都被打得吓破胆子了,只知道逃命,后面一直有被落下的溃兵,我没死追,我都是看准了时机才动手的。”
说罢,又小声嘟囔了一句:“我可认路了,我回来的时候走的路都是顺的,我又不是李广。”
刚说完这句话就被卫青瞪了一眼:“李将军劳苦功高,不准无礼!”
骂完了人,看着小孩蔫蔫的样子,卫青又有些心疼,走过来拍拍他的后背:“舅舅不是怪你,舅舅是担心你,大漠里辽阔无际,要是有个万一,你娘还活不活了?”
小霍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卫青和刘彻两个人就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他练武读书都是这两个人教导他,他在舅舅跟前还是很乖的,这会儿就乖乖点头:“舅舅我知道了,我以后肯定谨慎一点,我会改的。”
——才怪!
李盛在帐篷顶上听着,翻了个白眼,霍去病打仗风格就是这样,快如疾风,骤如闪电,靠着轻骑兵的强大机动性,最擅长出奇兵突袭,这才三百里而已,历史上霍去病还曾经带着人跨越千里去突袭呢,要他改,那只怕是难了,还是让卫青自己锻炼一下心脏的抗压承受能力吧。
等卫青走了,李盛飞进来,把爪子上挂着的小包袱扔给他:诺,消肿止痛的药膏,效用绝佳,敷一晚上,就算明天再骑马也绝对不会屁股疼。
霍去病就很羞,等过了八月的生辰,他就二十岁了!舅舅真是的,还不如跟小时候一样罚他扎马步呢。
但看着那个白玉盒子里面的淡黄色药膏,霍去病还是用了,咳咳,反正又没人知道。
“阿曜,你也太不讲义气了,你就蹲在外面听,也不说进来拦着舅舅点儿。”霍去病念叨。
至于被大金雕听见自己挨揍会不会不好意思?嗨,他从记事儿开始,大金雕就陪着他玩儿,看着他长大的,算是长辈了,看见他被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小时候被揍哭了大金雕还要哄他玩儿飞飞呢。
李盛伸出翅膀尖尖拍拍他的头:你以为你舅舅脾气很好啊?我拦就拦得住?脾气好那是对你!他统领十万兵马,要是没点硬脾气,能压得住这一堆老将?
当晚,李盛就陪着霍去病了,第二天一早,卫青继续收拾战场安置伤员,霍去病跟着大金雕,和张次公他们一起在后面烤羊肉,昨天新缴获的山羊,配上阿曜从长安带过来的安息茴香,还有精盐,配着干烤饼吃可香了。
这一战打得痛快,卫青也不小气,缴获的牲畜,除了牛要留下等着朝廷分派,其他的都在当天中午就做了军中伙食,除了这些,卫青还自掏腰包从边城百姓手里买了不少羊,整个营地都飘着肉香味。
吃饭的时候,赵信一边吃,一边感觉有一道凌厉的目光在盯着他,他转过头,看到了大金雕正站在杆子上,居高临下地盯着他,看得人心里一缩,他咽下嘴里的肉,心说他也没干啥啊,打仗也很卖力的。
李盛看着赵信,心说这次是忙忘了,以后得盯着点,赵信本是之前投降的匈奴小王,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在这一次战争中遭遇惨败,就顺势投降了匈奴,“单于厚待之,以亲姊妻之,赵信教单于迁王庭于大漠,无近塞,诱汉军越大漠待其疲而歼之”。
有这么个事儿在心里梗着,李盛是怎么看赵信都不大顺眼,但是他也知道,万事论迹不论心,在这个世界,目前来看,赵信还是对大汉忠心耿耿,打起仗来也挺拼命的,这次还被一枪刺中了大腿。
纠结了一会儿,李盛就放开了,反正有他在,如果李信以后真投降了匈奴还给单于出主意反杀汉朝,大不了他辛苦一点,跑去把人暗杀了算完。
战事结束,大军凯旋,回了长安,各将领兵士均有封赏。
上谷太守郝贤从大将军抗击匈奴四次,共计斩首虏两千人,封众利侯;张骞引导军队,熟知水草,使大军免于饥渴,封博望侯......
而在诸多将领中,最亮眼的还是霍去病,不到二十岁,第一次参战,就打了个极其漂亮的追击战,以八百轻骑兵,斩首两千有余,更擒杀匈奴贵亲二十余人。
刘彻以骠骑校尉霍去病功冠全军,诏封冠军侯,加封食邑六千户。
第266章
对于李盛来说,跟着大军出战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天空中全速疾飞赶去报信搬救兵的时候,那种紧张刺激,还有成功改变战局之后的巨大成就感,都让他深深着迷。
但是这件事也很耗精力,大漠草原辽阔无边,从一支队伍跑去找另一只队伍,还要顾及敌方路线和骑兵的救援时间,两边打起来的时候,他时不时还会在半空提示哪边有敌方援军来了,哪边侧翼守不住了需要主帅下令支援,这可关系着数万大军的性命和一场战役的胜败,他每次都是精神高度紧绷。
因此,每次跟完一次大战,李盛都会感觉到身体酸痛,精神疲惫,大金雕回了长安后都会像小动物冬眠一样沉沉地休息几天缓一缓,这些年来,连未央宫里的宫人都熟悉了这个节奏,每逢神鹰回来,陛下连召见官员都会去偏殿或者旁边的宣明殿,就怕影响了他的宝贝大鹰鹰休息。
对此,汲黯和公孙弘都表示过于礼不合,陛下您才是天下至尊,只有旁人给您让地儿的份儿,您怎么能屈居偏位呢?大金雕辛苦,咱们也知道,您完全可以让它在另一个宫殿休息嘛,反正宫里这么多地儿。
对此刘彻表示,阿曜从还是小鹰的时候就在后殿长大,未央宫后殿就是大金雕最熟悉最安心的地方,阿曜这么辛苦地拼着命帮他打仗,卫青说阿曜飞完后,累得连翅膀都抬不高,心疼死他了。
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要让它一只鹰去别的宫殿待着,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多可怜啊,他作为一个负责的主人,可干不出来这么冷酷残忍的事儿。
而且,他在哪儿办公都一样,帝王之尊,也不是非得通过居所来体现—“若朕能驱逐匈奴,开源盛世,哪怕草屋茅顶,朕照样是一代明君汉帝;若软弱无为担不起祖宗的江山,哪怕金床玉座,也无非是空耗国库罢了。”
公孙弘心说陛下您真是善变啊,前几年闹着要修行宫的时候,可没看出来您有这么高的德行和觉悟,那会儿要不是神鹰跟您闹别扭,您还想修个阳景台专门看日出呢。
但是领导都表态了,打工人干嘛非得跟老板过不去,于是公孙弘就再也没劝,至于汲黯,他倒是死犟,不过刘彻把人扔到衡山国去接手刚收回来的郡县了,没在长安,也就少了很多事。
于是李盛非常舒服地在未央宫后殿过了几天像猪一样的日子,醒了就干饭,困了就睡觉,闲了就砸积分给系统吃瓜,长安城中有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窝里待烦了想挪挪地儿去外面晒晒太阳,就嘤嘤叫召唤两脚兽——系统说他的翅膀每次都是过度劳损,回来后要歇几天再飞。
休息了四五天,李盛感觉没问题了,这才重新开始到处飞着玩儿,他打算去看看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