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薯粉条
所谓的“半拉脸”,就是玉米棒没有籽。
“秃头”的,则是玉米棒上部分没有籽,或者籽粒干瘪,“满天星”就更过分了,一根玉米棒上,稀稀疏疏就有那么几颗籽粒,像长着玩似的。
八袋玉米棒,真把玉米籽剥下来,能有个三四袋估计就不错了。
就这样的收成,难怪家里十几亩地,交税之后,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玉米地的产出都是这样。
主要得看各家各户留的种。
许云帆问道:“这几袋,是要挑回去吗?没有马吗?”
来的路上,许云帆就没见过一匹马,难不成,大晏朝的农村,马匹是很贵重的牲畜不成?
秦润接下来的话,验证了他的猜测。
“是的,我们村只有孙爷爷家有牛车,他家也收玉米了,牛车自然借不到,你说的马,那是只有富贵人家才买得起,我们收玉米,例来都是用扁担挑回去的。”
许云帆又问,“我看你们村这地,基本都是平的,路也不算太窄,怎么不用推车呢?用推车的话不是更方便更省力吗?”
“推车?”秦润捆麻袋的手顿了一下,“那是什么?”
许云帆哽了一下,答非所问:“……我们家的玉米地多吗?”
“不算多,就十几亩地几亩田,之前因为奶奶去的突然,我卖了一些,如今只剩下这么点了。”
许云帆一噎,十多亩还不算多?
放现代,比那些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的好太多了。
但放在这里,确实算少的了。
像其他人家,怎么也得有四五十亩吧!毕竟那么一大家子。
许云帆不敢想,十几亩地的玉米,全靠挑,肩膀还要得吗?
“你不是不知道推车是什么吗?我们村有木匠吗?到时候我造一个出来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了。”
秦润:“秦奶奶家的秦木叔就是木匠,你要给他做吗?”
许云帆反问,“秦木叔的手艺怎么样?”
“还可以吧,附近几个村,哪家要做家具,都是找秦木叔,不过,太复杂的,像雕花这类的,他做的不多。”
雕花这类家具,耗时费力,秦木是附近几个村唯一的木匠,不缺活干,自然不愿意接太难太复杂的活,这类活浪费时间不说,村里人舍不得花钱,会尽量压价,哪怕做出来了,也没有赚头。
“那他家应该有木料之类的了,秦润,你能不能带我去借点?”
许云帆知道,秦润应该没什么银子,听秦安说,秦奶奶一家为人不错,能借木料的话,日后他肯定会想办法尽快把木料所需的银子还上。
“可以的,等晌午了我带你去。”
秦润将几袋玉米绑好,用扁担挑起两袋,“这块地收完了,我们回去吧,剩下的,我待会再来挑。”
许云帆推开秦润,“我来挑。”
秦润扫了一眼许云帆高瘦的身板,脱口而出, “你行吗?”
许云帆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男人,怎么可以说不行!
小看谁呢这是。
许云帆憋着一口气,本想回一句,行不行,你试试不就知道了,可话到嘴边,猛的发现,秦润是个哥儿,他说这番话,跟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似乎没区别。
“我行的很,”许云帆说着,咬牙将两袋玉米挑起来。
许云帆没挑过东西,乍然挑一百多斤重的两袋玉米,扁担压着肩膀,就一个字,疼。
而且,走路的时候,两袋玉米有点晃,整个人有点东倒西歪的,根本走不稳。
加上玉米杆的遮挡,许云帆重心不稳,走几步差点就给摔了。
秦润赶忙道:“云帆,快放下,小心摔了。”
许云帆没有逞强,想到自己刚才说的大话,不由得脸红,“我没挑过,不怎么会,走都走不稳。”
“刚开始都是这样的,我来挑吧。”秦润发现许云帆俊脸通红,想来是憋着一口气才把两袋玉米挑起来,真让他挑回家,估计屁都能被压出来。
“哦。”许云帆目标又放到背篓上,眼睛一亮,快步蹲下去背起背篓,积极的不行,就好像不做点什么,亏大发了一样,“我用这个背,你可以再把一袋玉米横放到上面来。”
第12章 嘴甜的小汗子
秦润皱着眉头,这么重,许云帆能背得动吗?别到半路就回不去了,“会不会太重了?”
许云帆摇摇头,“不重,你放就是了。”
秦润特意挑了一袋比较小的,“你把背篓屁股架到玉米袋上,待会就好起了。”
为了不让袋子落下来,秦润找了根藤条将其绑好。
往外走的时候,旁边地里的秦奶奶见了,“润哥儿,这就收完了?”
“嗯,秦奶奶,秦木叔在家吗?”秦润扫视一眼,不见秦木,这才问道。
秦奶奶笑呵呵的,“在呢,这不,隔壁村的一户人家快成亲了,急着用家具,所以你秦木叔抽不出身来。”
许云帆背着背篓也过来了,瞧见秦奶奶家这才收到一半,一边擦汗一边问,“秦奶奶,还没收完呢?”七八个人干活,速度比他和秦润还慢,莫不是哪个偷奸耍滑了吧。
“还没呢,收够六袋了,我就让你几个叔伯先挑回去,回来再一起掰,这样也有机会休息一下,肩膀就不会那么疼了。”
许云帆“哦”了一声,“那我们先回去了哈,有空再聊呢。”
“好咧,你们快回去吧。”秦奶奶瞧着许云帆后背上的那袋玉米,没想到这小伙子,干活还是挺有力气的,真是越看越满意了。
“这小子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力气倒是不小。”秦二撕着玉米外衣,目光落在健步如飞的许云帆身上,“走的那么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背了袋棉花呢。”
秦三闻言,也看了过去,“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人不可貌相?”
秦二媳妇秦三夫郎不说话,他们能说什么呢?
来的时候,他们只见润哥儿一个人来,许云帆长得好,原以为是个没力气不会下地干活的,不曾想,日头上来了,他反而来了。
感情这人是不嫌热啊!
秦润挑着两大袋玉米,一路上不知流了多少汗,有的汗流进眼睛里,他便拿一只手胡乱擦一通,喘气声也越来越重,更没心思与许云帆说什么。
反观许云帆,微微弓着背,气息平稳,手里掰折着顺手从路边扯来了草荆,亦步亦趋跟在秦润身后,目光幽幽落在秦润背上,不知在想着什么。
回到家,许云帆跟着秦润将玉米放到后院的空地上,重重呼出一口气,可热死个人了。
秦润却以为他是累的,“回去休息吧,等休息好了,我再带你去找秦木叔。”
“你呢。”许云帆看秦润拿着扁担,似乎没有休息的打算。
“我去把剩下的挑回来。”按照他的体力,还能继续挑两趟,地里的玉米也就挑完了。
许云帆抬头看天,这个点,估摸得有十一点左右,“等下午凉快了再去吧,太热了,你放心,我看这天气,不会下雨的。”
“下午还有下午的事。”秦润道:“这次怎么也得忙个二十来天,把玉米收回来后,还要准备秋种,到时候田里的稻谷也该收了。”
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得很,玉米等这些农作物,不把它收回来,一旦下雨被泡着了,有的就会发芽坏掉。
别人家里几十亩地,虽然比他家的地多,可相对的,人家家里劳动力也多。
“这么急干什么?十几亩地,收个十来天也就收完了,用不了那么久,不急这几个时辰。”许云帆不以为意,这收玉米本身不难,难的是把玉米挑回来,一来一回,忒耽误时间。
等他把推车做出来,一次推它个□□袋的,秦润负责在地里掰,他负责推。
按照秦润干活的速度,十几亩玉米地,十几天掰不完,只怕他是干活的时候摸鱼去了吧。
之所以往年秦润要收那么久,主要是地里离家远,他一次能挑两袋,一天又是收又是挑的,能收多少?
秦润欲言又止,终究是没说什么,看日头也大了,干脆道:“那我们先煮饭吃,随后我带你去秦木叔家。”
许云帆说的那么轻松,完全不知农忙的苦,秦润想,他应该是好面子,不下地,怕人说闲话,下地,又苦又累又热,想来是能拖一时是一时。
“好呀。”许云帆乐呵呵跟在秦润身边往前院走。
安哥儿在家早早煮好了粥,还煮了一大盘的南瓜。
许云帆看着水多米少的粥,就这玩意,喝下去再撒泡尿,估计也不剩什么了。
水煮南瓜当菜,没有蘸料就先不说了,这玩意,盐也放不够。
干了一早上的体力活,就吃这个?
许云帆脸干了又干,端起粥,呼噜呼噜几口,昧着良心道:“安哥儿煮的粥很好喝呢。”
是的,很好喝,粥到嘴里便可直接下肚,都不用怎么嚼。
虽然吃的不尽如意,但这是安哥儿辛苦准备的饭菜,许云帆乐的夸几句。
得到夸奖,安哥儿羞答答的将半边脸缩到桌下,双手捧着大碗,右手还夹着筷子,不时偷偷看许云帆几眼,心情愉悦。
秦润累了一早,这会见许云帆如此,一身的疲乏尽去,端起碗喝了一大口。
饭后,秦润带许云帆往秦木家去,“云帆,你那箱子我待会就去拿回来。”
“好。”许云帆又道:“待会如果借到工具和木料,下午我就不跟你下地了,可以不?”
秦润从没想过让许云帆跟他一块下地,许云帆愿意去,他自然高兴,不想去,他也不强求,“嗯,你累了就在家休息,我可以自己做。”
这个时辰,秦奶奶他们也回家吃饭了,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坐的坐,站的站,堂屋好像没有落脚地了似的。
许云帆站在门,秦家几个孩子看着他,看傻了眼,捧着饭碗都忘了扒饭。
秦大娘好笑的看几个孙子一眼,“你们几个,赶紧吃饭,许小子,你别介意啊。”
许云帆摇摇头,笑一声,他已经习惯被人注目了,“没事,他们还小呢。”
秦大娘这三个孙儿,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的那个,还穿着开裆裤露着小鸟呢。
许云帆伸手在最小的那个脸上捏了捏,手感还不错,还算有点肉,“吃饭啦小家伙,你可以一边看叔叔一边吃饭,没准还能多吃半碗呢。”
秦大娘笑起来,“你们吃过了吗?没吃正好一块。”
“我们吃过了,大娘,我们来找秦木叔,他在吗?”
秦木有活干的时候很忙,匆匆吃过几口饭就去工房里忙去了。