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置业
第286章
元鼎四年初的冬天,刘彻照常在雍地祭拜过五色天帝后,提出这些年来一直都祭拜上天,而从来没有祭拜过土地之神,于是下令太常属官部门抓紧时间研究一下祭祀地神的方案。
负责这一项目的,是当时官任太史公的司马谈,也就是司马迁的父亲,还有一位祠官宽舒,两人商议过后,向刘彻报告了他们的计划,可以在河东郡汾阴县新设一座后土祠,祠中设立五个祭坛,对应天神中的五色帝,一应礼数都设立齐备,只等陛下您拍板拨钱动工,若是顺利,来年秋日便可完工了。
刘彻很满意,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大金雕,嗯,看来阿曜也没意见,那这笔钱能花!
于是刘彻快乐地下了诏令,等着后土祠建成。
李盛其实没睡着,但也没阻拦,这种祭祀礼节,与鬼神之说不同,祭天拜地,四时八节,这是一种古代生活的重要仪式感,后土祠说白了,就是土地神庙,建成后,百姓也可前去祭拜求愿,在汉朝这样的背景下,这是一种最正常也最无害的迷信,或者说宗教行为。
元鼎四年开春后,刘彻一时兴起,带着队伍出门游玩,顺道还去了河东郡汾阴县后土祠的选址地查看一番,怎料这工程居然还没正式开始,刘彻当即大怒,传来当地太守厉声责问,言语间,竟有些怪罪他蔑视皇命之意。
河东太守吓得脸都白了。
当初太常的官员们来说定的是来年秋日完工,这位太守大概估算过工程量后,觉得这时间绰绰有余,于是他就没在冬日征调役夫,只想等开春天气转暖而耕时未到的时候再开始打地基,冬日土地僵冻,且平民百姓大都缺少厚实的过冬棉衣,冬季开工常有风寒伤病之事。
谁能想到陛下竟然亲自来查看呢?
历史上,这位河东太守被问责后便自尽了,实在是死得冤枉。
李盛蹲在刘彻旁边喝水,看到刘彻这样疾言厉色地呵斥人,悄悄伸出爪子勾了勾铲屎官的袖子:差不多行了,你上来就开始骂人,都没问人家缘由呢?
刘彻被拽了拽,这才勉强冷静下来:“朕问你,为何迟迟不动工?”
河东太守在下面,说话的声音都在抖,但生死面前,他还是坚持着颤抖着把话说明白了。
刘彻想起今年冬天确实是很冷,关中地区也连下了几场雪,冻土难开,确实是不好干活儿。
既然不是有意耽延,刘彻心里的火气消下去一些,挥挥手让他退出去了。
李盛不放心,晚上还过去看了一回,见那河东太守只是苦闷叹气,并无绝望轻生之念,这才慢悠悠地回来,一路上就在想,从去年夏天开始,刘彻这两年明显有点暴躁啊,年轻那会儿可没这么一点就炸,他炸不要紧,底下的人可受不住啊,这两年要不是他明里暗里地拦着,大大小小的朝官少说也得死了十来个了。
越想越郁闷,李盛也不飞了,蹲在路边的一户人家围墙上开始沉思铲屎官到底是怎么了,匈奴打退了,黄河河道也修好了,最近两年虽说算不上风调雨顺,但也没什么大灾,按说没什么事儿值得他烦心成这个样子啊。
正想着,就听到这户人家爆发了争吵,似乎是男主人抱怨妻子最近总是脾气太大,连他睡觉都要被嫌弃呼噜声太响,明明之前那么多年都是很适应的,妻子先睡,睡着后他再去歇息,怎么今年就突然不乐意了,还要把自己赶去书房休息。
“你真是无理取闹!”丈夫似乎是一甩袖子走了,这家还挺富裕,家中有下人仆从,没一会儿,李盛听到了细微的啜泣声,是那个妻子在和贴身的侍女说话。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是心浮气躁的,见了什么都不顺眼不顺心,夜里一有点动静立刻就醒了,再怎么也睡不着,睁着眼睛到天明,澜姣,你说我是不是病了?”
“奴婢明日就请医者来给您诊脉。”侍女安慰道。
八卦,是刻在人类灵魂中的天性,就算现在是一只鹰,李盛也不由自主地飞到了人家的房顶上听了个全的,还很有闲心地飞到人家书房那边看了看男主角,嗯,男主角也是辗转难眠。
哎,方才听着那话里,这二人是青梅竹马少年夫妻,数十年相濡以沫,忽然妻子就嫌弃他了,估计心里也想不通。
李盛只恨不得大声告诉他:这是更年期啊!正常现象啦!
等等,更年期?!刘彻也四十五了!不会也更年期才这么暴躁吧?
有点早吧,但刘彻最近夜里确实睡眠质量一般,而且暴躁易怒,至于系统说得那什么功能减退,李盛倒是没看出来,记忆力下降也没这个症状,刘彻依然记仇记得又准又久,前几天还跟他念叨小时候被长兄欺负过的事。
算了,先按照系统的资料进行一疗程再说。
第二天,刘彻就发现自己的早餐被大金雕做主了:桑葚米糕,孜然胡椒炙猪肝,菌菇汤。
还有一碟剥好的杏仁。
这还是李盛自己从系统那里查的呢。
刘彻虽然奇怪,但还是对阿曜百分百信任的,何味道也不错,他都吃了些。
然后就又被大金雕带出去跑马,跑了整整一个时时辰!他觉得累了要休息,一刻钟后又被大金雕带着跑起来了,刘彻一边奇怪一边跑,满头问号。
刘彻很久没有快马疾驰这么长时间了,倒是跑得很痛快,虽然臀腿处有些酸痛,但大汗淋漓地泡一泡汤浴,再召了侍者来揉捏按摩一回,也是精神一松,感觉颇为怡然。
晚上,春陀端着一碗琥珀色的汤饮进来,说这是大金雕带着他去寻了医者,用酸枣仁磨成粉,然后以蜜水冲开。
“陛下放心,奴婢已经问过了,这都是宁神安睡的。”
刘彻这会儿身体放松,心情也不错,笑道:“阿曜给我的东西,自然不会有问题,你也太小心了。”
春陀陪笑,其实他也觉得陛下这阵子有些气浮,但是他做奴婢的,却不敢开口让陛下去看大夫,陛下这阵子心情郁结,万一听了生气觉得自己咒他,他岂不是给自己招祸?
倒是神鹰说话办事,陛下无有不依的。
看着陛下接过那汤来一饮而尽,春陀亲自递过去清水漱口。
可能是食谱正确?又或者是运动过累了,还有可能是酸枣仁的功效?反正刘彻夜里睡得很安稳。
第二天一早,刘彻自己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很好地处理政事,来求见的大臣们都感觉出来了,陛下今天很好说话啊!
看来策略方向是正确的!
李盛继续查资料看看还有什么食材能试试,一边看一边感慨自己命苦,跟了三个铲屎官了,这还是第一次逼得自己开始学习养生膳方。
有本鹰鹰在,刘彻真是命好!
之前的河东郡守就没这么命好了,虽说是事出有因,但刘彻也看他不大顺眼,把他降职了,另派了人去负责后土祠的项目。
这位新任的河东郡守就很有运气,才接任没到一个月,后土祠附近挖出了一只宝鼎!
“鼎”的意义非同一般,作为一种礼器,它有着沟通人与鬼神、与天地、与先人祖辈的神圣含义。
挖出宝鼎后刘彻当然很高兴,大臣们也都顺着皇帝的意思,认为这是“周鼎”。
历经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数百年,代表天命的九鼎已经流离无踪,秦始皇也曾经去泗水里打捞九鼎,但徒劳无功,如今在刘彻执政时期挖出来一只宝鼎,大家都说这就是“周鼎”。
就有人当场开始拍皇帝马屁,道陛下您受命于天,圣德无疆,上敬天地,下承宗庙,先驱匈奴,后安黎庶,于是周鼎再次现身,正是说明陛下您的天命啊!
“陛下盛日月之光,专神明之敬,是以周鼎现世,积和圣朝!”
李盛在旁边就看着刘彻的嘴角一点点抬上去,嗯,果然朝廷里人才多,这个小伙子有眼力见,会说话!
但就在大家一片歌功颂德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以为这不是周鼎,刘彻就很不高兴,你这人怎么这么扫兴?!大家也都暗骂这是个傻子,是不是周鼎重要吗?陛下说是,那不是也得是!
出列发言的人叫吾丘寿王,他行礼后解释道,他觉得这不是周鼎,而是汉鼎!陛下您的功绩又何曾逊于昔日周王?如今陛下当政有方,天赐华光宝鼎自现,这就是汉鼎啊!
这话一说,刘彻那都不是微笑了,简直是心花怒放嘴角上天了都。
于是群臣顺势大呼万岁,重新改口恭贺陛下得此汉鼎,实在是天佑大汉啊!
李盛看得目瞪口呆,他是真没想到啊,居然还有人才!
第287章
元鼎四年,卫长公主刘珺的丈夫,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平阳侯曹襄因病去世。
刘珺郁郁不乐,她与曹襄是青梅竹马少年夫妻,两人成婚以来,一向琴瑟和鸣夫妻恩爱,最亲近的枕边人因病逝世,她不免心情沉寂了许久,刘彻一向最疼爱这个长女,不放心女儿,召她进宫安慰了许久,见珺儿状态实在是不好,便亲自下令让她去甘泉宫住一阵子散散心,免得在长安城中总是触景生情心下苦怨。
“等这几日天晴了,让你母后去陪着你住一阵子吧,你母后最近旧疾犯了,总是头痛晕眩,去甘泉宫泡一泡温泉,散散心。”
“可惜你姑姑病倒在床,你多去照看照看。”
刘珺闷闷地应下。
其实从元鼎三年开始,曹襄就总是心口绞痛,最难受的时候甚至呼吸困难,医者道这是心疾,只能温养。
可这一年来明明已经好了很多了,今年春天,她们还一起出门踏青,曹襄还亲自做了一只纸鸢给她,可怎么就猝然发病?
平阳公主的丈夫,上一任平阳侯也是因此恶疾壮年早逝。
想到自己的儿子曹宗,刘珺心里未免又添了一层忧虑,祖父和父亲都是壮年而亡,想起这件事她就不安。
李盛对于这件事也问过系统,系统说是有些遗传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否也说不准,比如曹家之前的祖辈们也有寿终正寝的。
若是风寒之类的疾病,或是意外伤病,李盛还能救以救,可眼下这种,李盛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他陪着刘珺去了甘泉宫待了一阵子,但心里也知道,这种失去至亲的痛苦,只有时间能慢慢磨平。
这一年,刘彻的一个兄长,中山王刘胜去世了,谥号为“靖”,即“中山靖王”,他的后代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就是三国时代的刘备了。
李盛得知这个消息,倒是感慨了一会,刘胜此人,年少时颇为英气明睿,待人有礼见事果决,很有些名声,时人称“汉之英藩,有信陵君、陈丞相之智识别”。
但在刘彻渐渐掌握大权,并且一次又一次打击诸侯王之后,刘胜就开始“乐酒好内”了,沉迷声色了,他沉迷美色的成果也相当可观,这位中山王刘胜,一生中有足足一百二十个孩子!
相比刘胜的谨慎小心识时务,他的同母弟弟刘彭祖就又是另外一种性情了。
刘彭祖性情刻薄阴险,如果属国内朝廷派来的丞相有任何不如他心意的地方,他就派人监视,甚至引诱他人犯罪,而后上书告发,“大者死,小者刑”,以这种方式震慑他属国内的官员,这样一来,没有人敢劝谏他,刘彭祖就可以肆意妄为,他还娶了他兄长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姬妾,生了儿子淖子后颇为宠爱,还想把这个儿子立为嗣子,还好,刘彻还是要脸面的,否决了这个提议,并且快刀斩乱麻,亲自下令立了刘昌为世子。
李盛想到这兄弟二人迥异的脾气秉性,不由得在心里暗道,怎么偏偏好人不长命,这等祸害奸佞之人倒是活得久。
不过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卫皇后在甘泉宫修养了两个月后便回到了宫里,她有一件要紧事要做:刘彻有意为太子选妃。
刘据已经十六岁了,也该选几个温柔贤淑的女子,早日绵延后嗣,太子有了儿子,刘彻才能早日安心啊。
这件事比历史上晚了将近两年,李盛对此其实有过猜测,他觉得历史上的刘据那么早就有了后妃生了儿子,没准是被霍去病的猝然亡故刺激到了。
看着霍去病只留下一个小儿子就撒手人寰,自己在元狩六年也是大病一场险些没命,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看看太子,连个骨血都没有,说不得一多想一害怕,就赶紧催着太子给他造个孙子出来。
这一世倒是还好些,但太子十六岁了,也该选妃了。
别看刘彻自己选后妃不在乎出身,但给儿子选媳妇儿,他可讲究了,出身要好,身体要好,最好家中子嗣繁茂,嫁进来能给他老刘家开枝散叶的那种,长相还得大气,脾气性情还要温婉和顺,能容人,能照顾好他宝贝太子崽崽......
他在椒房殿跟卫皇后讲要求的时候,李盛就在旁边蹲着,听得直翻白眼,怕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刘彻都要挑剔一番。
而偏偏他们老刘家是真有皇位,真有资本对女方挑挑拣拣。
李盛听得都想怼人,但是卫皇后倒是脾气很好地一直微笑着认真听,还让自己贴身的女官记下来。
但两个月过去了,刘彻最后也没选出他满意的太子妃来,只是选了一个姓史的良娣,还有两个低位孺人。
这位史良娣,就是历史上汉宣帝刘询的亲祖母。
嫔妃选好了,但主角没在长安啊,刘据最近还在外面游学呢,刘彻也没耽误儿子功课,只是先把选出来的三个人交给皇后学学规矩,熟悉一下宫中生活。
李盛带着刘彻给儿子的书信飞往关东地区,听闻朝中在建后土祠,刘据还去观摩了一番。
李盛去见刘据的时候,发现他身边的小伙伴又多了一个,大概比他大几岁,目光清亮,看起来非常稳重,说起话来非常谦逊知礼,很有教养也很诚恳的一位青年。
刘据介绍说这是张汤的长子,名为张贺,他们是在路上碰到的,一见如故,因此结伴同行。
按说张贺史张汤的儿子,李盛对张汤有点偏见,但一听张贺这个名字,李盛立刻就毫无芥蒂了,这位可是历史见证过的忠贞之人啊。
结交了新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很不错,第一次见面,李盛当然要为自家孩子撑场面,亲自出去打猎,带回来四只花尾榛鸡,还有一只小乳猪,榛鸡两只煮汤下汤饼,两只烤了吃,至于乳猪,李盛从带队跟着过来的韩说那里把蜂蜜拿过来,刷上蜂蜜烤着吃最好了。
晚间大家吃饭的时候,刘据左边坐着霍光,右边坐着张贺,一边给这个挟个鸡腿,一边给那个亲自舀碗鸡汤,倒是两边都不冷落,他是太子,这样已经算得上是礼贤下士了。
李盛啃着鸡翅膀,想起历史上的张贺,被后世戏称为是刘据的“遗孀”。
因为巫蛊之乱后,刘据的孙子刘询在掖庭长大,当时任职掖庭令的张贺“曾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刘询),奉养甚谨”,简直是处处操心,又当爹又当娘地,和丙吉两人把刘询抚养长大,张贺还曾经远赴鲁地,把刘询送去亲祖母母家史家一族居住过一阵子,让孩子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
刘询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内托于宦官丙吉,外受于掖庭令张贺,张贺不光保护照顾刘询,还用自己的钱财供给刘询读书习武,在他长大后,还想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事未能成,又亲自为他娶了当时也在掖庭当差的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做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